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国历史上每次抛弃儒家思想都会导致乱世,你怎么看?
这句话说反了。不是在中国历史上每次抛弃儒家思想都会导致乱世,而是在汉代以后,两千多年的时间里,每到乱世的时候,儒家失去作用,每到治世的时候,儒家便开始兴旺。道理很简单,因为儒家思想不是打天下的方法,而是治天下的工具。
儒家的核心内容是“礼”,礼就是社会秩序。在乱世之中,战乱年代,社会秩序是无法保持的。儒家的核心价值是“仁”和“义”。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仁是爱人,是文质彬彬的谦恭礼让。在乱世之中,依然是做不到。所以,乱世之中,儒家无用武之地。下面根据此题描述中所列的事项,简单谈点个人看法。
“秦始皇焚书坑儒,开启了秦末乱世。”这话一听,似乎坑儒一事之后,儒家被秦所抛弃,之前儒家主导秦国政治一样。这显然是不对的,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历经六代,一百多年,是秦朝走向强大的过程。在焚书坑儒之前,秦朝的统治思想不是儒家,而是法家。所以,秦末乱世的开启,与儒家的被抛弃,没有什么关系,他们既没有被任用过,也就无所谓被抛弃。秦末之乱,是秦朝的严刑峻法高压统治下所引起的反弹,另外还有秦以武力扑灭六国之后,六国后代因为不甘心而进行的反扑。和儒家没有一分钱关系。
汉初的时候,儒家慢慢发展起来。他们的发展,不是因为他们在争天下是有用,而是在治天下的时候有用。刘邦打下天下之后,朝廷秩序一片混乱,君臣之间没大没小,没上没下,叔孙通等大儒为刘邦制订朝廷礼仪,从此之后,刘邦才知道为君的好处。到汉武帝的时候,儒家被定为统治思想,此后两千多年,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统治思想。
从汉末三国两晋,到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战乱时期。汉末动乱的原因,这里且不说了。乱世之中取得权利的人,大都是从前朝自己主子的手上取得的政权,包括曹操父子,司马氏父子,以及后来的刘裕,萧道成,萧衍,莫不如此。这种行为是不符合儒家道德的。因此,这一时代,儒家是不吃香的。
到杨坚统一中国,国家在政治上又实现了大一统,这是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就变得重要了。于是,儒家重新被重视起来。
从题目描述的这些事例中,还蕴含着儒学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随着是代的前进,不断发展的过程。比如魏晋时期出现的玄学,在现实政治条件下,儒家不吃香了,他们便把老子,庄子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学问玄学。
因为玄学的产生,使得外来的佛学与中国文化融合,形成中国化的佛学。这样,就形成中国文化核心的儒释道三足鼎立之局。释与道虽然在某些时间很兴盛,但中国文化的根基,始终是以儒学为根本。
唐初时期,是佛学大发展的时期。佛学的被推崇,与女皇武则天有些关系。如果按照儒家的观点,武则天的执政是违法的。既然儒学不能给我支持,那么,我就从其它学术中寻找自己合理性的理论依据。佛家理论能给以帮助,自然受到推崇。武则天的推崇佛教,与南朝时期兴梁武帝的崇佛,在内在上,应该是有相同原因的。
佛教在中国流传之后,中国文化就形成三教合一的基本格局。随着不同的时代情况,文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有时佛突出一些,有时道突出一些。但知识分子主流思想,还是以儒家为主。
宋徽宗崇信道教,是有他个人原因的,这与明朝的嘉靖皇帝也有某些相同之处。儒家思想,对人生的终极关怀上是不太关注的。他们更多关注的是现实政治。孔子不是曾经说过吗?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远之。对于一些政治上庸禄的皇帝,他们对国家治理的关心,远远不及对自己个体生命的关心。他们在享受了人世的荣华富贵之后,更关心的是,百年之后,自己到那里去。而这些,佛教与道教,都有自己的回答。这是宋徽宗与嘉靖皇帝这些人崇奉道教的原因。但就算是这些人当政之时,社会的主流文化形态,还是以儒为主。
儒学在南宋发展到理学阶段,理学是吸收了很多佛学成果的。这也是它与时俱进的表现。理学形成之后,统治了中国上千年。
明末李贽是大思想家,他虽然对当时的主流思想进行了批判,但却很难说他的思想与儒家完全不同。不过是儒家内部的学术派别之争。理学从两宋时期形成,已经过了几百年,李贽的思想代表了对已经僵化了的儒学进行发展与创新的努力。但是,由于理学绝对维护统治者利益的作用。使得统治者必然尽力维护它,所以,李贽最后自杀。李贽的自杀,标志着儒家文化,主要是理学,已经失去了在旧的体制内自我更新的能力。因此,在清朝建立之后,理学继续成为统治思想。其内在保守的倾向,为中国近代的落后,埋下了种子。
清末洪秀全的失败,与他反孔大概是有点关系,因为他信了洋教,抛弃了自己的祖宗和文化上的根,因此失去了知识分子的支持。但即使是他不信洋教,恐怕也很难成事。当然,历史不容假设。
综上,此题的表述应该是把因果关系搞反了。应该说,在近代之前,乱世之时,儒家很难发挥作用。治世之时,儒家都会产生很大作用。因为儒家思想在明清之际,已经失去了思想发展和更新的能力。所以,到近代以后,他已经失去了做为政治统治思想的资格。但作为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直到今天,儒家思想依然可以提供给我们很多有用的东西。
有人说中国历史上每次抛弃儒家思想都会导致乱世,你怎么看?
我看恰恰相反,每一次儒家教育的鼎盛时期,才是国家和民族的灾难时期。
董仲舒虽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然而,刚刚开始,并不得人心,所以,汉朝强大,待儒教强大时期,也就是汉朝分崩离析的时候了。
冉闵之所以能够拯救汉族,因为他不信儒教,所以被儒家诟病至今。
唐朝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没有出现所谓的大儒。
北宋,出现了大儒张载,它提出了“为宇宙立心,为万世开太平”,据说关中风气为之大变,结果很打脸的是,它死后不到五十年,北宋灭亡了。
南宋,出现了巨儒朱熹,结果南宋在苟延残喘中灭亡。
大明,亡于东林党!也是腐儒当道。
中兴鞑清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公宗棠,虽然好像是儒家,但它们的杀伐风格与儒家不在一个频道,仁慈离它们很遥远。
有人说,民国多大师,可是民国恰好就是乱世。
我以为,儒教兴,国必乱!士子彘奔,懦民哭泣。
有人说中国历史上每次抛弃儒家思想都会导致乱世,你怎么看?
应该说,历史上,每出现社会动乱时,都会抛弃儒家思想。原因是:
秦始皇奉行法治,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实行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車同轨,“焚书坑儒”但保存了农书,在各方面统一了中国;但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孔孟之道改造成符合封建政权的护身符,从此,儒家圣人孔子已变成封建统治者的鬼儡了,成了封建专制压迫人民的工具;历代封建统治者都不断对儒学进行注释,引伸,使之适应其巩固统治的需要!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当封建统治者压迫得人民忍无可忍时,就会揭竿起义,直接反抗反动统治及其一套完整的统治工具(包括被改造了的儒学)。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人民起义,反对的是封建专制制度及其鬼儡,並不是如题所说的“每次反对孔子都会带来动乱”!
今天,人民当家做主了,我们还其孔子(包括儒家)原来在历史上的地位(和诸子百家一样的地位)。对古代文化,应该有批判地吸收,而不是无条件接受。例如,我们奉行男女平等,反对其“男尊女卑”的大男子主义;又如,我们遵守社会主义宪法,奉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官再大,只要贪污犯法,就要受法律制栽),反对“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等等,都表明,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以上回答,供参考之。
有人说中国历史上每次抛弃儒家思想都会导致乱世,你怎么看?
儒家思想最初的想法就是如何服务皇家,服务上层社会,教化下层老百姓如何做愚民,奴才。希望的是社会稳定,符合统治阶层的利益,所以不管谁上台,都大力鼓吹儒家思想。但是有没有反思一下,当年汉武帝之前为什么不尊儒,秦始皇坑儒,刘邦见着儒生就拿儒生的帽子撒尿?反而汉武帝以后又大力推崇儒家思想了呢?这里面的原由很值得深思!再有一个现象,山东人为啥老实,憨厚?山东为啥自古以来就没出过正统的皇帝?现在的山东人经过多少年的战乱,基本上早就不是最早的那些山东人了,可以说每经过大的朝代动乱,人就换一茬,但不论怎么换,就是始终出不了皇帝呢?是人的问题吗?肯定不是,最有机会能够改朝换代的宋江,也仅仅是想着如何诏安,去给那个烂皇帝当个好奴才……作为山东人,无语了!这些现象背后的真实原因是什么?我觉得没有别的,就是儒家思想毒害山东人太深!肯定有人要问,为啥说儒家思想是奴化人的思想呢?“中庸”,是儒家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就是教人不要太冒尖,冒险,往中间靠拢一下。教人什么事都不要太露头,老老实实待着,这种思想有一定的好处,就是不担风险,做奴才没问题,可是历史是需要突破发展的,也就是说需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需要敢为天下先的。哪个在历史上成功了的伟人没有这种气质和思想?所以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技创新,一切从实际出发,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才是中华民族走向强大的思想武器!其实这就是共产党的理论思想。首先声明,我个人不是共产党,也不从政,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老百姓,但我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把个人的想法说出来,供大家讨论。谁能代表最基层群众利益的思想,谁能抓住最基层群众的支持,谁就能将中华民族推向历史的最高峰!
有人说中国历史上每次抛弃儒家思想都会导致乱世,你怎么看?
儒家如今到底想要什么?“治”谁?谁给你“统”?想什么呢?以为今天的人们还是封建社会的愚民?
有人说中国历史上每次抛弃儒家思想都会导致乱世,你怎么看?
袁大头复辟的时候,也是大力推崇儒家思想!五四运动的战斗口号就是打到孔家店!当今美国的颜色革命代理人,天天哭着喊着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儒家思想的最宗旨,就是如何服务统治者,服务上层社会,教化下层老百姓如何做愚民、奴才,听话不要造反。希望的是社会稳定,符合统治阶层的利益,所以不管谁想愚昧中国人,都会大力鼓吹儒家思想,美国人也希望中国人一直愚昧下去。
现在已经是民主法制时代,有些人别有用心的继续大力鼓吹儒家思想,想让中国人都成为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君子!叫嚣什么孔子学院、国际儒学中心、孔子大学,我想即便现在成功了,总有一天会被打到的!我们拭目以待,等着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