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苏麻喇姑到底嫁给了谁?
苏麻喇姑是蒙古人,孝庄太后的陪嫁丫鬟,她算个宫女。苏麻喇姑八成一辈子都没嫁人。
为什么这么说,这跟清代的宫女制度有关。
清代宫廷选拔宫女是很严格的,只会从上三旗(正黄、镶黄、正白)包衣的女儿中选择,包衣就是专门服务于八旗贵族们的奴仆。这些奴仆家的女儿长到十三四岁,会被内务府强征到宫内当差,有关系的上下打点一番,或许能免了这桩差事,当然大部分人是免不了的,当宫女是奴才们应尽的职责,没钱没关系还想蒙混过关绝对没门。
宫里规矩很严,需要步步小心。内务府规定宫女不准随便出宫,这个“宫”指的不是紫禁城,而是你服侍的主子所在的宫殿,如果因为不听话到处乱跑,被其他主子抓到了,可以随意处置哪怕是打死。而且就算是宫女受了主子吩咐出去办事,也要再带上一个宫女,绝对不允许一个人四处走动。
至于宫女要成婚,宫内更是不允许了。宫女在比较好的情况下,在宫里挨个四到五年,混到十七八岁,便能出宫,再不济的,二十五岁也能放出宫去。听起来也正值青春年少,然而并没有多少人愿意要她们。因为她们在长身体的年龄入了宫,整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再加上营养又跟不上,久而久之便患上一种叫血郁症的病。得了这种病的人,生育能力受到很大影响。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那个时代谁会娶生不了孩子的女人。
有些宫女知道出宫了之后日子也不好过,便选择继续留在宫中,主子看她们忠心,有时候会让她们和太监成婚以表嘉奖。
苏麻喇姑大半辈子都留在孝庄太后身边,之后又帮助教育康熙和康熙的儿子胤祹,她终身都没出宫,又如何能嫁人呢?
苏麻喇姑因何不出宫呢
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她长期呆在宫中,也患上了血郁症。诚然,孝庄太后对她是比较好的,但是主子对你再好,你要也把心态摆正,认识到自己的是个奴才,事事小心。长期的巨大身心压力让苏麻喇姑身体出现病变,她明白自己这样子出去,不会有人要了,还不如留在宫中好好侍奉孝庄,至少能吃穿不愁。
还有可能是孝庄太喜欢这个年龄相仿的陪嫁丫鬟。孝庄嫁给皇太极之后,并不受宠爱。她一个来自草原妙龄女子,本来自由自在,现在被拘束在皇宫中无人问津,内心寂寞和凄苦可想而知。这时候,只能和来自家乡的苏麻喇姑说一说心里话,排解一下心中不快。苏麻喇姑年满可以出宫的时候,孝庄依然不舍得放她走,她走了,自己身边连个可以推心置腹的人都没有。
苏麻喇姑是在死后才被人这样叫的,生前别人都叫她苏麻喇,“姑”在清宫里指资格比较老的宫女。
清朝的苏麻喇姑到底嫁给了谁?
苏麻喇姑是清王朝一个出身低微的侍女,她去世的时候,康熙以嫔级待遇厚葬了她。那么,她是否嫁人了,为何康熙会给她这样的礼遇呢?
(苏麻喇姑剧照)
康熙晚年曾说:“世祖章皇帝(顺治帝)因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
说起来,康熙虽贵为千古一帝,但他的幼年着实不幸。
清王朝入主中原后,不光时局动荡,还有一种疾病更是让他们闻之色变,那就是天花。
由于古代医疗条件低下,哪怕是皇亲贵胄得了天花,亦难逃一死。
所以,对于没有办法治愈天花的清朝皇室来说,所能做的,就是尽量防患于未然。于是,清朝的皇子在出生后往往被安排出宫避逗。
1654年5月,康熙生于紫禁城中的景仁宫。由于他的母亲只是庶妃,再加上皇宫里天花肆虐,年幼的康熙被安排出宫避痘,终日只能和乳母相伴。
可惜,康熙还是在2岁时染上了天花。
孝庄太后听闻康熙染病,心里焦虑万分。又担心保姆们粗手笨脚,不懂照顾,于是委派跟随自己多年的侍女苏麻喇姑亲自去照料康熙。
可以说,苏麻喇姑对年幼的康熙而言,不光是他和祖母孝庄太后的纽带,同时还是对他影响深远的启蒙老师。
按说,清皇室是很重视皇子们的教育的,所以皇子的老师往往都是由儒学大师担任。那么,孝庄为何偏挑了侍女出身的苏麻喇姑给康熙启蒙呢?
(孝庄太后剧照)
其实,孝庄之所以这样安排,的确是有道理的。
早在孝庄出嫁之前,苏麻喇姑便是她的贴身侍女。后来在她出嫁时,又随她不远千里,到了后金都城盛京。
初入盛京,孝庄和苏麻喇姑便面临着语言不通的问题。
这可是大事,毕竟孝庄和皇太极是为了巩固满蒙友谊结合的政治婚姻。
但在嫔妃众多的后宫中,想要巩固地位,那不光需要得到皇太极的宠爱,还需要善于应对后宫中的种种问题。
因此,苏麻喇姑做了孝庄的伴读,开始学习满文。
苏麻喇姑天性聪颖,语言能力极强。没过多久,她不但能操一口流利的满语,还能写一手让人交口称赞的漂亮满文。
此后,苏麻喇姑很快帮助孝庄巩固了后宫地位,还在皇太极去世后,替孝庄和多尔衮之间穿针引线,为顺治登基立下不朽的功劳。
另外,苏麻喇姑对孝庄极为忠心。在孝庄孀居后,她亦仆亦友,既能帮孝庄出谋划策,又能陪伴孝庄朝夕。再加上她文化修养极高,自然对康熙“手教国书”易如反掌。
此后,苏麻喇姑每天骑马来往于孝庄所住的慈宁宫和康熙所住的避痘所。一方面将康熙的病情详细地告知孝庄,另一方面则按孝庄的要求对康熙因材施教。
由于苏麻喇姑的潜心照料,康熙经过漫长的调养,天花之症竟慢慢痊愈。而他也在苏麻喇姑的谆谆教导下,对读书一直保持着很浓厚的兴趣。以致后来他亲政后,在处理完繁琐的政务后,还不顾劳累,一定会抽出时间读书。
(康熙剧照)
虽说多年后,康熙回忆童年,有“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的遗憾,但在他童年时,苏麻喇姑的陪伴和“手教国书”的耐心,反而成为他终身难忘,最为宝贵的记忆。
因此,康熙自幼便把她视为“母亲”,亲热地称她为“额娘”,对她更是敬重有加。
康熙二十六年,75岁高龄的孝庄在慈宁宫溘然长逝。
此时苏麻喇姑也是76岁的老人了,面对孝庄的离去,她悲痛万分,从此孤身一人,深居于后宫一隅。
康熙唯恐苏麻喇姑在孤单、寂寞和悲痛中也会一病不起,因此对她勤有探望。后来,为了排解她的寂寞和苦闷,康熙索性把定妃所生的皇十二子胤裪交由她来抚养。
也许我们不能理解康熙为何要让一位垂垂老去的老人抚育皇子。但按清朝祖制,能有资格抚育皇子的,必须是妃以上的位份。那么出身低微的苏麻喇姑得到这样的殊荣,等同于在康熙心中,不仅视她的身份显贵,还意味着对她信赖有加。
苏麻喇姑怎能不明白康熙的良苦用心呢,同时她也自觉责任重大,所以抖擞起精神,将全部精力和慈爱都倾注在小小的胤裪身上。
胤裪从小就很得苏麻喇姑宠爱,再加上她的言传身教,胤裪成年后非常优秀,一再得到康熙的赞扬。
康熙晚年,胤裪更是成年皇子中难得保持中立的一个,没有卷入到残酷的夺嫡争储的斗争中。
1705年,93岁的苏麻喇姑无憾地离开了人世。
当时,康熙正在塞外出巡,得知消息后,立刻下谕皇子,要求“祖母事出,留七日再净身入殓。”随后,他便马不停蹄往京城赶,为的是再看她最后一面。后来他发现不能如期赶回宫,于是又下谕“再留七日”,可见苏麻喇姑在康熙心中的份量何其重。
康熙回京后,下旨以嫔礼厚葬苏麻喇姑,诸皇子亦自发前往守灵诵经。
苏麻喇姑虽然一生未嫁人,但是康熙却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她的敬重和亲爱。
(参考史料:《清史稿》)
清朝的苏麻喇姑到底嫁给了谁?
苏麻喇姑,原名索玛勒,出生于科左中旗的一个牧民家庭,自幼在科尔沁贝勒宰桑家当使女。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作为随身侍女,被孝庄文皇后带到后金宫中。此后在皇宫中一住就是八十年。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以九旬高龄在清宫作古。
苏麻喇姑虽然是侍女出身,但孝庄带她如姐妹,把她当做格格一样对待,康熙带她如祖母一般,所以在宫里威望极高,据说年幼时康熙识文练字都是她手把手的交。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九月七日,苏麻喇姑逝世。康熙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将她安葬在清东陵风水墙外东南方向新城,其陵寝规格依照嫔的等级建造。
苏麻喇姑一生未嫁,但她却把一颗慈母之心献给了清朝皇室,先后侍奉了四朝主人,帮助孝庄文皇后培养了一代杰出君王。
清朝的苏麻喇姑到底嫁给了谁?
苏麻喇姑一生没有出嫁。
苏麻喇姑从少女时期就一直在服侍孝庄太后。一直到老死宫中,死后以嫔位礼制下葬。
按照道理说,苏麻喇姑只是一个卑贱的奴婢,在清朝后宫那种等级森严的地方,一个奴婢能以主子的规格下葬,这几乎是不可能事情。
但是苏麻喇姑却做到了。这个女人的一生都在为清朝后宫做贡献。
首先她还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服侍少女时期的孝庄太后,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一直在为清朝发挥最后的光和热。
孝庄太后之所以名垂千古,苏麻喇姑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其次,她见证了顺治皇帝的出生,并且看着他继承皇位。顺治帝亲政之前,孝庄太后和顺治皇帝母子一直受制于多尔衮,苏麻喇姑就在中间充当一个传声筒的角色,一边安慰看不见自己亲生孩子的母亲,一边安抚想念母亲的顺治皇帝,母子二人能共同走过那段艰难的时光,苏麻喇姑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但是顺治帝是个短命的皇帝,还有一说,为了董鄂妃顺治皇帝出家做了和尚。不管怎么说,孝庄太后中年失去了自己唯一的亲生孩子,这是一个事实。能陪孝庄太后走过那段艰难岁月的,除了苏麻喇姑,不会再有第二个人。
然后,苏麻喇姑还以一个保姆的角色照顾了后来的康熙大帝很长一段时间。康熙皇帝出天花几乎要丧命的时候,是苏麻喇姑一直在他身边照顾着。
可以说,苏麻喇姑见证了两代小帝王的诞生与成长。康熙皇帝和苏麻喇姑的感情是很深的,深到什么程度呢?
为了安抚晚年寂寞的苏麻喇姑,康熙皇帝把自己的儿子分出来一个让苏麻喇姑抚养。就是后来自始至终没有参与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十二皇子,这与苏麻喇姑的教导也是分不开的。
至于说苏麻喇姑为什么没有嫁给康熙皇帝,这纯粹是因为被电视剧荼毒的不轻。
苏麻喇姑是康熙的祖母孝庄太后从小一起长大的侍女,她跟康熙皇帝几乎相当于奶奶和孙子的关系了,一个20岁的青壮男子娶一个60岁的老奶奶,闹哪样!
清朝的苏麻喇姑到底嫁给了谁?
苏麻谁也没有嫁,她是清朝有特殊贡献的特殊女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