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如何反腐?

每朝每代都有贪官污吏,历史上的皇帝都曾对整治贪污腐败花费了大量的心力,他们都是采取怎样的方式来反腐的?
古代反腐治贪,都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历史上有名的变法,都不会少了惩治贪官污吏,可是变来变去,没形成制度,最后只好又都回到了用重刑。

王安石变法的时候,针对腐败贪墨,曾经建议宋神宗恢复古代的“肉刑”。

王安石说,可以先恢复古代的刖[yuè]刑,看看效果怎么样。

我们知道,在我国的各个朝代,宋朝的知识分子,文人,大臣,地位是最高的。就算犯了特别重大的罪过,最多也就是流放到特别远的地方,比如苏东坡被流放的最远,今天的海南岛。一般的罪过,就是黥字关押而已。

王安石主张恢复以前的“肉刑”,他觉得这对贪官污吏和盗贼会有一定震慑作用。

可是结果呢?

王安石手下的官员杜纯议论说:“利欲所在,势莫能遏。今以死惧之,岁犯刑者犹不减千人,若以刖代死,罪人知不死,犯者益众,是诱民为非也。”

大体意思是,老王,我觉得没用,那些贪官污吏和盗贼,受到利欲的驱使,前赴后继,死都不怕,还怕遭罪吗?

明朝的朱元璋朱棣父子治贪最狠,各种重刑都用过。比如明成祖“以劓治贪”。劓刑[yì xíng]就是割掉鼻子。这种刑罚一般不会死人。效果如何呢?可以说,没啥有效的持续的效果。

张居正变法的时候,搞出了按月审查官员和按月提交账簿的制度,真正有效限制了贪污腐败。

明朝本来就有京察制度,是明代吏部考核京官的一种方法,三年考察一次,给官员打分,比如里面关于官员的个人财产,有操守这一项的审查,把审查结果分为廉、平、贪三个等级。

可是,京察制度不但没有限制住明朝官员的贪污,还成了明朝内阁乱斗的工具。

高拱做吏部尚书的时候,因为京察归他管,他就利用京察制度,攻击政敌,打击异己,先后从内阁里逼走了徐阶,李春芳,陈以勤,赵贞吉等人。

张居正吸取教训,不仅加强朝廷对官员的定期审查,而且让六部都察院等重要的部院衙门,每个月自己交上来一份账簿,自己审查自己的用度,然后让六部里的六科给事中去核对这些账簿的情况,最后由内阁的辅臣们再去审核六科给事中的工作。

这首先杜绝了高拱时期对对手的挟私报复和栽赃陷害,同时,对于各个衙门里的用度形成了制度,关于朝廷的拨款,有了一个及时的,清晰的了解。

不得不说,张居正这一招非常高明。实际上是把朝廷的用度透明化了。

以前朝廷不知道下面的官员把钱用在哪里了,现在好了,每个月都有账簿,清晰明了,朝廷拨给你的款,你用在哪了,用了多少,还剩多少,清清楚楚,你想贪?一查账簿就让你露出狐狸尾巴。

不但如此,张居正还通过这项制度,减轻了明朝的冗官现象。

哪个衙门,该用哪些官员,有没有吃空饷的,有没有通过收受贿赂,卖官鬻爵的,一查就清楚了。有的衙门,根本用不了那么多官员,如果有人想卖官鬻爵,一查就查出来了。

可惜的是,张居正的变法让万历皇帝废除了!

更可惜的是,张居正这一变法,只能一定程度限制贪污腐败,却不能根除。因为它没有触及到贪污的根本。

雍正皇帝的养廉政策,

关于治理贪污腐败,从古到今,有很多论断,最主要的是两个,一个是惩罚力度还不够,另一个是朝廷给官员的俸禄不够用,所以他们贪污腐败。

关于后者,催生出了养廉银。

所谓养廉银,就是在官员的俸禄之外,增加他们合理的收入,这种做法,初衷是好的,大概逻辑就是,官员之所以贪污,是因为俸禄不够,所以增加他们的收入,他们就不贪污了。

但是,这种想法,实在过于简单了。大部分古人没想到的是,催生贪污腐败的,是权力和个人的欲望,而不是什么钱够不够用,说实话,对几乎所有人来说,钱永远不够用。

像和珅这样的,他的钱够他花几辈子了,他为什么还要接着贪?

雍正帝也犯了这种错误,他为了制止贪污腐败,就设置了给官员养廉银这一政策。

雍正二年(1724),山西巡抚诺岷奏准,提取本省耗羡为官员养廉银,以后各省陆续仿行。

我们都知道,雍正皇帝是个雷厉风行的人,他看了诺岷的奏折,立刻批评了诺岷,干嘛在一个省试行?立刻在全国都这样干。

清朝本来是允许官员在俸禄之外有额外收入的,特别是京官,每年都有外地官员定期孝敬的“炭敬”、“冰敬”银子。

现在又有了养廉银子,这样的话,官员不会再贪污了吧?

谁知道雍正死了还不到半个世纪,清朝就出了个历史上前几名的大贪官和珅。

所以,官员的贪污,根源就不是俸禄够不够的问题。

而是权力和贪欲!想治理贪污腐败,还得在这两方面下手。

不得不说,雍正的养廉银制度,对治理贪污腐败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前面的张居正才算是找对了方向!

古代皇帝如何反腐?

给大家数数历史上那些皇帝的反腐招数:

No1。打地鼠的嘉庆皇帝。

说起嘉庆皇帝,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位哥们是个狠角色,爹地乾隆刚死,就把爹地的闺蜜和坤给办了。

嘉庆抄一次家,吃了三年。看起来,也是一位反腐战线的排头兵。事实上,嘉庆皇帝工作确实比较努力的,一上来就做了一个表率。当时,新疆搞了一块大玉石准备运到京城来给嘉庆皇帝当就职礼,结果路太远了,送不到。本想打个请假条,那知道嘉庆兄直接说不要送了。

那石头呢?

扔掉!运到那就扔到那!

脑洞老师一直在想,扔那了啊,我要去捡啊!

表了态,嘉靖就开始下死手。把全国各地的官员查了一个遍。每个月都要换一批省部级干部。不到三年的功夫,全国的领导全是生面孔。

这么下死手,效果应该不错吧,事实证明,理想像女神,现实像凤姐。大清朝的底子已经烂了,官场已经没好人了。嘉庆老弟反腐就像打地鼠一样,按下一个,冒出一个。

嘉庆最后都快哭了。天天下发文件骂娘。有一天甚至写了一首诗:满朝文武着锦袍,闾阎与联无分毫;一杯美酒千人血,数碗肥羹万姓膏。人泪落时天泪落,笑声高处哭声高;牛羊付与豺狼牧,负尽皇恩为尔曹。

什么事情一沦到骂街的地步,那基本上就是不可收拾了。

所以脑洞老师给他的反腐打上二颗星!

No2。整风皇帝金世宗

这位哥们是整风运动的高手。曾经搞了一个“反三风”的整风运动。具体就是反赌博风,反说情风,反贪赃风。既然是运动式执法,那力度当然是很猛的,据记载,有一回他的大舅子因为依法了五百贯就被撤了职。

通过反三风运动,金世宗获了一个”小尧舜”的好评,但毕竟是整风运动嘛,来得快,去的也快。所以脑洞老师只能给他三颗星。

No3。 小报告皇帝汉武帝

汉武帝同志打仗生猛,反腐败也是一把好手。最突出的成绩就是在任上建立了“刺史”制度。这个刺史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巡查组,特点是刺史职位不高,职员年纪轻资历浅,但都是初出茅庐的刺头,敢打敢拼。所以用低品阶的年轻人去监督高品阶的行政官是汉武帝同志的杰出政治举措。后来东汉末期把刺史改成州牧,有权有兵,使地方坐大,便宜了曹操刘备孙权们。所以说,再好的东西,孙子们也得给整坏了。

除了这个刺史,汉武帝还特别让人打小报告,专门搞了一个“言事变”制度,鼓励小科员们、民间反腐积极份子给皇帝发私信。

有制度,还能发动群众,脑洞老师给汉武帝打四颗星。

No4.走心皇帝唐太宗

历史记录对李二青睐有加,提起贞观之治,只有一句歌词可以形容:今天是个好日子。官吏也清廉的不得了。似乎在那个时代,就不需要操心什么腐败不腐败的问题,大家都挺廉洁自律的。李二同学是怎么办到的呢?据说是因为李二反腐靠走心。碰见贪官,不但不重罚,而是爱心去感化。

据记载有一次,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收了人家几匹丝绢。李世民知道了,先是做了深刻的自我检讨。没错,是自我检讨。李二君认为自己对老干部关心不够,不然怎么还会收人家的东西呢。最后,李世民当众赐了丝绢数十匹,纪检干部大理少卿胡演马上进行了抗诉。当然,抗诉无效。李世民表示咱们要以德服人,不要动不动就上刑。

如此走心,效果不错。据史书所讲,李世民的贞观年间,是历史上最廉洁的时代。

话虽如此,但脑洞老师对李二的走心模式还是有怀疑的,这种无非是激发他人的廉耻心。但大家都知道,现在不要脸的太多了。这种招数放到现在,只怕大家会认为李二真的有点二。

所以,史书给了五星评价,脑洞老师却只能给四星。

N5.钓鱼皇帝隋文帝

这位隋文帝论名头其实比前面的李二还要大。李二同学搞得风生水起,很多东西都是跟隋文帝学的,比如三省六部,科举制等等。

在管理上,隋文帝同志深沉猜疑,看谁谁都是腐败份子。为了印证自己的想法,隋文帝创造式的发明了钓鱼执行,主动派出卧底向一些高官行贿。这就是传说中的奉旨行贿了,但你要奉差收钱,立马就有纪委干部找上门。

皇帝也钓鱼,脑洞老师表示再也不相信政府了。但没想到的是,隋文帝的钓鱼执法效果很好。隋朝官员的廉洁度还是比较高的。隋文帝的“开皇之治”也光荣入选“今天是个好日子”的评选活动。唯一遗憾的是,隋文帝先生老年眼花,被拼演技的二儿子杨广坑了。

隋文帝传位失序,形势一片大好的隋朝跟秦朝一样,玩了二界就关门大吉。所以,脑洞老师也只能给四颗星。

N6 制度帝宋真宗

这位仁兄的辨识度不高,其实北宋的皇帝辨识度都不太高,除了开国的耍棍皇帝赵匡胤跟亡国的艺术特长生宋徽宗,大家只怕很难有什么印象。出现这种原因,实在是因为北宋的高官们太抢镜了。像王安石、欧阳修,苏轼,范仲淹,寇准,当然还有包大人杨家将这些牛人。说起他们,大家都能跟你聊半天,但要说他们的老板是谁,只怕都是一头雾水。

下面要说的专治老板各种不服的霸道CEO寇准的老板----宋真宗。

宋真宗先生在反腐也是下了苦功的,最主要的办法就是建立官员档案,尤其是犯了贪污罪的。有这个污点,想升迁那就比登天还难了。除此之外,还有十分详细的工作考核体制“州县三课”,以及一整套的渎职惩处制度、选拔标准和职务回避制度。

当然啦,宋朝的公务员工资都比较好,带薪年假多,五金一险没风险。据统计,宰相王安石的年薪就在百万左右,还不包括各种年终奖、五花八门的福利,清清白白就把钱挣了。一边有完善的制度,一边不差钱。宋真宗的时代被认为是历史上货真价实的廉洁时代。北宋也创造了一个GDP占世界总量百分之八十的经济奇迹!看看清明上河图!

不好意思,拿错图了,刚才那张是城管来过的。这张才是:

多么繁华!脑洞老师是北宋粉,这里给北宋一百个赞!有不服的明粉,清粉,唐粉,汉粉甚至是秦粉、奶粉都可以来战!据说还有元粉、金粉,那脑洞开得比脑洞老师的还大。

脑洞老师先给宋真宗上个五星好评!

NO7.抄家皇帝

接下来,让官员睡不好觉,半夜起来上网银查帐户余额的人来了。这位不让人好好睡觉的人是清朝的雍正皇帝。

雍正先生反起腐来手脚特别快。他老子康熙大帝死了还没埋呢,雍正就组织一大帮职业会计师搞了一个会考府查大家的水表。谁欠钱都得补上,尤其是以前跟他唱对台戏的兄弟。比如他的十二弟胤裪竟然也欠钱,最后被逼得上街摆地摊卖宝贝才把窟窿补上。

对于地方上的贪官,雍正也有绝活。在派中央巡视组时同时派一个陪审团。这些陪审团大多数由候补官员组成。

清朝的官员编制都是确定的,但年年都有人考上公务员,一时就安排不了工作,这些人就成了候补官员,得等退休的退休,被撤的撤职,回去守坟的守坟等等,有缺了才能顶上,这叫补缺。

让这些人去查贪官,那是倍有精神,因为查出一个,可以火线上岗,顶替就业。

用待岗员工对待上岗员工,别说贪官了,就是一只苍蝇也得从石头缝里抓出来。

抓住贪官,好戏开场了。风萧萧兮易水寒,欠了钱你要还啊。

雍正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有效率的追债党。一抓住贪官,银行存款啥的肯定冻结了。雍正还以八百码的速度跑到你的老家,先把你老家的宅子封起来,家属控制起来。什么时候还上算数,老家不够,就抄你兄弟姐妹的,反正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欠了我的给我补回来偷了我的给我交出来。

有的官员实在受不了的,直接上吊自杀了。以为死了就不管了吗?想得美!接着抄!加紧加严抄!雍正早就发头条号了,宣布“丝毫看不得向日情面、众人请托,务必严加议处。追到水尽山穷处,毕竟叫他子孙做个穷人,方符朕意。”

凭着这些绝活,雍正光荣获得了一个“抄家皇帝”的称号。

其实雍正看上去严厉,但还是比较通人情世故的,知道你们当官的不容易,日夜操劳,小老婆又多,开支大。所以雍正不但管抓,还管放,给官员猛涨岗位津帖,美其名曰:养廉银子。双管齐下,效果是相当好的。清朝虽然贪官多,但在雍正朝,清廉指数相当高。所以脑洞老师再次给出“五颗星”

No8,扒皮皇帝

雍正的抄家大法有没有吓到你?如果有,说明你不合适当官员,尤其不适合穿越到明朝洪武年间当官员,因为那里才有贪官的恶梦:扒皮皇帝朱元璋!

贪官要是碰到朱元璋,那是碰到活阎王了,这位农民皇帝虽然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地主,可还是保持着仇富仇官的非优良传统。

朱元璋一当皇帝就给大家敲警钟,说你们给我打工,别想发财这种好事了,大家以为他说着玩呢。不发财,谁当官啊。那知道这哥们来真的,还下死手,办了一个扒皮所。扒掉皮,填上草,挂到办公室门口当稻草人。

那达到什么标准就可以扒皮呢?一百万,还是一千万?你把朱哥想得太大方了。

老朱主编的一本法律读物《大诰》里有一个案例,说抓住了一个贪官,这个人收受了他人的巨额贿赂,巨额到什么程度呢?计:衣服一件、靴二双,圆领衣服一件,书四本,纲巾一个,袜一双。

这,这,老朱,你不是逗大家玩的吧!

而且这哥们味口大,动不动就搞团灭,一个省一个省的端,搞到最后没人办公了。朱哥也不含糊,大家带病上岗,带铐开工。所以,大明朝经常出现这样奇葩情景,犯人上了堂,一抬头,发现审他的老爷也带着手铐。后面站两个纪委的人。审完案,大家还可以一起回去当狱友。

除此之外,老朱反腐还有绝活,除了组建锦衣卫这样的特务机构,还发动群众,鼓励百姓进行揭发检举。要是发现有官员贪污,可以直接将官员绑起来,送到京城。沿途的官吏还不许截访,必须做好接待工作。结果,当时出现一个奇妙的现象。官道上,一群穿得破破烂烂的人押着一个衣着光鲜的官员,兴高采烈地朝京城出发,宣称要押贪官进京受押。要是查实了,有奖赏还报销火车票!

药下得这么猛,疗效应该还可以吧。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洪武年间,官员可谓是贪污敢死队,刚杀一批,又冒出一批。最后老朱气哭了,直接给贪官们跪了,表示“朕才疏德薄,控御之道竭矣!”

为啥出现这样的情况咧?一来贪污本来就是社会通病,要治好,药不能停。而且老朱有点太过份。长常坚持给广大公务员发社会最低工资。比如海瑞先生一边当官一边还要种菜,偶尔买两斤猪肉改善伙食,竟然成了娱乐版头条。一边有权力,一边饿肚子。不贪才奇怪。

所以,虽然老朱很生猛,但脑洞老师只能给他三颗星!

No9.阉皇帝

如果被雍正的抄家模式还有朱元璋的扒皮模式吓哭的话,那接下来这个,就能直接让你尿裤子了。话说唐宋之间,有一个动荡的五代十国时期,十国里有一个南方的小国叫南汉。地处不发达地区广东广西,一直关起门过小日子。南汉的皇帝个个都是变态中的变态。这些在脑洞老师的成名作《五代十国的枭雄们》有详细介绍,这里就不复述啦。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位奇葩中的战斗机:南汉的皇帝刘鋹。

这位仁兄也是反腐急先锋,而且从根上找原因,善于抓住贪官的把柄。认为官员贪污就是有家有小的,心中有私情,思想不纯洁,而太监就好多了,割了一干二净,就是自己人。所以这位哥们直接下令只有自宫,才能当上公务员。

前面被抄家的,扒皮的,好坏已经包过二奶干过坏事了。这还没犯罪呢,就没收犯罪工具。上那说理去啊。

至于效果嘛就不得而知了,因为还没来得及验证,南汉就被宋朝灭了。

没有成绩单,脑洞老师只能给他一颗星的差评了。

看了这么多皇帝的反腐奇招,告诉脑洞老师,你最欣赏那一位?

关注脑洞历史观,历史给你好看!

古代皇帝如何反腐?

自古,为官必贪,小官小贪,大官大贪。俗话说得好,做官不贪钱,请我都不来,这也就滋生了腐败的事情。并且腐败可是传统社会,有了王朝就一直存在的社会毒瘤啊。但是每朝每代的统治者为了能够稳固统治,治理腐败,那可是绞尽脑汁,不断创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细数历史上的各类反腐措施。

最奇葩,最有想法的反腐方式那肯定是非阉掉莫属了。这时可能会问:“不是做太监才会阉掉吗?怎么做官也要?”看到这份史料,不由得想起了东方不败,大家是不是还想到:欲练神功,必先自宫……

这是南汉皇帝刘伥所想出来的,因为他觉得官员们有家庭那就难免会有私心,在遇到国和家之间的两难选择时不免会倾向于家庭,不能做到完全为了国家和百姓。所以就将选官的标准制定为“阉然后用”。你想在朝廷混?想做官?那就得先给你来一刀!这样你就心无旁骛,只能一心一意为朝廷做事了。

这还有一个小故事,当时颁布这个标准时正好是当年状元揭榜时,状元经过菜市场一看,我的天!我成为状元难道就是为了被阉掉?他第一反应就是逃跑。奈何皇帝听闻状元学富五车,是个有用之才,所以下令必须追捕回来。落网后的状元为了保住性命,只能接受这样的命运。但是他向皇帝恳求宽限三日让他最后享受一下,到了第四日,官差们就将才高八斗的状元郎给阉割了。但是再怎么反腐,其他方面得不到改进,南汉还是无法强大,最后还是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接着就是北魏创建“举报制度”,鼓励百姓向皇帝直接举报官长。接着建立针对官员的“追责制度”,就算这个官员任期满了或者辞官了,只要发现有腐败情况就一定要追责到底。最可怕就是你还没有防备,皇帝就派使臣到你家里去清查一边,一旦发现非法或者不合法的财产就要处以“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不是觉得很熟悉,这简直就是开“财产公开制度”的先河啊。

在制度的创新方面北魏皇帝的确是首屈一指,值得赞扬。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居然走上了相反的路线——官员为了不被举报,就贿赂使节,贿赂是需要大量的钱,这就得加倍贪污,越反越腐……

最后,明太祖朱元璋——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反腐措施最激烈的皇帝了,那真叫一个惨烈:

明太祖规定,地方官贪污六十两以上(相当于现在18000元)就要将这个人在土地剥皮,然后在里面放入草,弄成草人来警告下任官员不要贪污。

据统计,在朱元璋最先统治的十年间,那每天都会有人因为贪污或者犯案被砍头。那个时候当官的人每天去衙门办公或者进宫就要祈祷和与家人告别。倘若晚上可以平安回到家中那就要感恩和祝贺一番。这是细思极恐啊。

朱元璋在反腐过程中杀掉的官员在十万到十五万之间,后来的二十年间好多地方的官员由于杀太多了,甚至无人能够做满一个任期。通常刚刚上任还没有办过一个案子就被砍头或者流放了。到了后来因为无人办公就只能让犯罪官吏带着刑具任职。但是谁也想不到即使这样腐败仍然不断发展,大明王朝最后因为是中国历史上最腐败的王朝之一载于史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