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为何没有尤氏?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先要从《红楼梦》的主题说起。作者在开篇第一回中就已经说了,此书大旨谈情。虽然对《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历来有争论,比如鲁迅曾说过:“单就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但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无论作者的命意为何。书中的故事确实写的是婚姻与爱情。也就是说,无论作者想要表达什么,都是通过对婚姻与爱情的描写中表现出来的。这是《红楼梦》的第一个主题词:婚姻与爱情。

《红楼梦》中描写的爱情,是悲剧性的。他通过描写了许多美丽的女孩在婚姻爱情生活中的经历,表达对不合理婚姻制度的批判,对不合理婚姻制度的牺牲者寄予了无比的同情。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为我们酿造出了醇厚的艺术之酒,这就是“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所以,《红楼梦》第二个关键词应该是“悲剧”。

找到上面两个关键词,这个问题就好回答了。

任何一个作者在写一部小说的时候,他的主要人物设置都应该为主题服务。能够表达作者思想观念的人物,就是主角,不能表达作者思想观念,只是做为环境或是情节的一部分而出现的,就是配角。

《红楼梦》有好多书名,其中之一,就是《金陵十二钗》。这个名字本身已经表明,这十二个人物,就是此书中的主角。她们会从不同角度上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社会理解。或者说,这十二个人,将以她们各自不同的情感经历,为读者们阐述婚姻与爱情的方方面面。而作者对她们的故事的叙述中,面对他们的现实表现,会流露出自己的主观情感,或者同情,或者赞许,或是崇敬,或是厌恶,或是鄙视等等,从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中,可以看出它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他的爱情婚姻观念。

我们分别来看一下十二钗中的人物。林黛玉与薛宝钗,是当之无愧的前两号人物。薛宝钗代表的是在婚姻爱情中压抑自己情感,屈从社会伦理道德的人。林黛玉是注重内心情感,具有反抗精神,不太重视封建婚姻道德的人。她们虽然个性不同,但在爱情上,结局是一样的,都是以悲剧告终。

史湘云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在婚姻的态度上,她是“从不把儿女之情略萦心上”。虽然是“厮配得才貌仙郎”,但结局也是悲剧式的“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现代有句名言,性格决定命运,可是,在那个时代,无论什么样的性格,她们的婚姻无一例外的,都走向悲剧。

贾家的四个姑娘,也是四个方面的代表,老大有才进宫,老二懦弱被丈夫折磨致死。老三虽然精明,可是最终离开骨肉亲人,远嫁它方。老四看破红尘,遁入空门。贾家还有一个下一辈的姑娘巧姐,最后做了农家妇。通过五个人的遭遇,作者要表现的也是一个情字的况味。巧姐的遭遇,更加说明人生的不由自主。

妙玉是作者用来说明情字的必不可少的人物。许多人认为,出家了,也就摆脱情的缠绕,变得无情了。曹雪芹用活生生的例子告诉读者,情这东西,和出家与否没有什么关系。贾惜春没有出家就已经无情了。因为无情也就不可爱了。正是因为有情,才可爱,也正是因为有情,才导致悲剧的结局。

十二钗在《红楼梦》前半部分已经结婚的,还有王熙凤、李纨和秦可卿三人。她们三人虽有相同之处,都是贵族家庭的少奶奶,但她们的性格和情感经历却有决不相同。因此,她们也是曹雪芹考察爱情婚姻关系的不同视角。李纨是寡妇,她代表的是符合封建婚姻道德要求的一种情感方式。压抑自己的情感,服从社会道德。而秦可卿所代表的是情感中放荡的一面。秦与李虽有差异,也有相同,他们二人都有顺从的特点,李纨顺从的是道德,秦可卿顺从的是封建家长的淫威。刘心武老师居然认为秦可卿和贾珍之间有爱情,真是令我大跌眼镜。王熙凤的性格,与她们二人又不一样。她是性格刚强,能力超群,杀伐决断之人。比起李纨和秦可卿,她的婚姻可算是幸福的。可是,能力超群有能怎样,照样避免不了悲剧的命运。

分析完十二钗,就可以说一说尤氏了。在《红楼梦》所有章节之中,尤氏出现的次数很多,可能不低于十二钗中任何一个。但是,仔细读一下,就会发现。尤氏的所有出场,都是做为背景出现。也就是说,尤氏本身就不是曹雪芹故事的主角,但又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背景。

十陵十二钗,是《红楼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似乎十二钗就是《红楼梦》中最主要的部分了,凡是没有列入十二钗的,都是不重要的。除了十二钗之外,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时候,还看到了金陵十二钗副册,以及又副册,并给这些人写了判词。可是,又副册中,只有袭人和晴雯两人,而副册只有香菱一人。于是一些所谓的专家在研究红学的时候,试图把十二钗副册和又副册补齐,使它们各自都有十二人,组成三十六人的美女团。我觉得这样的研究简直是自做多情。十二钗是十二个,副册,双副册就一定是十二人吗?曹雪芹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是一种浪漫主义的艺术架构。其中提到写了判词的人物,都是以后的章节中会有交代和应验的。没有交代的人多了去了,不过他们和贾宝玉没有关系罢了。如果把小说当成历史看,并按研究历史的方法去挖秘事,注定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十二钗肯定是《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但是,并不是除她们之外,其它人都不重要了。首先,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一号人物,比十二钗中的任何一位都重要。其次,就通行本《红楼梦》的情况来看。十二钗中有许多人物的光彩并不那么鲜明。比如巧姐,迎春,惜春,我觉得他尤二姐,尤三姐,鸳鸯,司棋等的故事她们几个精彩多了。

总之,尤氏没有列入金陵十二钗,是因为她不是曹雪芹为表达主题而设置的人物,她只是为了陪衬其它主人公的生活而设计的背景人物。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为何没有尤氏?

尤氏年纪比较大,应该是奔四的、按古代标准是中年妇女一枚了。

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都是一些年轻的女孩子,正册中年纪最大的李纨也不过二十四五岁左右,凤姐是二十岁左右。

尤氏虽非列于十二金钗中,但其实她也是非常薄命之人,家道中落,父亲母亲早亡,无兄无弟,尤二姐尤三姐是继母所生。这样背景之下的尤氏是如何流落到贾府的,其中应该也非常辛酸吧。

这样一个来自底层人家的女子,在贾府这样的王公贵族之家站稳脚跟,并在贾珍原配死了之后,被贾珍扶正为夫人,尤氏一定做出过常人难于想像的努力。而贾珍赋予尤氏的管家之权,比宁国府正牌的世袭国公夫人邢夫人的权力还大。

难得的是,尤氏并不贪婪权力,对下人也并不严厉,她性格淡然平和,胆小怕事,谨小慎微。可是就算她再谨小慎微,宁国府倒台后,她的结局也是令人想象得到的悲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