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去世后,为何梁思成不顾压力立即续弦?
林徽因去世后,梁思成立即续弦的说法是不成立的。林徽因是1955年4月1日去世。林洙与梁思成是1962年结婚,其时距林徽因去世己有七年时间,因此立即续弦有说法是不成立的。
林洙的前夫是梁思成的学生程应铨,也是一位著名建筑学家。林洙与林徽因是福建老乡,曾得到过林徽因的帮助。她与程应铨结婚是梁思成主持的。这是梁思成在续弦时受到亲戚朋友普遍反对的原因,因为林洙曾经是梁思成学生的妻子,按传统的婚姻道德观念(女子从一而终)来看,他们的结合是不符合婚姻道德标准的。
但是以现代的婚姻道德标准来看。梁思成与林洙的结合并不违背婚姻道德。林洙的前夫程应铨在57年被打成右派,58年离婚,到62年与梁思成结婚的时候,距他们离婚也已经四年了。她与梁思成之间都是单身,想要结婚既不违德,也不违法。
有许多批评林洙的人,认为她与程应铨的离婚是无情无义的。抛弃程应铨转投梁思成是趋炎附势的行为,说明这人品德有问题。从现象上来看,似乎也不错。但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之下,婚姻成了政治牺牲品的情况是很多的,并不是一个个人品德问题所能囊括的。在当时,因政治问题导致婚姻解体的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很多的。金维映离开小 平是因为政治观点不一致。浦安修与彭总离婚也是政治的原因。这些婚姻的解体,都与个人品德关系不大。而是时代的原因,一个普通人是很难承受时代的压力。
人们之所以对梁思成续弦感兴趣,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林徽因。人们心里的想法也很简单,即,曾经娶过林徽因这样绝代佳人的男人还会对其它女人感兴趣吗?在许多人的心里认为,林洙的出现,与林徽因是冲突的。但我觉得,梁思成续弦林洙是很正常的选择,体现了正常的人性,毫无值得奇怪之处。
元稹有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指的当然是爱情,可是,人生除了爱情之外,还有现实生活。不是说没有了爱情,生活也不要了。林徽因与梁思成在一起,就是一个美好的爱情,但爱情中也有生活。梁思成与林洙在一起,是生活,生活里当然也是会有点爱情的。前者是爱为主导,后者是生活为主导。
林徽因去世之后,在爱情上,梁思成肯定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在爱情上,他永远不可能再找一个与林徽因相当的,因为现实中不存在这样一个人。但除了爱情之外,她还要生活。做为国家级专家,他的生活当然有秘书助手等等其它人的照顾,但谁都知道,照顾一个男人最方便最细心的,就是妻子。当梁思成独身七年之后,林洙主动来帮他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这当然为他的生活和学术上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既然这样,为什么不给林洙一个身份呢?
与林洙结婚,是梁思成做为男人的担当。林洙既然照顾了自己,帮助了自己,自己当然也要给她她所需要的东西。这不是一个男人的无情或是变心,恰恰是一个男人重情重义的表现。
把林洙拿来与林徽因比是很无聊的事。人与人之间没有可比性,林徽因和梁思成平等站在一起的生活中的伴侣,事业上的伙伴。两个人在一起是互相成就对方。而林洙只是梁思成的妻子。如果没有梁思成,她不会为人所知,什么也不是。她本身也成了梁思成的一部分。
林徽因去世后,为何梁思成不顾压力立即续弦?
“女人恋前夫,男人爱后妻”,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话,与这话对应的则是那句“女人恋旧,男人爱新”的古语。
也正因此,有绝美前妻的梁思成临死前声声唤的:是那个才华、容貌、气质均与前妻差几条街的后妻林洙。
让很多人跌破眼镜的是:梁思成一生最爱的女子,极有可能并不是他那位风华绝代的妻子林徽因,而是伴他终老、小他27的后妻林洙。
梁思成对林徽因的爱,多是体现在他对妻子的包容上。
林徽因追求者众多,前有为她写诗、为她疯的诗人徐志摩,后有为她终生不娶的才子金岳霖。但对于这种种,梁思成一直以超乎寻常的容忍相待。
徐志摩飞机失事后林徽因悲痛欲绝,梁思成为她捡来失事现场飞机残骸交给她留作纪念。金岳霖爱慕林徽因,梁思成竟还能与之同住前后院十数年。
林徽因喜欢社交搞“太太会客厅”,梁思成也全力支持,即便看着妻子被一堆男子环绕,他也不动声色。
这般容忍,非爱不能做到。人说,喜欢是冲动,爱是克制。梁思成对林徽因的爱,满满的都是克制。
梁思成对林徽因的包容体现在方方面面,在工作上,梁思成经常为同是同事的妻子林徽因保驾护航。林徽因与梁思成一起工作时,总是林徽因负责前期轻松恣意的设计部分,而梁思成则负责枯燥乏味且强度更大的后半部分。
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从来是梁思成包容妻子。梁思成的弟弟梁思永在谈到哥哥和嫂子时讲过一个细节,这个大约可以反映出梁、林婚恋的日常。
梁思永透露,在美国留学期间,两人出去参加化装舞会,每次约会林徽因总会打扮很久才姗姗下楼,而梁思成则在楼下默默等待,没有怨言。
为此,梁思永还颇玩味地做了一首对联送给夫妻两,这副对联的上半部分是“林小姐千装万扮始出来”,下联则是“梁先生一等再等终成配”,横批则是“诚心诚意”。
追女神林徽因时是如此,追到后更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如此。
人说“拥有就是被拥有”,拥有女神的梁思成,大约非常懂得“被拥有”的滋味。这样的拥有背后,往往是异于常人的包容,甚至忍耐。
做女神的男人,从来不那么容易,尤其,当女人的光环强过这个男人时。想来,当梁思成被人说成“林徽因丈夫”时,他心里多少是有些介意的。“做女神丈夫的不容易”这点,梁思成深有体会,为此,他还曾颇有些自嘲地对林洙说:
“中国有句俗话: ‘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可是对我来说是,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乍听之下,这话似乎是褒赞,然而仔细思量却不难发现,这是梁思成在抱怨:抱怨妻子强势,光环盖过自己太多。
在与林徽因这段外人艳羡不已的婚恋里,梁思成其实很累。
只是,梁思成的累从来不轻易语于他人,但“他在这段婚姻里的累”却仍旧从他说过的一些话里被侧面反映出了。梁思成在后来的回忆中对外界说:
“这一辈子过得最舒服的日子,是娶了林洙以后。”如果将林徽因比作一件外表光艳、华贵的貂裘外套,那么林洙则是一件朴实无华的棉衣无疑了。穿在外边,自然是前者更风光,然而真正让梁思成觉得舒适的却还是那件棉衣。
婚姻从来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梁思成的冷暖也只有他自己知。
林徽因死后,组织上派了林洙前来照顾梁思成。这个小他27岁的女子不仅照顾他的生活,还协助他的建筑事业,这样的存在,称作“贤内助”自不为过。
最紧要的是,和林洙在一起的梁思成,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舒适。这种舒适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梁思成方方面面都强于林洙”。
女人要崇拜才快乐,男人恰好享受被崇拜。
这个与妻子林徽因完全不同的女人虏获梁思成,看似是偶然,实则是必然。仰望一个人太久,脖子会疼,自然,为了平衡这部人人都会在仰望太久之后尝试平视甚至俯视。
梁思成之于林洙,明显是俯视。但俯视并不代表轻贱,有时候还恰恰能让人的眼睛滴出水来。
享受着林洙仰望的梁思成,到这时才知道:什么叫舒服惬意。
婚姻里,最重要的终归还是舒适度。尝到这种舒适的梁思成渐渐感觉到自己已经离不开林洙了,本能地,他的爱在女人的崇拜里被激发。
某个辗转难眠的夜里,梁思成披衣提笔,写下了那首表白信,在信里他写到:
“你的突然光临,打破了这么多年的孤寂,给了我莫大的幸福……我已经完全被你俘虏了。”信的落款则是“心神不宁的成”,这一年,梁思成60岁,林洙33岁,离异。
有人曾质疑,梁思成续娶林洙是为了找个年轻能照顾自己的女子。实际上,这或许是梁思成续娶林洙的其中一个原因,但绝称不上主因。
即便不娶林洙,得到组织上优待的梁思成也不缺照顾自己的年轻女人。可梁思成却非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续娶,为了娶她,他遭受了子女反对,还被无数朋友要挟“绝交”。
梁思成欲娶林洙之所以招致如此大的反对声浪,自然与林洙曾是林徽因老师且曾受她资助有关。
梁思成是个极其爱护羽毛的建筑界第一大家,但他却为了娶林洙甘冒身败名裂的风险,这自然不仅仅是为了找个“能照顾他的年轻女人”那般简单了。
一个男子为一个女子不管不顾,无疑,只有爱能解释。
梁思成对林洙的“爱的点滴”,在多年后林洙写的那本《林徽因、梁思成与我》中,被完整展示在了公众面前。
林洙的书,让公众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梁思成,这个梁思成一扫与林徽因在一起的“不擅表达”,直接“徐志摩上了身”。以下,是梁思成写给林洙的情书部分:
“眉眉(林洙),想你极了,爱你极了,你呢?”“尼尼爱,三天没有得你信,有彷徨的感觉” “成寄无限爱”从这些情书可以看出,晚年的梁思成对林洙的依赖让他看起来极其像个孩子。通常,也只有在心爱的女子面前,男人才会像个孩子。两人一次分开后,梁思成提笔间笔墨里浸润的,满满都是他对她的依恋,请看梁思成当时的原话:
“爱眉,你一走,好像整世界都变了,本来象在春光明媚中度蜜月一样,你一走,天也阴了,也冷了,花也枯萎了,就是这样。”此时的梁思成完全是一副热恋中男子的模样,自然,他也是幸福的。
梁思成的幸福里写满对林洙的感激,对于这个替她照顾家里家外,并且替林徽因母亲养老的女人,梁思成怎能不充满感恩。临死前,他抓着林洙的手热泪盈眶道:
“这些年,多亏有你啊!”“梁上君子”(梁思成)与“林下美人”(林徽因)的婚恋,的确羡煞旁人。然而,落实到柴米油盐里,再华丽的装饰也比不上“舒适度”重要。
多数男人尤其老年,真正想要的无非一个如林洙那般崇拜且对自己关怀备至的女子罢了。当然,如果“美人”“女神”也能如林洙这般,那当然强过一切。
可现实里的女神,从来高贵典雅带点傲气,甚至经常性地喜欢与男人一决高下。“崇拜”这个字眼,自然是她们字典里很少存在的字眼,好在,面对优秀的男人,她们也从来不乏“欣赏”的目光,女作家杨绛之于钱钟书便是如此。
剖析到此,梁思成爱上林洙并不顾一切续娶她的原因也呼之欲出了。这其中的缘由,颇有点诠释“骑士精神”的意思。
古神话里,骑士救了公主,两人相爱,然而高傲的公主却在被救后难改公主的强势,骑士最终在救了平民女子与之相爱后一去不返。
神话里“舍公主选择平民女子的骑士”,与林徽因死后梁思成续娶林洙:异曲同工!
与林洙之于梁思成相似的,还有廖静文之于画家徐悲鸿、甘少苏之于翻译家梁宗岱等。以上这些,均是男子抛弃了才貌双全选择资质平凡。
这就不可避免地让人联想到了今日的各路优质剩女,她们比寻常女子更难嫁,多数情况下并非眼光太高,而是因为已经“忘了男人需要崇拜”这回事了。
毕竟,“看到男人吹牛时还两眼放光”,从来是大龄优质剩女做不到的。
女人啊,须知:优秀是一回事,崇拜又是另一回事!女人要崇拜才快乐,何不学着放大男人的某个优点,试着崇拜一下!
附:我是李满,一个采访之余长期做情感心理咨询的脑洞女子,更多精彩请前往文章专栏!
林徽因去世后,为何梁思成不顾压力立即续弦?
梁思成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他的父亲是清末著名改革家梁启超,原配妻子是民国集才貌于一身的林徽因,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爱情故事是大家众所周知的,林徽因去世7年后,梁思成为什么不顾家人的反对,还要再婚呢?他既然与林徽因如此相爱,心里还能装得下别的女人吗?这多少会让人心里产生疑惑。
林徽因既有才华又有美貌,这样的女子自然会得到众多男子的青睐,徐志摩为了能与林徽因在一起,不惜与自己的结发妻子张幼仪离婚,连孩子都不要。
当然这并不怨林徽因,就算没有林徽因,徐志摩照样会爱其他的女人,因为徐志摩和张幼仪的婚姻,他本就是不愿意的。徐志摩是个才子,他是靠精神吃饭的人,他追求自由,不喜欢包办婚姻。
徐志摩为了看林徽因的演讲,坐飞机不幸失事,留给家人和朋友无限的悲伤。徐志摩是林徽因的文学导师,亦师亦友,但林徽因知道徐志摩绝不是一个最好的丈夫人选,所以她最终还是决定嫁给梁思成。爱着林徽因的还有另外一个男人叫金岳霖,他是第一个运用西方哲学的方法,融会中国哲学的精神,建立自己哲学体系的中国哲学家。
当初金岳霖并不认识林徽因,是因为徐志摩要去见林徽因,又不好意思一个人去,便让金岳霖陪着他一起,一来二去,金岳霖对林徽因产生了感情。
金岳霖对林徽因是真爱,为了能时常见到林徽因,他搬到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旁边居住,成为了他们一生的朋友。
金岳霖守护了林徽因一辈子,保护了她一辈子,却始终没有向她表达出自己的感情,也没有越雷池一步,但是他的一生在外人看来,实在是有点可怜,因为他的一生都在为林徽因付出。
林徽因对金岳霖也不是没有感情的,她甚至发现自己爱上了金岳霖,也向梁思成坦白过,她同时爱上了两个人。梁思成非常大度,他和林徽因说,“你是自由的,我尊重你的选择”。林徽因将梁思成的这一番话告诉了金岳霖,金岳霖认为梁思成是真的爱林徽因,所以他选择退出,可是她一直没有远离林徽因,始终守护着她。
金岳霖和梁思成的关系也非常好,梁思成有什么问题都会向金岳霖请教,就连和林徽因两个人吵架也会请金岳霖来调解。
当时林徽因患有严重的肺病,梁思成公务繁忙没有时间照顾,金岳霖便主动承担起了照顾林徽因的任务,他不求回报,心甘情愿。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孩子管金岳霖叫金爸,可见金岳霖和梁林夫妇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林徽因去世后,金岳霖万分悲痛,他甚至当着学生的面痛苦,还送给林徽因一副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他说,“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自己说;我不能说,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
林徽因去世后多年,那时金岳霖已是古稀老人,有一天他突然宴请朋友们吃饭,在饭桌上他告诉大家,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在座的人无不动容。金岳霖就是这样爱了林徽因一辈子,却始终没有对她说出心里话,在她死后多年依然执着的爱着他,有这样一份爱,林徽因此生也圆满了。
作为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在林徽因去世七年后却选择了再婚。林徽因是优秀的,优秀到将梁思成的光环都掩盖了,作为一个男人,作为她的丈夫,梁思成这一生应该也是抑郁的吧。
林徽因这一生是幸福的,他始终处于被爱之中,但是人与人是需要爱与被爱的,梁思成可能也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这种爱。
林徽因去世后,梁思成一直处于悲痛当中,一蹶不振,有人给他介绍女朋友,希望他能再婚,但是他都婉言拒绝。可见他的朋友家人并不反对他再婚,他们反对的是林思成后来的结婚对象林洙。
林洙本是程应铨来的妻子,他们还共同生育了孩子,可是当程应铨被打成右派以后,林洙却选择了和他离婚,还不让自己的孩子去见爸爸,每次孩子去见了爸爸以后,都要受到她的责骂。
因此这样的人大家都没有看好她,觉得她人品有问题。而且梁思成和程应铨是同一个系,常常见面,林洙二还是林徽因的学生,因为关系这么复杂,所以家人朋友都反对梁思成和林洙结合。
也许是林洙太有心机了,林珠是个行动派,从上门到引得梁思成注意,只用了三周时间,再到他们结婚登记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是绝对的短平快,避免了夜长梦多。
当时梁思成和林洙的结合,清华所有师生一致反对,就连林洙到了晚年都说,“当时梁思成再婚后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反对,但是已经结婚了还能怎么样呢?总不至于去离婚吧”,可见梁思成后来也是有些后悔的,只是木已成舟,他也没有办法。
梁思成和林洙结合,应该只是希望生活上有一个伴侣,但是他始终没有忘了林徽因,他一直照顾林徽因的母亲,把她当成自己的妈妈一样。可是当时林洙应该是太有心机了,迅速取得了梁思成的好感,以至于梁思成一时糊涂而与林洙结合也是有可能的。
梁思成和林洙结婚后,在各自孩子的问题上也有矛盾,毕竟再婚夫妻共同生活是不容易的。林徽因活着的时候,梁思成为她拍下了许多可贵的照片,可是与林洙共同生活的十年,却极少留下什么纪念。
所以爱一个人一定是发自内心的,就算林徽因已经逝去,但是梁思成依然不遗余力的照顾她的母亲,像对待自己的亲妈妈一样。甚至在遗嘱中对林徽因的母亲也有详细的交代,反而对林洙却没有提及。
可见梁思成虽然后来再婚,但心中始终想着林徽因,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结发妻子。林徽因活着,他的内心是充实的,林徽因一走,他一定也是孤独的,想要找一个人作伴也是情有可原,只是有谁能与林徽因相比,孰好孰坏,也只有梁思成自己心里最清楚吧。(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林徽因去世后,为何梁思成不顾压力立即续弦?
哪有什么爱情里的神仙眷侣,其实都是人们想象出来罢了。世人都以梁上君子,林下美人来比喻梁思成和林徽因这对民国时期,金童玉女的爱情故事。但事实上,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爱情故事,真的有我们想象的那般深情款款,至死不渝吗?
或许真的没有。梁思成与林徽因的爱情,其实大部分旧式联姻在新时代中的一种特殊存在,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和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都是民国时期,文政两界的顶级人物,甚至称得上是民国时期的豪门也不为过,但两人虽然是新思想的代表大会,但在对儿女的婚姻方面依旧是传统的指腹为婚。
所以这两位好朋友在很早的时候,就把林徽因和梁思成两人的婚事定了下来,算是高门贵族的娃娃亲。
可两人虽自小相识,并没有真正所谓青梅竹马的感情基础,而是一场来自于父辈们安排之下的“恋爱”或者叫做相亲。
这个相亲的过程就是1924年,林徽因和梁思成一同去美国留学,学习建筑学,当时事实上是林徽因想选择建筑系,而当时的梁思成连建筑是什么都不知道,林徽因说那是包括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学科,他喜爱绘画,更喜欢身旁的这位女神,所以也就一同选择了这个专业。
事实上林徽因和梁思成,并不是在性格上合得来的人,林徽因天然就有艺术家和诗人的浪漫气质,这也是徐志摩能够吸引到她的一个重要原因,梁思成则更像是一个梁启超培养出来的沉默寡言,谨守教条,温文尔雅的学者。
甚至林徽因不仅与梁思成合不来,与梁家的长女梁思顺也几乎闹到了分裂的地步。最终在他父亲梁启超的撮合下,两人的关系才稍微缓和。
此事见于梁启超长女梁思顺在1925年写的信:
思顺和徽因感情彻底恢复,我听见真是高兴极了,这是思成终身美好要害所在,我几个月前很怕思成,因此生出精神异动,毁掉了这孩子,如今我彻底定心了……
其实这件事情在很大程度上不仅说明梁思成和林徽因关系不怎么好,同时也说明梁思成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或者叫备胎……
其实促使林徽因这位女神选择最终选择老实人梁思成的原因在于责任……作为当时两大名门的家族联姻,林徽因必须要承担,一旦悔约将给林梁两家造成巨大的舆论影响的代价,同时林徽因在父亲1925年去世之后,心里要考虑的事情就更多了。
当时林长民死于流弹,林徽因的学业,甚至是林徽因母亲的奉养,都要靠梁家来资助,林徽因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即便他对梁思成的感觉比不上对徐志摩,但是为了报恩,依旧选择与梁思成修成正果。
但是反过来对于梁思成来说,未必不是一种悲哀。1931年徐志摩坠机身亡,林徽因悲痛几欲昏厥。她甚至央求梁思成,把徐志摩飞机失事的残骸的一块残片捡回家中,并将它挂在床头的卧室墙上,梁思成依旧沉默而顺从的听之任之了。
可是这对一个沉默寡言,但是心思敏感的男人梁思成而言,又如何不是极其残暴虐待呢…梁是个好人……但是好人嘴上不说,心理又如何不是更难受呢,卧室里长久挂着情敌的遗物……,唉,梁思成真是个好人啊……
多年后当他当他和林姝在一起时说:我不否定,和林徽因在一起时,有时很累。
诚然,这是一个备胎最终虽然得到女神的人,但是得不到女神心的故事,林徽因之于梁思成,更多的是责任和亲情。
林徽因在徐志摩死后写出恋人般的祭文,他在悼志摩中写道:
这以后许多思念你的日子,怕要全是昏暗的苦楚,不会有一点点光明。
四年后她又在纪念徐志摩去世4周年时中写道,如果我那时候眼泪曾不由自主的溢出节外,我知道你肯定会原谅我的,你应该相信我不会向悲哀投降……
这应该算是精神出轨了吧?最了解女人的莫过于女人,最了解儿子的莫过于母亲,这就是为什么,梁思成的母亲在世的时候坚决反对梁思成和林徽因婚事的原因,他知道自己老实儿子娶了林徽因这样的女子,定然不会幸福,只是可惜,在林梁联姻之前,这位母亲就去世了,没有阻止儿子梁思成备胎转正的悲剧。
世人都以为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爱情是一种令人羡慕的婚姻,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它源自于林徽因的理智和责任感,也源自于梁思成的克制隐忍和包容,他们的婚姻存续是一种合理退让,但恰恰就是缺少了爱情。
晚年的另个一个女人最终1955年女神去世,梁思成的生命中出现了另一位女人,是林徽因的学生,也同时是梁思成,学生的前妻。在这个没什么文化的女人身上,他找到了林徽因不曾给过他的仰望。
在那个动荡的日子里,林洙的存在,不仅给梁思成孤独的内心予以慰藉。更让他久违的感受到了,爱情不应该是不求回报的付出,而是两个人之间的温暖舒适,她给予林洙热切的关怀,林洙对她也是无比的崇拜仰望和无微不至的关照,他第一次享受到了作为男人应该有的爱情主动权,而不是在陪伴林徽因时,那种千方百计适应的劳累……
诚然,梁老突然的晚年婚姻颇有令人乍舌的意思,对于一个名望,身份,地位,都已经到达一个很高程度的老人而言,敢于突破道德枷锁甚至是底线,敢于至交好友们撕破脸,敢于与子女们撕破脸,甚至敢于,不顾身身份地位名声的追求爱情,到底该说他是晚节不保,还是该说他勇敢无畏呢?
人类的悲欢从不相通,我们又有什么资格高高在上的俯视我们并不了解的梁思成呢?
如果再给梁思成一次机会,两位妻子同时在他的命运里,他是会选择才貌两失的林洙,还是会选择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林徽因呢?
林梁被拔高的爱情故事,不知道又能给予你什么样的启迪呢?
林徽因去世后,为何梁思成不顾压力立即续弦?
围绕着民国才女林徽因,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我是三少,一起来聊聊。
林徽因去世后, 梁思成并没有立即续弦林徽因是中国近代史上难得的才女,文理兼通。她除了是著名的作家和诗人,还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师、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我国国徽的设计者之一。
1955年4月1日,51岁的林徽因病逝于同仁医院。当时,丈夫梁思成54岁。
梁思成在历史上的标签,除了是民国才女林微因的丈夫,还是梁启超的儿子。
其实,梁思成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 清华大学的建筑系,就是在梁思成的领导下创立的。
梁思成的儿子梁从诫,是云南大学的历史老师,女儿梁再冰任新华社的记者。
这么一个自己和家人都有着很高社会地位的人物,不管他和逝去的妻子经历过什么,也不管他和将要续弦的人之间有什么故事,梁思成是不可能在林徽因去世后,立刻续弦的!
所以,题主的提问,缺乏事实的准确性和严肃性。
梁思成可以娶林洙吗?实际上,梁思成和第二任妻子林洙结婚,大约是在林徽因去世7年之后。
梁思成的身体一直不怎么好。
1923年的5月,年轻的梁思成和弟弟骑着新买的摩托车,被一辆大轿车撞翻。也许是那时的医学不太发达,这次车祸给梁思成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他的右腿比左腿短了一截,时常还背痛。医生说:他患了脊椎间软组织硬化症。于是,医生将一副铁架子穿在他的衬衣里面,以支持他的脊椎骨。
梁思成是研究建筑的,他经常需要实地考察,穿越荒村野岭、攀爬屋顶梁架。穿着这种特制的“金钢夹克”,实在是太痛苦了!
尤其是梁思成在四川的时候,病情越来越重,疼痛得梁思成几乎彻夜难眠!甚至连简单的抬头都十分吃力。他只好找了一个空花瓶来支撑住自己的下巴,这样才可以坚持绘图!
所以说,没有了林徽因的日子,梁思成无论是从情感上,还是身体健康上,他都需要有个人来专门照顾他的日常生活。
这个人,就是林洙。
林洙的前夫程应铨,是清华建筑系的四大金刚之一,与梁思成、林徽因同在清华建筑系任教。在学术造诣上,程应铨一直尊称梁思成为老师。
不过,因为程应铨被错划成“右派”,林洙主动和丈夫离了婚。之后,林洙经常来探望并主动照料梁思成。
也许是他们在照顾与被照顾之间,互相产生了依赖和感情。这两个单身的男女,冲破了世俗的阻力,终于结婚了。
那一年,梁思成61岁,林洙34岁。
梁思成和林株结婚后幸福吗?这是一段不被祝福的婚姻!
“一个比你小27岁的女子,嫁你这60多的老头,你说她不是图你的钱和名利,图你什么?”
结婚前,为了阻止这段婚姻,梁思成身边的人,包括多年的老同学都说过类似的话。我们不是当事人,和当事人也没有交往,无法肯定地判断这份婚姻的最初出发点在哪里。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小的事件来度量他们的幸福指数。
林洙在《梁思成、林徽因与我》这本书里回忆,在林洙长期无微不至的照顾中,二人慢慢地有了感情。
有一天,梁思成给林洙写了一封情书,内容是这样写的:
“你的突然光临,打破了这么多年的孤寂,给了我莫大的幸福……我已经完全被你俘虏了。……请你千万不要收回啊!”
这封信的结尾,则是“心思不定的成 凌晨2点”!
林洙在看完这封情书后,激动地投到了梁思成的怀抱里!看得出,梁思成此时的情感犹如情犊初开的少年,满满的幸福感,林洙更是爆满了幸福!
此后,在梁思成多灾多难的日子里,一直是林洙在他身边陪伴他,照顾他。
当梁思成被停发工资,被挂着沉甸甸的黑牌子,病入膏肓却无钱医治的时候。林洙拿出自己仅有的62元工资,给梁思成看病,并一如既往地照顾一家人的生活。
一直以来,林洙是理发师,是护士,还是保姆!
梁思成病逝前,一直放心不下林徽因的老母亲。林洙拉着梁思成的手,坚定地说:
“你就放心交给我吧,我会替她养老送终!”。
1972年1月9日,梁思成走完了他辛苦的一生。他辞世前的日日夜夜,陪着他走到最后的,是他第二任妻子林洙。
梁思成曾经对来看望他的朋友,说道:
“这几年,多亏了林洙啊!”
这是梁思成对林洙发自内心最真实的肯定!除了有爱,有感激,更多的是幸福!
是的,一个垂暮的老人,有人一如既往地欣赏自己、爱护自己、温暖自己、在病榻前为自己端茶倒水,不是幸福,又是什么?
至于,小梁思成27岁的林洙,是否主动俘虏前夫的老师?和梁思成结婚是否另有企图?
三少以为,这些已经不太重要了。
因为,林洙在后来的日子里,的确用心照顾了梁思成。如果林洙不是真的爱上了梁思成,她是如何能做到呢?
梁思成不爱林徽因了吗?当然不是!
梁思成的两段婚姻中,他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林徽因是国民时期的大才女。她的美貌、灵感、智慧、才情,和她所受的西式教育,以及她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敬业精神,都让林徽因从头到脚光芒万丈!
而丈夫梁思成,只能是用仰望的姿态去尊重她,爱她。
林徽因一直有很多追求者。她和梁思成结婚的当夜,梁思成问她:
“这个问题我只问一遍,以后再也不提,为什么你选择的人是我?”
林徽因说:
“这个问题我要用一生来回答,准备好听我回答了吗?“
这一生,梁思成对林徽因的爱,都是仰着脖子的。
脖子仰久了,会怎么样呢?
当然是痛!
但是,对于林洙,梁思成在这段婚姻里就彻底改变了姿势!因为,这一次,他成了被林洙仰望的对象。
有人说:女人要崇拜才快乐,男人要被崇拜才享受。
因此,从婚姻的感受来说,梁思成和林洙在一起的舒适度,要比和林徽因在一起的舒适度要高很多。
但是,这一切都不能淡薄梁思成在心灵深处对林徽因的爱。这份爱根深蒂固,已经超越了生死。
据说,梁思成卧室的书桌上,一直摆放着林徽因的照片。照片中的林徽因,笑颜如花。
三少说:
婚姻就像一双鞋子,大小舒适只有自己才知道。
你说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见解。
林徽因去世后,为何梁思成不顾压力立即续弦?
林徽音死后,61岁的梁思成续弦,很正常哦。人都有七情六欲,名人也是人不是神。最主要还是那一半去了,形单影支,孤苦无依,寂寞难耐,加上出生名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理能力差。常言道孝顺的儿女,比不上午逆的夫妻,找个助理兼保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何乐而不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