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一回里,贾雨村中秋节写几首诗有什么深意?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贾雨村在中秋节先后写了三首诗,每一首诗所表达的意思都不同,且每首诗似乎都别有深意,比如贾雨村写的第一首诗,是想表达什么呢?

贾雨村是《红楼梦》中一个重要人物,他出场的时间,是在那年的中秋之前。其时,他是一个落魄书生,寄居在葫芦庙中。与当地乡绅甄士隐相交,后得甄家资助,上京赶考得中进士,进入仕途。

关于贾雨村这个形象,这里先说几句。与《红楼梦》中许多人物一样,对他的评价也是各不相同。现在绝大多数评论,都是把他当成一个坏人。这当然是没多大问题的。但对一个人的评价,恐怕很难简单的用一个“好”与“坏”就能评价得了的。

直接把贾雨村脸谱化成坏蛋,大概受了脂砚斋的影响。也就是脂砚斋的评论中,给贾雨村加上了“奸雄”二字,这个眼光大体也不差,但“奸雄”二字,既有“奸”,也有“雄”,也就是在贾雨村的身上,是很有英雄气概。这决不是一个凡俗之人。仅用一个坏字评价他,恐怕有些偏颇了。

贾雨村确实是个坏人,他的坏,是被社会教坏的。他在进入官场的时候,原本是不坏的。官场的现象告诉他,不“坏”就立不住。

另一个对贾雨村的判断,是认为他最后结局是披枷带锁,倒了霉,也贾府一样彻底垮了台的。这个判断也是受了脂砚斋的影响。在第一回甄士隐所做的《好了歌解》中,脂砚斋在“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的边上有批注“贾雨村等人”。脂砚斋对《好了歌解》对号入座的注,对现在“红学”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柳湘莲成了起义领袖,贾雨村倒了霉等。但我觉得,这首词的句子,大多都是泛指。把每一句都坐实了,是没有道理的。

脂砚斋或许对曹雪芹很了解,了解创作中的一些情况,但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他的思想水平和文艺理念比曹雪芹差了很多。否则的话,曹雪芹去世之后,他完全可以根据曹的设想,把故事写完,不用麻烦程伟元后来费那么大劲了。他之所以不写,是因为他也不知道曹雪芹的艺术构思和情节设计。

贾雨村出场时,在中秋之夜,实际上只写了两首诗一副对。一首五律,一首七绝。对子,据他自己说,呤的是前人之对,不是自己原作。但,他既然在那个时间呤出来,说明此联触发了他的情感。这两诗一对虽然表达的意思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贾雨村当时的情感,并表现出他的个性,他的志向。这里问的主要是第一首,我们就来看看这首诗。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这首诗书中说的很明白,是为甄家的丫环娇杏写的:原来雨村自那日见了甄家丫鬟。回顾他两次,自谓是个知己,便时刻放在心上。今又正值中秋,不免对月有怀,写了上面这首诗。

贾雨村当时是风尘落魄之时,但他的内心是有大志向的人。他的志向,就是飞皇腾达。按儒家的正统观点,造福百姓的大志,可能也有一点。但当时的现实是龙落沙滩,虎落平阳。一个有才华,有能力之人,其内心一般都是很自负的。渴望被社会所认识,所承认。而男人被社会所承认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获得女人的青睐和爱情。

贾雨村和甄士隐交往的过程中,甄在家人面前称赞过贾雨村。家里的丫环,对这个名字引起了兴趣。于是,在雨村来家做客之时,回顾了他两眼,这两眼的回顾,被贾雨村误以为丫环对他有意,这种因自恋自信而产生的自做多情,在许多人身上都会有。所以,贾雨村认为这丫环是识人的巨眼英雄,风尘中的知已。于是,对这个丫环产生想法。巨眼的英雄,指的是那些真正认识人才的有眼光的人。林黛玉所写《五美呤》中,有一篇是写红拂的。其中有一句是,美人巨眼识穷途,说的就是红拂能够在李靖没有发迹之前认出他是个英雄,说明红拂自己也是个了不起的女性。在这里,贾雨村把娇杏认做是巨眼的英雄,其意不是因为娇杏的厉害,而是他的心中,把自己当成了沦落风尘的李靖。因为娇杏的一回顾,让他产生了知己之感。这也是他发迹之后,迎娶娇杏的原因。

第一句,“未卜三生愿”中的“三生”被一些人解释成只和情感相关的,是把它的意思理解窄了。三生本身就是中国传统的生命观念。他们认为灵魂是不灭的,人心之后,可以再托生,一次生命的终结,就是一生一世。如果对世间怀有真情和离恋,死了之后,便想着再回来,所以,唐明皇和杨贵妃说,生生世世为夫妻。贾雨村的这一句,与情感是无关的,说的是自己的前途。他当时心心念念的是去参加科举,考上之后,是一世幸福的基础。但是,现在,能不能去的了还不知道,所以,这里说,“未卜三生愿”。

频添一段愁,是说,前边的这个心事还没有解决,现在有多了一份牵挂,一段愁情。这个愁是什么呢?就是娇杏,你既然对我有意,可是我现在没有能力顾得上你,能不愁吗?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这句不用解释,是对上句“愁”的形象描写。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自顾风前影,是顾影自怜。谁堪月下俦?看疑问句,其实是有答案的。这个人就是娇杏。“月下俦”是爱人之意,唐韦固曾遇到一月下老人,自言为天下男女牵线配对。韦固便问自己的配偶是谁,老人告诉他是一个几岁的小女孩子。多年之后,韦固成亲,新娘子正是当年的小女孩。在贾雨村的心里,这时已经把娇杏看成是自己的终身伴侣了。但心愿能否达成,还不知道。

于是,又有了最后一句,“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蟾光有意,指的是蟾宫折桂,也就是考中进士的意思。假如我能考中进士,一定要先上你的(玉人)楼,把你娶回家来。

这首诗的意思很浅显,并不难理解。贾雨村所呤的对联是:玉在犊中求善价,钗在奁内待时飞。也不难理解,人是有时运的,时运来了,就能飞皇腾达,时运不到,只能静观待时。人生除了时运之外,还有成器的问题,玉与钗等都是贵重之物,玉在犊,钗在奁,说明万事具备,只等卖家了。有人把“钗”理解成薛宝钗,而贾雨村的表字是“时飞”,于是,有人据此得出薛宝钗最后嫁给贾雨村的结论。我觉得臆测的可能更大些,没有什么能让人信服的证据拿出来。

如果把这一联中的,玉和钗与《红楼梦》的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以及薛宝钗联系起来,我倒是不反对。对于《红楼梦》的作者来说,故事的来胧去脉大体讲清楚了,接下来,主人公玉与钗纷纷登场表演,大概是讲的通的。

最后一首是贾雨村的《咏月诗》: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这首诗是八月十五咏月亮,正应节令。中国人都知道,诗言志,咏物的诗,表达的是作者的情感,被咏之物,是作者的代言,这时,物的本身,就成了作者。所以,贾雨村所说“人间万姓仰头看”的,不仅仅月亮,更是贾雨村本人。这句的意思翻成白话就是,我一定要让来下的百姓都仰头看我。所以,甄士隐听了这首诗之后说:“妙极!弟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霄之上了。可贺,可贺!”乃亲斟一斗为贺。

以上是我对这两诗一对的理解。我觉得,贾雨村在贾府落败之后落井下石以求自保的可能性是有的。这应该是符合奸雄的行事风格的。但我不认同贾雨村,“致使锁枷杠”的结局。我也有个证据,就是关于娇杏的一句话:“偶因一着错(有的版本为‘巧’),便为人上人”。这句话是很类于娇杏判词的,既然,她的结局注定是“人上人”,贾雨村就不太可能是“锁枷杠”。如果贾雨村的结局是这样,那么,在这个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人物身上,曹雪芹不会不留下点暗示吧?

《红楼梦》第一回里,贾雨村中秋节写几首诗有什么深意?

贾雨村是红楼梦里的反面人物,是脂砚斋眼中的“奸雄”,大有莽操遗容,也是曹雪芹笔下最先出场的人物,但这个人也并非全无人情味。

最初,贾雨村只是个没落的仕宦人家的子弟,生于末世,全家只剩他一身一口,要进京赶考,却又没有盘费,只能暂时在葫芦庙中住下,每日卖字作文为生……

这样一个人物,放在任何一本小说里,都是一个落魄的穷困书生形象,不免令人生起怜才之心,但贾雨村却生的的与众不同,原文说他“敝巾旧服,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

因此形容,脂砚斋说贾雨村“是莽操遗容。”可知,贾雨村绝不简单,而从他中秋节先后作的三首诗中,我们更能看出贾雨村的理想和抱负,或者说是野心。

而贾雨村中秋节作的第一首诗,出人意料地无关理想抱负,而是因为思念一个女子,可以说是一首相思的情诗。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贾雨村此时正在人生低谷,一次偶然,被甄府丫鬟娇杏看见,且连续回头看了两次,贾雨村因此就认为这个女子必定有意于他,认为“此女子必是个巨眼英雄,风尘中之知己也。”所以才有了这首诗。

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这样的:

中秋本是团圆的日子,但贾雨村却一个人淹蹇在葫芦庙中安身,他不知道自己对甄家丫鬟的心思最终能否如愿以偿,却在这样良辰美景之夜,给自己添了无限的愁闷。

烦闷的时候,他紧蹙眉头,不知如何是好。心里不断地回想着甄家丫头对他回头的那两次,不知道该怎么办,心中犹豫不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想到自己一个人孤身寄居在此,漂泊异乡,前途未卜,一切都是未知数,谁又愿意跟他一起同甘共苦,携手共度余生呢?会是那个甄家丫头吗?

如果这一轮圆月也能明白我的意思,能够懂天下有情人,希望它替我去告诉那个女子,让她知道我的情意。

贾雨村在这首诗里,用了几处典故,第一处就是“三生”的典故。佛教用语中,三生指的是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也就是前世、今生和来世之说。

唐代李源与圆观和尚关系很好,一次两人在河边见到一怀孕妇人,圆观就对李源说,这妇人就是我托生之地,十二年后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我们还会再见,说完就死了。

后来李源如期赴约,远远地就听见有人在唱“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唱这词的牧童就是圆观的后身。原文中黛玉的前世是“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中的“三生”也用此典,后多指男女姻缘。

贾雨村在这里用“三生”之典,说的是他和甄家丫头娇杏的缘分,也指他对自己姻缘的期许。

第二处用典为“一段愁”,语出唐朝诗人李白《长门怨二首》,其中第一首中有两句“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一直以来,秋月在使人笔下,都代表了愁思,或寄思乡之情,或表相思之意。如“一种蛾眉明月夜,南宫歌管北宫愁。”

李白诗中表达的是宫人之愁,宫人长居宫中,愁深似海,是在思念家乡,还是在思念亲人,又或者是思念入宫前的情人?但这一切,都只有月知道罢了。

贾雨村用此典,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矛盾和难以自处的复杂心理。自己本就落魄不已,空有一腔抱负,却没有行囊路费,只能暂居庙中安身,却没想到在人生最落魄之时,偏偏又遇到一位知己。

一边正在为前途发愁,一边又不能不想到自己的姻缘,孤身一人的贾雨村不知该如何是好,在中秋佳节,阖家团圆之时,看着天上这一轮明月,想到自己的身世处境,这一切都只能给他增添烦恼愁思。

第三处用典为“月下俦”,俦是伴侣之意,月下俦直译即是月下姻缘,这里用的是“月下老人”的典故。

唐朝文学家李复言所著的《续玄怪录·定婚店》讲了这一个故事,有个叫韦固的书生,路过宋城,借住在一家客栈,夜晚遇到一个老人在月光下翻检一本婚姻簿。后来月下老人为韦固牵了红线定姻缘,后来的一切果然都如月下老人所言,一一应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人生今世的情缘都是前生注定的。贾雨村用此典,一是有妄自菲薄之意,他觉得自己现在正是落魄之时,谁会愿意跟他一个穷书生成就姻缘呢?即便有,他可能也配不上。二是心中又对甄家丫头娇杏有渴慕之情,心里期盼着能有月老为他们牵红线定姻缘。

这首诗贾雨村写于中秋之夜,虽看似相思的情诗,却亦表达了贾雨村此时的复杂情感,事业前途一切未卜,爱情姻缘更是捉摸不定,他既需要路费赶考,又需要巨眼识英雄的知己,也正是在中秋团圆之时,贾雨村才发出这些感概。

贾雨村写完这首诗之后,就被甄士隐请去一起过中秋,并资助了他五十两白银两套冬衣,贾雨村正是靠着甄士隐资助,后来一举高中,又回来做了官老爷,结果就如愿以偿地把娇杏娶过去做了二房。

贾雨村不会想到,他心心念念甘愿为其写情诗的丫鬟娇杏,当初的两回头,不过就是心下好奇,全无男女情意,但当时落魄的贾雨村,却正因为娇杏的这两次回头,心中起了涟漪,觉得总算还有识得英雄之人,心中自是感动,而缘分也在这两次回头里结下。

娇杏也不会想到,自己当初不过多看了他两眼,结果成了官老爷的二房,后来她又生了儿子,又因为大房染疾下世,她又被扶了正……从丫鬟到一跃而成为诰命夫人,这一切都因为当初她“在人群中多看了他一眼。”人生情缘,真是说不准。

作者:夕四少,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红楼和金瓶故事。

《红楼梦》第一回里,贾雨村中秋节写几首诗有什么深意?

第一首:

未卜三生意,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大意:是贾雨村看上了甄士隐家的丫鬟娇杏。希望月老牵线成全姻缘。

第二首:

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暗合二玉,二宝。又是贾玉村的生平报复,等待时机高中发迹。

第三首:

时逢三五便团圆,

满把精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

人间万姓仰头看。

大意:甲戌批:奸雄心事,不觉露出。是将发之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