为什么往往南方人能听懂北方人的方言,而北方人听不明白南方人的方言?

南方人能听懂北方方言,而北方人听不明白南方方言。这是汉语中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其原因并不复杂。它是与普通话有关。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汉语的语言,也有强烈的地域色彩。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语言。两个地方离的远了,交流就会出障碍。中国地大物博,为了能够实行交流上的统一,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对文字进行了规范。这样,不同地方的人就可以用文字进行交流了。

语言和文字要做到表情达意,要具备三个要素,一是语音,二是词汇,三是语法。因为各地方言不同,古代汉语形成了两套独立平行的系列,一是书面语。二是口语。书面语,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它有全国统一的发音标准,用词规范,和语法规则。因此,书面语的运用,可以实现全国范围的无障碍交流。把书面语的规范,应用在日常交流中,就形成了所谓的官话,今天称之为普通话。

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人员的流动性很少。只有官员的流动性大。所以,他们要说官话。对于安于乡土的人来说,交流仅限于当地,说方言就可以了。

方言的地域特点很明显,离家百里,大概就会有语言的差异。南北都一样。只不过有的地方差异大些,有的地方差异少些,如此而已。根据地方的不同而形成语言的发音,用词以及语法的差异,就形成方言。差异较少的方言合在一起又组成语系。汉语大概有七至八个语系,其中包含人数最多的是北方话,长江以北及南方的云贵川三省大多属于北方话的范畴。南方的语言就比较复杂了,分成很多系列,比如吴语、粵语、湘语、闽语等等。这些语言无论是语音、语法、词汇的差异都比较大。很难互相听明白。

北方话是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方言。所以,现代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语言,以北京的发音为标准音,以现代白话文的经典作品为语法规范的。这样,原来使用北方话的人,他们的语言习惯与普通话的差异是最小的。这就是南方人容易听懂北方话,北方人很难听懂南方话的原因。

当不同省份不同地域的人之间交流的时候,大家都会尽量往普通话上靠。否则的话,是很难交流的。笔者是山东莱西人,从小的方言也属于北方话的范畴。但无论发音词汇和语法上,都与普通话有很大差别。如果与外地人用方言交流,也是很不容易懂的。先说发音,比如“葛”这个字,普通话读ge,我们莱西话读ga,笔者现在生活的昆明,读为guo。

再说词汇,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别就更大了。少孩子相互打闹,我们那儿叫“兴”,玩儿叫“耍”;地上跑的蚂蚁,我们叫虮蝇;蚯蚓我们叫曲蟮;蛇叫长虫;壁虎叫蝎虎;地上跑的蜥蜴,我们叫麻信子等等。关于语法上的不同,也说一个,普通话说“洗个澡”我们那儿说“澡洗澡洗”。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如果真的用这些方言表达,就很难交流了。

普通话的推广,为我们的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表现。但是他也有负面影响,我们丰富多彩的方言中,包含着丰厚的文化信息,现在,这些方言正在慢慢消失。比如我上面所举的那些词汇,九零后的人群有许多已经听不懂了。

为什么往往南方人能听懂北方人的方言,而北方人听不明白南方人的方言?

北方人不如南方人聪明吧!南方人转轴多!

为什么往往南方人能听懂北方人的方言,而北方人听不明白南方人的方言?

其实这很好理解,现在的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大多数北方话与普通话的发音类似,而且北方话的语速不是很快,虽然有的地方的方言也比较难懂 ,但是,与南方话相比,就太容易了,中国最难懂的方言都是南方的,以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为甚,这还不包括少数民族的土语,上海,浙江的语速太快,与普通话的发音很多字完全不同,因此,北方人根本就听不懂,就是广东省一个省内都有好几种方言,有广州话,有潮州话,有客家话,他们相互之间讲话也听不懂,更不用说外省人了。好在现在普及普通话了,否则到了外省,什么话也听不懂,就像出了国一样,那就好玩了。

为什么往往南方人能听懂北方人的方言,而北方人听不明白南方人的方言?

其实问题还是有点错误,北方人不止说不止有汉语,还有少数民族语言,满语蒙古语朝鲜语基本没多少南方人听得懂。另外听不懂普通话的南方人大有人在(我之前真不怎么相信,毕竟我老家很多人都没怎么上学,可看电视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在外地工作后,接触到年纪比较大的南方人,真有听不懂普通话的),听得懂北方话,只是听得懂普通话而已,山东山西陕西等等方言还是有障碍。北方方言看上去比较少的原因很简单,有华北平原,交流多。南方有些地区确实山地多,方言特别多。

为什么往往南方人能听懂北方人的方言,而北方人听不明白南方人的方言?

我国的方言比较多,在南方一些偏僻的地方,甚至有百里都不通语言的情况。但是,还是有一些适用范围比较大的方言,比如,在现代汉语中,就有七大方言之说,它们分别是:北方方言、吴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湘方言和赣方言。

方言一词最早出自杨雄所著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在我国,人们口中的方言,指的是区别于标准语的某一地区的语言。这里所说的标准语,其实就是历朝历代所使用的“官话”。所谓官话,就是各个朝代所选择的汉语官方标准语。而每个朝代“官话”的选择,基本上都是以某种方言的流行地域来决定的。历史阶段不同,标准语的称呼也不同。周朝称作“雅言”,明朝叫“官话”,民国时期叫做“国语”,我国在1956年确定,叫做“普通话”,而台湾则继续叫“国语”。

而我们今天的“普通话”的基本定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从上面的基本定义我们可以了解到构成“普通话”的基本要素一共有三个,首先就是标准语音,然后是支撑“普通话”推广的方言,最后还有语法规范。

其实,任何一种官话,说白了都是选定了一种方言,然后人为的进行规范和提高。而我国古代朝代众多,也不可能只选择一种方言来做官话。但是,我国的比方方言区比较大,而北方方言是古汉语经过了长时间的融合和推广才发展起来的。北方的汉人曾有几次大规模的南下,带来不同时区的北方古汉语,现在的方言,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形成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北方方言是历史上使用比较广泛的方言,而且它作为官话的基础,也被使用了很长时间。特别是建国以来,自从确立了“普通话”之后,国家就大力推广。下大力气推广普通话的结果,就是我们现今的,受过基本教育的人群,都能够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这也就回答了提问者的问题,因为北方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所以只要能听懂“普通话”,听懂北方方言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困难。当然,这只是在普通的层面上,我想问问南方的朋友,你们知道什么叫“嘎拉哈”?什么叫“哈拉巴”么?谁能回答一下?

谢谢邀请。

为什么往往南方人能听懂北方人的方言,而北方人听不明白南方人的方言?

这是因为南方人聪明,南方人理解能力强,所以南方发达程度领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