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美男与传统秉承温良恭俭让的君子有何本质上的区别?

谢谢邀请。

还真不知道“花美男”为何物,赶忙百度了一下,恶补了一下相关知识。通过学习,明白了“花美男”原来是“花样美男”的简称。其意思大概类似于“帅哥2.0版”。有了定义,就可以比较他与传统君子的本质不同了。

我觉得,花美男与“君子”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首先,这两个定义的侧重点不同。“君子”是中国人对一个人的人格的评价。它的侧重点在于人的内在修养和道德。而“花美男”的标准在外形,他的侧重点是形式。

君子的人格,虽然随着时代的不同,因内容稍有不同,但大的方向一直没变,从古到今,有君子之风的人,一定都是道德高尚的。虽然有些人以君子自称,人们对他们的道德和品行并不认同时,便称他们为伪君子。君子在道德的层面上,一直是正面的。

花美男,也就是美男子。他所注重的更多的是外形之美。美男子大多数情况下是对人的赞美,但这种赞美大多是仅指形式,而不及于内在。美男子的称呼,有时有贬义。比如“小白脸”就是人们对徒具外形之美,而缺乏男性气质的一类人的称呼。当然,现在的“花美男”定义中,已经把“小白脸”的特质排除掉了。

君子修养的标准是内在的。他的途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能过不断的修养,君子的特质会越来越明显,是一个从小到大,不断完善的过程。而花美男的产生大多靠先天的禀赋,后天的打理虽然也很重要,但是,没有一个好底子,后天无论如何打理,都很难。并且,花美男的修炼到青春的盛期之后,便逐渐走向衰落,并一天天消失。所以,君子是个渐进的过程,花美男是个日损的过程。无论曾经多么帅,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一切终将失去,唐国强,达式常,周润发等等,当初都可以算上是花美男吧?到现在,他们已经与“花”不太联系的上了。但是,他们在失去花美的时候,如果修养内德,在艺术和做人上不断进步,那么,他们德性会提高。

当我们说到君子的时候,它往往会表现出一种主客体的统一。也就是说,君子既是我们每个人自我修养的追求,也是与人交往的期盼。我们自己都想当君子,也希望与我们打交道的人都是君子。社会上的君子多了,自然也就会和谐。

当我们说到“花美男”的时候,它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做为客体被观照的。也就是说,花美男是做为审美对像而存在的。如果说“君子”的对立面是“小人”,那么,花美男所对应的另一面就是“丑男”,或是“普通男”。

我看了百度的解释,这个词应该是从外语翻译过来的。传统上,我们中国人的审美观念里,只有姑娘好像花儿一样,男人是不会用花儿来比喻的。现在“花美男”的出现,既体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也体现了时代的特点。

男人和女人,在心理和生理上是有很大差别的。男人体力好些,女人耐性好些。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男人适合干家庭之外的体力活,女人适合操持家务,这样的现实,进一步加强固化了男女之间的差异。

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人类已经从重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现在,社会分工中,男女的差异已经很小了。如果科学再把生孩子的事情解决了。男女之间的差别就消失了。“花美男”的出现,就是和这种现实相适应的。

在男权社会里,出现了花儿一个的姑娘,供男人欣赏。现在男女平等了,女权也有了,自然也应该有花儿一样的男人供女人们欣赏。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当他们成为一种欣赏和审美对象的时候,代表他们在某种程度上的物化。因此,做为外在美的“花美男”,可能永远无法取得做为内在美的“君子”那样的主体性。

按定义,中国古代也是有“花美男”的,进入百度百科定义的有邹忌,潘安,韩子高。从这三个进入定义的人物中,也可以体会一下什么是“花美男”。这三个人都是“帅哥”都长得很漂亮。但这三个人内在层次是不一样的。邹忌除了长的美之外,还是政治家,思想家,百家争鸣中阴阳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潘安除了貌美之外,还是著名文学家。但韩子高除了是弄臣之外,大概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了。邹忌和潘安如果知道他们和韩子高居然是一类人,不知会是什么心情?

以上大概就是“花美男”与“君子”之间的差异,个人理解,未必正确。欢迎讨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