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该如何筛查?
近年来,我国大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在不断攀升,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三位与死亡率的第四位。而美国大肠癌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都在同步下降,其经验就是在国内广泛开展了大肠癌的筛查工作。这也说明大肠癌的早期筛查对大肠癌的防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大肠癌的筛查,目前我们要重视二个方面:一是高风险人群与高危人体的筛查;二是筛查方法的选择。
大肠癌筛查的人群选择,主要针对高风险人群与高危人体的筛查。符合以下任何1项或1项以上者,列为高风险人群,是要进行大肠癌筛查的重点人群。
一、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
二、本人有癌史(任何恶性肿瘤病史)
三、本人有肠道息肉史
四、同时具有以下2项及2 项以上者:
- 慢性便秘(近2年来便秘每年在2 个月以上)
- 慢性腹泻(近2 年来腹泻累计持续超过3个月,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在1周以上)
- 粘液血便
- 近20年内发生不良生活事件史(并在事件发生后对调查对象造成较大精神创伤或痛苦)
- 有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
- 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
以下6种情况之一,可作为高危个体,要重点加以关注:
一、有消化道症状,如便血、粘液便及腹痛者;不明原因贫血或体征下降。
二、曾有结直肠癌病史者。
三、曾有结直肠癌癌前疾病者(如结直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血吸史病等)
四、结直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五、有结直肠息肉家族名的直系亲属
六、有盆腔放疗史者
大肠癌筛查是一项大工程,如果人群过大,缺少针对性,结果就成效比太差,会对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只有选择正确的高风险人群与高危个体进行筛查,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人群与个体选择好,要达到好的筛查效果,好的筛查方法应用也是不可缺少的。
目前比较常用的大肠癌筛查方法,有以下几种,它们之间各有优缺点。大便隐血检查是最便宜的肠癌筛查方法。
从国家肠癌早期筛查角度来说,由于我国人口众多,采取肠镜普查不现实:一是不符合卫生经济学原则,容易造成国家巨大损失。二是目前国内也没有足够的内镜医生来完成这项工作。而采取大便隐血试验进行初期筛查,发现大便隐血阳性患者,再进行肠镜就可做到精准的肠癌高风险人群筛查。并解决肠镜普查无法解决国内大肠癌筛查的不足。目前大便隐血试验,最常见采用的方法是:免疫化学法(FIT)。大肠癌敏感性与特异性>90%,且不受药物、食物影响。另外对大肠腺瘤敏感性也达20-30%。是比较理想且便宜的早期肠癌筛查方法。
粪便DNA检测是最高效的无创大肠癌筛查技术是美国推荐的大肠癌筛查方法,1-3年做大肠癌筛查,可有效预防大肠癌发病风险。是一种高效无创,可在家取样送检的大肠癌筛查方法。以前,因为价格比较贵,而让不少人望而却步,近年来,随着价格不断下降,目前其价格与无痛肠镜检查差不多,而且还可以比较早期发现肠息肉病变,是比较理想的大肠疾病检查方法之一,
肠镜是融检查与治疗为一体的早期肠癌筛查方法。结肠镜结合病理是诊断结肠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金标准,是结肠癌筛查的终极手段。所有的结直肠癌或息肉病变是要靠他来发现进行确诊,并且肠镜在发现早期肠癌的基础上也可以对肠癌进行内镜下治疗。所以,在早期大肠癌的筛查与治疗上,它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当然结肠镜在大肠癌检查也有它的不足:
- 它是一个有创的检查,有痛苦的检查。
- 依从性比较差,由于做肠镜检查前的准备与肠镜检查时的操作,都会给病人带来痛苦,会导致患者不愿检查。
- 肠镜的检查效率低下
- 结肠镜对操作者医生的要求也比较高。
总之,大肠癌筛查,一是要掌握好肠癌的高风险人群,二是要选对方法,对于经济一般的人,选择免疫化学法的粪便隐血检测是个不错的选择,对于经济不错,又担心痛苦的人,选择粪便DNA检查是个很好的选择。但不管如何结肠镜结合病理检查仍然是早期诊断肠癌与癌前病变的金标准。
大肠癌该如何筛查?
【@刘永毅医生 编号WD176】
大肠癌(结直肠癌)随着生活水平、饮食习惯的改变,发病率在“飙升”。早期大肠癌几乎没有什么症状,而早期患者合理的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有许多患者可以治愈的,如何能发现早期大肠癌呢?筛查!
筛查的方法粪便潜血试验:一般应该连续3次化验,看里边有没有潜血,方便,但是阳性率不高,50%左右。
直肠指诊:可以发现直肠末端肿瘤,早期的可以摸到不光滑、质硬颗粒状物,晚期肿块较大时,指诊明显。
结肠镜检查:目前结肠癌筛查的金标准还是结肠镜,也不断地发展,有染色内镜、窄带内镜以及高清放大等先进的技术设备。检查过程也与肠道准备、检查者的技术有关。
现在还不推荐粪便DNA监测、CT虚拟结肠镜检查。
大肠癌高风险人群①父母兄弟姐妹一级亲属有大肠癌病史者。②大便潜血化验阳性者。③有肠道腺瘤病史者。④本人有其他癌症史者。⑤大便习惯的改变。⑥符合以下两项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粘液血便、阑尾炎或切除史、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精神抑郁者。这些属于高风险人群,无上述情况的人群,就是一般风险人群。
结肠镜检查的时间1、高危人群一般推荐40岁开始肠镜检查,至少5年1次。如果是遗传史高风险者,根据一级亲属发病年龄再往前推2-3年开始筛查,每两年1次。如果是腺瘤病史,根据腺瘤高危、低危情况1-3年1次肠镜检查。炎性肠炎发病后最多10年必须开始筛查。
2、低危一般人群40岁开始,也有共识建议50岁开始,至少10年1次。
筛查是大肠癌的二级预防,我们还应该从饮食以及生活习惯上进行一级预防,比如养成多食用高纤维素、少红肉、加工肉以及不吸烟、锻炼减肥等等健康生活方式。
我是@刘永毅医生 ,感谢您的阅读!如有问题请在评论区留言。
大肠癌该如何筛查?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任何一种肿瘤,其治疗的关键都在于早期诊断,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预后。
大肠癌该如何筛查呢?
首先,针对高危人群开展筛查工作尤为重要。从遗传学角度来说,大肠癌可以分为遗传性和非遗传性。其筛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大肠癌的常规实验室检验
(1)粪便隐血实验对于大肠癌的筛查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对本病的诊断无特异性。
(2)大肠癌患者肠粘膜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出血,会导致血红蛋白和铁蛋白降低。
(3)血清中ALP,LDH活性升高可能是大肠癌发生转移的第一指标。
(4)大肠癌的肿瘤标志物有CEA、CA125和CA199等,但对于大肠癌的诊断不够灵敏和特异。
二、直肠指检
直肠指检是最简便的筛查方法,可以发现位于直肠末端的肿瘤。直肠癌患者经肛门指检可以发现直肠肿块。
三、结肠镜
结肠镜对于大肠癌具有确诊价值。通过结肠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大肠肠腔,肠壁的形态及改变,可以确定大肠内肿瘤的位置,大小及浸润程度。通过结肠镜取活检即可确诊大肠癌。
四、其他的筛查方法
除了上述筛查方法之外,X线钡剂灌肠,CT结肠成像等都可以作为大肠癌的筛查方法。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带来帮助!喜欢就点个赞吧!
大肠癌该如何筛查?
1. 粪便潜血试验:
大便隐血试验是在显微镜下检验粪便中的血,利用与血液中的携氧蛋白—血红蛋白的酶促反应,在检验粪便中是否有出血。因为大肠癌较正常结肠粘膜更容易出血,只是通常不被注意。大肠癌的出血可能是间歇性的,因此一次粪便隐血检查并不能确认肠道里没有出血。研究表明,仅有50%的大肠癌和30%大肠息肉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如果反复数次检测,其阳性率就会明显提高。粪便潜血试验是一个很好的筛选试验,价廉,易操作。大便隐血试验的假阳性率也较高。例如痔疮、胃溃疡、小肠出血都可能会导致假阳性,因而粪便潜血试验的准确性不是非常高,如果发现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者需要进一步进行全结肠镜检查以便排除大肠癌。
2. 结肠镜检查:
是目前公认的筛查大肠癌的最好方法。可在直接观察病变形态、位置,不仅可以早期发现大肠癌,并且可以取活检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的性质。还可以发现大肠癌的癌前病变——大肠息肉,并且可以在结肠镜下切除息肉。但是价格较贵,而且有一定的痛苦,患者的耐受性较差。目前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推出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3. 其他筛查方法:
1) 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可发现充盈缺损、肠腔狭窄、粘膜皱襞破坏等征象,显示癌肿部位和范围。对结肠镜检查肠腔狭窄等原因未能继续进镜者,对结肠镜未及肠段的检查尤为重要
2) CT仿真结肠镜:该方法对直径大于10mm的大肠癌的检出率和结肠镜检查相似,但是对于早期大肠癌和大肠息肉的检出率较低,漏诊率高。
3) 直肠指诊:据资料表明,中国人直肠癌75%以上为低位直肠癌,能在直肠指检时触及。因此凡老年人体检时,应将直肠指检列为常规,遇病人有便血、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变形等症状,也应行直肠指检。
4) 肿瘤标记物(CEA、CA199):大约有20-40%的大肠癌患者伴有血CEA或CA199的升高,在大部分早期大肠癌中不升高。而且该检测项目价格较高,难以在基层医院开展,所以并未广泛应用于大肠癌的筛查。
大肠癌该如何筛查?
癌症不是一夜长成的,如果能及早发现,可能就是生与死的区别。比如结直肠癌,它从一个癌变细胞开始到最终演变为癌症,一般需要10年以上。而在这期间,如果筛查发现并作出处理可救回一命。
本期,“问上医”就带您详细了解:结直肠癌的三类筛查方法以及如何选择。
美国癌症协会建议45-75岁进行结直肠癌筛查,75岁以上人群则可根据医嘱进行检测,到了85岁这类检查就可完全终止。具体的检测方法有:
1粪便检测检测粪便里的血液以识别是否有肿瘤或息肉,如粪便隐血检测(FOBT)、粪便免疫化学试验(FIT)。建议检测频率最好每年1次,但检测结果可能会受到食物、药物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2肠镜检测如结肠镜检测、乙状结肠镜检测,结肠镜检测可以查看整个结肠是否存在息肉。但有的患者可能对肠镜伸入肠道的过程感到不适,并且肠镜检测前也需要做肠道准备,患者需要排空肠道内的食物残渣,以免影响镜检视野。
在怀疑有癌变,想要做进一步确诊时,肠镜检测的组织活检是必选的检测项目。若检测结果正常或只有很小的息肉,建议的检测频率是10年一次;若检测到有危险病变或进行了手术切除,建议的检测频率是5年一次或三年一次,甚至是更短的时间。
乙状结肠镜检测本质上和结肠镜没有任何重大区别,它镜检的视野只占大肠整体的三分之一。但肿瘤并非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结肠,大约75%的肠癌都发生在乙状结肠检测可以看到的视野内,而且乙状结肠镜检测清肠处理更简单,也不要像结肠镜那样做麻醉镇静,因此患者的依从性会更高。建议5年做一次检测,一旦检测发现有息肉或癌变,还需要接着做结肠镜检测,来看清楚整个肠道情况。
3基因检测SEPT9 基因片段有变异的人群发生结肠癌病变的风险会显著提高,这是较新型的一种结肠癌检测方法。通过检测外周血SEPT9基因的甲基化水平,
就可以有效评估结肠癌的患病风险。建议的检测频率是每年1次。
这三类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粪便和血液检测较方便,但肠镜检测可以做活检,检测结果更准确。
以上内容由“问上医”为您编辑整理,想了解更多防癌知识,欢迎关注我们,点击查看《全方位科学防癌宝典:家庭必备!》专栏!
大肠癌该如何筛查?
大家好,我是医疗工作者张,是一名执业医师,可以为大家普及一下健康知识,若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什么是大肠癌?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近年有向近端(右半结肠)发展的趋势。其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发病年龄趋老年化,男女之比为1.65:1。
大肠癌有什么症状?- 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交替腹泻便秘。
- 大便性状改变,粘液便,大便带血,形状变细变扁。
- 排便费力,有排便感无大便解出。
- 腹痛,不确切持续性隐痛,腹痛向肛周放射,腹部不适,腹胀感。
- 腹部肿块。
- 全身症状,贫血、消瘦,乏力、低热。
- 首先观察其危险因素是阳性还是阴性
阳性判断标准为符合以下任何一项或以上者: (1)一级亲属患大肠癌史; (2 )本人有癌症史或肠息肉史; (3)同时具有以下两项及两项以上者:慢性便秘、慢性腹泻、粘液血便、不良生活事件史(如离婚、近亲属死亡等)、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结石史。
1、若危险因素阴性则用免疫法FOBT2次(间隔一周):①免疫法阴性则每年复查②免疫法阳性直肠指检
2、若危险因素阳性则直肠指检
- 再观察直肠指检是否阳性
1、直肠指检阴性做结肠镜检查:①结肠镜检未发现肿瘤则每年复查②结肠镜检发现肿瘤进行临床诊治
2、直肠指检发现肿瘤进行临床诊治
总结:大肠癌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觉得写得不错的话,记得点个赞哦!如果还想了解其他健康知识,关注我,私信为你解答!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