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百岁时才发明太极拳太极剑,那他之前是靠什么纵横天下的?
张三丰百岁以后才发明太极拳和太极剑,他之前纵横江湖数十年,靠的是从觉远禅师那里学到的“九阳神功”,和自己遍览道家道藏领悟的道家至柔武学。
张三丰将阳刚无比的九阳神功和道家至柔的武学原理融合,创造了自成一派的刚柔并济的武当绝学,纵横江湖数十年,成为中原五绝之后的天下第一人。
张三丰原名张君宝,是陕西凤翔府人氏,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凤翔府历来是关中要地,扼守汉中北门,四面环山,五水相会,乃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张君宝出生在南宋末年,此时北方大地已被金国占领百年之久,张君宝长到八岁时,蒙古铁骑南下,跟金国交战于凤翔府,因为战乱,张君宝全家被冲散,张君宝父母生死未卜,他独自东游西荡,乞讨食物,勉强撑了一个多月没死。
这一日,张君宝乞讨食物时,不觉来到凤翔府扶风县境内,他早已饿得前肚皮贴后脊梁,甚至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这时卧倒在大路旁,看着身边皑皑白骨,连饿带吓,竟然昏死过去。
也不知过了多久,张君宝睁开眼来,却看到一张削瘦短须的脸庞正焦急地看着自己,原来是个中年和尚,只见那和尚长身玉立,恂恂儒雅,若非光头僧服,宛然便是位书生相公。
那和尚见张三丰醒来,脸上露出笑容,拿出一副碗筷,盛了一碗斋饭,又端了一碗水来,张君宝已三天没讨到食物,端起碗来,伸开五指,狼吞虎咽,将一碗斋饭抓吃个干净,正当张君宝喝水的空当,那和尚又盛来一碗带着白菜豆腐汤的斋饭,张君宝才拿起筷子,很快也扒了个干净。
等张君宝吃饱喝足,那和尚才开口问道:“孩子,你叫什么名字?怎地晕倒在了路边?这兵荒马乱的,你的父母在哪里?”
张君宝见这和尚慈眉善目,语气亲切和蔼,宛如自己的父亲一般,泪水早已扑簌簌而下,那和尚只是抚着他的头发安慰道:“好孩子,别哭,别哭,好孩子”。却也找不到其他的话说。
张君宝抱着那和尚的胳膊哭了一会儿,把僧袍染湿了一大片,才擦了擦眼泪,把这一个多月的艰辛,用童稚的口音,叙述了一遍。张君宝反问那和尚道:“大师,我这是在哪里?是在和尚庙里吗?你是这庙里的和尚吗?”
那和尚抚了抚张君宝的头发,说道:“我是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和尚,法号觉远,在少林寺里负责看守藏经阁的经书。这里不是少林寺,是陕西扶风法门寺,这法门寺有一座藏经碑,镌刻着上万卷的大乘佛教藏经,我是奉了少林方丈天鸣禅师的法旨,来此抄写经文的,已经挂单在法门寺半年有余,唉,谁想到战乱又起,经文是抄不下去了,再过半个月,我就要回少林寺了。”
张君宝这一个月来,备历人间的艰辛,要么是饿肚子,要么是看到金兵和蒙古鏖战,乱砍乱杀平民百姓,自己的父母又不知何处去寻,自见到这个和尚,就像自己的父亲一般,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于是张君宝立马跪下抱住大和尚的腿,哀求大和尚带自己去河南嵩山。觉远禅师本是出家人,慈悲为怀,又遍览佛家经典,怎会见死不救?于是他便收张君宝为徒,带在自己身边,至少能让张君宝吃饱饭,只是没给张君宝剃度。
半月之后,觉远禅师向法门寺知客僧借了三头毛驴,师徒二人,将觉远抄写的经文,装入两个大竹筐,用油布包好,让一头驴驮着,二人分别乘坐一头毛驴,离开法门寺,一路上总算安全,历经两个月,终于回到少林寺。
之后数年,张君宝便跟着师父觉远,在藏经阁守护佛经,张君宝除了扫洒庭除之外,还跟着觉远读书识字,觉远本身不会武功,自然不能教张君宝武功。
只不过,觉远爱书成癖,无书不读,无经不背。他无意中看到抄写在一部梵文《楞严经》夹缝中的《九阳真经》,便如念金刚经、法华经一般记在心中,至于经中所载博大精深的武学,他虽也有领悟,但所练的只是内功,武术却全然不会。
而觉远也并不知道,《九阳真经》所载的是九阳神功这项绝世内功,还以为是强身健体、易筋洗髓的法门,觉远便一一照做,数十年来,他勤习不懈,倒也百病不生,近几年来,他又拣着容易的教了一些给张君宝。
然而令觉远和张君宝师徒想不到的是,他们师徒二人,竟然无意中练成了绝世神功,觉远禅师内功之深厚,更是达到了江湖绝顶高手一灯大师和大侠郭靖的水平,比神雕大侠杨过还强,至于张君宝,虽然学得的九阳神功只有觉远禅师的三四成,内功也比当世超一流高手都深厚。
只是,觉远不懂武功招式,自然也没法传授张君宝武功招式,师徒二人空有深厚内力。
这一年,蒙古大汗蒙哥,带领数十万蒙古骑兵围攻襄阳,在郭靖、黄药师、黄蓉、一灯大师、老顽童周伯通等人的带领下,在神雕大侠杨过和小龙女的帮助下,襄阳守军击退蒙古大军,杨过更是杀死蒙古国师金轮法王和蒙古大汗蒙哥。
蒙古三杰剩下的两个潇湘子和尹克西,害怕郭靖杨过等人要对付他们,身受重伤之后,藏到少林寺,被慈悲为怀的觉远禅师收留。觉远禅师不通事务,哪里知道这二人是助纣为虐的江湖恶贼。
等潇湘子和尹克西养好伤后,他们便在少林寺中偷偷摸摸到处窥探,他们早听说少林派是千年来江湖第一大门派,少林藏经阁中,更是藏有少林七十二绝技和少林易筋经等绝世武功秘籍,便多次以读经书的名义,向觉远禅师借阅经书,他们知道觉远禅师迂腐不通世务,后来越来越大胆。
这一日,二人笑嘻嘻来到觉远禅师房中,见觉远正捧着一本经书诵读,那尹克西是波斯王国的高手,懂得梵文,打眼一看,却是一本梵文版《楞严经》,而潇湘子目光锐利,却看得梵文夹缝中,密密麻麻写着蝇头小楷,却像吞吐吸纳的内功秘籍。
潇湘子向尹克西一使眼色,尹克西会意,便笑嘻嘻地说,这本经文是梵文书写,异常珍贵,想借去一阅。
觉远禅师早将这本经书背得滚瓜烂熟,见二人对佛经感兴趣,自然是欣然同意他们借阅,将经书捧到尹克西面前,还嘱托说,此梵文经书乃达摩祖师所著,更是老祖亲手书写,异常珍贵,请尹克西万万珍惜。
之后二人携书回到房间,仔细阅读夹缝中的文字,虽然其中记载的武功,与自己所学大相径庭,但以二人所知之博,却也明白,文中记载的是极为高深的内功心法,便互相揣摩印证起来,直到天黑,二人心中不觉大喜过望,过后数日,二人便潜心研究经书中武功。
过了几日,觉远禅师以天鸣方丈要盘点藏经阁中典籍为由,派小徒弟张君宝向二人索回,二人本来打算不给,但张君宝虽只十二三岁年纪,却极为精明,二人料得可哄骗觉远,却难哄骗张君宝。
潇湘子和尹克西二人,心中暗自懊悔,只恨这几日里,只顾揣摩武功,却没想过把夹缝中文字抄录副本,便依依不舍地将经书奉还给张君宝。
张君宝这几日来,早就留心二人,看他们两个鬼鬼祟祟地躲在屋内,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连斋饭也是觉远派他送到房内,每次张君宝进房以后,二人便假装站起,眼神却不住地瞟向桌上经书,张君宝知道有古怪,有一次,他故意不敲门就进入房内,却见二人在房内张牙舞爪,似乎在练什么武功。
张君宝从尹克西和潇湘子那里取回经书,回到师父房内,却不见觉远,便拿着经书,走到屋外廊上,翻阅起来,他看那经书夹缝中文字,似乎便是觉远日常传授他的强身健体之法,也就不以为意了。
谁知,正当张君宝读得津津有味之时,尹克西悄悄走到他的身后,伸指点了他的穴道,便把那四卷楞伽经取了去。
尹克西和潇湘子抢到经书以后,也不敢跟觉远辞行,飞速离开了少林寺。
张君宝被点了穴道,动弹不得,嘴中却哇哇大骂。觉远此时正在茅厕拉屎,听到呼叫声,赶紧擦干净出来查看,才知张君宝被点了穴道,慌忙解开,而张君宝却已经不住口地说了前因后果。
觉远负责看守藏经阁中的经书,而这本梵文《楞严经》又是达摩祖师手迹,如若丢失,罪过不小,他不敢告知方丈,回到房中,包裹了一点干粮,便带着张君宝出了少林寺,前去追踪经书。
这潇湘子和尹克西偷了经书,知道杨过郭靖等人正在襄阳,不敢往南,却向西逃去,觉远师徒沿路打听,有人见过二人,便也向西北追去,没想到这么一追,竟然一直追到了华山。
潇湘子和尹克西知道觉远内功极为深厚,不敢直缨其锋,尹克西对潇湘子说道:“潇湘兄,这华山林深山密,到处可以藏身。咱们好好的躲上几日,算那秃驴神通如何广大,也未必能寻得到。待他到别地寻找,咱们再往西去。”
只听潇湘子阴恻恻地道:“尹兄且莫喜欢,这秃驴倘若寻咱们不着,定然守在山下孔道之处。咱们若是贸然下去,正好撞在他的手里。”尹克西道:“潇湘兄深谋远虑,此言不差,却不知有何高见。”潇湘子道:“我想这山上寺观甚多,咱们便拣一处荒僻的,不管住持是和尚还是道士,都下手宰了,占了寺观,便这么住下去不走啦。那秃驴决计想不到咱们会在山上穷年累月的停留。他再不死心,在山中搜寻数遍,在山下守候数月,也该去了。”尹克西喜道:“潇湘兄此计大妙。”他心中一欢喜,说话的声音便响了一些。
谁知道,二人的密谋,却被一大帮江湖绝顶高手给听得清清楚楚。
原来,襄阳大战之后,郭靖想起恩师洪七公葬在华山绝顶,便想来祭拜,黄药师、周伯通、一灯大师都是洪七公的至交好友,便也一道前来,同来的还有黄蓉、瑛姑、朱子柳、武三通武修文武敦儒父子、耶律齐郭芙夫妇、郭靖黄蓉的双胞胎儿女郭襄、郭破虏,黄药师的关门弟子程英,以及程英的表妹陆无双等等。
杨过埋葬洪七公时,将他的义父西毒欧阳锋也一起埋葬在这里,便也带着小龙女和神雕前来祭拜欧阳锋。
祭拜之后,众人又谈到两次华山论剑,便重新评定了天下五绝,即东邪黄药师,西狂杨过,南僧一灯大师,北侠郭靖,中顽童周伯通。
之后,杨过和郭襄发现了潇湘子和尹克西,众人也就听到了二人的密谋。
果然,不久之后,二人所说的“秃驴”觉远禅师,带着徒弟张君宝来了。
觉远站在山腰里喝道:“借书不还的两位朋友,请现身相见!”觉远这两句喝声只震得满山皆响,显是内力充沛之极,虽不威猛高昂,但功力之淳,竟是不弱于杨过的长啸。
当时杨过已是江湖绝顶高手,仅次于郭靖一人而已,但觉远禅师显示了这份内功,让杨过也是一惊,杨过心想:“世上竟尚有这样一位高手,我却不知!”
之后觉远和张君宝现身,潇湘子和尹克西却不承认偷了经书,张君宝没觉远那么好糊弄,便去尹克西身上搜身,却没搜到,原来二人惧怕觉远禅师,已经将经书封在了一头青猿的肚腹中。
之后,张君宝在杨过指点了三招武功之后,打败了尹克西,要知道,尹克西和潇湘子都是当世超一流高手,比全真七子里丘处机还要强,方今除了黄药师、一灯大师、郭靖、周伯通、杨过等寥寥数位,极少有人是他们之敌,何况他二恶联手,更是厉害。
由此可见,张君宝虽然只跟觉远学了一部分九阳神功,内功之深厚,恐怕已经仅次于当世天下五绝和觉远了。
但是,觉远师徒没搜到经书,也只能任凭潇湘子和尹克西二人走了。
之后,张君宝跟着觉远回到少林寺,少林寺知道经书丢失,便惩罚觉远天天背着两个铁桶提水,张君宝因为不是少林寺正式弟子,没受到处罚。
三年之后,郭襄突然造访少林寺,打听杨过下落,再次碰到觉远师徒,她将自己那对铁罗汉送给了张君宝,这对铁罗汉可以打一套少林派入门的罗汉拳,张君宝凭借深厚内功,几天之内竟然学会,并以之击败昆仑三圣何足道。
由此可见,张君宝小小年纪,已经是一位不世出的武学奇才了。然则,张君宝以罗汉拳打退何足道,却闯了大祸。
原来七八十年前,少林派曾发生过火工头陀偷学少林武功的事件,那火工头陀偷学了少林武功,打伤达摩堂多名弟子,打死达摩堂首座苦智禅师,杀死少林香积厨中多名僧人,导致少林内部分裂,苦慧禅师远赴西域,创立西域少林派。
于是少林派定下门规,决不允许任何人偷学少林武功,虽然张君宝的罗汉拳学自无色禅师送给郭襄的那对铁罗汉,可那也是少林武功,少林派要废了张君宝武功。
觉远禅师疼爱徒弟,情如父子,不忍心徒弟遭此荼毒,便提起铁桶,将郭襄和张君宝分别放在一个铁桶内,逃离了少林寺。
当天夜里,觉远禅师在坐化前,诵读九阳真经,张君宝和郭襄分别记下了一部分,躲在暗处的无色禅师也记下了一部分,从此九阳神功一分为三,却让少林派重新崛起,也催生了两个江湖大派,一是武当派,二是峨眉派。
近百年后,俞莲舟曾经对张翠山、殷素素、张无忌一家讲过:“当年传得《九阳真经》的三位,悟性各有不同,根柢也大有差异。武功是无色大师最高;郭女侠是郭大侠和黄帮主之女,所学最博;恩师当时武功全无根基,但正因如此,所学反而最精纯。是以少林、峨嵋、武当三派,一个得其‘高’,一个得其‘博’,一个得其‘纯’。”
觉远禅师坐化之后,张君宝是不能再回少林寺了,他又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只能跟着郭襄,但是郭襄却要去找杨过,二人最终分别。
临别之际,郭襄让张君宝去襄阳找自己的父母郭靖和黄蓉,只是郭襄嘱咐张君宝,她的大姐郭芙脾气不好,刁蛮任性,让张君宝顺着她一点。
张君宝跟郭襄分别之后,本来要去襄阳的,可是一想到寄人篱下,还要受郭芙的气,心肠便刚硬起来,张君宝想:“我好好一个男子汉,又何必向人低声下气,委曲求全?”
张君宝言念及此,心意已决,当下他挑了铁桶,便上武当山去。张君宝找了一个岩穴,渴饮山泉,饥餐野果,孜孜不歇地修习觉远所授的九阳真经。
这时候,张君宝将觉远禅师传授的九阳真经,记住了大概五六成,内功已经是天底下绝顶水平,除了郭靖和杨过等寥寥数人,无人能比他更强。
某一日,在山间闲游,仰望浮云,俯视流水,张君宝若有所悟,在洞中苦思七日七夜,猛地里豁然贯通,领会了武功中以柔克刚的至理,忍不住仰天长笑。
之后,张君宝想起了自己父母,便重新回到家乡,回到老家,却早已经是断壁残垣,张君宝便去宝鸣天台山游玩,他在天台山上见到三峰挺秀,卓立云海,于武学又有所悟,乃自号张三丰。
之后,张三丰回到武当山,遍览道家道藏,常常有所悟道,他将道家至柔的武学原理,融入了九阳神功之中,然后以自悟的拳理、道家冲虚圆通之道和九阳真经中所载的内功相发明,创出了辉映后世、照耀千古的武当一派武功。
张三丰自此创立武当派,成为自中原五绝之后的天下第一高手,而且张三丰还得到了一把真武剑,当真是削铁如泥,张三丰凭借自身绝世武功和真武剑,纵横江湖七八十年无敌手。
然则,张三丰自以为,自己的武功,总得来说,还是出于少林的九阳神功,这不免有些遗憾。
于是,张三丰在一百岁后,每年都入关十个月,想自创一套亘古以来,和任何门派武功都不相同的武学,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一百一十岁的时候,终于悟出太极拳和太极剑。
到此时,天底下能挡得住张三丰一招两式的,已经没有几个人了。
张三丰百岁时才发明太极拳太极剑,那他之前是靠什么纵横天下的?
张三丰是到四十岁左右才武功大成,开始崛起,慢慢一步一步打响名声,威名渐盛于江湖,终成天下第一,无人可以阻挡,甚至到了后来达到了纵横江湖难求一败、高处不胜寒的境界,到了倚天时期,张三丰甚至已经三十多年未曾出过手,无人见识过他的武功,已经他的对手早已经全部离世了。
少年张三丰天赋出众,隐居武当自悟武功早年的张三丰,即张君宝是少林觉远大师的弟子,觉远大师佛法高深,在管理藏经阁,整理经书的时候从《愣枷经》的夹缝中发现了斗酒僧所留的《九阳真经》,但他不通武功,认为这只是一门修身健体的法门,自己修习之后也传授给了张君宝一些呼吸打坐的法门,所以十几岁的张君宝虽然不会武功招式,但内功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后来《九阳真经》被尹克西和尼摩星所盗,觉远大师带着张君宝一路追至华山,遇到了刚刚参加完华山论剑到处游玩的杨过夫妇和郭襄,在杨过的指点下,少年张君宝奋不顾身打败了尹克西,可惜九阳却被两人藏入了苍猿腹中,二人未能找到失望而归。
杨过和郭襄
后来张君宝从郭襄所赠的铁罗汉中学会了罗汉拳,打败了上门挑战的昆仑三圣何足道。才被火工头陀事件弄得草木皆兵的少林认定张君宝偷学武功,欲惩罚他,被护徒心切地觉得大师带着逃走。九阳尚未大成的觉远大师挑着张君宝和郭襄狂奔几十里,力竭而亡,临终默诵《九阳真经》,张君宝、郭襄和追上来的无色禅师各自记忆,张君宝记下来了五成多,这也是他日后纵横天下的基础。
在觉远大师离逝后,无处容身的张君宝原欲拿着郭襄赠的金丝镯儿上襄阳投奔郭靖黄蓉夫妇,行至武当山下时被一对山民夫妇的言语警醒,不想寄人篱下的张君宝上了武当山,在一个山洞中闭关修炼,苦学武功。
中年后的张君宝出关,武功大成,开始渐露头角张君宝有觉远大师从小传授的九阳神功底子在,又默记了十之五六的九阳真经中的内容,在武当山闭关修炼了十几年后,内功水平已经上涨极多,单纯就内力修为水平来说已经可以算是后神雕时代的准一流高手了。但他天赋虽然出色,但苦于没有明师指点,所会招式不多,唯一会的可能只有从铁罗汉中悟出的罗汉拳,以及杨过传授的简单四招了,所以三十左右的张君宝实力并不强大,这也是他一直遗憾自己未能在南宋灭亡的时候救下忠臣文天祥的原因。
张三丰
后来张君宝又在武当山上大量阅读道家典籍,琢磨道家练气之术,积累深厚后,渐渐有了自己的感悟。终于在一日闲游时一朝顿悟,悟出了属于自己的道,成就了日后名震江湖一代大宗师。
某一日在山间闲游,仰望浮云,俯视流水,张君宝若有所悟,在洞中苦思七日七夜,猛地里豁然贯通,领会了武功中以柔克刚的至理,忍不住仰天长笑。
这一番大笑,竟笑出了一位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大宗师。他以自悟的拳理、道家冲虚圆通之道和九阳真经中所载的内功相发明,创出了辉映后世、照耀千古的武当一派武功。
金庸 《倚天屠龙记》 第二章 武当山顶松柏长
张君宝在四十岁后,终于完善了自己的武道,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习武之路,他以恩师觉远大师传授的《九阳真经》为基础,创出了《武当九阳功》,后来又陆续创出了《纯阳无极功》、《神门十三剑》、《武当绵掌》、《武当梯云纵》和《绕指柔剑》等绝学,这也是他纵横天下的武功基础。
在郭襄四十岁一朝顿悟,出家为尼,在峨眉创建了日后的六大派之一峨眉派之后,张君宝也选择了在武当山出家,道号为三丰,创建了武当派,收了七位徒弟。并依据“远桥之下泛莲舟,岱岩石上松溪流;万仞翠山梨亭在,莫问声谷空悠悠”为七位徒弟分别命名为宋远桥、俞莲舟、俞岱岩、张松溪、张翠山、殷梨亭、莫声谷。
张三丰和武当七侠
而这首诗中的场景,也只是少年张君宝和郭襄见面时的景象而已,用意就和郭襄为自己的徒弟取名为风陵师太一样,只是为了纪念自己求而不得的感情。
四十岁以后的张三丰武功已经大成,又在行走江湖的过程中和众多高手对战交流,武功渐趋圆满,到了五十岁后就已经达到了纵横江湖从无抗衡的对手的程度,成为了江湖中闻名的泰山北斗似的人物。他创建的武当派实力也极其强大,成为了能够和少林相抗衡的武林大派。
张三丰百岁时才发明太极拳太极剑,那他之前是靠什么纵横天下的?
张三丰四十多岁入道,而后创立武当派。张三丰被誉为倚天时期武林第一人,正邪两派都很尊重张三丰。张三丰自创太极拳和太极剑之前,为何纵横天下?
1张三丰悟性极高张三丰第一次出现在华山之巅。杨过看到张三丰和觉远大师后,觉得他们是隐世高手。杨过指点了张三丰三招,张三丰一点即通随后打败蒙古三杰之一的尹克西。当时张三丰只有十几岁。
张三丰的武学根基来自觉远大师。后来觉远大师圆寂,张三丰阅读道家典籍,把悟出的武学至理与残缺版《九阳真经》相融合。最终悟出了一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武功,张三丰走出山洞创立了武当派。
张三丰把武学理念渗入到教学理念中,不但张三丰能自创武功,连武当七侠都能自创武功。比如俞莲舟自创虎爪绝户手,被张三丰誉为上乘武功。
武当七侠的名声逐渐壮大,宋远桥、俞莲舟的武功不逊于殷天正等人。
2张三丰的价值观自从张三丰让宋远桥代为管理武当派后,张三丰经常闭关修行。因为张三丰不但是武学宗师,还是一位修道成仙的道士。张三丰一边感悟天道,一边自创武功。张三丰很快突破了扫地僧所讲的武学障。
由此张三丰的武功达到最高的武学境界,张三丰把自创的武功传给徒弟们。张三丰不但不与人交手,而且张三丰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
人们认为张三丰已经达到半仙之体,所以对张三丰极为尊重。
3武当派在江湖中的地位武当派仅凭50年就能排在少林之后,成为第二大门派。少林四大神僧联手打不过武当七侠,再加上宋远桥等人不喜欢争强好胜,所以武当派才屈居第二。
如果张三丰带领武当七侠挑战少林寺,少林三渡加四大神僧不是对手。武当派是真正的无冕之王。
总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张三丰站在了武学巅峰,自然能够纵横武林。如果张三丰拥有左冷禅一样的野心,武林盟主非张三丰莫属。
张三丰百岁时才发明太极拳太极剑,那他之前是靠什么纵横天下的?
在创立太极拳、剑之前,张三丰已构建了一整套包括内功、拳脚、剑法在内,从基础到高阶的非常完备的武学体系,这是他无敌于天下的根本所在,也使武当能够在短短数十年内,就跻身武林六大派的关键原因。
壹当初,觉远大师圆寂前反复诵读《九阳真经》,使郭襄、无色禅师和张君宝各有所得。因张君宝跟随觉远大师时间最长,早就掌握了部分真经的修炼方法,所以他所得最为精纯。后来,张君宝隐居山中,十几年间通读《道藏》,师法天地,终于悟出了以柔克刚的武学至理,并在所得的部分《九阳真经》的基础上,创出了“武当九阳功”,成为武当立派之基。
内功既成,转练掌法。在山中悟道十几年,日日观日升月落,行云流水,张君宝心中早已胸有成竹。一掌一式信手打出,看似随意,却无一不含天地至理。一套掌法打完,恰是一百二十八式。张君宝眉头一皱,略觉繁琐,于是去芜存菁,删繁就简,再打出时,已化为六十四式。这次施展的过程中,仍觉大有精简的空间,于是微一笑,又打出一遍,这次已只剩下三十二式,威力却远胜从前。
这套掌法运转舒展如绵,动作连而不断,掌法运行成环,内蓄刚劲,外现绵柔,其软如棉,其坚如铁,爆发时如雷霆闪电,是为绵掌,也就是后来的武当绵掌。后来,张三丰被金刚门的刚相偷袭,胸腹要害受到重创,便是以一记绵掌,了结了刚相的性命。
张君宝练成绵掌,豪情满怀,想起自己十年磨剑,霜刃未拭,不知江湖中有多少不平事,等待着自己拔剑相向。念及于此,转而练剑。剑法仍求以柔克刚,以浑厚内力逼弯剑刃,使其如软带般轻柔曲折、飘忽不定,剑招变幻无常,使人无法预测向何处攻击。
这一套剑法施展下来,恰好是七十二路。阴数最大为八,阳数最大为九,八九相乘即为道教最大之数。孙行者得菩老祖传“八九玄功”,得七十二般变化,已是变化之极。这套剑法重在变化,故七十二路已是极致。剑本为百炼精钢所铸,可在张君宝手中,已变作绕指之柔。于是这套剑法,就被称为“七十二路绕指柔”剑法。
内功、掌法、剑法都已大成,张君宝心中欢喜不胜,不由双足微一用力,原地纵起三丈多高,接着在空中旋身数下,连转了三个圈子,又升起两丈有余。此时他尚有余力,于是在空中双足蹈虚如实地,一连走了十三步,才轻飘飘地落在地下。
张君宝想起武林中有一个传说,轻功极为高明之人,可以在空中走出八步,名为“八步赶蝉”。如今自己可以走出十几步,脚步从容,其下似有云梯,早已超越了传说。而这轻功身法,可称之为“梯云纵”。
张君宝一朝悟道,掌法、剑法和轻功水到渠成,只用了十几日便已练就。于是他飘然下山,闯入江湖,开始了他的不败传奇。
贰此时襄阳早已为元军所破,郭靖、黄蓉、耶律齐等壮烈殉城,元军过了襄阳,长驱直入,南宋局势已危如累卵,覆灭就在旦夕之间。张君宝深感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只好在江湖中惩恶扬善,救危济困,略尽绵薄之力。
1274年十二月,元军攻破鄂州前夕,城中百姓纷纷欲乘船逃亡。这时有一个叫张风的地方豪强,带领二十多名打手在渡口设卡,逼迫百姓交出金银细软等贵重之物,否则不能上船。百姓群情激愤,但慑于张风人多势众,都是敢怒不敢言。很多拿不出贵重之物的百姓,被张风手下的打手驱赶,哭声连天。
张君宝从襄阳拜祭郭靖等人归来,恰好遇到了这一幕。他见国难当头,百姓流离失所,张风却借机发起国难财,不禁义愤填膺,施展“七十二路绕指柔剑法”,如虎入羊群,转眼间二十多名打手已一一废了右臂,兵刃掉了一地。
张风本来悠闲地坐在太师椅上,但见形势急转直下,急忙站起身来,双手抱拳,朝着不断逼近的杀神一般的张君宝,结结巴巴地说,在下张风,是少林俗家弟子,不知大侠何门何派。张君宝哪里肯听他胡说八道,只见见光一闪,张风的头颅已飞入江中。
这时,远处有人大喊,鞑子杀过来了,大家速速逃命吧。张君宝心道此时最怕大乱,于是运足内力大喝一声,请大家有序上船,我去阻拦他们。他这一声,顿时笼罩了整个渡口,所有的百姓都听得清清楚楚。他附近的几百名百姓刚刚见识了他的神威,便你传我,我传他,终于没让局势变得更加混乱。
张君宝见状,便向鄂州城方向奔去,只过了三十里,便见数十名元人骑兵朝渡口奔来,边走边砍杀百姓。这一次,张君宝丝毫没有留情,将这数十名元骑砍瓜切菜般地杀了个干净。接着,他把马匹让给逃亡的百姓,自己则又向鄂州方向行了数里,在一个要冲位置待了两个时辰,见元兵没有再次追来,方才离去。
1276年秋,张君宝北游宝鸣,见凤翔三峰挺秀,卓立云端,于武学又有所得,于是易名张三丰。不久后,张三丰听说有十八大盗聚于华山,劫掠来往客商百姓。他想起郭靖、杨过等高人曾于华山论剑,议定天下五绝,如今英雄不在,竟让一帮宵小之辈占据圣地,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张三丰星夜赶往华山,于黎明时分和十八大盗战于华山绝顶。自此,十八大盗消失于江湖,百姓路过华山,也再不必担惊受怕。
1283年一月,文天祥在大都英勇就义。此前一个月,张三丰曾夜探天牢,准备救文天祥出狱,遭到元廷数十名高手围攻,只好离去。数日后,文天祥的夫人欧阳氏收敛文天祥的尸体,张三丰也前来帮忙,只见文天祥面目如生,正气凛然。欧阳氏从丈夫的衣带中找到一首《绝命诗》:
孔曰成仁,孟曰成义。
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张三丰听到“而今而后,庶几无愧”一句,不禁陷入沉思,问自己这么多年的所作所为,是否可以像文丞相一般,无愧于心。对这个问题,张三丰想了很久。直到有一日,江湖传来消息,郭襄女侠在峨眉落发,并创立了峨眉派,张三丰这才想起,自己靠着觉远师父和几分天赋,练成了这一身武功,正该像郭襄一样,开宗立派,传之后世,为反抗蒙元,积蓄更多力量。
叁此后两年,张三丰走遍大江南北,寻找适合开宗立派的名山大川。一日,他路过武当山,见天柱峰一带,山高谷深,溪涧纵横,令人俗念顿消。又想起武当东南三百里,正是襄阳所在。襄阳本是军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此前又因为大侠郭靖带领众多豪杰,义守襄阳四十年,死而后已,所以成为武林圣地。张三丰在武当立派,正可遥望襄阳,磨砺众多弟子忠烈之心。
1285年秋,张三丰在武当山开宗立派。此后三十年,他陆续收了宋远桥、俞莲舟、俞岱岩、张松溪、张翠山、殷梨亭、莫声谷七位弟子。这七人资质有高有低,但都是品性纯良之辈。后来,他们七位师兄弟在江湖中惩恶扬善,侠名远播,被江湖人合称为“武当七侠”。
张三丰创派之初,为了让弟子循序渐进,逐步掌握上乘的武学道理,又创立出数门拳法、剑法。因他此时武功已经大成,臻至一代宗师境界,所以创出的武功,威力也非同凡响。
比如“武当长拳”,乃是从“太祖长拳”、“少林罗汉拳”中化来,共三十二式,是武当弟子的奠基拳法。但这门入门拳法练到深处,不但可以强身健体,克敌制胜,也能够由外及内,增强内力。至于“震山铁掌”,则是比“武当长拳”更高一层的掌法。掌势刚猛无比,气势磅礴,比少林的“大力金刚掌”毫不逊色。还有“虎爪手”,用于小巧擒拿,近身格斗。后俞莲舟将其改进为“虎爪绝户手”,阴狠毒辣,招招拿人腰眼,使敌人断子绝孙。再看“神门十三剑”,共有一十三招,每记招式各不相同,但所刺之处,全是敌人手腕的“神门穴”。
当然,在创立一些简单易学的入门武功的同时,张三丰也一直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比如“阴阳两仪剑法”,阴阳相济,毫无破绽,可以说是太极剑法的前身。还有“玄虚刀法”,是从《道德经》中玄之又玄之意化出,出招变化莫测,暗合道家生生不息之意。等等等等。
同时,张三丰在内功方面也有很大突破,比如“纯阳无极功”,便是在“武当九阳功”的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成为张三丰创出“太极心法”前,武当派最高内功心法。此功内外双修,动静结合,内练五脏六腑,外练筋骨皮,通过长期吸运、闭、喷气,并配合身体外部、躯干、四肢的一系列特定动作,练到至高境界,几乎可以媲美少林的“金刚不坏神功”。
宋远桥等徒弟成长起来之后,张三丰就极少与人动手了。唯一一震动江湖的,就是他和百损道人一战。当时,张三丰施展“纯阳无极功”,以绝对压制的内功,使百损道人被“玄冥神掌”的寒毒倒灌而亡,为武林除去一大祸害。
张三丰百岁时才发明太极拳太极剑,那他之前是靠什么纵横天下的?
这个问题金老爷子没有具体交代,今日我们不妨大胆的畅想一下。张三丰年轻的时候究竟靠着什么来纵横天下的呢?我认为主要靠着一下几点:01.内功为武学根基
俗话说“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句俗语在现实中有很多种解释,但是在武侠的世界,我认为这个功就是内功。
张三丰自幼在少林寺藏经阁跟随觉远大师洒扫庭除,期间得到觉远传授《九阳真经》精髓,说道《九阳真经》可以说是声名远扬,觉远练习《九阳真经》三十年,虽然不通武功招式,但是靠着精纯的内功修为把潇湘子反震的身受重伤,可见其内功修为深厚。
张三丰从小跟随觉远练习,已经得到觉远的悉心传授,加上觉远大师圆寂之时背诵《九阳真经》,这些都让张三丰的内功根基打的更为结实,最后凭借《九阳真经》演化成《纯阳无极功》
这一身精纯深厚的内功,就是张三丰纵横天下的根基。
02.悟性极佳的资质只是靠着内力修为深厚,却也不能达到纵横天下的地步,想要纵横天下还要有超高的武学造诣。
张三丰初次与人动手是在华山和尹克西,只是凭借着一身内功周旋,后来得到杨过的指点,学会了三招武学,分别是:「推心置腹」、「四通八达」、「鹿死谁手」。也就是这三招武学打开了张三丰武学招式的大门。
不过张三丰能在短时间内学会这三招武学,除了内功深厚外,就要得益于自身的资质和高超的悟性。
后期张三丰也并没有拜师系统的学习过武学招式,完全是靠着悟性师法自然,以及熟读各类道家经典,悟出了很多高超的武学至理,并且转化为武学招式。
03.张三丰和黄裳《九阴真经》和《九阳真经》可以说是两大顶级功法,这两个功法分别和黄裳和张三丰有关联,也让这两个完全没有接触过武学的人物,最终成为武林中顶尖的高手。
张三丰和黄裳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悟性惊人。
黄裳通过熟读《道藏》练就一身惊世骇俗的武功,后续通过与人争斗、参悟武学,创造出很多经典的武学招式,最终留下传承,写下了《九阴真经》
张三丰通过觉远传授《九阳真经》习得一身精纯内功,后续也是精读各类道藏经典,积累了与人争斗的经验,自创了各种武学招式,最终留下了武当派的传承。
可以说张三丰年轻的时候纵横天下,一是靠着精纯的内功修为,二就是靠着超出常人的悟性和武学资质。
文/三点文墨
原创文章,欢迎关注或吐槽,带你看不一样的文化趣事
张三丰百岁时才发明太极拳太极剑,那他之前是靠什么纵横天下的?
我对张三丰了解甚少,只知道他是道教人物,张三丰百岁才发明太极拳及太极剑,百岁前靠什么纵橫天下,我敢肯定地说,是靠德,德行好的人能服众,德行高的人谁不尊重,人品好的人任行天下,也靠志,毅志坚强的人总会有敬佩者帮,志向明确的人会契而不舍地给自已创造一片新天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