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排座次时,寂寂无名的朱仝为何能力压武松成功上位?

很显然,朱仝排名靠前是因为他讲义气,对晁盖和宋江有恩。

江湖中人一向以义气为先,出卖朋友为人不齿,朱仝显然是肯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人

朱仝和晁盖、宋江有些相似,原本有些家财,为人仗义疏财,专爱结交天下好汉。

他当了兵马都头之后还是一副绿林好汉的做派,每每给江湖上的朋友行方便。

朱仝和晁盖意气相投,过从甚密。

朋友有难,自当肝脑涂地, 晁盖劫取生辰纲事发,朱仝和雷横一并前去捉拿,两人都有意私放晁盖,朱仝棋高一着,此事揽在自己身上,卖了个人情给晁盖。 后来宋江杀了阎婆惜,朱仝和雷横前去捉拿,朱仝又把抓宋江的差事揽在自己身上。

照理说放晁盖和宋江这两件事上雷横也有一份功劳,但人毕竟是朱仝亲自放的,雷横始终比他差着一点意思。

事实上私放晁盖落下实惠的不只有朱仝,还有宋江,宋江在何涛处听到风声之后立刻去告知了晁盖,晁盖和吴用深感宋江大恩,以至于宋江被杀头的时候梁山骨干几乎倾巢而出前去救援。

朱仝不仅对晁宋二人有恩,他对雷横也有恩。 雷横因为白秀英的事被刺配,知县派朱仝押送,朱仝为了兄弟间的义气,私自放跑了雷横。

之后朱仝没有逃避,他主动去知县处自首。

为了兄弟放弃自己的前程,甘愿做个罪犯,朱仝这一举动实属难能可贵。

不讲义气的人就为人不齿了。

论资历,白胜很老,智取生辰纲的时候他就参与了。 他漏出马脚被官府抓住,又吃不住打供出了晁盖等人,这根本不是好汉所为,此事始终是他的一大污点,因此他在梁山上地位很低,仅仅高于时迁和那个盗马贼。 不过晁盖还是讲义气的,他不仅没怪罪白胜,反而主动派人营救,晁盖做到这一步算是仁至义尽了,再给白胜排很高的座次不现实,白胜也没什么特别过人之处。

朱仝是有点小心机的,心胸也比较开阔,雷横比不过他

在捉拿晁盖和宋江这两件事上,雷横也想落人情。

但朱仝的智慧显然在雷横之上,他一番说辞令雷横无法辩驳,只能退而求其次,把人情让给朱仝。

雷横当然是有一点点小情绪的,觉得自己空有一番好意,结果最后却做了那个坏人。

再者朱仝不斤斤计较,雷横则有点市井气,不够大度。

县太爷让雷横和朱仝外出巡视,雷横看到刘唐躺在庙里睡大觉,不问青红皂白就抓了起来,他要干嘛,为民除害,保一方平安?显然不是,多半是想带着刘唐这个冤大头到上司那儿邀功。看我雷横多有效率,出去没多久便拿到一个匪人。

朱仝和雷横出去之前,县太爷告诫过他们不要扰民,雷横当成耳旁风就过去了,抓住刘唐之后他到晁盖庄上蹭了一顿酒菜。

晁盖大方不在乎,刘唐却很生气,他莫名其妙被雷横抓了心里有气,再者雷横利用身份占便宜的市侩行为令他不齿。

换成朱仝处理的很可能比他高明,他多半会叫起刘唐,问明白了再说,退一步说他真抓了刘唐,晁盖出面相救他也不会收晁盖的银子。

朱仝急人之所急,又不贪功,晁盖和宋江对他都十分爱惜。

晁盖和宋江是什么人?梁山上第二和第三任领导。和领导关系好了,什么不好说。

而且他本事也不弱,排的靠前也就顺理成章了。

武松和宋江关系也好,但是他对宋江没有救命之恩,朱仝如果把这点刨去,那绝对会排在武松之下。

梁山排座次时,寂寂无名的朱仝为何能力压武松成功上位?

当我们真的认为朱仝是活活被逼上梁山的,同时因为道德与相貌的因素,让他位居第十二把交椅,那我们可能真的错了。

说起梁山中的“关公”,大家一定会想是关胜。其实不然,从相貌到做人的表面功夫,美髯公朱仝比关胜强了一大截,至少可以说朱仝更像关羽。

其一,朱仝面目极似关羽。小说中朱仝面若重枣,目若朗星,简直一副关云长相貌,尤其是那部胡须长一尺五寸,更是极其相似。

其二,朱仝武艺高强。有诗赞叹道:义胆忠肝豪杰,胸中武艺精通,超群出众果英雄。弯弓能射虎,提剑可诛龙。

其三,朱仝为人义薄云天,朱仝曾三次救人,一次救雷横,而剩下的两次是救山寨之主晁盖与宋江,因此水泊梁山其实是拜朱仝所赐。

整部水浒中,“都头”很多,上梁山的就有四位。为何朱仝排第一,甚至超过了武松?

都头是什么官儿?就是各州县捕快的头儿,按现在的话说,就相当于现在的市县一级的公安局刑警队的大队长。

朱仝,富户出身,曾为郓城县马兵都头,相当于县刑警队大队长,正科级。

雷横,打铁出身,曾为郓城县步兵都头,相当于县刑警队副队长,副科级。

武松,农民出身,曾为阳谷县都头,相当于县刑警队大队长,正科级。

李云,未交待出身,曾为沂水县都头,相当于县刑警队大队长,正科级。

而这四个人上梁山的情况可就不一样了。上文已经说明,朱仝两次搭救梁山的新旧领袖,外加“关羽相貌”的光环加成;雷横,其实相较朱仝,雷横对梁山的贡献并不少,但问题就是打铁出身,小农思想严重,令黑吃黑的宋江不得不往下放一放。

而武松和李云为何在朱仝后面,则更加有意思了。

不知道大家发没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三国与水浒貌似一脉相承,抛开作者的因素。那就是马军总比步军的地位高,换眼整个中国古代,都是如此。

因此说,武松屈居朱仝之下,不是武力因素,而是兵种因素。而李云,却不是真心实意地投奔革命,只是被朱富、朱富和李逵害得不得不上了梁山,“闪得我有家难奔,有国难投,只喜得我又无妻小,不怕吃官司拿了,只得随你们去休。”一脸的无奈和被动。最终李云任梁山的房管局和建设局局长,都快垫底了。

朱仝受到的特殊欢迎方式,是其他任何加入梁山者所没有的。

“晁盖、宋江引了大小头目,打鼓吹笛,直到金沙滩迎接。”此外,宋江将加入梁山的英雄家眷托管在他父亲宋太公处,共有两次。一次是为矮脚虎王英选的储妻扈三娘,被林冲俘虏后送梁山后是认了宋太公为义父,并暂住宋太公处。

另外一次,就是朱仝未上梁山前,吴用先用计策骗到朱夫人,也是临时住在宋太公处。从这场欢迎仪式与住处的安排看,晁盖与宋江是将朱仝当作亲兄弟般看待。

朱仝在梁山的地位,由这两个细节,亦可看出端倪。

梁山排座次时,寂寂无名的朱仝为何能力压武松成功上位?

水浒四都头排名朱仝、武松、雷横、李云,如此排名,似出读者意外,其实也不尽然,且听俗人一哥道来。

一哥“俗人读水浒”之――美男朱仝出道早,晃盖宋江俱交好

且说这郓城县里出了三个“义”男,第一个晁盖“独霸乡里”,来投者“不论好歹”皆资之,何清白胜皆能为座上客,是个“滥义”汉;第二个宋江,好交天下好汉,“若高若低”“终日追陪”,乐施济贫,在衙门内用钱开路“好作方便”“周全人性命”,博得及时雨之名,是个“假义”郎;第三个朱仝“结识江湖上好汉”,私放晁、宋、雷,为宋案“擦屁股”,为雷流放,是个“私义”货。就这么几个人,在黄泥冈抢劫大案中却扮演了不怎么光彩的角色,晁盖抢劫案东窗事发,上面追捕甚紧,郓城县里黑恶势力“保护伞”渐露水面,一个是政府秘书宋江,另两个是警察局大队长朱仝、雷横,宋通风报信、拖延时间,朱、雷故意放纵掩护、不尽职责。嘿,就这样一个朱仝还能“带病提拔”,美髯公朱仝在郓城警察局骑兵大队长任上业绩平平,县境内匪患多发,这老兄又故意放走江洋大盗晁盖、杀人犯宋江,然很快又被提拔为郓城县副监狱长(当值节级、副科级),原因不言自明,一则老朱是郓城当地一个大“富户”;老宋言此兄“不差钱”;二则新任县长与朱兄“最好”,而这个县长是从京城带个“表子”到自己辖区“走穴”挣钱的货。哈哈,你懂得。

诸位,到此或许明白,一则朱仝是个帅男,人送外号美髯公;二则是晁宋故交,是两任老板的救命恩人;三则是个义男,江湖名声好;四则不差钱,是个大富户;五则被“请”上梁,晁宋理亏,六则是宋三哥招安忠实的追随者。位列武二哥之前,实属必然。

梁山排座次时,寂寂无名的朱仝为何能力压武松成功上位?

天满星、天伤星,一个因圆满而欠缺,一个因欠缺而圆满。

一个朱都头,一个武都头;一个救过宋江的命,一个被宋江给点碎银子;一个处处周全,一个粗细无常;一个广受大家喜爱,一个仅仅意气相投;一个天满星,一个天伤星;一个因圆满而欠缺,一个因欠缺而圆满。

(《水浒传》武松)

从武力上讲,武松的本事是公认的。从完全压制西门庆到大闹飞云浦,从十字坡险象环生到鸳鸯楼快意恩仇等等都历历在目。很多观众觉得武松乃水浒第一人,这个有点争议。从人气事迹到武力战绩,武松都强于朱仝。朱仝在东昌府和雷横两个人去夹击张清却双双失败,实在不算是光彩的战绩。为什么把朱推到前面呢?

兵种问题

梁山排座次后,武松乃是步军头领第二位,朱仝是马军八骠骑兼八先锋使之一,马军还有五虎上将,所有说马上的朱仝也并不显眼。但是马军的确更重要些,这也是排名差异的原因之一。

(《水浒传》朱仝)

功劳恩怨

朱仝在战场上虽然没有武松那么有威力,但是他那股周全别人的行为深得宋江青睐。朱仝的事迹其实并不多,笔墨却大部分用在“人际关系”上,他放了宋江、放了雷横,对晁盖也是网开一面(现在看来就是徇私枉法),这给他在绿林留下来很好的口碑。宋江对救过他的人都不会含糊,二人原本就是老同事、旧相识,所以朱仝成了高排名的人。

宋江自然有愧于朱仝,朱仝正在“翻盘”的路上,宋江就又给朱仝从好日子里面拉下水。这一点宋江心知肚明,表面装糊涂而已。宋江是个会做人情的人,既然给了一巴掌,那么甜枣就在后面。

(《水浒传》武松、鲁智深)

身份

朱仝这个天满星经历中各种“圆满”,而武松情感的伤痛和肢体的缺失印证了他天伤星的“伤”。方腊事毕,朱仝顺风顺水升到节度使,对抗金兵,武松也是善终,却成为一名真正的僧人。

最初富户出身的朱仝肯定比平民出身的武松显得更有身份,宋江虽然看上去对好汉一视同仁,但是把他们分出“嫡庶”却是显而易见的。武松对朝廷的态度更具有“不确定性”,不是宋江喜欢的类型。原本朱仝就不想上梁山,为了招安,必须把主“降”派推到前面。

朱仝不仅有钱还长了一脸大胡子,这符合当时的审美,并非现在“鲜肉”的审美。

还有就是那个石碑就是那么写的。。。。

梁山排座次时,寂寂无名的朱仝为何能力压武松成功上位?

朱仝是水浒传里把义气看得很重要的好汉,身为县衙门专门抓贼的都头朱仝,却是一个为义气专门放跑犯人的人,你说这样一个专门放走犯人的都头还有谁?这个义薄云天的朱仝,就是小说《水浒传》中人物,为梁山第十二的好汉。天满星。朱仝武艺一般,但长得身长八尺四五,有一部虎须髯,长一尺五寸,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似关云长模样,满县人都称他做美髯公。书中这样写他:一表堂堂神鬼怕,形容凛凛威风。面如重枣色通红。云长重出世,人号美髯公。朱仝是济州人,因酷似关羽而得名美髯公,原是本处富户。

只因他仗义疏财,结识江湖上好汉,学得一身好武艺。义胆忠肝豪杰,胸中武艺精通,超群出众果英雄。弯弓能射虎,提剑可诛龙。任巡捕马兵都头。他是郓城县人,和宋江、雷横都是县衙门里的同事。朱仝是县里的兵马都头,相当于刑警队长,专门负责抓犯人。在县中担任巡捕马兵都头,与步兵都头雷横专管擒拿贼盗。他却利用工作职权释放过官府通缉犯晁盖、宋江、雷横。

刘唐、晁盖、吴用、阮小二、阮小七、阮小五、公孙胜、白胜八人劫取生辰纲事发,朱仝和雷横前来抓捕他们,朱仝却故意将他们放走。

郓城县押司宋江怒杀小妾阎婆惜后事发,官府派朱仝、雷横去宋家抓捕宋江,朱仝放走了宋江。

朱仝与雷横同为郓城县都头,两人交情很深。一日,雷横上街闲走,听曲时忘记带银两,被唱曲人白玉桥和女儿白秀英羞辱。后来雷横打死了白秀英惹下官司,又是朱仝放走雷横,自己担责充军发配。

这个“关公模仿秀”不仅外形模仿到位,还深得偶像忠义之精髓。他于国家忠心耿耿,于朋友义气当先。没有想到的是,朱仝出于义气三次私放了犯事的好友却给自己的人生埋下了陷阱,让“忠义”经受了不寻常的考验。

第一次是私放生辰纲大劫案主犯晁盖。除了他和晁盖平素关系不错外,还因为晁盖是个豪杰,为人正派,朱仝对他敬重有加。生辰纲本身就是贪官的不义之财,所以在嫉恶如仇的人眼里,此次打劫行为也带有了“正义”色彩。作为晁盖的好友,朱仝不希望他伏法,所以有意放他。“晁盖道:‘深感救命之恩,异日必报!’”

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后,被官府探知身份,郓城知县便让朱仝与雷横前去捉拿。朱仝有意私纵晁盖,便让雷横去攻晁家庄前门,自己去后门埋伏。晁盖果然从后门突围。朱仝放走晁盖,建议他去梁山泊落草,又假作失足摔伤腿,以此撇清自己。晁盖等人最终上了梁山。

宋江杀死阎婆惜后,被阎婆告到县衙。知县虽有意徇私,但又怕阎婆去州里告状,只得命朱仝与雷横去追捕宋江到案。朱仝来到宋家庄,让雷横等人守住庄门,独自进庄搜查,在佛堂的地窖中找到宋江。他非但没有抓捕宋江,还劝宋江远行避难。返回县衙后,朱仝又上下打点,终于使得宋江的案子被暂且压下。 宋江历经波折,最终也上梁山入伙。

雷横打死新任知县的相好白秀英,被打入囚牢。朱仝此时已改任当牢节级,替他上下打点。最终,雷横被解赴济州,由朱仝押解。朱仝在途中将雷横放走,而后回县衙自首,被“断了二十脊杖,刺配沧州牢城”。雷横则偷偷返回家中,带着老母连夜投奔梁山。

朱仝发配到沧州后,又得到沧州知府的赏识以及其子小衙内的喜爱。知府便让朱仝每日抱着小衙内上街玩耍。盂兰盆节时,朱仝带小衙内去放生池边看放河灯,遇到奉命下山的雷横,被拉到僻静处,见到梁山军师吴用。吴用请朱仝上梁山入伙。朱仝婉拒,返回原处时却不见了小衙内。他在城外找到小衙内时,小衙内已被李逵杀死。朱仝大怒,与李逵相斗,被李逵引到柴进的庄中,经众人相劝,只得同意上梁山,但仍表示不欲与李逵共处。后经晁盖等人调解,李逵又拜倒陪话,朱仝才“消了这口气”。

朱仝不惜自己的前途,为朋友两肋插刀,但他的朋友却不是这样对待他的。朱仝好不容易回到了正常的生活,又被梁山一群人打乱,他没有选择只得上了梁山,朱仝的种种行为与梁山那些大人物丑陋嘴脸形成鲜明的对比。不过也正是朱仝这种善意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让他走到最后。在水浒一百零八条好汉中,朱仝的武功绝对不是最高的,但是如果论情商的话,朱仝可以稳居前三。朱仝从一出场、到征方腊,处处显示出成熟而妥帖的处事能力、交际能力,他是个仗义的人,很容易博得别人的好感。

  这也是后来宋江等特别感激朱仝的原因,朱仝上梁山能够位居12,与他此前结下的善缘有关。

 但是这并不是最主要的。朱仝既然放走了雷横,却没有跟着上梁山,反而回郓城县自首。这说明,朱仝还是喜欢呆在体制内,他宁愿被严惩也不愿意当土匪;朱仝有充分的自信,县官不会拿自己怎么样。结果,正因为朱仝平时结下的好人缘,私放罪犯的他,县官居然判了个流放沧州!沧州既不偏僻,也不荒凉,这流放够轻的!这正好证明了县官对朱仝的喜欢和欣赏。没有极高的情商,能让一县之长为他开脱轻判吗?

朱仝被流放到沧州,说轻了就是换个地方当差而已,说重了就是一个罪犯,在沧州劳动改造。如果是寻常人被流放,可能过得异常凄惨,要被老兵欺负、上官责骂,甚至会来一顿杀威棒!

  一个犯罪在身的人,怎么看到没有任何翻身的可能性。可朱仝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偏偏混得风生水起。作为一个配军,朱仝上下打点,毫不吝惜钱财,上上下下都喜欢这个新来的大胡子!随后,他又因为出色的交际能力被知府留在身边听用,成了领导身边的人!这是多少人挖空心思、削尖脑袋想要做的事啊!

在领导身边有多少好处,大家都清楚。这还没有完。朱仝不仅博得了知府的欣赏,就连知府的儿子,都对他异常依赖,天天缠着要跟他玩。就连小孩子,都这么喜欢朱仝。那么我们可以推断,朱仝就任后,肯定跟上官属员都处得极好,有什么好事能少得了他的?

  朱仝在梁山时特别低调。朱仝被逼上梁山之后,排名第十二,这个位置是相当靠前了,所以朱仝是在朝廷里挂了号的大土匪。可朱仝上了梁山之后,却完全没有一点存在感。 血战、恶仗、难打的仗,没见过朱仝出手;招安、攻城、劫寨,朱仝基本上不冒头、不掺合;梁山有大事商议,朱仝基本上不吭声。

  朱仝在梁山给人的感觉就是个多余的人,有他不多、没他不少,朱仝为什么会这样呢?朱仝喜欢的还是体制内,他根本就不想上梁山当土匪,哪还有心思去出谋划策;朱仝对宋江、李逵等恨之入骨,正是他们用下作而残忍的手段把朱仝骗上了梁山,怎么可能再帮梁山呢?朱仝敏锐地感觉到了梁山难成大气候,故而极为低调,努力降低存在感。

  所以招安之后,朱仝实现了平安软着陆,成功洗白,又回到了体制内,还当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如果朱仝威名赫赫,恐怕毒酒都喝了几杯了! 因为低调,高俅等都没有对朱仝过于关注!由此可见他的隐忍和头脑。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论是梁山被攻破还是被招安,朱仝都一定会有预防措施,一样会过得不错。

  梁山好汉中,朱仝堪称圆满,故称”天满星“。 朱仝这样的人,无论在哪里都能够如鱼得水,都能够风生水起。在体制内,像朱仝这样人见人爱的,必然混得如鱼得水。

  一个人喜欢你,说明不了什么,但所有的人都喜欢你,那你一定为人不错,朱仝恰好就是这样的人。很多时候,情商比智商重要,情商比业绩重要,会来事比能干活重要。朱仝的情商比武松高,最重要的是朱仝是梁山两位领导人晁盖、宋江的救命恩人,又是个最重义气的楷模,为义气甘愿为兄弟两胁插刀,宋江推崇的就是忠义,朱仝就是标兵,所以宋江很器重朱仝,把他排在武松前面。朱仝不仅讨人喜欢,更有过人的精明和长远的眼光,所以,在征方腊后,朱仝的官才会越做越大,最终成为了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一方节度使!朱仝被封为武节将军,为保定府都统制,封节度使是随刘光世大破金兵之后的事情了。作为曾经的梁山好汉,朱仝是为数不多的、得到善终的好汉。

梁山排座次时,寂寂无名的朱仝为何能力压武松成功上位?

朱仝可不是无名之辈,他是《水浒传》里少有的“人见人爱”。

朱仝之所以排名比武松高,很可能是因为他的两大优势:

一、朱仝是梁山大哥的救命恩人

晁盖:朱仝救过我,要好好待他。

宋江:朱仝救过我,不能让他吃亏。

智取生辰纲后……晁盖等人很快就被官府锁定,但在抓捕过程中,朱仝放弃了立功的大好机会,故意放走了晁盖。

朱仝见后面没人,方才敢说道:“保正……你见我闪开条路让你过去。你不可投别处去,只除梁山泊可以安身。”晁盖道:“深感救命之恩,异日必报。”

晁盖当时就说了:将来要报答朱仝。

宋江怒杀阎婆惜后……朱仝明明已经在地窖里找到宋江,但他不仅没抓人,反而自掏腰包帮宋江打点上下。

且说宋江从地窨子出来,和父亲兄弟商议:“今番不是朱仝相觑,须吃官司,此恩不可忘报。

宋江也说了:将来一定要报答朱仝。

如果没有朱仝,晁盖和宋江不会有机会坐上梁山寨主的位置。

在《水浒传》里,救过晁盖和宋江的好汉有很多,但像朱仝这样,自身清白却能冒着“丢掉前程和脑袋”的风险救下晁盖(宋江)的,却没有几个。

看看朱仝上山时的排场:

晁盖、宋江引了大小头目,打鼓吹笛,直到金沙滩迎接(朱仝)。

朱仝入伙,梁山沸腾。晁盖和宋江带着众头领到水边迎接,还有乐队在一旁……

这待遇,除了朱仝,还有谁?

从晁盖时代开始,朱仝就已经是梁山的大红人,排位高是必然的。

二、人人都喜欢朱仝

晁盖:我爱朱仝。

宋江:我也爱朱仝。

梁山好汉:我们都爱朱仝。

路人甲乙丙丁:还有我们……

朱仝的人缘应该是《水浒传》里最好的。

比如在郓城县。朱仝、宋江和雷横三人同在郓城县当差,但县令最喜欢的是朱仝。

知县本爱朱仝,有心将就出脱他,被白玉乔要赴上司陈告朱仝故意脱放雷横,知县只得把朱仝所犯情由申将济州去。

宋江和雷横犯事,知县不觉得可惜,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轮到朱仝犯事,县官的第一反应就是想保住他。

偏心,因为喜欢。

比如在沧州。

朱仝后来被刺配到沧州,那沧州知府问都不问,刚见面就决定把他留在府里做事。

知府看了,见朱仝一表非俗,貌如重枣,美髯过腹,知府先有八分欢喜。便教:“这个犯人休发下牢城营里,只留在本府听候使唤。

没别的原因,就是喜欢。

不仅知府,整个沧州府都喜欢朱仝:

那沧州府里押番、虞候、门子、承局、节级、牢子,都送了些人情,又见朱仝和气,因此上都欢喜他。

大人喜欢朱仝也就算了,偏偏四岁的小孩子也知道喜欢他。

一般小孩子都喜欢漂亮姐姐,可知府那四岁的孩儿偏偏很喜欢大胡子朱仝,朱仝也因此当了男保姆。

女人也喜欢朱仝,比如知府夫人:

年例各处点放河灯,修设好事。当日天晚,堂里侍婢奶子叫道:“朱都头,小衙内今夜要去看河灯,夫人分付,你可抱他去看一看。”朱仝道:“小人抱去。”

大晚上的,知府夫人却吩咐朱仝带着孩子去逛街看灯……可见,知府夫人和奴婢们都很喜欢朱仝,所以放心让他带孩子。

如果不是梁山使坏,朱仝在沧州翻身的机会应该是很大的,说不定知府夫人都可能会说媒,许个丫鬟给他。

正派反派、男人女人、大人小孩……都喜欢朱仝。

相比朱仝,武松本事更大,名头更响(打虎英雄),朋友也挺多,但在人缘方面,他还是稍逊于朱仝。

如此朱仝,排名不高也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