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林黛玉和林红玉有何关联?

林红玉是《红楼梦》中很重要的一个人物。《红楼梦》当然是以贾宝玉与金陵十二钗为主要人物,除此之外,围绕在他们身边的一些丫环也很重要。最重要的大概是袭人和晴雯。她们的结局都写在第五回的判词里了。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比如鸳鸯、司棋等,林红玉是与这些人放在一起而毫不逊色的艺术形象。

林红玉在《红楼梦》中被称做小红。书中是这样介绍她的:“原来这小红本姓林,小名红玉。因“玉”字犯了宝玉黛玉的名,便改唤他做小红。原来是府中世仆,他父亲现在收管各处田房事务。这小红年方十四,进府当差,把他派在怡红院中,倒也清幽雅静。不想后来命姊妹及宝玉等进大观园居住,偏生这一所儿又被宝玉点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小红与林黛玉虽然同姓林,但两个人没有任何亲戚关系。她家是世代在贾家为奴的。他母亲林之孝是管理贾府房子的。把自己的女儿安排在怡红院上班。也就是说,她本来就是一般的丫环,是看守房子,打扫卫生的。后来宝玉住进了怡红院,她就成了宝玉的丫环。只是所干的活儿还是以前一样。

从这儿可以看出,贾府丫环的等级。以宝玉为例,身边的小丫环,大概是八个左右,其中一部分是随身丫环,是跟着主人走的,主人住到那个房子里,丫环就跟到那里侍候。另外还有一部分,是跟着房子的。林红玉就是因为宝玉住了这个房子之后,才成为宝玉丫环的。

之所以说林红玉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因为她的故事在前八十回中,跨了整整四个回目,从第24回开始,直到第27回结束。她的故事两次进入回目中,分别是第24回的“痴女儿遗帕惹相思”;以及第26回的“蜂腰桥设言传心事”,这两回是小红的正传。25和27回,小红也是重要情节。只是前两回是正写小红,此两回是侧写。其中第24回,整回都与小红相关,因为前半部分“醉金刚轻财尚义侠”所写的主要人物贾芸,正是小红喜爱的人。

刘心武在讲《红楼梦》中曾说过,小红和贾芸是八十回之后的重要人物,据脂砚斋的提示,以后在贾府落败之后,小红和贾芸曾有“狱神庙慰宝玉”的情节。我觉得,不论八十回之后的情节如何,在这四回小红的正传中,她的性格已经塑造的非常鲜明了。

小红和林黛玉的关系,我们已经说过了,从亲缘关系上来说,她不但和林黛玉,大概与十二钗之间,但没有什么关系。但在《红楼梦》的叙事结构中,她与许多人发生关系,她与林黛玉以及薛宝钗之间,都产生一定的关系。为了说明这个,我们还是先看一下,小红的性格特点。

小红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人物。我觉得她的性格是兼有袭人和晴雯二人的风格。如果说袭人有精明世故的特点,那么,这个特点在小红的身上也表现的很明显。如果说晴雯的身上有对世俗观念的反抗,体出种一种对个人尊严和人格自由的追求,这一点,在小红的身上也有体现。

小红这个形象,就是一个追求个人幸福,渺视道德礼法的形象。但她对道德的无视是内心的无视,外观上还是保持着尊重。这一点,小红与王熙凤又有点像。

小红的整个的形象塑造过程,沿着两条线索进行。一是通过个人努力向上爬;二是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和贾芸建立起恋爱关系。

努力向上爬,寻求个人地位发展的上升通道,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正常的。小红是怡红院的工作人员。在荣国府里,做了宝玉的丫环,大概是丫头们最好的出路之一。小红之所以分到怡红院,大概与他父亲管理荣府房子的权利是有很大关系的。林之孝是否觉得怡红院是大观园最好的房子,大概住那儿的也必是最尊贵的人,因此让女儿在此守株待兔,也未可知。

小红的奋斗过程,可以看出贵族家庭之间,丫环之间的争斗。24回是这样写的:“这小红虽然是个不谙事体的丫头,因他原有几分容貌,心内便想向上攀高,每每要在宝玉面前现弄现弄。只是宝玉身边一干人都是伶牙俐爪的,那里插的下手去?”所以,她给宝玉倒了一次水,就被秋纹和碧痕毫不客气的收拾了一顿。也正因此,让小红觉得,在宝玉身边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于是,只好另辟蹊径。把目光转到了贾芸的头上。

一但明确了目标,小红是非常主动的。只从在大门口贾芸来找宝玉拉关系小红见了之后,心里就有了这个人,后边便展开了一系列主动进攻的行为。一人小女子,在那样的社会里,能主动追求自己的幸福和未来,这份勇气和胆量,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通过丢手帕等等一系列的精细算计,小红终于和贾芸建立了恋爱关系。刘心武认为,小红与贾芸的结局是不错的。我觉得这是有可能的。这里就不讨论了。下面回到问题的本身。小红与林黛玉与林黛玉有何关联?

上面我们已经说了,小红,也就是林红玉与林黛玉没有亲缘上的关系,在小说的人物形象中,他们是有关联的。小说第二十六回,把林红玉与林黛玉并列放在一回中的,此回上半部分是“蜂腰桥设言传心事”,写的是小红,通过种种算计传书递简的与贾芸建立联系,这当然是少女的爱情。而下半部分是“潇湘馆春困发幽情”,写的是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在这两个情节放在一起,既有相似性,又有对比的不同。

小红爱贾芸,与林黛玉爱贾宝玉,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少男少女的爱情,正如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辞中说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但少红与黛玉之间由于身份和性格的不同,情感的表现方式是有差异的。

小红和黛玉的情感,都有叛逆的特性,也就是不符合封建婚姻道德的地方。黛玉的叛逆表现出一种思想的反抗;小红的叛逆,具有思想和行为的双重性。黛玉之所以只有思想的反抗,因为她与所受的宝玉,现实的交往是可以正常进行的。但谈情说爱是为礼法所不容的。所以,当宝玉以《西厢记》的言语试探她的时候,她会表现出发怒。黛玉的痛苦,来自于婚姻不能自主的焦虑。而小红的面对的问题与她不一样,她与贾芸的交往,是被礼法所不容的。但小红用自己的行为,反抗礼法的束缚。小红之所以能有一个好的结局(假如真是这样),是与她低下的身份相关联的。封建道德越是在上层,力量越强大,越难以挣脱。对林黛玉来说,婚姻无法自主这一点,无论她多么聪明多么优秀可能都无法打破。而小红在这方面所爱到的束缚,比林黛玉要少的多,这是小红有可能获得一个好的结局的原因。这是林黛玉与小红之间的联系与对比。

仅仅把小红与林黛玉对比,无法得出一个对人物评价的完整的印象。所以,必须把薛宝钗再拉进来。如果第二十六回是林黛玉与小红的比照,那么,二十七回,是通过薛宝钗的眼晴来看小红。27回宝钗扑蝶的时候,无意间听到了小红和坠儿的谈话,说的就是坠儿为小红和贾芸之间传递消息的事。宝钗听到他们秘密的时候,第一反映是:“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且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小红,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丫头。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在宝钗的眼中,小红的行为是属于“奸淫狗盗”之事。而且小红的为人,在宝钗的眼里也是“眼空心大,刁钻古怪”的人。

这个情节是可以用来反驳把薛宝钗演绎成“心机婊”的论调的。小红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的。这种行为,在宝钗看来,就是逾超道德伦理的。是偷鸡摸狗的行为。既然瞧不起这种行为,自己自然也不会去做。书中对薛宝钗的评价也是“随分从时”,也就是说,她的婚姻道德观念是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

《红楼梦》中的人物,很难用一个单一的道德标准来评价的。宝钗黛玉是这样,小红也是这样。把他们相互对照一下,人物的形象就丰满了起来。

小红最后成功从怡红院宝玉的丫头跳槽到王熙凤的手下。可见,宝钗眼中刁钻古怪,在凤姐的眼中又成了聪明伶俐。这正体现了《红楼梦》塑造人物的丰富性。同样是在荣国府里勾引爷们儿谈恋爱,司棋和金钏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小红得成正果,可见这个小女孩的非同一般。

《红楼梦》里,林黛玉和林红玉有何关联?

众所周知《红楼梦》中有个林黛玉,却很少有人注意书中还有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林红玉,她和林黛玉的名字只差一个字,两个人生来的命运却完全不同。

一个生来就是众星捧月的千金小姐,另一个却因为名字犯了黛玉和宝玉的“玉”字,便被改名叫做小红。

作者始终认为“玉”代表着一种美好,书中只有四个人的名字用了“玉”字,贾宝玉、林黛玉、妙玉、蒋玉菡。如果小红只是一个普通的用人,给她起名唤作小红就可以了,又何必铺陈道原名叫林红玉呢?

先来看一下小红的人物性格特点。小红是贾家的家生奴才,世代都要在贾家为奴的,像袭人晴雯都是被卖到贾府做丫鬟的,所以在地位上要比小红要高。

小红的出场是在贾元春省亲完,命家中众姐妹住进大观园以后。小红原本就是在怡红院打杂的佣人,后来宝玉搬进了怡红院,小红便成了伺候宝玉的人。

但这种伺候只限于在外院干一些杂活,是没有资格也没有机会接近宝玉的。想想宝玉身边都是些口齿伶俐、霸道蛮横的丫鬟,袭人、麝月、晴雯这些丫头本来就仗着宝玉的疼爱,平日里像小姐一样的脾气,最爱争风吃醋,哪里有小红接近的机会。

但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丫头,心智与其他人颇有不同。小红身上不同于其他的地方,不仅有足够的胆识去接近宝玉谋求改变的机会,而且还在于会审时度势的看人。

当小红想方设法接近宝玉,终于得到一次给宝玉倒茶的机会时,却不小心被秋纹、碧痕两个丫头看见了,自然少不了一顿奚落和责骂。这一次勇敢的尝试算是成功赢得了宝玉的注意,惹得宝玉在院子里四处找她,但又怕被其他丫头看出端倪,给小红惹了麻烦。

由此看来,小红定是长得有几分姿色的,宝玉看人从来都是先看穿着和外貌,但凡是长相娇俏的小姑娘他都会多看两眼,他认为女子是这世间最应该被悉心呵护的,在宝玉眼中没有身份尊卑。

但小红却有不同的眼光,虽然已经赢得了宝玉的注意,但是看到宝玉身边这些比自己好看、伶俐的丫头,便深知自己生存的空间并不大,便把目光转向了另一个人,和她一样有着同样坚强性格的贾芸。

贾芸,荣国府同门旁支,为姻亲,自幼丧父,西廊下五嫂子的儿子,伶俐乖觉,贾芸虽然有着高贵的贾姓,却没有贾宝玉那样天生的好命。贾芸自幼丧夫,寡母抚养长大,家里的田产房屋都被舅舅占为己有,小小年纪便承担起了家庭重任。

贾芸求职王熙凤的片段在书中写的十分精彩,一度成为职场求职的典范,具体片段可以自行看原著。贾芸能从一个不被注意的无名小卒,成功引得凤姐的注意,并从凤姐手里拿到包工头的工作,一下拿到200两的工钱,说明贾芸的情商是十分高的。

贾芸和小红有一个共同点,便是看人的眼光独到。贾芸一开始是向贾琏求的工作,来来回回跑了好多趟,恰巧碰上王熙凤给贾芹安排工作,工作自然是让王熙凤抢了去。贾芸知道情况以后,一下便看明白了其中原委,知道王熙凤才是贾家说话最有用的人,便转投凤姐去了。

这其中有一个片段是贾琏带着贾芸路上遇见了宝玉,宝玉因见贾芸长得十分清秀,便搭话了几句,并说让贾芸有空去找他玩。

贾芸在这种情况下,是巴不得攀上贾宝玉的,第二天便跑去怡红院等宝玉,却没想到连等了两天都扑了空,一方面让贾芸看明白了贾宝玉只是个玩乐的少爷,于自己找工作没有任何作用。与此同时,作者安排了小红和贾芸的初次相遇。

作者对贾芸和小红这样的小人物是有一定的怜悯之心的,贾芸四处奔走想要求得的工作,在王熙凤嘴里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而已。

小红见到贾芸以后,便认定了这才是自己等待的人,于是便有了后面的主动丢手帕表达自己的情意。

小红主动示好贾芸,是一种对传统礼法束缚的挣脱,想要的就要主动自己去争取。在这一点上林黛玉恰恰相反,黛玉和宝玉从小一起长大,两人之间互有情意,却从来不敢主动表露,面对父母之命安排下的薛宝钗,宝玉也只能束手就擒。

作者对于传统礼法下的男女是有一定鄙视的,反而是出身并不好的小红和贾芸这样的角色,作者愿意让他们摆脱束缚,去追求内心所求。

林黛玉是来自仙界的绛珠草,仙草终有她报恩的宿命。林红玉更像是林黛玉在世俗中的化身,如果黛玉有红玉半分的坚强,凡事不那么较真,便不会有那么凄凉的结局了,红玉带给我们的是生命另一种存在形式。

还有一种说法,小红在后来救了贾家。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四个玉人代表了四种玉人的性格和宿命。

黛玉,追求纯洁的感情,相当于自缢而死。

妙玉,洁癖,被人拖到泥沼中污死。

宝玉,出家当和尚,另外一种保持洁净的方法。

那么,小红,应该是在乱世中,用尽各种方法活下来,并且具有高尚品格。这可能是改名的原因,如果明确是玉,是活不下来的。只能表明迎合功利,实际保持自身洁净。

《红楼梦》里,林黛玉和林红玉有何关联?

谢谢邀请!

如果说《红楼梦》里黛玉和红玉有什么关联,那就是说她们都曾经大胆地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吧。

在大观园里的丫头中,相比于其他人,比如说袭人是外面买来的,晴雯是赖嬷嬷孝敬的,连爹娘是谁都不知道,红玉的出身算是不错的,她是管家林之孝的女儿。可是,令人奇怪的是,林之孝夫妇在凤姐跟前当差,却从来没有想过要给自己的女儿提一提,红玉只不过是宝玉房里一个洒扫庭院的最低等的丫头,好容易得到一次倒茶的机会,出门就被秋纹、碧痕等撞见,说她也不照照镜子,配端茶倒水的不配。

安排了她这么一个相对于其他丫头来说比较好的出身,父母却对她无所作为,作者是故意要让她自我发挥的吧?果然红玉的表现超乎人们的想象。

一、她大胆追求爱情,毫不怯弱。

红玉趁着大丫头们不在,给宝玉倒茶,遭到一帮大丫头们的嘲笑。后来,看到了贾芸,把目标转向了贾芸,并主动出手。只听门前娇声嫩语的叫了一声“哥哥”,贾芸往外瞧时,看是一个十六七岁的丫头,生的倒也细巧干净。那丫头听说,方知是本家的爷们,便不似先前那等回避,下死眼把贾芸钉了两眼。“下死眼”一词,让我们看到了红玉的狠劲,有一种非把你拉入我囊中不罢休的精神。至于主动丢手帕,那更是信物传情,并且毫不忌讳地跟坠儿说了这事。

二、她主动追求职位,不依靠父母。

在王熙凤眼里,林之孝夫妇是一个天聋一个地哑,从来不会主动表达什么。我想这一方面缘于林之孝夫妇的个性,另一方面也不排除林之孝夫妇认为在府里当差还是少出头露面的好,差使不好干,职位越高责任越大,让小红在宝玉房里当一个低等的丫头,平时不惹人注意,工作又相对轻闲,宝玉对人又好,大概在林之孝夫妇眼里没有比这更好的了。可是,在红玉眼里她并不觉得,她需要出头,她要为自己谋出路,她不想再跟父母过一样的日子。

三、机会只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红玉的出头,缘自于为凤姐跑了一趟差,一口气说了五个奶奶,连李纨都说这奶奶那奶奶的都给绕糊涂了,可是红玉却说得清清楚楚,将凤姐交给的事办得好好的。我们也由此知道了她,知道了她是林之孝的女儿,明白了她为何会主动出手贾芸,这都是她的个性使然。

要说林黛玉和林红玉有什么关系,大概就是她们都主动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这一点吧。只是,黛玉是大家闺秀,不能像红玉那么露骨。红玉给贾芸丢过帕子,宝玉也给黛玉送过帕子,黛玉还在帕子上题了诗。在这一点上,她们间似乎也有相似之处。黛玉的爱情最后成了一场空,红玉的呢?我们不得而知,因为没有看到她最后的结局。我们只能说,祝她好运吧,勇敢努力的丫头都会有好命!

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和分享!

《红楼梦》里,林黛玉和林红玉有何关联?

两人有三点比较相似:

1、睿智。红玉在和坠儿聊天的时候说过,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谁还能陪着谁一辈子呢,所以遇到利益纷争的时候看开些,这种冷静和智慧,黛玉不用说也是有的,黛玉就是一个喜散不喜聚的人。他说过:“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冷清?既清冷则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增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故此人以为喜之时,他反以为悲。

在人的因缘际会这点认知上,二人是相似的。且红玉看清了热门的地方也是竞争力大的地方,良禽择木而栖,在怡红院出不了头就换个可出头的地方,这也体现了她的智慧和眼界格局,不是一般的俗丫头可比。

2、二人都是伶牙俐齿能说会道之人。小红给凤姐办事那段,把各种奶奶说得门门清,连李纨都忍不住赞扬,更是获得凤姐的青眼,这种伶牙俐齿有条理黛玉就更不用说了。

3、二人在感情上敢于去追求。也是相似的地方。

曹公貌似对玉字有特殊的情感,凡是他喜欢的角色,几乎都带玉字:宝玉、黛玉、妙玉、红玉、蒋玉菡。曹公自己都故意通过凤姐之口来打趣:好像取了个玉字,就得了什么便宜似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