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积食有哪些现象?积食如何处理?

如果最近宝宝的胃口突然地变小了,有可能是宝宝得了积食的问题,需要宝妈宝爸多注意帮助宝宝处理积食的问题。宝宝在睡觉的时候不踏实的,在睡觉过程中会不停地翻来翻去的,有的时候还会伴有咬牙的动作。有时也还会有大汗淋漓和入睡汗多的现象的。

宝宝总是在莫名其妙地大哭大闹起来的。

小孩子积食有哪些现象?积食如何处理?

积食,亦称“食积”,属“九积”之一(食积、酒积、气积、涎积、痰积、癖积、水积、血积、肉积),相当现代医学的“消化不良”,但比“消化不良”更具有整体性,突出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积食是中医的说法,因此用中医的办法来解决是最有效的!而小儿推拿又是最有效的不用药的绿色疗法。

积食的表现有哪些?

积食的表现大致有以下表现:舌苔变厚,尤其是舌中苔厚,口中味道变重,容易嗳气,嗳气有酸腐味道,婴儿容易吐奶瓣,肚子胀,胃口不佳,拉肚子,大便气味有酸腐味道,右侧脸颊容易有红晕红斑,右侧身体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右耳朵痛,右边牙龈痛等等。

积食会引起哪些病症?

临床上我们发现,小儿感冒发烧、反复咳嗽及过敏等常见疾病,往往涉及中焦脾胃,与积食有关。积食造成的危害非常大,所以有积食是百病之源的说法。积食会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食、腹胀腹痛、口臭、皮色发黄、精神萎靡、大便干燥或酸臭、睡眠不安和手脚心发热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引起孩子发烧,咳嗽等,长期积食会诱发孩子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为什么宝宝容易积食?1.先天中焦虚弱小儿在出生之前,称之为“先天”,所谓“先天中焦虚弱”,指小儿先天禀赋不足,尤其是中焦脾胃更加虚弱,且重点在于“寒”。在怀孕前,若夫妻一方(女方多见)或双方为寒性体质(即我们常说的“体寒”),那么孩子出生后,也多为寒性体质──我们说的“先天禀赋”,最多见的就是寒性体质与过敏体质,而说到底,过敏体质绝大多数都是寒性体质。在怀孕期间,若孕妇过食生冷,也会导致日后小儿寒体。比如,有的孩子在喂奶时吐奶,并且不是马上吐,而是过一段时间再吐,且吐的都是蛋花状有点凝固的奶,就是因为其寒性体质所导致的。

因此,对于孩子来讲,母亲很关键,母子息息相连,有什么样的母亲,就有什么样的孩子──一个家庭也是如此。

2.后天喂养不当小儿在出生之后,称之为“后天”。后天气血的充足主要依靠饮食的供养,而饮食需要脾胃来消化运转,所以古人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小儿后天喂养不当,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如母亲素体体寒,故其乳汁也是偏寒,则不适宜母乳喂养,若坚持喂养,则相当于孩子间接食用生冷。另一方面,发生于孩子添加辅食或断奶之后。如过早添加辅食,或辅食添加不规律,或吃肉、奶、蛋、水果及零食过多等,都会损伤孩子的中焦脾胃,从而形成积食。此外,如孩子感冒发烧后常常输液、服用抗生素或退烧药等,也容易损伤中焦脾胃,形成积食。3.内伤乳食,中焦失司“中焦”为木土之地,木指肝、胆,土指脾、胃、肠。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肝胆主调节──饮食入胃,经过中焦多方面共同协调,完成水谷精微的吸收与输送。如小儿先天中焦不足,加上后天喂养不当,则容易导致“内伤乳食”、“中焦失司”。譬如一个人拉车,勉强能拉得动,这时,车上突然跳上来三个人,那这个人就得使劲拉,时间一长,就容易累坏──我们人体的中焦脾、胃、肠、肝、胆也是一样。4.浊气留积胃肠饮食入胃后,经过消化,其中的精微物质被吸收转输全身,而其中的糟粕(食物残渣)则绝大部分被排出体外,一小部分残留在胃肠。如果孩子“内伤乳食,中焦失司”,就会使精微物质吸收转输减少,形成的浊气糟粕反而增多,并且“留积胃肠”。这些留积胃肠的“浊气”,除了食物糟粕外,还包括人体自身产生的水、湿、痰、饮、瘀血及寒气等各种代谢产物。

天地之间,一切事物都是永恒运动、不断发展变化的,疾病也是如此。中焦为气血生化之源,浊气留积中焦胃肠日久,则会导致小儿气血不足;若积食、水湿痰饮、瘀血等浊气长期留积不去,则会郁而化热,形成热邪。

小儿推拿怎样调理积食?

清大肠3分钟

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

揉板门3-5分钟

板门重按有酸麻感,为胃全息反应点。严重的积食也可用指甲掐,揉3掐1。

顺运内八卦3-5分钟

内八卦穴,是小儿推拿中的临床常用穴位之一,具有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的作用。主要用于痰结喘咳、乳食内伤、腹胀、胀闷、呕吐等症。

推四横纹3分钟

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称为推法,四橫纹穴为改善积食等问题的要穴。

清天河水5分钟

分腹阴阳5分钟

以双手拇指沿肋弓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主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

揉足三里(5分钟) 足三里是胃经上的一个主要穴位,常按揉有健脾胃、促消化的作用。

即使是宝宝出现了积食现象,爸爸妈妈也不要过于慌乱,小儿推拿效果很好,快的可以一次治好。喜欢就关注我,张家纲老师专心专注小儿推拿技法传承与推广!

小孩子积食有哪些现象?积食如何处理?

谢邀,感觉我最近回答了好多关于积食的问题,今天就详细的说一下积食的问题。

其实积食大多数都是因为家长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进食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想想,孩子在母体,出生,长大这三个阶段有什么区别,母体的时候孩子是不吃饭的,就靠着母亲脐带养着,出生之后靠着母乳,长大之后需要吃一些辅食,在这三个阶段中,饮食非常重要,一个不注意,就容易消化不良,时间长了,就积食了,积食一严重,就是发热,感冒,流鼻涕。

父母那叫一个心疼,就赶紧的给孩子打针吃药,却不知道,这个时候,给孩子打针是在雪上加霜了,所以孩子感冒就打针,一是比同龄孩子容易感冒,二是有的不打针不吃药,还真好不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孩子的脾胃已经受损了,所以说大多数的小儿健康问题都和脾胃有关系。

那么如何给孩子养脾胃,解决积食的问题呢?

1,注意饮食: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主食可以以粥为主,比如葡萄干粥,牛肉香菇粥,红枣小米粥莲子山药粥等都有促进消化的作用,也可以给孩子吃焦三仙,做法我就不一一讲解了。

2.推拿方法,小儿脾虚,积食问题,我们一般采用的是揉板门,顺运内八卦,补脾经,揉天枢这四个手法。

手法一:揉板门(手法介绍)

手法介绍:力度稍轻,以孩子舒适为主,按压过程中又酸胀感,每次按揉100-300下即可,有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调理气机之效。

手法二:顺运内八卦(手法介绍)

手法介绍:力度与上个手法相同,速度要快,每次按揉200-300下,有降气平喘,消食化痰之效。

手法三:补脾经(手法介绍)

手法介绍:力度稍轻,每次做200-300下,有健脾胃,补气血的孩子,这个动作就算孩子没有积食的时候,也可以给孩子作为日常保健。

手法四:揉天枢(手法介绍)

手法介绍:力度要比给孩子按摩肚子的时候重一些,同样以孩子不感觉疼痛为宜,每次按揉200-300下,有舒调大肠,理气消滞的作用,能双向调理,对于便秘和腹泻效果很明显。

注意:积食变好有个过程,一般2-3天才会看到变化,补脾经的手法可作为日常预防来做。

小孩子积食有哪些现象?积食如何处理?

谢邀~

我们是羊爸爸,是一家由中医、推拿师、营养师、漫画家、作家以及志愿者家长们组建的中医育儿自媒体,致力于用接地气的方式传播中医育儿,培养家长健康育儿技能。

0-2岁的小朋友一定程度的脾虚是正常的,需要给他们发育的时间

因为不知道你的孩子几岁。所以这个问题需要拆开来看,低月龄比如几个月的孩子或者1-2岁的孩子,一定程度上都是脾虚的,这个不是说孩子先天不足,而是一个正常的生长规律,孩子的各项生长机能还在发育完善,是偏虚弱的,就像一颗才发芽的小种子,是经不起大风雨和过多养分的 ,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是需要注意给孩子的饮食的量,不要过量。这样就能很好的预防积食,让孩子的脾胃不受伤害,按照自己的节奏去蓬勃的生长,逐渐的孩子就能消化更多的食物,包括量和种类 ,积食也就不会反复发生了。

反复积食,要注意孩子每天吃了哪些食物,总共吃了多少东西

再大一些的孩子, 如果是老是积食,首先依然还是要注意饮食的问题 。并不是说孩子大一些了就可以随意吃 。其实我们大人也偶尔有吃撑的时候,也会积食。所以,注意饮食不过量,以一个合理的结构来给孩子安排饮食就显得很重要 。

举个例子: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有的会在学校吃了晚饭回家,有的学校还会在放学的时候为孩子准备点心。接孩子回家后,家长就需要考虑,孩子这一整天的食物摄入是不是已经足够了 ,是否晚饭孩子不愿意吃就不强迫了 ,或者是有的孩子很大了还会在晚上喝一杯夜奶,这个是不是合适的,家长也需要去总结。

如何预防孩子积食,妈妈一定要及时的觉察孩子积食的常见表现

1、闻口气。小儿口气臭(可能是酸臭或腐臭等),必定是积食。除了闻口气,家长还要留意孩子打嗝儿时候的味道,孩子打嗝时候立即凑近闻闻,有的孩子虽然平时闻没有口气,但是打嗝反出的味道具有呕吐酸臭味,这个状况比平日也有口气出现的更早,此时处理会更容易。2、观大便。大便很臭(可能是酸臭),必定有积食。积食大便不正常(不顺畅或拉稀,但都偏臭);或刚开始拉稀臭,拉几天就不臭了;或放屁特别臭;大便颜色也不正常,一般偏深如黑色。3、摸温度。看手心脚心是否比平时热。如果发烧是手心手背、肚子后背温差很大(嘴唇碰来检查),比如肚子很烫背不烫、并且手心很烫手背不烫则必定积食4、看舌苔。看是否厚腻,有些孩子舌苔虽然不厚,但是舌尖红。积食几天后舌苔会偏厚,逐渐变黄腻;舌苔黄厚一般就是已经积食至少几天了;舌苔白厚腻或黄厚腻也必定是有积食。5、看脸蛋。有没出现脸蛋发红,一边(一般是右边)偏烫;有的是在两侧出现红血丝或者白斑。6、看食欲。食欲不正常,可能是不想吃东西,也可能总是吃不饱的样子,或挑食喜肉;如果出现吐泻发热咳嗽鼻涕等症状,想想是不是吃多吃杂后出现的。7、看睡眠。晚上睡觉不安,不停扳,爱趴睡,子时过后满床翻滚,这头翻那头,哭闹(积食必然会睡觉不安,所谓胃不和卧不安),还有磨牙的。8、严重的嗓子、扁桃体、咽喉发炎,一般开始都是发红,有化脓了变白9、喊肚子痛,大便后就不痛了,可能还要痛长期反复积食导致脾胃虚弱

有的家长可能前期没有注意,孩子反复积食很多次了,或者是反复生病很多次了,去看医生,医生诊断说脾虚,脾虚的孩子会更容易反复积食,好像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走到这一步,一是需要给孩子配合医生的用药调理,如果身边有信任的小儿推拿的地方,也可以尝试去推拿。二是给孩子的生活要开启到健脾模式,三分治七分养。

对脾胃好的生活模式,需要有节奏的生活作息 ,早睡早起 ,减少孩子晚睡;三餐均衡;合理运动,减少孩子电子屏幕的使用时间,还需要良好的家庭氛围 。

以上对现在很多家庭来说其实都挺难去做到的,我们尽量为孩子做到一部分,如果能从生活着手就从生活着手,尽量减少孩子的药物摄入,为健康打一个好底子。

关注我,在主页查看更多积食的内容和妈妈们应对积食的育儿经验~

小孩子积食有哪些现象?积食如何处理?

积食又称“食积”、“积滞”,是中医一个病名,它是因饮食不当,影响到小儿的消化功能使食物停滞胃肠所形成的一种胃肠道疾患。临床主要表现为食不能消化、嗳气酸馊、肚腹胀满、大便干燥或时干时稀、舌苔厚腻、脉滑。积滞日久化热后,还可出现夜卧不宁、睡喜伏卧、辗转反侧、手足心热、排气恶臭等症状。

积食不是小问题,它会增加宝宝肠、胃、肾脏的负担,还可能给这些脏器带来疾病。孩子存在食积一般会有睡眠不安,磨牙,食欲不振,鼻梁两侧发青呼出的口气有腐酸味。其实孩子患了食积也是好调理的,最常用的就是捏积疗法了,民间叫做“擀皮”。 让患儿面孔朝下平卧。家长以两手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两侧,随捏随按,由下而上,再从上而下,捏3-5遍,每晚一次。可再揉揉中脘:胸中与肚脐连线的二分之一处,即是中脘穴位。家长用手掌根旋转按揉,每日两次。还可按摩涌泉,足底心即是涌泉穴,家长以拇指压按涌泉穴,旋转按摩登30-50下,每日两次。

孩子患了食积也是可以吃些对症的药物调理的,例如小儿化积口服液、健儿乐颗粒、保儿宁颗粒、小儿化食丸、健胃消食片等中成药,可在就诊医生的具体指导下选择应用,也可针刺四缝穴来治疗。

当然,小儿积食以预防为主,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给宝宝调整好饮食结构。给孩子安排多吃些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不要一味地增加高热量高脂的食物。七分饱,有益于健康,无论是哪种食物,再有营养也不能吃得太多,否则不但不能强健身体,在效果上只会适得其反,弄不好反而会形成食积、腹泻等状况,伤害小儿的身体。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小孩子积食有哪些现象?积食如何处理?

现代社会,小孩积食,一般城市大于农村。因为城市里的孩子往往食甘厚味,经常吃一些烧烤,汉堡,薯条,肯德基,麦当劳等,且缺乏运动。而乡下孩子,每天在田野间奔跑,玩耍,即使吃的多些,也都运动消化了。

积食可以引起多种小儿常见疾病,如积食发烧,积食咳嗽,积食便秘,积食腹泻等。如果长期饮食不调,还会引起厌食,面黄肌瘦,甚至影响生长发育。如何避免积食?积食后如何调理呢?

避免积食很简单,小孩要保证三分饥与寒,饮食注意吃的简单一点,清淡一点,少一点,还有就是要软一点。尽量让孩子定点定量定时吃饭,少吃零食。

当然,有时候孩子不是那么“听话”的,见到喜欢吃的东西往往很难停下来,而孩子的脾胃功能又较成人弱,所以很容易积食。积食处理起来其实并不难,可以参考下面几点方法:

1、药茶调理

去药店买焦三仙各10克(小宝量减半),冰糖适量,煮茶喝。

2、食疗调理

小米山药陈皮粥,萝卜汤,凉拌萝卜丝,这些都是促进孩子消化的食物。平时可以给孩子吃点山楂片。

3、小儿推拿

穴位:揉板门,运内八卦,清补脾经,清大肠各200次,顺时针摩腹100次,捏脊5分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