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明朝没有张居正,历史将有怎样的改变呢?
首先要说的是,张居正是杰出的政治家,也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改革家之一。他从万历初年,高拱去职之后,继任内阁首辅,成了万历初年大明王朝的实际执政者。在张居正执政其间,他对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税收制度上,实行了一条鞭法,改善了大明王朝的财政状况;在政府管理上,对官员实行考成法,大大提高了官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政府的工作效率;在军事上,任用戚继光等一批名将加强对外防御,大大的提升了明朝的军事实力。总之,经过张居正的改革,大明王朝的综合国力大大提升。
既然张居正这么厉害,他对大明王朝来说,应当是很重要的了?是不是可以说,他是创造历史和改变历史的人物呢?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没有张居正。对大明王朝的历史来说,可能会有一些细节上的不同。但大的框架不会有什么改变。也就是说,对于大明王朝,有没有张居正,结局都是一样的。
要明白这个问题,先要讨论两个问题,一是,张居正的思想和行为对拯救大明王朝是否有效?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事实摆在那儿,不必多言。另外,还要讨论一下。张居正的改革思想和措施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大明王朝,是否能得到大明王朝真正所有人也就是皇帝的支持。这个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张居正的做法,对大明王朝虽然有用。但皇帝不明白这一点,所以,张居正的改革注定只能是出力不讨好,人亡政息。因此,张居正对大明王朝并不重要,这个不重要,是因为真正的当家人不明白他的价值。所以,张居正一死,他为之努力了十年的改革成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全部废弃了。
另外,张居正虽然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他的伟大与杰出虽有个人天赋的成分,但也是时代造就的。他虽然是其中的骄骄者,如果没有他,历史上还会有其它人承担他的事业。
明朝嘉靖时期,政治已经非常混乱了。特别是严嵩执政的时期,更是不堪。嘉靖与万历,都被认为是很厉害很会抓权利的聪明人。在嘉靖和万历之间,夹了一个隆庆,他是被认为性情温和比较无能的皇帝,但是,在嘉靖到隆庆,再到万历初年张居正执政的这一段时间,在历史被称为“隆万改革”或者叫“嘉隆改革”。而且成效相当不错,这一段时间的改革,是从嘉靖后期徐阶执政时首开其端的。特别是在嘉靖死后的两三年里,徐阶革除了嘉靖时期的大量弊政,使得大明朝的政治逐渐走向正规。隆庆朝的后期,是高拱执政,万历初期,是张居正执政。也就是说,嘉、隆、万的改革,是一个联系在一起的政治事件。张居正是在徐阶和高拱的前期辅垫之下,最后做成的那一个。
假如历史上没有张居正这个人,万历初年执政的应该是高拱。高拱的政治理念,与张居正差别不会很大,他与张居正之争,是权利之争,而不是政治观点的差别。
隆万的改革只所以能做成,与隆庆皇帝的软弱,以及万历皇帝的年少有关。这样,权力就到了内阁的手中,阁臣们有了为国为民的政治抱负,就可以实现一下了。等到万历成年了,有了抓权力的心思了。内阁就不可能有所做为了。
张居正之后,是申时行主政,申时行也是绝顶聪明之人,他难道不知道张居正的改革对大明王朝有益吗?他难道连个萧规曹随都不会吗?情况绝不是这样,是因为皇帝大了,自己管事了。说白了,申时行也好,沈一贯也好,他们只是给皇帝管家的。皇帝调子定了,他们又有什么办法?
通过这个情况可以看出,明朝后期政治的腐败,最根本上是一种专制制度的腐败。假如大明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皇帝只享受待遇,不拥有权力。内阁成为真正的执政者。以徐阶高拱张居正这样的人才处理国家大事,大明朝是亡不了的。但这在当时是绝不可能的。因为制度的腐败背后有意识形态,也就是文化的腐败。程朱理学做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在这个时期,已经失去了思想上自我更新的能力。大明王朝内部的改革变成不可能。无论是现实政治的改革还是思想上的创新,都成为不可能。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中提到的张居正和李贽,就是这两方面的代表人物。
我的结论,在大明王朝当时的政治体制和思想氛围之下,任何大臣都不可能解决大明朝的问题,就算是管仲姜太公来了,也没有用。除非老朱家自己能生出一个像唐宗宋祖那样的杰出人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