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大礼议是怎么一回事,对嘉靖朝及后世有何影响?
大礼议这件事的起因很简单,过程很复杂,结果很血腥,后果很严重。
大礼议是明朝的一件大事,而且大礼议礼事件带来的最大后果就是,明朝内阁的争斗和倾轧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为明朝的进一步衰落直至灭亡埋下了伏笔。
1.大礼议的起因。大礼议事件的起因其实很简单,明武宗没有子嗣也没有兄弟,他死后只能从他的堂兄弟里找继承人,当时的内阁首辅杨廷和代写遗诏,确定由已经世袭兴献王爵位的朱厚熜继承帝位。
朱厚熜和明武宗是同一个祖父,朱厚熜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他们两个的关系,在当时所有的藩王里面最近,所以由朱厚熜继承皇位是没问题的。朱厚熜继位以后年号嘉靖,这就是后世有名的明世宗。
朱厚熜继承帝位,没有问题,也符合当时的正规礼法。可是问题就出在,嘉靖帝不但自己做了皇帝,还想追封他的父亲为兴献皇帝,封他的母亲为皇太后。这就不符合当时的正规礼法了。
所以当时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的百官都激烈反对,因为遗诏出自杨廷和之手,杨廷和等人就拿出遗诏里的“继嗣”一说,让嘉靖帝认明武宗的父亲明孝宗为父。认自己的亲生父亲,上一代兴献王朱祐杬为皇叔父。
这令年少气盛的嘉靖帝万万不能接受。于是少年嘉靖跟百官展开了激烈的拉锯。
2.大礼议的过程很曲折复杂一边是年轻气盛的新皇帝,一边是团结一致,自认为占理的百官,两边一接触,就已经火药味十足了。
在此事之前,朱厚熜进京继位的时候,就曾因为群臣以太子之礼对待他,他不接受,说自己并非是以皇子的身份继嗣的,因此他选择驻跸北京城外,迟迟不肯进城接位。这次冲突,最后还是皇太后驱使群臣妥协才解决的。可见少年朱厚熜的固执和刚硬。
在大礼议的话题摊牌以后,朱厚熜是处于劣势的,一来百官都站在杨廷和一边,又有遗诏在手,二来百官自认为有理论依据在手,所以嘉靖帝没法跟群臣辩论。
这时候,有一个老进士名叫张璁的站了出来,此人七次应试不第,四十七岁才考中进士,于是想抓住机会,赶紧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于是他选择了站在年轻的嘉靖帝一边。
为了获得嘉靖帝的青睐,此人翻遍古书和典籍,为嘉靖帝找到一条“承统非继后”的理论依据。这条理论的意思是,嘉靖帝继承的是大明的皇统,而不是明孝宗和明武宗的嗣位,就算他不是明孝宗的儿子,一样可以继承大明的皇统,因为他的身份符合继承皇位的要求,毕竟他是朱家的子孙。
在这种理论下,嘉靖帝不用再是明孝宗的儿子才能继位,自己的亲爹也不用变成自己的“皇叔父”了。
这就造成了继嗣和继统之争。
群臣坚持继嗣,就是坚持让嘉靖认明孝宗为亲爹。
嘉靖坚持继统,就是坚持不用认明孝宗为亲爹。
两边激烈争斗。除了张璁之外,又有一些官员,比如桂萼,席书,方献夫等,站在了嘉靖帝的一边,这些人也就是有名的“议礼诸臣”。嘉靖帝不再孤掌难鸣。
于是议礼诸臣和百官又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结果张璁桂萼等被贬到了南京。
接着,嘉靖帝又以辞去皇位为威胁,强硬地将自己的生母接到北京,并尊为皇太后,杨廷和等人无奈,只好妥协。
然而事情没过多久,张璁桂萼等人,又一次提出礼议之事,遭到支持继嗣的群臣嫉恨,他们商量要派人暗杀二人。
但是,嘉靖帝好不容易找到几个支持自己的人,怎么能让他们出事,于是赶紧把二人封为翰林学士,调回北京。
后来杨廷和看嘉靖帝羽翼已丰,无法再撼动年轻的小皇帝,无奈之下,黯然致仕。
继嗣派一时之间,群龙无首,礼部尚书汪俊仍不屈服,想把百官都召集在一起,串通起来,来一个群谏。总共参与群谏的官员,多达251人。这些人反对嘉靖帝尊自己的生父为皇考,还想让他认明孝宗为父。
嘉靖帝一看非常生气,发现这帮人串通起来搞自己。接着又有几十个官员也参与了进来。嘉靖帝震怒。
结果双方各自做了一点让步,嘉靖帝的让步是,既承认自己的生父,也认明孝宗为父,只不过称自己的生父为“本生皇考”,称明孝宗为“皇考”。百官的让步是,同意嘉靖帝追封自己的生父为皇帝,封自己的生母为皇太后。
3.大礼议事件的后果很血腥。在双方妥协以后,嘉靖三年,嘉靖帝为自己的父母举行册封仪式,又是祭告天地,又是祭告宗庙,这是要在宗庙里给自己的亲生父母安个牌位。
虽然群臣勉强同意嘉靖帝封自己的父母为皇帝太后,但是他们没有预料到嘉靖帝会搞的这么过火。于是有个叫何孟春的侍郎,纠集群臣到皇宫左顺门嚎啕大哭,跪请嘉靖帝改变主意。
嘉靖帝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做起事来,心狠手辣,嘉靖帝一看这些人在皇宫外面大哭大闹,还不依不饶了,因此他恼羞成怒,终于对反对自己的百官下重手了。他给那些参与哭谏的官员来了一场大屠杀。
首先是,让锦衣卫逮捕领头的八人下到诏狱,接着逮捕五品以下官员143人严刑拷问,四品以上官员86人停职待罪。
其次,五品以下官员16人,在左顺门被廷杖至死,八人被被充军。杨廷和之子杨慎也被廷杖。很多官员,或被削职为民,或被充戍边疆。
经过嘉靖帝一阵猛烈血腥的打压,百官再也不敢随便讨论嘉靖帝父母到底是谁这件事了。
经过大礼议事件,嘉靖帝在朝廷站稳了脚跟,巩固了实力,也明白了皇权跟相权的激烈冲突。
这件事,让嘉靖帝学会了一个道理,就是不能让百官团结在一起。于是他对于实际上的宰相们,也就是明朝的内阁辅臣们,使用了分而治之的策略。
首先确认首辅的权威,其次巩固次辅的地位。让内阁不再一家独大,毫无顾忌。
嘉靖朝,内阁首辅虽然稳固,可是内阁次辅更加稳固。这就造成了首辅和次辅之间的激烈斗争,而首辅和次辅的斗争,所使用的都是御史和言官,因而御史言官也开始分了派系,然后百官开始不再是铁板一块,给了嘉靖帝各个打击的机会。
例如议礼诸臣都入了阁,接着就是一阵乱斗,甚至于嘉靖帝还给了内阁特别的辅臣密折专奏的权力。夏言做了次辅就开始斗张璁,严嵩做了次辅就开始斗夏言,徐阶做了次辅就斗严嵩,张居正做了次辅就开始斗高拱。
在嘉靖朝,内阁争斗是整个明朝最为血腥激烈的。这种斗争的后果就是,朝廷百官里开始结党,后来有了齐、楚、浙三党,有了东林党,再后来有了阉党。
明朝中央朝廷,终于乱成了一锅粥。国家被治理的越来越烂,农民起义和后金的威胁,也解决不了,明朝终于走向了灭亡。
明代的大礼议是怎么一回事,对嘉靖朝及后世有何影响?
谢邀
这个话题实在是太大了,我简述。
明代的大礼议是怎么一回事呢?要从明弘治帝朱佑樘说起,简述朱佑樘吧,这大爷一生就取了一个皇后,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正德皇帝朱厚照,朱佑樘十八年的苦心经营,加上三位治世明臣内阁刘健、谢迁、李东阳的大力扶持,创下了弘治中兴的局面,谁想到天妒英才,三十六这位爷就挂了,正德皇帝也是个被宠溺坏了的孩子,对于玩是一把好手,对于治理江山,算了,对于祸害江山,也是一把好手,因为信任“内宫八虎”加上立皇帝刘瑾的独断专权,使得大好的江山满目疮痍,其实也不能怪朱厚照,他只是贪玩了一些,根本没有选择就被摁在了皇帝的位置上,也没人问过他想不想当这个皇帝。
不过跟他老爸一样,也是英年早逝,三十岁就挂了,咋办呢?千顷地里一棵独苗啊,他也没儿子,但是!留下了一份遗诏,小弟对这份遗诏的真实性打个问号,遗诏上说
“朕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年已长成,贤明仁孝,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奉祀宗庙”啥意思?爷不玩了,让我弟弟朱厚熜玩去吧,赶紧的,等不了了快点儿。
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我就想知道朱厚照是咋想的要传给他弟弟?‘兄终弟及’我明白,朱厚照独子啊?只能往上推,他爹那一辈,朱佑樘是老三,那就是老四朱祐杬了,兴献王,也死了啊,那就剩下长子朱厚熜了,问题是这份遗诏是朱厚照写的啊,他怎么就那么甘心让朱厚熜替她孝顺母后呢?这是一个疑问。(说杨延和写的歇着吧,没主家同意你就能代笔了?况且遗诏是死前死后写的还两说)
这中间还有好多事儿,包括朱厚熜进门的时候问大臣一个问题,从东华门进,就是过继给张皇后,朱厚照他妈,以皇太子的身份登基大宝,但是!这位爷问了大臣们一个问题,就是兄终弟及是从哪儿开始算的?兄?我亲哥哥不是朱厚照,从我爹那辈算,那我爹也得追封皇帝啊,那既然我爹是皇帝,我还过继个P啊,直接传位给我就好了啊,我又不是从朱厚照手上得的皇位,你们自己想是不是这个理。
那我就不能走东华门了,我直接午门进入登上皇位了,你们说对不对?
这帮老铁面面相觑,杨延和说得嘞,就听您的,好吧,其实是没辙了,杨延和是帝师啊,朱厚照驾崩之后的三十七天都是杨延和一手把持朝政,一定是心向正德的,但是他毕竟只是臣子,国不能一日无君,他的这个解释人家不乐意,肿么办?按你说的办。
关键是嘉靖帝朱厚熜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才十四岁!
都是命啊,人生全是命,半点不由人。十二岁当了王爷,十四岁问鼎巅峰,我觉得这样的人生也只有金三胖能堪堪能跟上他的脚步。
出道即巅峰,人生赢家,即位了以后就开始改称号了,既然我是我爹的儿子,那我爹也得是皇帝,追封的也行,不然爷心里总感觉这皇位来的不正路,所以,改!
一通大改特改,这帮朝臣不乐意了,你这是于礼法不顾啊,哥们跟你拼了,就在改的过程中两方互有往来,不过还是朱厚熜赢了,朱厚熜再怎么名不正言不顺也是皇帝,爷高兴,你们再跳?全拉到左顺门打板子,屁股给你们打烂。后来不止屁股被打烂了,脑子也打烂了,杨延和的儿子杨慎带头闹事,一帮人哭声震天的逼朱厚熜收回旨意,朱厚熜急了,叫板不是?弄死你们,就弄死了十六个。消停了吧?
嗯,就这样,大礼议以朱厚熜的大获全胜而结束,中间也发生了好多故事。至于说对于后世的影响我个人觉得很消极,朱厚熜少年得志,肯定希望长生不老啊,迷信道教长生不老之术,首辅严嵩就是靠着写道教论文起家的,对于严嵩后世的评价也不太正面,我个人认为有失偏颇,今儿就不聊他了,没他啥事儿。
以至于嘉靖后期只要跟道教沾边的事儿都是一路绿灯,靠着这个上位的也有不少人。
积极影响?我更觉得这是人之常情,哪儿我就多了个爹妈?当了皇帝就得多个爹妈啊?那不成,可能现在的人会觉得不叫事儿,都当皇帝了多就多呗,不过明朝那会儿对于孝字看的很重的,所以根本原因在这儿,中国人对于血脉还是看的很重的。
最后,希望为你解释清楚了,要是觉得不错就点个赞再走呗,闲着也是闲着。么么哒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