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曹魏封五虎上将,应该如何排名?
历史上三国里的蜀国其实没有“五虎上将”的说法,这个叫法来自于小说《三国演义》,可谓深入身心。五虎上将的说法有可能改编自五子良将,五子良将的说法出自史书《三国志》,原文是这样的。
“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三国志·张乐于张徐传》
后人为了方便,将魏国旗下功勋最卓著的五员大将称为五子良将或者魏五子。
这五人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
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说,这五人封为魏国的五虎上将是实至名归,他们的战功卓著,是得到了曹操认可的,陈寿这么写法也得到了后来晋国的认可和支持,我自认为自己是萤火之光,不敢推翻曹操和陈寿这种大人物的定论。
但如果从《三国演义》小说的角度来说,魏国的五虎上将就不能这么分了,因为小说里乐进的存在感并不高,他出场次数太少,而且没有亮眼的表现。
让我定的话,张辽,徐晃,曹仁,许褚和典韦可封为五虎上将。
张辽有气节,且有勇有谋张辽原本是吕布的属下,吕布不能慧眼识珠,张辽一直默默无闻。
后来曹操攻破下邳,擒住了吕布,死到临头的吕布失去了往日的傲气的威风,他哀求曹操手下留下,并表示自己愿意为曹操马首是瞻,曹操向来了解吕布的狼子野心,犹豫了一下就将吕布推出缢死。
相反平时不显山露水的张辽表现得却很有骨气,他怒斥吕布不该贪生怕死,让人耻笑,还大骂曹操。
曹操本欲杀死张辽,关羽因张辽的的忠义苦苦劝住曹操,曹操顺水推舟将张辽收在麾下调遣。
此后的军旅生涯中张辽屡立奇功,曹操北击乌桓,张辽随其出征,大军行进至白狼山前遭遇乌桓大军。
张辽敏锐的察觉乌桓军容不整,这正是出击的大好时机,于是他禀告曹操,之后身先士卒的冲击乌桓大军,并且斩杀了蹋顿单于,一战而定乾坤,自此曹操更加喜爱张辽。
赤壁之战后张辽奉曹操的命令镇守合肥,防范东吴,在这期间张辽又立下不世奇功。孙权曾带领十万大军进攻合肥,试图从这儿撕开曹魏防线的口子。
但他太小看了张辽,张辽带领为数不多的人马杀得东吴大军丢盔弃甲,人人丧胆,连孙权都险些被捉住,自此,连江东的小儿在夜间听到张辽的名字都立刻停止啼哭。
张辽随曹操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当得起五虎上将的名号。
徐晃治军严谨,有周亚夫之风徐晃早年跟随杨奉,后来徐晃发现曹操是个人物,便建议杨奉投靠曹操,但是后来杨奉出尔反尔和曹操开战,被其杀得大败,徐晃觉得杨奉非英雄也,遂投降曹操。
曹操非常器重徐晃,夸赞其有周亚夫遗风。
既然曹操如此青睐徐晃,那必定会委以重任,事实上徐晃确实立下了的不少功,许多次著名的战役中都有他的身影。
最著名的要数襄樊之战。关羽在水淹七军之后威震华夏,草为都为之震动,徐晃临危受命出兵援救樊城,他在此战中小胜关羽,解除了樊城的危机,纵然吕蒙不在背后偷袭,徐晃正面也能应付得了。
被忽视的名将曹仁论武艺曹仁在三国演义里是二流的,但论打仗方面曹仁却要高明很多。
南郡之战曹仁虽败,但是依然坚持了一年的时间,在这期间他给周瑜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江东一方也蒙受了不小损失。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曹仁死守樊城,为徐晃援军的到达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若他弃城而走,对曹魏必定造成大的震动。
凭着两点,我认为曹仁可以算曹魏的五虎上将。
虎痴许褚许褚是曹魏阵营公认的猛将,他能倒拽公牛,力拼吕布,马超不落下风。其勇悍程度不过略逊蜀汉的五虎上将。
勇冠三军典韦典韦力大无穷而且胆识过人,他敢在闹市替别人报仇而毫无惧怯,典韦行凶之后有几百人追击典韦,却无敢近前者。
曹操和吕布在濮阳鏖战,战事胶着,典韦手持铁戟突向敌军,他掷出铁戟例无虚发,十来名敌兵应声倒地,吕布军落荒而逃,此战中典韦立下大功。
只可惜天不佑英豪,张绣投降曹操后又反叛,他突袭曹操,曹操一方仓促迎敌,被杀的大败,典韦为掩护曹操逃走力战不退,最终身受重伤而死,结局令人唏嘘。
以上评选的曹魏五虎上将是基于三国演义,不适正史,希望大家能理性讨论。
如果曹魏封五虎上将,应该如何排名?
如果曹魏封五虎上将,第一名许诸,勇气可嘉,武功厉害,曾经与蜀国五将上将与四位猛将交过手,可以看得他的武功厉害,第二名张辽,他的武功与关羽不相上下,打东吴时,令小孩听到张辽的名字都不敢哭,应该排第二。第三张郃,武功超群,三国后期第一猛将。第四名夏侯惇,曹操的福将,第五名夏侯渊,曹操的得力猛将。
如果曹魏封五虎上将,应该如何排名?
《三国演义》中刘备把手下最强的五员大将封为五虎上将,所以曹魏要封五虎上将一样要看武艺。不过曹魏要封五虎上将的话比较麻烦,因为曹操手下几个猛将并不在一个时期,忽略时间因素的话,应该是典韦、许褚、庞德、徐晃、张郃。
许褚:
之所以把许褚放第一个,是因为他可以作为标杆。论武艺,许褚可以和吕布打二十合未分胜败,和马超大战两百多合打平,和赵云交过手也是不落下风。虽然许褚有被关羽击败,被张飞残虐的历史,不过总体来说,和五虎上将差距不大,自然可以作为曹魏的五虎上将。
典韦:
典韦的武艺出众,勇猛异常,对曹操又忠心耿耿。击败过吕布手下的高顺、侯成等人,而且曾经和许褚激战一天不分胜负,许褚可以入选,他自然也算一个。
庞德:
庞德在张鲁手下时曾经先后击退曹操手下张郃、夏侯渊、徐晃、许褚四将,虽然当时因为有曹操为了收服庞德,命他们出手有所保留的因素,但是也很不错了。而且之后在樊城之战时,庞德和关羽大战百余合不分胜败,所以他也可以入选五虎上将。
徐晃:
徐晃还在杨奉手下时,曾经和许褚大战五十多合未分胜负。一般来说演义里能打上五六十合战平的,这个武艺差距就不大了。虽然后来在白马对颜良时,徐晃二十合就败下阵来,综合看武艺距离顶尖高手还有一定差距,但是在曹魏阵营中,他的排名也仅次于许褚等人。
张郃:
应该说徐晃以下,夏侯惇、夏侯渊、张郃、张辽等人的武艺都差不多,很难区分一个高低。不过张郃曾经对战过五虎上将中的四个,而且活的又比其他几人长,在曹魏后期成为最强一人,所以在这几人里选他。
如果曹魏封五虎上将,应该如何排名?
作为一个爱历史爱三国的小妞,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五虎上将是蜀国的说法,曹魏势力倒是有过五子良将的说法: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右将军徐晃。
但我们可以注意到五子良将名单不包含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等宗室猛将。确实也不能说是很合理。
如果过说一定要参照三国演义中蜀汉的评判标准册,即按照加入“革命”创业早晚,功劳,能力等诸多元素来册封曹魏的五虎上将,我心目中的名单如下:
曹仁在加入曹操时就已招募了数千兵马的部曲,算是合伙创业。在曹操的众多武将中,曹仁应该算是战功最显赫的了。破袁术时为前锋,攻打陶谦时击退援军,与吕布、张秀、袁绍等作战中也是曹营首席大将。后来更是死守樊城,导致关羽被擒身亡。
夏侯惇曹操初起兵的时候便开始跟伴其左右南征北伐,深得曹操信任,与吕布军交战时,被流矢射瞎左眼,后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
夏侯渊也是从曹操起兵的时跟随创业。后率军征伐关中与凉州,通过逐马超、破韩遂,横扫羌族、氐族、屠各等边境外族势力。张鲁降曹操后,夏侯渊留守汉中,可惜最终不慎而被黄忠斩杀。
张辽降曹之后,攻袁氏而转战河北。在白狼山之战中大破乌桓并斩杀蹋顿单于。张辽的主要的战功是在对东吴的一系列战争中所获取。扬名之战当数威震逍遥津,以七千兵力击退东吴十万大军。
张郃官渡之战后投靠曹操。在攻取河北,定淮南,平凉州,夺汉中等诸多战役中屡建战功。是后期讨伐蜀汉时魏国的头号猛将。
如果曹魏封五虎上将,应该如何排名?
如果曹魏封五虎将,那就必须要和蜀汉一样,首先要考虑上阵厮杀的武艺,要不然就没意思了。刘备派个“虎”上阵搦战,你曹操也派出个“虎”去迎敌,“战不三合”,被人家秒杀了,先不说面子上能不能过得去,难道还能再选拔个“虎”来填补五虎的空缺?今天这个被敌将斩于马下,明天那个又被敌人走马活擒了,多丢人?
所以,必须首先考虑上阵单挑的战斗力。那么,曹魏阵营中武艺能够排在前五的有哪些猛将呢?咱们检点一下:
一、典韦这应该没有什么怀疑。在曹操的心目中,典韦不但武艺最为高强,也是最忠诚的护卫。有典韦在,曹操无论遭遇到怎样的险境,典韦都能够保护着他杀出重围,化险为夷。只要典韦在,曹操不可能将第一虎将的座位交给别人。
典韦的武力值毋庸置疑是属于超级猛将的行列。濮阳城外,飞戟连杀十数人,独战郝萌、曹性、成廉、宋宪四员敌将,四将“不能抵挡,各自逃去”。濮阳城陷入重围,典韦两入重围,保护曹操突出城外,路遇高顺、侯成拦路,典韦一阵大杀,打得“高顺、侯成倒走出城”。
但典韦有个巨大的弱点,虽为曹魏阵营第一猛将,他的斩杀率太低,只在首羊山之战中斩杀过黄巾军首领麾下的一名副帅,还没有名字。
二、许禇许禇也属于超级猛将的行列。典韦在宛城战死之后,许禇就成为曹魏阵营中的第一猛将。葛陂之战,许禇与典韦较量,“从辰至午”,两百余合旗鼓相当,再战至黄昏,也难分高下,这说明许禇的武力值并不在典韦之下。而许禇的战绩比典韦要强,斩杀率要高得多。
典韦能逐虎过涧,独臂擎旗,而许禇也能力拽两牛而回的超群膂力;典韦曾独战吕布麾下四健将,许禇也曾独斗泰山四寇;典韦善使飞戟,百发百中,而许禇则有一手神技――飞蝗石,“飞石击之,无不中者”。
但奇怪的是,许禇从来没有在战场上使用过飞蝗石,否则的话,以其高强的武艺,再加上这项独门绝技,简直就相当于《水浒传》中大刀关胜与没羽箭张清的合体,天下无敌!
三、徐晃徐晃的武艺算不上超级猛将,他是个标界式的人物。武艺超过了徐晃的,就能列入超级猛将,与其武力值相当的则属于强一流,武艺略低于徐晃的则是一流猛将。
徐晃在杨奉麾下时,曾经奉命阻截曹操。两军阵前,曹操命许禇出战,徐晃挥大斧迎敌,“刀斧相交,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败”。但随后曹操派人收服,说“不忍以健将决死战”,徐晃也默认,说明他的武艺在许禇之下。
四、庞德为什么要将庞德排在徐晃之后呢?庞德也曾与许禇激战五十回合。咱们可以比较一下两次战斗有何不同。
徐晃与许禇交战是实打实地硬磕,曹操见到徐晃能撑住许禇五十回合起了收服之心。而庞德与许禇交战之前,曹操已经有收服之心,特意交待勿伤庞德,许禇是在放水的状态下与庞德战了五十回合。以此对比,徐晃应略胜一筹。
庞德最辉煌的战绩是在襄樊之战中百合战平关羽,但要考虑到关羽那时已年近六旬,又是大军主帅,地位远高于庞德,身负独当一面的重任,不愿以死相拼,而庞德则是抬棺而来,悍不畏死,双方战斗心态完全不同。
五、曹彰、夏侯惇夏侯惇是曹魏阵营中的老将,很早就随曹操东征西杀,立下汗马功劳,那时候曹操手下没几个能打的猛将,主要靠夏侯惇冲锋在前。
夏侯惇非常悍猛,颇具“亮剑精神”,无论敌方是天下第一的吕布,还是威震华夏的关羽,或者勇冠三军的赵子龙,夏侯惇是毫不畏惧,明知敌方强大,也要挺枪跃马,直取敌将。正是这种无畏的勇气激励着曹军将士们无论遭受怎样的挫折都永不言败。
曹彰是三国时期最优秀的年轻一代,其武力值胜过蜀汉的将二代关平和东吴的将二代凌统。斜谷界口一战,“战不三合”,将刘封打得大败而逃,“战不数合”斩杀马超副将吴兰,他的武力表现似乎还在徐晃之上。曹魏五虎将应该给这个优秀的年轻人留一席之位。
要说是超级猛将,蜀汉最多,有关张赵马黄五人。但要说总体战斗实力,还是曹魏的将领们更强大,除了典韦、许禇这样的超级猛将,徐晃、庞德、曹彰、夏侯惇这些强一流,还有张郃、张辽、夏侯渊、曹洪、乐进、臧霸、高览这些中一流,曹仁、李典、文聘这些准一流。能上阵搏杀的人物还是蛮多的。
如果曹魏封五虎上将,应该如何排名?
蜀汉有著名的“五虎上将”,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关羽、张飞、黄忠、马超、赵云五人,曹魏虽然也有“五子良将”,但是“五子良将”中的张辽、张郃、徐晃、于禁、乐进五人都是曹魏集团的外姓武将,而曹魏集团宗亲有大量优秀的人才不在此列。所以如果曹魏集团封五虎上将的话,应该外姓武将和宗族大将一块排名。
五虎上将评选肯定要以演义为主,评选标准有两个一个是武艺必须是出类拔萃的,还有一个必须是统率一方的大将,对比蜀汉五虎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张飞平定益州汉中大战、马超潼关大战、赵云汉水之战、黄忠定军山斩杀夏侯渊的优异战绩,曹魏集团的典韦、许褚就出局了,因为两人几乎没有统兵的经历,综合考虑曹魏五虎我个人给的名单如下,排名不分先后,欢迎大家讨论:
曹魏五虎之一:张辽张辽,字文远,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聂壹的后人。
年轻时候的张辽担任雁门郡吏,又先后跟随丁原、何进、董卓、吕布,恪尽职守,历尽坎坷。吕布败亡后,张辽归属曹操。此后,立下众多显赫的功勋。洞察敌情而劝降昌豨。攻袁氏而转战河北。在白狼山之战率领先锋大破乌桓并斩杀乌桓单于蹋顿。驱逐辽东大将柳毅。以静制动平定军中谋反。勇闯天柱山击灭陈兰、梅成。此后,长期镇守合肥。
公元215年,著名的合肥之战,张辽率领八百将士冲击东吴十万大军 ,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令东吴军队披靡溃败、闻风丧,之后又率领追兵,大破孙权、甘宁、凌统等人,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 “张辽止啼”成为流传千古的典故 。
黄初元年(220年),张辽进封晋阳侯。染病之后,依旧令孙权非常忌惮。公元222年,张辽抱病击破吴将吕范。同年,病逝于江都,谥曰刚侯。
张辽统率能力很强,武艺也不错,官渡之战和张郃大战五十合不败;在追击袁熙、袁尚时张辽受曹操任命,秉持军麾,担任首将,率领许褚、于禁、徐晃迎击乌桓军,张辽更亲斩乌桓单于蹋顿;合肥大战和东吴名将太史慈大战八十合不分胜负。
张辽是曹魏著名的“五子良将”之一,也为历代所推崇,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曹魏五虎之二:张郃张郃,字儁乂,三国时期魏国名将。
张郃早年应募参军,镇压黄巾起义,归顺冀州牧韩馥,拜为军司马。袁绍攻取冀州后,率兵归降,任步兵校尉。击破公孙瓒有功,迁宁国中郎将。官渡之战兵败投降曹操,跟随曹操攻取河北,跟随张辽定淮南,跟随夏侯渊平凉州,跟随曹操夺汉中,屡建战功。公元215年,进军巴西,被蜀将张飞击败。接任荡寇将军。公元218年,跟随夏侯渊汉中定军山迎战刘备。次年正月,夏侯渊战死,代理主帅,率部安全撤退。后屯陈仓。魏文帝曹丕称帝后,迁左将军,封鄚县侯,奉命从曹真击平安定羌胡,后与夏侯尚围攻江陵。公元228年,随大将军曹真西拒诸葛亮,街亭之战大破蜀国马谡,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迁车骑将军。
公元231年,领兵追击蜀军,战死于木门,谥号壮侯。张郃用兵巧变,善列营阵,善估形势,善用地形。蜀军自诸葛亮起,皆忌惮张郃。
张郃武艺也不错和张辽大战五十合不分胜负;和“五虎上将”中除关羽外的张飞、黄忠、赵云、马超都有交手,虽然都战败但是均全身而退;诸葛亮北伐时期,张郃大显神威,街亭之战蜀将无人能敌。
张辽是“五子良将”之一,也是五子中管做的最大的做到了车骑将军,不过这倒是因为张郃活到了曹氏称帝,其他人死得早活着的时候曹操又未称帝,比如张辽也就只能最高做到前将军。
曹魏五虎之三:曹仁曹仁,字子孝,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曹仁是曹氏宗族,魏武帝曹操从祖弟,陈穆侯曹炽之子。曹仁少时喜好弓马弋猎,不修行检。领军之后,奉法守令。跟从曹操征战四方,破袁术、攻陶谦、擒吕布、败刘备,参加官渡之战,立下汗马功劳。赤壁之战后,镇守江陵,抵御周瑜的进攻,最终弃城而走。败马超于渭南,破苏伯、田银于河间,灭侯音于宛城。在襄樊之战中,誓死镇守樊城,挡住关羽的围攻。曹丕嗣位后,曹仁拜车骑将军、都督荆扬益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晋封陈侯。黄初二年,拜大将军、大司马,执掌军事大权。
曹仁作为曹氏宗亲,从曹操起兵时期就加入,征战四方,曹仁武勇展示不多,但是从南郡大战曹仁的表现来看:曹仁引麾下壮士数百骑出城,奋力挥刀,杀入吴阵。徐盛迎战,不能抵挡。曹仁杀到垓心,救出牛金。回顾尚有数十骑在阵,不能得出,遂复翻身杀入,救出重围。正遇蒋钦拦路,曹仁与牛金奋力冲散。仁弟曹纯,亦引兵接应,混杀一阵。吴军败走,曹仁得胜而回。可以看出曹仁武艺也是很不错的。
作为曹氏宗亲,曹仁最后官拜大将军,大司马,可谓权倾一时。
曹魏五虎之四:夏侯惇夏侯惇,字元让,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
夏侯惇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与吕布军交战时,曾一度被擒为人质,又被流矢射瞎左眼。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历任折冲校尉、济阴太守、建武将军,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追谥忠侯。青龙元年(233年),得以配享太祖(曹操)庙庭。
夏侯惇一生虽多在军旅,但仍不忘治学。他常亲自迎师,虚心求教。他为人俭朴,所得赏赐全部分给将士。一生不置产业,至死家无余财。
夏侯惇武艺也不错,夏侯惇在徐州攻防战时迎战吕布部将高顺,五十合击败吕布大将高顺,夏侯惇从后追赶,不料遭另一名敌将曹性射箭偷袭。夏侯惇左眼被射中,痛得怒吼一声便匆忙用手拔箭,却不慎连着眼珠子拔了出来。夏侯惇立即大喊:“父精母血,不可弃也!”便把眼睛塞进嘴巴吞咽下去;然后又挺枪纵马,上前杀了曹性报回一箭之仇!
夏侯惇生前也官至大将军,可见曹氏宗亲的地位明显高于外姓。
曹魏五虎之五:夏侯渊夏侯渊,字妙才,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擅长千里奔袭作战,常常出敌不意,官至征西将军,封博昌亭侯。
夏侯渊早年就追期随曹操征伐,官渡之战为曹操督运粮草,又督诸将先后平定昌豨、徐和、雷绪、商曜等叛乱。后率军征伐关中与凉州,斩梁兴、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族、氐族、屠各等外族势力,虎步关右。张鲁降曹操后,夏侯渊留守汉中,与刘备相拒逾年,在定军山被刘备部将黄忠所袭,战死,谥曰愍侯。
夏侯渊武艺其实很不粗,定军山和黄忠大战数十合不分胜负,可惜为人冲动,中了法正之计被突袭斩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