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高铁站出站就是大广场,没有树荫和廊道,夏天晒的烫人,设计师是怎么想的?
高铁站出站的大广场没有树荫和廊道,这绝不是设计师的疏漏,他们是别有用心,原因可能超出许多人的意料。
现在的高铁站跟以前的火车上性质很相似,不同的只是列车的运送速度,相比之下,高铁站由于效率更快,更受现代人的欢迎。虽然高铁与火车在运行上有不少区别,不过他们的站前广场大致相同。
全国各地,无论哪个地方的火车站或者高铁站前的广场都是一片空旷,成片的空地上铺着行道砖,整个广场几乎看不到一棵高大的树木,也没有什么花草的点缀。
每到夏天,烈日暴晒下的广场就像一块被烧红了的铁块,人在广场上行走,感觉快要被晒化了,那时,不少人心里都有个共同的想法,为什么广场不多栽几颗棵树呢?那些设计师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确实,无论是寒冬还是酷夏,空旷的广场,要么寒风凛冽,有么烈日炎炎,让乘客们十分不舒适。那么,是不是设计师们疏漏了呢?
其实不是的,如果我们了解了如此设计的缘由之后,还不得不为设计师们如此设计而赞叹。
1、预防小偷,抓捕犯罪分子2021年2月8日,在河北保定东站,派出所的民警在广场里来回巡视着,此时正值春运,民警们一刻也不敢松懈,他们把眼睛瞄准了来来往往的乘客。到了上午11点多的时候,民警在人群当中发现了一位行迹可疑的男子。
这男子进广场之后,有意躲开民警,有多年经验的民警通过察言观色,觉得这名男子可能有隐情,于是上前询问。经过询问发现,这男子正是山东警方在网上通缉的犯罪嫌疑人,于是当场将他抓获。
犯罪嫌疑人今年62岁,他是山东人,在七年前以租赁土地为由伪造了假合同和公章,骗取了他人155万元。钱骗到手之后,这男子便不知去向,手机也停机了,警方不得已在网上发出了通缉。
2月8日这天,这名男子打算从保定东站乘坐高铁到天津办事,没想到在高铁站见到了巡逻的民警,他的心里就慌了,神色很不自然,有意避开民警而走,从而,暴露了自己被民警捉获。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正是因为高铁站广场空旷,没有花草树木可以躲藏,犯罪嫌疑人才很快暴露自己被民警 抓 捕。
据国家铁路局统计,每到节假日,高铁站就是抓捕犯罪嫌疑人最好的地点之一。以去年元旦为例,全国各地铁路公安机关一共破获了38次刑事案件,抓捕了54名在逃人员,查缴了15.4万多起的危险品。
其实,把高铁广场设计的空旷是让犯罪分子没有逃匿的场所,广场四周布满了多个监控摄像头,到了节假日,广场上人流涌动,这些摄像头就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了,监视着来来往往的旅客。
同时,也监视着不怀好意的犯罪分子,有些小偷他们瞄准的就是人群多的地方,高铁站的广场是他们行骗的主要场所,小偷小摸,使用各种方法来骗旅客的钱财。比如有人以借13块钱为由,骗取旅客的钱。有人以借手机打电话为由,明借暗抢。
而这种种犯罪行为都逃不过监控摄像头这些天眼,高铁站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摄像头进行精准的定位,对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2、空旷的广场可以容纳更多的旅客现在,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不少人外出旅游打工,他们更愿意选择安全性高的高铁,自从高铁线路遍布全国各地之后,每到节假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地高铁站上人满为患。
高铁站能容纳多少旅客?就成了设计师们首要考虑的问题,以北上广这些大城市的高铁站来说,客流量多,规模宏大。像北京南站,一共有五层建筑面积达到32万平方米,它连接着京津城际铁路,京沪高铁和京福高铁,是中国最繁忙的高铁站。
这样的高铁站如果广场不够大,或者广场上坐满了高大的树木,是难以容纳来自全国各地千千万万的旅客。如今,城市人流密集度高,寸土寸金,在大城市里建造一个高铁站,需要占用不少的土地,这些土地就要尽可能利用起来。
比如上海虹桥站,它与上海虹桥国
际机场相邻近,与高铁、航空、地铁、城市公交、长途汽车等多种运输方式相连接,占地面积超过了130万平方米,每天运送的客流量达到30万,如此多的客流,定然需要一定的空间来容纳。
广场更加空旷,就更有利于旅客尽快集中,尽快输送,尽可能的缩短旅客们在高铁上停留的时间,才不会造成旅客滞留,带来更多的问题。
3、减少对周围民众的吸引力一个地区的高铁站,由于广场宽阔,自然成了附近居民锻炼的好去处。我所在这个三四线城市是十几年前才新建起第一个高铁站,高铁站所处地点为偏僻的乡村。
高铁站建成之后,附近的村民看到空旷的广场,纷纷到哪儿去锻炼身体,每到夜晚,广场上人流攒动,有唱歌的,有跳舞的,有带孩子去游玩的,成了人们休闲的好去处,这大大违背了高铁广场建造的目的。
如果在高铁广场上栽种上一些美化的树木,把广场建成一个公园的模样,附近的居民更是流连忘返,等到节假日来往的旅客增多时,他们就会对旅客的停留造成干扰。到时赶都赶不走,会增加高铁站工作人员的压力。
再者,有花草树木的地方,定然有飞鸟,这些鸟儿对高速运行的高铁会造成一定的威胁,花草树木多,昆虫也多,如果再弄出什么传染病,或者让旅客过敏那就得不偿失了。
4、减少对建筑体的破坏树有多高,根就有多深,高大的树木,它们的根系会深深地扎进土壤里。假如在广场上种上一些树木,它们发达的根系会对周围的建筑造成破坏,在发达的城市高铁广场下面还有好几层,如果树木的根扎进建筑体,极有可能造成进出体破裂,出现漏水等现象。因此,设计师们以安全为起见,不在广场上种花草树木,利大于弊。
如此看来,不是设计师们有疏漏,反倒是他们想得周到,设计合理。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旅客的安全着想。在安全与美感之间,两者只能选一的时候,相信明智的人会选择安全。
结语:现在我们知道了,原来高铁广场空旷,不栽种树木,是设计师们为了让它冬天寒冷,夏天炎热,下雨被雨淋,起风被风吹,用环境的不舒适来迫使经过的旅客尽快离开,这无形中减少了高铁上的负担,不得不赞叹真是一举两得!
很多高铁站出站就是大广场,没有树荫和廊道,夏天晒的烫人,设计师是怎么想的?
设计师的目的就是所有人员无故不要在广场上逗留,因为主命至上,安全至上。
公共场所的设计首先要安全第一,只有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再进行一些人性化设计。可以这么认为:安全系数最大公共场所的设计是最人性化的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铁车站上来往的人越来越多,车站成为人口最密集,流动最大的地方。为了安全,以防万一发生意外造成拥堵踏踩等恶性事故发生,只有使这往人员尽快分散撒离才是最安全的。如果车站广场有了树木等遮挡物,人们就会在车站广场上长久停留,造成重大安全隐患。
因此,设计时,让人一进车站广场,就有一种抓紧离开的心理是设计者的目的和目标。
很多高铁站出站就是大广场,没有树荫和廊道,夏天晒的烫人,设计师是怎么想的?
那些怼设计师的人,你们是怎么想的?大型的交通枢纽广场设计不是设计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是有要求的。广场是进出疏散旅客的平台,是备战时快速转移人员的战场,是灾害时人们安营扎寨的据点。都给你整些花呀草呀树呀小凉亭啥的,那叫公园。再说了,都把广场整的跟公园一样,逢年过节回家的高峰期,广场还能站多少人,排多少队伍?一个个都咋想的,还怼设计师怼ZF,怼的一身劲。全中国的交通枢纽广场设计估计都达不到你的要求,回家吧,别出门了。
很多高铁站出站就是大广场,没有树荫和廊道,夏天晒的烫人,设计师是怎么想的?
很多高铁站出站就是大广场,不能有树荫和廊道,这样的设计安全,合理。
你想,如果有树,刮风会落树枝,会伤人,还会阻碍交通,会挡人视线,赶路的人着急忙慌,接客的人左顾右盼,只有空旷,敞亮才能老远看见目标,不会误人误己。
再说,若有暴徒份子,大树利于藏身,容易隐匿狙击手,百害无益,所以大型重要广场,都不支持树荫凉棚!
很多高铁站出站就是大广场,没有树荫和廊道,夏天晒的烫人,设计师是怎么想的?
第一,快速疏散人流,第二高峰时可安置人群,第三可作为避难场所,第四交通接驳需要较多空间。总的来说就是实用安全为第一要求。
很多高铁站出站就是大广场,没有树荫和廊道,夏天晒的烫人,设计师是怎么想的?
这是建筑消防设计规范的要求,不能按人之常情和常理来臆断,公共建筑不仅仅是只具备使用功能。没学过建筑及其相关专业的人不知道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安全,可靠,实用,经济,美观。因此车站,机场上的广场大是出于对人群数量容纳性的考虑,没有遮挡和树木是出于疏散时没有障碍方面的考虑。简而言之就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有事故发生,如果不这么设计就会导致较大的伤亡损失,所以请大家多理解吧,这也是国家和社会的科普工作缺失与告知不到位,不透明导致的误解。通过这个问题的提出而引发的思考是:全民科学素养有待提高,不仅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引导与科普,还需要广大群众发自内心的爱科普学科普。最后再引申一点,如果每个车站候车室里的大屏幕滚动播出消防应急时的常识,常识中肯定要说广场的功能和作用,那么这样的问题就不会提出,总比放些大片要实用。现在没几个制片人愿意做科普片,为啥呢?大家心照不宣。为啥要多看科普片呢,因为知识多不是用来炫耀的,而是关键时刻真能保命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