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门》里白家败落,为什么济南提督府还要求娶白玉芬?
依《大清律例》,提督府敢悔婚或退婚,又提不出正当理由,是犯法的,而且提督府知法犯法,罪加一等,按照白家敢跟王爷打官司,折子能直接递到慈禧太后那里的能力,提督府也不敢明着惹白家。家道中落,不算悔婚的正当理由。
我们且看《大清律例》对于婚姻的规定:
凡男女定婚之初,若有残废或疾病、老幼、庶出、过房、乞养者,务要两家明白通知,各从所愿,不愿即止,愿者同媒妁,写立婚书,依礼聘嫁,若许嫁女已报婚书及有私约(谓先已知夫身残疾老幼庶养之类)而辄悔者,女家主婚人笞五十,其女归本夫,虽无婚书但曾受聘财者亦是。
古人常说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古代这可是有法律效力的。
白家原来是商人家庭,济南的提督府本应该看不上白家,却跟白家做了姻亲,原因并非是白家多富有,主要还是因为白家有内廷供奉,白玉芬的父亲白颖园白大爷是御医,腰里有进宫的腰牌,在太医院任职,也算得上半个官宦人家了,因此济南提督府跟白家结了亲家,才显得门当户对,古代商人地位很低的。
白家被抄家,百草堂封店,内廷供奉收回,白家暂时确然是有点家道中落的意思,可是白玉芬既不是残废或疾病,也不是老幼、庶出、过房、乞养者,济南提督府没有正当理由冒着犯法的危险悔婚。
根据白家敢硬刚詹王爷还没被彻底弄死的情况看,提督府似乎也是不愿意惹这麻烦事。
毕竟白家在天子脚下,又是多年的内廷供奉,宫里宫外有很多关系。不说皇宫里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都靠着白家的人和药,京城里有权有势的王公贵族和文武百官,哪家没让白家看过病,没吃过白家百草厅的药?就连死对头詹王爷家的老福晋也点名要白家人来看病。
这次白家栽了,白家大爷被暗害,表面是因为白家老爷子跟詹王爷硬刚,白家二爷得罪了武贝勒贵武,其实追根究底,白家并不是栽给了詹王爷,詹王爷一个蒙古王爷,在北京城能混得开,就靠着他二女儿是同治帝的嫔妃,同治帝都死了,他也没有了势力,而且慈禧太后并不喜欢詹王爷这个二女儿,慈禧太后就是借刀杀人,让白家当了替罪羊。
等风声过去,白家靠着白景琦他妈二奶奶,不就又活过来了?而且比以前还有声势,用白三爷的话说,白家有四道腰牌,也就是有四个人在皇宫任职。
说到古代悔婚,就算地方的官宦豪族,也是偷偷摸摸,不敢明目张胆的。
清代就有这么一个悔婚的事儿,比小说还精彩。
清朝共有八个文臣谥号为文正,这里要讲的就是乾隆嘉庆时期的朱文正朱珪,朱珪浙江萧山人,今杭州萧山区,是嘉庆帝的帝师,曾任大学士,算是个宰相级别的。朱珪他爹曾经当过县令,弄了很多钱,朱珪也算个富二代,所以年轻时的朱珪不好好学习,是个浪荡子,整日跟一帮狐朋狗友吃喝玩乐,导致家里财产被掏空。
朱珪年轻时,他家里给定了一门婚事,女方是当地的大官宦豪族汪家。结果汪家一看朱家没落了,又看朱珪不学好,便有悔婚的意思,却又不敢明着悔婚,因为一则犯法,二则得罪人,毕竟朱家以前在当地也是官宦人家,甚至跟当朝的大臣也有很多关系。
汪憎其贫而邪,有悔婚意。所牵掣者,朱氏亦邑中旧族,而与汤文端公家则世谊尤挚,朱汪联姻谁不知之?故蓄之而未敢行。
汪家小姐一看朱珪这么不成器,也不想嫁给朱珪,日日跟父母哭诉,汪家父亲一开始也是无计可施,后来铤而走险,想出了一招,找个丫鬟冒名顶替汪家小姐。要知道,古代汉唐跟匈奴突厥吐蕃和亲,嫁去那里的也不是真公主,大多都是宫女侍女假冒的,皇家能这么干,汪家为什么不行?于是汪家就找了个跟汪小姐年龄身材差不多的丫头嫁到了朱家。
古代婚姻,成婚之前,男女并不曾见面,这个假朱夫人不说,朱珪自然也不知道他的夫人不是真的汪小姐。汪家呢,假戏真做,该认女婿的认女婿,该收彩礼的收彩礼。
朱珪本来也是官宦子弟,在当地人际关系不错,新娶了新娘子,认了有权有势的岳父,有了焕然一新的感觉,那些因他家道中落而离开的狐朋狗友又回来了,朱珪自然又像以前一样吃喝玩乐。
可是这朱夫人看不下去了,觉得总这么下去不是办法,于是有一天,朱夫人就跟朱珪说了实话:
四鼓时,(朱珪)颓然归矣,谓其夫人曰:“东邻某甲,屡无礼于我,我明日必商诸尔父,处治之。”夫人笑曰:“大丈夫处世,贵所以自立,倚仗亲势,亦已可羞。且尔知汪姓者,是否尔之真岳丈也?”公急问曰:“尔明是他女,胡为而有真假之别?”夫人益笑曰:“即令吾是他女,靠亲久,亦必变心,吾今语汝以实。吾非他女,乃他婢也。”
朱珪这才知道,他的妻子已经被偷梁换柱,不禁感叹世态炎凉。于是朱珪从此以后,远离那些狐朋狗友,发愤图强,终于考中进士,后来还做了大学士,嘉庆帝的老师。
汪家一看朱珪又飞黄腾达了,便提出让朱珪把汪小姐再娶了,,被朱珪断然拒绝,朱珪说:“余誓不二娶,仍以假姑爷来往可也。”朱珪四十多岁丧妻,没有续娶妻妾,独居终老。
《大宅门》里白家败落,为什么济南提督府还要求娶白玉芬?
正如同十几年后,詹家败落的时候,关家的掌门人关少沂却仍然坚持将自己的女儿香菱嫁给詹家的子弟,而此时的詹家早已经落败,既然如此为何还要送出女儿?说到原因,关少沂的话再清楚不过:
这是早就定下来的亲事!言而无信,不是我们书香门第该做的事!
而同样的道理,放到济南提督府也是如此,清朝济南官场上的顶梁柱,能是随便言而无信的吗?
话说济南提督府与白家究竟是什么样的交情?《大宅门》中并没有给予明确,但考虑白家大爷出事前,其曾是皇宫带有品衔的御用太医,甚至白萌堂早期也是,无论是与皇宫皇族的关系,还是官场范围内的交情,理论上白家大爷和白萌堂,与济南提督府应该存在一定的官场交集。都是朝廷的官员,一方是地头蛇,一方是皇帝和慈禧身边的亲密联系人,白家缺的是地方上的权势,而济南提督府缺的是通往最上层的关系。既然我没有的正好对方有,在这样的模式下,济南府与白家走向联姻,自然成了情理中的事。
可在白玉芬成家之前,因为同治妃子的神秘死亡,白家大爷背上了黑锅,大爷被判了斩监候,百草厅被冤枉制作假药而遭到查封,白家在官场和商路上的两套大道全部被折断,在亲家全家遭受重大挫折的情况下,济南府难道就没想过悔婚?
也许济南府的掌门人,也就是白玉芬的公公(多年后跟白景琦抢杨九红那个)曾经想过,但这个想法很快就被排除。而排除的原因,一方面是大家族的诚信,但另一方面,更是济南府所做出的、政治官场上的远视!
能成为山东提督,白玉芬公公也绝对不是等闲之辈,面对白家表面上的落败,这个公公肯定也有自己的想法。
1、同治妃子暴死的当晚,与白家关系密切的魏大人就有意无意的提到这个妃子与慈禧的关系不和,以此暗示白家只是背了黑锅。二奶奶拜访詹王府,强调大爷是蒙冤,连詹王爷也无奈的强调“那又怎样”。而十几年后,西安沈家在李莲英面前提到白家大爷死的冤枉,当场就惊得李公公大惊失色!显然,白家大爷冤死,这在清朝的官场上早就是不公开的秘密!白玉芬的公公,自然也是了如指掌。
既然是蒙冤,自然也会意味着另一种可能:白家在未来有可能会被平反!
2、而在百草厅被查封、失去了宫廷药膳供奉这一财路后,家族里的晚辈人心惶惶,甚至初期掌权的二奶奶也是如坐针毡,但对比之下的白萌堂却是稳如泰山,直到自己看清了二奶奶的作风,确定自己的选择没有错误后,白萌堂终于说出了他为何如此坦然的原因:百草厅只是一个店面,祖传的配方才是核心,别的商家根本无法接手,只要白家能重新建立通往皇宫的官场渠道,白家重振雄风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正因为白家有着百年的技术,济南提督府更是判断,即便大爷不被平反,白家也完全可以恢复门面!
3、更别说白玉芬出嫁的时候,距离父亲“去世”已过去数年,而经过了几年的准备和隐忍,此时掌权的二奶奶已经开始发起了反击,常公公的官场线路已经建立,董大兴白三爷等八大药商承办的百草厅因缺乏秘方而无法提供合格的药膳,只要是明眼人,都会看出白家有翻身的态势,一直默默关注白家的济南提督府,自然也会看到这一点!
可以说,能够爬到高层,白家非同一般,而济南府也同样并非等闲之辈!
而开头的关少沂执意将女儿嫁给落魄的詹家子弟,也不仅仅是诚信,考虑到詹家毕竟是清朝王爷家族,理论上也是会有平反空间的,只是关少沂千算万算,唯独漏了一样:没料到清朝在十年后竟然亡了!
《大宅门》里白家败落,为什么济南提督府还要求娶白玉芬?
电视剧《大宅门》中,在白家最落魄的时候,长房的女儿白玉芬为什么还能嫁到济南的提督府?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提督到底是多大的官?
提督到底是多大的官清朝的提督单纯从级别上来看,还是相当高的,武职从一品,妥妥地高级武官!清朝提督的数量也相当稀罕,不算加提督衔的总兵和记名提督,全国总共也就十二位陆路提督和三位水路提督。勉强算上晚清的北洋水师提督、南洋水师提督等,总共也不超过二十个。那么,提督具体是做什么的呢?
陆路提督统领驻省绿营,水师提督主要统领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和长江水师,看起来提督的权力还是不小的!但是,重要的是这个但是,清朝实行的是以文制武,提督虽然是武职从一品,却要受到文职正二品的总督与文职从二品的巡抚节制。换句话说,别看你是个一品的武官,可还不如人家二品的文官、还得听人家吆喝……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为了防止以汉人为主的绿营做大,清朝实行了绿营分兵驻守的策略。简单说就是,提督虽然下辖总兵不等,但总兵并不跟提督待在同一个地方、而是分驻各镇,在总兵的一亩三分地里,他才是真正的老大!而对总兵麾下的军队,清朝同样采取了分兵驻守的策略,由参将等分驻各路并以此类推。如此一来,提督实际可以动用的军队其实就只剩下一个直属的提标。因为总督和巡抚由节制绿营的职能,有些与总督、巡抚关系更加亲密的总兵甚至根本不把提督放在眼里!换句话说,提督虽然是一品官,真正的权力恐怕还不如一个文职正七品的知县。
所以,不要觉得提督多么权势熏天,在清朝、尤其是晚清时期,只有没有什么路子的武将或者“大老粗”才去会老老实实当提督。但凡有点路子的,大多都“改行”干总督、巡抚了……出身湘军、楚军、淮军的将领,后来改行干文官的太多太多了,比如著名的“刘大麻子”刘铭传,就是由提督改任的巡抚。宁可自降身价由武职从一品的提督改任文职从二品的巡抚,也足见提督这个职务有多大“含金量”了。所以,电视剧《大宅门》里的路提督谈不上有多么显赫,充其量也就是个“高收入资深丘八”罢了,否则他也不会跟白家一个太医兼商人家庭结亲了。
提督府为何要娶已经失势白家的闺女古人和今人不同,没有什么自由恋爱。婚姻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多人家很早便定亲了,甚至不乏所谓“娃娃亲”。从电视剧《大宅门》的剧情来看,白玉芬与提督府的少爷应该是很早便定下了亲事,只是尚未完婚而已。换句话说,定亲的时候白家还没有失势,路提督或许也只是路参将、路游击而已……基层武官家和太医家结亲,也算是门当户对吧。
至于白家失势之后为什么还会娶白玉芬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两家既然能接亲,想必关系还是不错的。就因为对方家失势了就要悔婚,这显然太过现实了。世上的确有这样的人,但电视剧《大宅门》中的路家应该不是。白家失势了,但这并不影响白路两家之前定下的婚约,白玉芬嫁去济南路家没什么了奇怪的。
再者,在中国古代,被男方退亲对于女方而言是奇耻大辱!路家如果这样做了,等于就是跟白家彻底决裂了。要知道,彼时的白家只是暂时失势而已,但谁又知道他们哪天会不会东山再起呢?白家可是通着宫里的!保不齐哪天就像后来那样死灰复燃了。到时候,路家将如何自处?娶媳妇而已、又不是嫁闺女,对于路家而言,是一桩稳赚不赔的“买卖”。白家将来能翻身,对自己的“恩情”肯定会铭记终生;即便将来白家彻底败落了,也扯不上路家任何人。作为在名利场上摸爬滚打了那么多年的路提督而言,这笔账还是算得明白的。
《大宅门》里白家败落,为什么济南提督府还要求娶白玉芬?
其实不用把提督看得太高。
理解满清绿营制度,你就知道从一品的各省提督是非常尴尬的职务。
听起来提督似乎是省军区司令,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实际上,提督连从四品知府正五品知州都得客气一些,还不要说其他高级文官。
真实的提督服装
提督只有一个督标直属队,大约千人才是他能管的。手下几个总兵分驻统辖,基本被巡抚直接掌握。总兵下面的副将直接管参将、游击、都司、守备的营主官。再下面就是分汛驻军。尤其山东更独特些,山东巡抚直接是从一品兼衔,比一般巡抚高一级,与总督相同,控制军队更强,山东提督更是说不起话。
还不要说各驻防八旗、河道总督分区分权驻军及监督。
就剧情来说过去,是从小定亲。
十几年前白家还可以。济南提督那时候可能也就三四品参将、游击职务,而且都是被士大夫排斥的非主流汉族官员,一个是太医,一个是武夫,定亲很正常。
《大宅门》里白家败落,为什么济南提督府还要求娶白玉芬?
剧中关少祈有一句话说得很对:“这是早就定下来的亲事,言而无信,非读书人做的事情。”
来说说济南提督府的背景:提督府就是替补的意思,这个官职在剧中是虚构的,提督府在康熙的时候就已经撤了,修改成为“山东巡抚”。提督府在清末是一个很小的官职,官职在军中应该是很低,在白家老大白颍园成为慈禧太后的红人的时候,济南提督府应该是想巴结白府,在那会定下的亲事。
其实剧中很少介绍济南提督府的人(唯一提到的镜头就是跟白景琦抢杨九红的时候),也很少介绍白府跟他们的交情是什么,在迎娶白玉芬的时候,正时白家惨遭灭门的时候,父亲被卷入宫廷政治斗争中,成为了他们的 牺牲品,白家那时候在朝无人,在商,白家老字号被别人抢走的时候。正如两条大道都被斩断了一样。白玉芬的公公还是坚持这门亲事,原因如下:
古代最看重的是门第,大家族血脉那是时候白玉芬的婆家还继续这门亲事,说白了就是看重了这两点,白玉芬是大家闺秀,有家族培养出来的气质、本领,未来在商场尚能独当一面,跟张学良取于凤至一个意思,一个家族落魄了,但是人的精神、智慧还在。白家几百年的医学基业在此,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白家有医学技术,有在商场上的人脉、进货渠道,提督府说白了就是一个绿林军,武职。清朝是在文不在武的制度,白玉芬是一个强悍、果断,很有商业头脑,会积攒人脉的这个人物形象。
白家掌权人换届,白文氏掌权同治的妃子就是詹王爷的二格格,被老佛爷整死后,朝中其实有很多人知道白大爷是他们斗争的背锅侠,在剧中白家关系密切的魏大人口中得知,白大爷斩监候,百草堂被冤枉制假药一锅端了,白玉芬的公公叶非等闲之辈,他能当时济南提督府的位置,肯定是有自己的远见,他内心肯定是知道白家在白文氏的带领下,白大爷会洗冤,败家老字号会重新振作。
白萌堂交权的时候,非常胸有成竹,把家交到二少奶奶的手上,因为白家有技术,有积累,白家二少奶奶特别会人情世故,打理上下关系,她掌权后,第一步就是重新建立“南记药铺”字号,与之前的百草厅门当户对的做生意,南记有好的医师、进货渠道、独家配方,慢慢的夺回与朝廷的药膳生意,同时截获了大量百草厅的生意,让百草厅关门后,赎回了几百年的老字号。依托两个字号,二少奶奶吧白家的生意越做越大,同时建立了西北、华东、华南几大药行。建立白家的医药链,把白家带上了鼎盛时代。
白玉芬自己的本领白玉芬是在几个孩子中最不受父母亲待见的人,甚至亲妈都不喜欢他,厌恶他,他父母死后,自己是大房的长女,承担照顾几个弟弟的责任,培养出独立的性格,剧中白景琦被二少奶奶赶走的时候,到了山东,建立山东胶庄,白玉芬在里面有关键作用,白玉芬没有遗传到他父亲娇柔做作的一面, 到是跟二少奶奶类似,女中豪杰,有江湖气、懂得知恩图报,颇有做生意的头脑。
以上几点,才是济南提督府检测要取白玉芬的原因。
济南提督府在白家家衰败的时候取了白玉芬,在白家鼎盛的时候,也同时依靠了白家为他们在济南开辟的商道,提督府也沾了不少白家的光。
《大宅门》里白家败落,为什么济南提督府还要求娶白玉芬?
第一、因为是早订的亲事,那个社会一般注重脸面的官宦人家还真不愿意背嫌贫爱富的锅。
比如詹王府得罪了慈禧,被发配新疆,临走向关家求娶香伶,关少怡即使勉为其难,也不愿担悔婚恶名。
第二、白家虽然遭了难,可毕竟处在天子脚下,百草厅白家老号在全国那也是响当当的名号,作为济南提督府对来自京城白家老号的白玉芬那还是高看一眼的。
第三、处于官宦人家的济南提督府,对于家族起落这回事那是再熟悉不过了,世上哪有永远的一帆风顺,现在看似败落,可还并没有一败涂地,日后保不齐还有翻身的可能。
第四、娶媳妇对方娘家固然重要,可是远远抵不过媳妇本人的个人素质,出身于白家的白玉芬有着良好的家世和教养,模样和性情也有着不错的口碑。所以济南提督府对白玉芬根本不存在嫌弃一说。
事实证明,白玉芬嫁过去后,白家慢慢恢复了元气,一天比一天蒸蒸日上,白玉芬本人大气,明事理,有决断,一点点夯实了自己在提督府的地位,谁都不敢小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