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梁启超在陆小曼和徐志摩婚礼上的致辞?

是故意的还是刻意而为之,为何成了千古绝唱?

我是看了前边的回答才决定来绕舌几句的。因为前边的意见,对梁启超的致辞基本上是持否定态度的。而我是持肯定态度的。

梁启超的话说的很重,是不太中听,他说,徐与陆结婚这样的恶例是不足取法的。更不值得鼓励。他说徐志摩性情浮燥,用情不专。他说陆小曼不守妇道。并说他们二人的行为准则是自私自利的,把婚姻当儿戏,最后说:我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我想问一下,梁启超的这些话,那一句是错的?

前边论者的观点,一是说,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是不对的。我想说,梁启超只是说出了自己的意见,听不听,完全是徐志摩与陆小曼个人的事,所以,根本不存在强加与人的事。说到这里,就要谈一谈,梁启超为什么参加这个婚礼。这当然要从徐志摩的离婚说起。

怎样看待徐志摩的离婚?这个问题很难说得清楚,站在不同的角度,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站在思想解放的角度上,也就是对旧的婚姻道德打破的角度上来看,它当然是进步的。旧时代是有许多不合理的婚姻在维持着。这种婚姻的打破,是需要思想道德上的打破的。徐志摩,就是那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为后来打破不合理婚姻束缚的人们提供了思想的武器和行为的动力。但是换一个角度。徐志摩离婚事件中,伤害到一个人,那就是他的原配张幼仪。站在张幼仪,和家庭和谐的角度上来说。徐志摩的离婚当然是自私。况且,在他和陆小曼结婚的事件中,还伤害了另一个同样深爱陆小曼的人,就是陆的前夫王庚。王庚后来当到陆军中将,西点军校毕业,是艾森豪威尔的同班同学。

陆小曼和徐志摩的结合,是不被他们自己所有亲人祝福的。徐志摩的父亲不同意他们的婚事。只是后来确实阻止不了他们了。就提出一个条件。如果他们二人结婚,必须梁启超主婚,胡适为媒。之所以提出这样的条件,很明显的原因,就是徐申如觉得,这二人是老成持重,值得信任的。同时,也借助二人的社会影响力,尽量减少这桩婚事对徐志摩产生的负面影响。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子再单混蛋,做父母的都是为尽心为其打算的。

梁启超其实是不同意徐陆的婚事的。既然不同意,自然没有参加他们婚礼的必要。但是,由于徐申如的话放出来,如果梁启超不去,徐陆的婚礼就无法举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梁启超和徐志摩有师徒的名份。一千块大洋的拜师礼不是白收了。徒弟有了事情,师父不出头是说不过去的。明白了这一节,就可以明白,梁启超婚礼上说的话,更多的不光是代表他自己,同是也是代表徐申如说的。话虽然难听,却是句句在理,句句说得。

前边论者认为,梁启超自己就是两位夫人,自己都做不到洁身自好,却要求别人,有些虚伪。我觉得,梁启超有两位夫人这件事,与徐陆的婚事,根本就没有可比性。梁启超做为一个思想家,他是支持新式婚姻的一夫一妻制的。但他自己的婚姻,却是历史问题,因为谁都知道,汪桂荃是李蕙仙的丫头,陪嫁来的。汪桂荃成了二夫人这件事情上,梁启超既没有挖朋友的墙角,也抛弃结发之妻。这一点上,与徐的性质根本不同。如果说,梁启超因为自己有两个老婆,就不能支持新式婚姻,这样的逻辑是不是有点不通?

至于说在徐志摩结婚的时候,说这样的话,是不是过分,是不是梁启超有意表演?这也是各有各的看法。为什么结婚的时候就只能说好话,不能说点难听的。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之后的情况,完全被梁启超所言中。当陆小曼与翁瑞午公然谈情说爱的时候,徐志摩没有选择离婚,与梁启超当初的告诫不能说没有关系。

当初陆小曼和翁瑞午谈情说爱的时候,整个上海市闹得满城风雨。当时有报纸把他们的故事填油加醋的报道出来,其中把徐志摩改为余心麻,把陆小曼改为武大姐。报道说,余心麻和原配离婚后,他的父亲舍不得媳妇离开,就把媳妇占为己有。为这事,徐志摩和报社打了官司。这一事件,在韩石山写的《徐志摩传》里人详细记载。这件事大概也是给张幼仪泼脏水的最早原因。这一事件可以看出当时普罗大众对徐志摩与陆小曼婚姻的看法。这里,不做道德评价。我只是觉得,思想的先驱者,是要付出现实的代价的。

陆小曼说张幼仪和徐申如的坏话,是不足为信的。毕竟,当她自己成了徐家媳妇的时候,徐申如并不认她,而只承认张幼仪在徐家的地位。这是陆小曼一生的伤痛。

说到这儿,我觉得问题已经说情楚了。也就是说,梁启超在徐志摩婚姻上的致辞。虽然很难听,但绝对是为了徐志摩好才这样说的。而且是受到徐家长辈授权的。虽然有点煞风景,但他当初的担心,以后都是被证明了的。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姻,在现代时尚人士看来,是时尚的爱情。但在梁启超的眼里,陆小曼不是一个好女人。他是很担心徐志摩被这个坏女人伤害。徐志摩最后的死,当然不是陆小曼直接造成的。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不是因为他和陆小曼所谓的爱情。使得他们两个人在北京的文化圈无法立足,徐志摩也不会搭便机去北京而遇难。当然,假设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怪陆小曼似乎也不公平。但是,这不仅是其它旁观者的看法,陆小曼自己,在徐志摩死后,也是深深自责的。这起码能说明一点问题。

至于梁启超的看法是进步的,还是落后的。我这里没有结论。但做为长辈对后辈的拳拳之心,殷殷告诫,是应该让我们感动,而不是鄙视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