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冠母姓有何利弊?三代以后会出现什么问题?值得提倡吗?
按现在的法律规定,子女随父姓,或者母姓都可以。这种规定,体现的是现代社会的男女平等观念。但是,子女随父姓,是两千多年的传统。随父姓,虽然体现出的是男权社会的特点,但这里体现的未必是男女不平等,个人觉得,他更多的体现的是人在社会中的定位。举个例子来说,孔子距今已经两千多年了,到现在为止,后人们还能分清谁是孔子的多少代孙,与姓氏是有直接关系的。假如子女的姓氏不是确定随父,那么,历史上所有名人的后代就都说不清楚了。比如爷爷姓赵,爸爸姓钱,儿子姓孙,孙子姓李,再下一代姓周,再下姓吴,那么家族传承的脉络就理不清了。家族的关系也就无法维系了。
在现代都市生活中,家族的关系可能很重要,传统中国是宗法社会,人的社会关系就是根据血源关系划定的。孩子的姓氏确定只有遵循统一的规则,才能保持社会关系的清晰。姓是那个最容易分别的标志。
其实古代也有子女随母姓的。这是一种特殊情况,一般招赘的女婿,生的孩子是随母姓的。这个婚姻谛结之时,就已经说好的。这种情况也大都是因为女家没有男孩,招赘的女婿是要继承女家香火的,所以,子女随女方姓。一般的婚姻都是随男方姓。
古代入赘女家的情况,大都不算是是什么光荣的事情,因为在古代讲究的是光宗耀祖,为祖宗争光。入赘外姓大多有贫困和迫不得已的因素在内,而且大都是好几个儿子,娶不起媳妇的情况下,才会入赘。所以,有许多人在出人头地之后,又改回本姓的。
上世纪中后期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出现了许多独生子女。这是与传统社会完全不同的情况,本着男女平等的原则,人们才不得不接受这一领域内男女平等的原则。随父随母都可以了,但大部分人家还是随父姓。随父姓,可以更好的融入到父系家族体系中,随母姓,在这方面就会稍有影响。
如果现在社会中,有一小半的人随母亲姓,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社会伦理关系将被完全打破。人与人的伦理亲情关系,将被重新塑造。说简单点,人的叔,伯,姑,舅,姨的亲疏远近的界定,将完全变得混乱。
现代社会,个人的成长发展对宗族关系的依赖,比之传统,要弱了很多。但是,以血缘亲情为纽带的家族关系,依然是人生最重要的社会关系。让这种关系能够相对清楚明白,亲疏有别依然有必要。所以,我觉得,没有特别的原因,还是随父姓好点。
子女冠母姓有何利弊?三代以后会出现什么问题?值得提倡吗?
落叶归根,不忘祖宗,是中华民族能连绵五千年不断代的根本,随父姓氏可一脉相承,追根溯源,如果随母姓,很可能乱了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