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中,学成前的诗不完美在哪里?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红楼梦》四十九回中,有香菱学诗的情节。香菱跟林黛玉学写诗。林黛玉给她出了个《月》的题目,让她写。香菱写了三遍,前两遍写的,被宝钗黛玉这些会写诗的人,认为写的不好。等到第三次的时候,被认为写的新巧有意趣了。

香菱写的三首诗到底差别在那里?我先看了一下前边朋友的解释,发现有的从唐诗宋 诗的差别立论,唐诗重抒情,宋诗重说理,说到清诗之诗,有人觉得曹雪芹的诗词水平,也不过是二三流的,这简直太敢说了。我觉得,唐诗宋诗的差别,以及盛唐晚唐的差别等等,与香菱作诗没有太大的瓜革。但是,清初的文学理论对曹雪芹肯定是有影响的。从晚明李贽的童心说,到清初袁枚的性灵说,都提出一个问题是,文学应该表达人的真心与情感。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以及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这种景物与人的情感是有联系,但其联系并非很紧密。到后世,明清时期,做诗做词,已经很少单纯状物或说理,一般都会表现作者的主体性。也就是说,我描写的景物如果和主体没有联系,就没有意思了。这里边体现的就是所谓的“童心”与“性灵”。这一点与清末王国维所谓的“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所说的道理是一致的。

香菱的三首诗,除了韵律等格式上的问题之外。薛林等人公认她前两遍写的不好,其根本原因是前两首都是简单状物,而没有写出所咏之物与主体之间的情感联系。也就是没有写出“童心”与“性灵”。用现代最简单的话说,诗应该与抒情散文有同样的功能,不能把它写成说明文一样。

下面分别看这三首诗,第一首。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我们仔细读一下这首诗,很明显的感觉就是一篇说明文,月挂中天月色寒,写的是月亮;清光皎皎影团团,还是月亮。第三句诗人玩月亮,第五句野客观月亮,也都有月亮;楼悬玉镜,月挂冰盘,也是月亮。第七第八两句写的也是月亮。

这首诗的题目是《月亮》,香菱初次写诗,既然老师出了这个题目,我就句句紧扣题目来写。这叫围绕中心句句不离题。但稍有点文学欣赏水平的人都能体会到,这种句句不离题的表达方式,很容易给人重复呆板的印象。这种毛病,是初学者常犯的毛病。有个很形象的表述“骂题”。写诗作文虽不能离开主题,但也不能每句话都在题上,这就好像骂人一样,不断重复“你是狗!你是狗!你是狗……”远不如“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让人觉得过瘾。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护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这一首,第一联前半句写的是月光,后半句是月亮。第二联,梅花香染,是月光;柳带初干,是月光;第三联,墙上涂金粉,是月光,玉栏经霜也是月光。最后一帘,梦醒之人,看到余容的。也是月光。所以,宝钗一看便说:“不像是吟月了,月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宝钗的眼光,当然是厉害的。一下就说到点子上了。如果说第一首句句点题,这一首按现在的话说,就是跑题了。虽然如此,但这首超越于第一首的地方是,在最后一联,出现了主体形象。梦醒的人,看到了月光。但这里的人,没有情感的显现,没有性灵。

下面我们再看香菱吃不香睡不着梦中写出的第三首。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这一首的境界明显与前两首不同。起首第一句,精华欲掩料应难,一开始就流露出强烈的主观倾向。月光这样美好,谁想遮住他,都是不可能的。第二联,一片砧敲之后,才是千里白,前是动的,后是静的。前有主体性,后是客观景。砧敲必有人在。后半句鸡唱与五更残,也是动静结合,而且后半句没写月光意象中却能感到月光的存在。

第三联前后两句是直接联系的。是谁听到了绿蓑江上悠怨的笛声?是夜不能寐的楼头思妇。在这月光如水的夜晚,她为什么不睡呢?她在想谁呢?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思妇的意象,所以经历过分别的人,读到这里,都会引起共鸣?

最后一联,与第三联也是联系的,是第三联意义的延伸。如果能够看到嫦娥,我一定要问问她,为什么不能让月亮每天晚上都是圆的呢?这里用的当然是双关,以月亮的不圆比喻人间常常不能团圆的事实。这里边虽没有明写月亮,但月亮始终是存在的。而且,月亮的属性,已经被人格化了。月亮成了人,成了人们情感的代言。这样一读,毫无疑问,第三首比前两首明显不是一个水平。

诗分析完了。结合《红楼梦》多说两句。这首美丽的诗,写了一个思妇的形象。她是香菱写的。香菱是薛蟠的小妾。如果我们把诗中的抒情主人公看做是香菱本人。那么思妇想念的远方的人是谁呢?答案是薛蟠。而《红楼梦》第四十八回的回目是《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积苦吟诗》,薛大傻子出去做生意去了,香菱在家里学作诗。他所思念的情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香菱作诗,反衬的是她自己,以及在那个社会中所有女性的悲惨命运。她跟林黛玉学作诗,也是一个反衬,林黛玉是有精神上的知己的。而香菱,无论在现实和精神上,都是孤独与悲惨的。与林黛玉学诗,只能给她短暂的脱离现实的快乐中,很快她又会回到现实中去,她的精神层次越高,面对不幸现实的痛苦就会越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