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为什么在看到探春给了邢岫烟一个碧玉珮后,教育了邢岫烟?

宝钗知道了邢岫烟当棉衣后,又见她戴个碧玉珮,就问邢岫烟碧玉珮是谁给的,然后说:“这些妆饰原出于大官富贵之家的小姐,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然七八年之先,我也是这样来的,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所以我都自己该省的就省了。将来你这一到了我们家,这些没有用的东西,只怕还有一箱子。咱们如今比不得他们了,总要一色从实守分为主,不比他们才是”。宝钗为何如此?

这个情节出现在《红楼梦》第五十七回。这一回的题目是《惠紫鹃情辞试莽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要解答上面的问题,看一看这一回,基本上就能得出自己的判断。

这一回的前半部分写的是紫鹃试宝玉,后半部分写的是薛姨妈与宝钗关心慰问黛玉的故事。在前后两部分中间,作者忙里偷闲,又插写了薛宝钗的堂弟薛蝌与邢夫人的侄女邢岫烟订亲的事。在邢岫烟没有与薛家订亲之前。薛宝钗与她就处的不错。我觉得,薛家的求亲,未始没有薛宝钗的原因在内。或者正是薛宝钗觉得邢岫烟为人处世都不错,并在薛姨妈面前流露出欣赏之意,薛姨妈才想起给薛蝌求亲。因此,这个问题应该很好回答。薛宝钗教育邢岫烟,完全是出于姐妹的情谊,以及大姑子对未来兄弟媳妇的关心。在这一回中,从前半部的“试莽玉”,到后半部的“慰痴颦”,中间插入的这一小段,虽然只有几百字的内容,其表现的内容却极其丰富,它不断对主题有用,而且,通过这一小段故事的叙述,丰富了一大群人物的性格。使得每个在其中出现的人物,那怕只是话语中提到的,性格都丰富了起来。活了起来。看《红楼梦》,如果抱着先入之见,认为那个是好人,那个是坏人,比如对于钗与黛的态度,拥护一个,打击一个,恐怕都体会不到《红楼梦》的伟大之处。而只是把它当成一般的宫斗戏了。

先说说这一小段与主题的关系。大家都知道,《红楼梦》是一个爱情悲剧。也就是说,他的主人公贾宝玉与林黛玉或是薛宝钗的情感结局,都是悲剧。悲剧的结局,肯定是让人的心情压抑的。所以,中国人一般不态接受悲剧的结局。主人公的爱情以悲剧收场,是不是证明爱情本身具有悲剧性。答案是不肯定的。也就是说,在曹雪芹看来,爱情中是有悲剧,但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是悲剧。《红楼梦》的主人公,也就是金陵十二钗,都是太虚幻境,簿命司中的人物。她们的结局都是悲剧的,可是,太虚幻境中,还有其它的地方,也就是说,现实中的爱情,是有美好结局的。邢岫烟与薛蝌,薛宝琴与梅翰林家的亲事,大概应该属于美好婚姻的例子。

在四大家族彻底败落之后,薛家必然也跟着倒台。但是,邢岫烟与薛蝌,以及薛宝琴与梅翰林家这条亲戚关系,应该是不会受到牵连的。在八十回后的故事中,应该是会有照应的。只是曹雪芹当初的设计,别人永远不会知道了。

教育邢岫烟一段,是宝钗去黛玉处看望黛玉的路上遇到邢岫烟是发生的。这一段,从始至始终都体现出宝钗对邢岫烟的关心。她们在路上站住聊了几句的理由也很充分。因为是冷天,本应是穿棉衣的时候,可是邢岫烟却穿着夹衣。于是,宝钗便问她原因。这一问,就引出一大堆的话来。邢岫烟之所以穿夹衣,是因为把棉衣当了。这就很奇怪,邢岫烟住在荣国府,吃穿不愁,一个月还有二两银子。居然还要当衣服?恭宝钗一问,邢岫烟便把情况说了。原来,他的二两银子,奉邢夫人之命,拿出一两来,给他父母了。住在迎春那儿,丫环婆子侍侯,还要花点钱。于是,就把衣服当了。

从当衣服这个情节可以看出,邢岫烟虽然生在穷人之家,却是活的有尊严的。这一点,就能看出她的人格比姑姑邢夫人,以及她的父亲邢忠的格局要高出许多。

邢岫烟为什么要花钱,很明显,拿了贾府的钱。那些佣人们也不能白奉侍候你,这叫利之所在,见者有份。为什么薛宝钗住到贾家之后,既不要贾家的钱,也不用他们的用人侍候。不差钱固然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还有尊严的在里边。所以,薛宝钗也对邢岫烟讲,索性二两银子都给了他们。这里的谈话,都是为邢岫烟打算的。

两个人谈着的时候,宝钗看到邢岫烟裙子上的碧玉佩。便问是谁给的。看一眼便知不是邢岫烟所有之物,说明玉佩的贵重。宝钗做为大姑子,看到弟媳妇收了别人的东西,问一问乃是理所当然。这东西,对于大富之家来说,不算什么。可是对小户人家来说,就是贵重之极了。不要别人贵重物品,也是做人必须要有的品格。

《红楼梦》中还有一个玉佩的导具,可以与邢岫烟的这一个做比较。贾琏当初看上尤二姐的时候,也是丢下一块九龙佩。看看尤二姐最后的结局,做为一个女孩子,接受别人东西难道不应该慎重吗?

当然,邢岫烟的玉佩是探春送的,与贾琏送尤二姐决不相同。从这个玉佩上,又可以看出三姑娘探春与二姑娘迎春截然不同的性格,与处事水平。邢夫人是迎春的嫡母,迎春与邢岫烟之间,是真正的表姐妹关系。探春与邢岫烟之间就远得多了。可是,岫烟在迎春那儿住着,居然连衣服都当了。而探春能送她贵重的玉佩。做人的差距,以及最后的结局,从这些小事上,就能看出端倪来。

薛宝钗关于妆饰的一大堆理论,《红楼梦》有的版本中有,有的版本中没有。所以,既使是看过《红楼梦》的人,也有可能没看过这段话。我觉得这是程高本在出版整理时加进去的。这段话虽然有点道学的意味,大体上应该是符合薛宝钗性格的。薛宝钗做为仅次于林黛玉的女主角,与林黛玉比起来,也是春兰秋菊,各擅胜场。林黛玉有才,薛宝钗有识。林黛玉在某些方面体现了道家的自然率性的真淳之美,薛宝钗则代表了儒家的雕琢之美。无所谓谁高谁低,谁是谁非。因此,在薛宝钗的身上,常常体现一个特点,好像是好为人师。经常教育别人。有人说,这样很惹人厌。但细读一下《红楼梦》,薛宝钗的“好为人师”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并不惹人厌的。反而正是她的可亲之处,像个知心姐姐一样。她的说教,都是有高人一筹的学识为支撑的。另外,薛宝钗的说教,当事人都是服气的。就以这个事情为例。邢岫烟对薛宝钗的说教,也是信服的。邢岫烟只是小家碧玉,就算是书中的林黛玉,史湘云等候门千金,对她也是服气的。

薛宝钗的说教,只对能听懂她话的人说。脾气不相投,差异较大的人,她是不会去教育的。这是她通权达变的高明之处。比如他自己的嫂子夏金桂,宝钗就不会去和她讲道理。

以上是个人理解,未必正确。谢朋友相邀。以此塞责。

薛宝钗为什么在看到探春给了邢岫烟一个碧玉珮后,教育了邢岫烟?

宝钗与邢岫烟说的这段话,透露出一个很重要的信息,甚至与薛家举家进京有着莫大关系。

据宝钗所言,自己七八年前也不是如今朴实无华,身上也是富贵人家小姐的富丽闲妆的,只不过今时不比往日,能省则省。

七八年前是何时呢?自然是薛家未进贾府前,可以推测,薛家在薛父作古后家中失去顶梁柱,薛姨妈优柔寡断,目光算不得长远,宝钗胸有大志,才干过人奈何身为女儿,只有薛蟠一子却也不谙世事,家中各处生意早被下人们算计了去,薛家生意早已凋敝不堪!薛家选择进京是为了借助贾家之势重振旗鼓,而对于宝钗则做了两种打算,最好的打算是能走元春的路子,若不能则退而求其次与贾家联姻,宝钗成了薛家东山再起的希望。

扯远了,拉回来。

宝钗素来沉默寡言,人谓藏愚守拙,为何见到邢岫烟戴了个探春送的玉佩便如此说教?我想有几个缘故:

首先,宝钗是尴尬的。邢岫烟来了贾府多久了?所有人都知道她穷,贾母因为讨厌邢夫人连她也不太待见,宁愿锦上添花给宝琴一袭凫靥裘却不愿雪中送炭给她一件破袄。芦雪奄联句那日,众姑娘谁不是鹤氅披风在身,独独邢岫烟穿着件单衣瑟瑟发抖,却只有平儿留意到了,过后给她送去了两件羽纱披风。

探春送邢岫烟玉佩,正是因此,众钗环佩叮当,独独邢岫烟毫无妆饰,便与了她知道玉佩,岂不是雪中送炭。说来还得数落迎春的不是,邢岫烟跟着她住的,却一点不懂得关心这位姐妹,迎春之软弱其实也是一种自私,这个以后再说。

而宝钗呢?她当时没看到邢岫烟的窘迫吗?我想不可能,可是她并没有伸出援手,细想宝钗贾府下面的丫鬟们,多少人曾受过宝钗的恩惠?金钏儿、袭人……可是对于这位穷姑娘,宝钗却视而不见,现今这位穷姑娘却成了自己的堂弟妹,自然以一番冠冕堂皇之词掩盖尴尬了。

其次,宝钗此举,也因家中生活习惯而起。香菱斗草弄脏了一件石榴裙,急成什么样似的,宝玉亦是忙乱,说到:“姨妈嘴碎,饶是这样,还说你们不会过日子”,薛姨妈的铿吝形象跃然于纸上,薛家此时应崇节俭之道,宝钗这是给邢岫烟打一枚预防针,毕竟,薛家与贾府这种富贵之家,确确实实比不得了。

薛宝钗为什么在看到探春给了邢岫烟一个碧玉珮后,教育了邢岫烟?

这一幕发生在《红楼梦》的五十七回,这一段单独摘出来,确实容易觉得宝钗有点多管闲事,又因为宝钗家境优越,邢岫烟出身贫寒,如果不考虑二人平时的关系,可能会觉得宝钗像在“教育”邢岫烟,其实,却并非如此。

这段得联系之前、之后的事情来理解。

邢岫烟的父亲刑忠,是邢夫人的兄弟,然而他家没什么钱,日子不好过,于是就带了邢岫烟来投靠邢夫人。邢岫烟为人端庄稳重,知书达理,自她来到贾府之后,就与宝钗投缘。

宝钗看她家境贫寒,父母又并不是人品高贵之人,邢夫人虽然是她姑母,但也不是性情中人,并非真的疼爱岫烟。邢岫烟与迎春同住,迎春又向来是不管事的,自己都看顾不好,哪里还能照顾到邢岫烟。

而邢岫烟“为人雅重”,即使无人照料,缺衣少物,却不会开口与人索要,宝钗心疼邢岫烟,就经常私下里嘘寒问暖,送她一些需要的物件,也并不和人声张,免得让有心之人说闲话。

从这一点能看出来,宝钗照顾邢岫烟,并没有什么功利之心,只是觉得喜欢这姑娘,不忍心看她过得不好。贾府中,另外一个悄悄照顾邢岫烟的人就是探春。

这一天,宝钗和邢岫烟都来看黛玉,在半路上遇到了,宝钗看她穿的衣服有点单薄,就问她,怎么天还冷,就换了衣装,岫烟低头不语,宝钗就明白了七分,就说凤姐如今也“这样没心没计了”。邢岫烟就说,这不关凤姐的事,每月的例银都按时给,但她每个月二两银子,还要给父母送过去一两,要用什么东西,也只能用迎春的,但是她毕竟是客人,迎春虽然不会在意这些,但是那些丫头、老妈妈们,要让她们帮忙什么,总得用银子,一个月剩下这一两银子不够,就只能把自己的棉衣服给当了换点钱。

宝钗就对邢岫烟说:

不如把一两银子明儿也率性给了他们,倒都歇了心。你以后也不用白给那些人东西吃,他们刻薄你,你装听不见,各人走开就完了。倘或短了什么,你别存那小家儿女气,只管找我去。并不是作亲后方如此,你一来时咱们就好的。便怕人说闲话,你打发小丫头子悄悄的和我说去就是了。

看到这里,我们就能看到宝钗对邢岫烟是真的好,她让邢岫烟豪爽一些,不要不好意思,说咱俩一开始就好,并不是因为你要嫁给薛蝌,我才这样对你。你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要是怕人说闲话,你就让小丫头悄悄和我说,咱们一起想办法。

然后,宝钗看到玉佩,就问邢岫烟,这是谁给的玉佩,宝钗知道邢岫烟没有钱,不会自己买玉佩。按照宝钗的性格,她不会随便问别人这样的问题,因为这会戳到别人的痛处,但是她和岫烟的关系并不是一般的关系,她们之间很亲近,所以宝钗才说了题主的这段话。

其实,宝钗知道探春是好意,也欣慰除了自己还有探春能想着岫烟。她因为自己的身世有感而发,少不更事时,宝钗也喜欢带这些小玩意,但自从从父亲过世,哥哥靠不住,母亲又年纪大了,家里的产业就全靠她照料,宝钗知道世事无常,真正过起日子来,这些东西都可有可无,都不重要。

这就像是姐姐和妹妹分享一些自己的人生体悟,因为宝钗是觉得邢岫烟和自己是一国的,知道岫烟能领会到自己的好意,所以宝钗才说出这段话。不然,聪明如宝钗,她什么时候管过别人的闲事儿。

后面,宝钗怕邢岫烟衣装单薄,受风着凉,还要把岫烟的衣服赎回来,结果湘云调皮,因为不认识当票,从丫头那偷拿了出来,宝钗还帮着邢岫烟遮掩此事。

这些前后的事情,结合在一起就能看出来,宝钗和邢岫烟的关系很好,她和邢岫烟说的这话,也是姐妹之间的肺腑之言,说不上是要教育谁。

虽然宝钗平时做人滴水不漏,很多人觉得她没有真性情,但是她也绝不是无情无义的人,不管是给黛玉送燕窝,还是照顾邢岫烟,都能看出宝钗真心的一面。

以上是我的一点看法。

薛宝钗为什么在看到探春给了邢岫烟一个碧玉珮后,教育了邢岫烟?

薛政委一日不说高大上的教诲会被憋死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