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东吴四大功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都为孙权建立大功,为何无一人善终?

感谢邀请!

错了,他们只是英年早逝而已,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都是东吴的大功臣,同时他们也都得以善终,这是三国中最和谐的一面!

咱们不妨来看看这四个人都是怎么样的结局!

周瑜;“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正史中的周瑜可以说是三国时期最为完美的人物之一了,论文,他有经世治国之才,论武,他有安邦定国之能,比家世,他是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比才华,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比老婆,他媳妇小乔连曹操都垂涎不已。

论地位,他是东吴大都督,连主公孙权都得叫他一声哥!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他死得太早了,建安十五年(210年),他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他属于英年早逝!

鲁肃:三国老好人,周瑜的好基友,一直是江东重臣,孙权还专门为鲁肃而设立赞军校尉一职。周瑜逝世后,鲁肃又代周瑜职务领兵,统管东吴军政,孙权同样非常信任他!

不过同样是因病英年早逝,享年四十六岁。孙权亲为举办丧事,并参加了他的葬礼。诸葛亮也为他举哀。

吕蒙:三国中最努力的学生,深得孙权器重,鲁肃去世后,他接替鲁肃,期间干了一件大事儿,就是偷袭荆州,击败了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此后他被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成为东吴的顶梁柱。

可是他命同样不好,不久后便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也是英年早逝!

陆逊:东吴历史继周瑜之后的又一位文武全才,夷陵之战一把火把刘备烧回了老家,从此声威大震,成了孙权最为信赖的人,不仅成了总管军事的大将军,还被拜为丞相,可以说孙吴朝堂,尽皆置于陆逊之手。

与此同时,他也是四人中活得最长的一个,统领吴国军政二十余年,一直到六十三岁才死。

这主要是因为他在孙和、孙霸二宫之争时,卷入孙权父子相争中,被小人诬陷,受到孙权猜忌,陆逊因此悲愤而死。

如此看来,四人都算是善终!如果非要说不得善终的话,也就是陆逊了。但其情况也不是太严重,毕竟孙权后来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不仅提拔了他儿子,还追封谥号,如此结局,也算是善终了。

三国东吴四大功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都为孙权建立大功,为何无一人善终?

兔吐认为题目问得有点意思,也反映一个问题,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都是东吴战时,水军大都督,事实他们都很优秀,尽职尽责。因常年在长江里练兵,事多烦杂,精心励胆,操劳过度,还带领水军迎战,身先士卒。

水上夏天炎热,酷暑水气蒸熏,南京、武汉地区在全国号称火炉,冬天又严寒湿冷,常出现冰凌,温度变化无常,常年在江上,体况多磨成病。这里春多雨绵绵,夏酷暑严热,冬严寒湿冷,唯有水气南扫,北风还没到时,才有短暂干爽的秋季。

四位都督常年在战船上,保东吴一隅平安,命虽短,但值得我们尊敬!答毕谢谢!

三国东吴四大功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都为孙权建立大功,为何无一人善终?

谢谢邀请。

这个问题提得有点雷人,不知是提问者说反话还是什么原因,东吴四大都督都可以说基本上都是善终的。

一周瑜。周瑜出身士族,相貌俊美,风度翩翩。从小和孙策相识,为孙策打下和巩固江东出谋划策,居功至伟。孙策死后,又辅佐孙权,官居东吴大都督,掌管东吴军事大全,在赤壁使用火攻和诈降计打败曹操几十万大军。赤壁之战后,周瑜向孙权提议软禁刘备,接管刘备的部属为己所用,无奈孙权不同意。但是后来孙权还是同意了周瑜进攻西蜀的计划,周瑜在返回江陵准备出征的时候,不幸患重病死于巴丘。

二鲁肃。周瑜临死前,推荐了鲁肃担任东吴的大都督,鲁肃虽然和周瑜的政见有所不同,但是他看问题目光比较长远,政治上深谋远虑。赤壁之战前,大多少人都主张投降曹操,只有鲁肃和周瑜力劝孙权主战。鲁肃还极力促成孙刘联盟,为吴国后来能够鼎立三国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功勋。鲁肃在46岁时病死。

三吕蒙。吕蒙是东吴的第三任都督。他很小就当兵打仗了,吕蒙打仗非常勇猛,常常冲在第一线。后来在孙权的劝说下又刻苦读书,从吴下阿蒙变成了文武双全的大将军。后来在关羽攻打樊城的时候,果断白衣渡江,攻占荆州。为吴国大大扩展了版图。吕蒙身体一直不好,由于操劳过度,荆州战后不久就病死了。

四陆逊。陆逊是江东本地士族,从小就十分的聪明。吕蒙死前推荐了陆逊担任大都督,陆逊也不负众望,在刘备带领大军攻打东吴,形势岌岌可危之时,沉着应战,抓住刘备的疏忽,使用火攻,烧毁了刘备八百里营寨,最终使刘备在白帝城含恨拖孤。但是陆逊后来参与了孙权的立储之争,遭到孙权的猜忌,自己郁郁而终。但是也不能说不是善终。

三国东吴四大功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都为孙权建立大功,为何无一人善终?

四人不得善终之说恐不成立,应该说除陆逊外都是寿命不长,英年早逝较为确切。无独有偶,但凡东吴出类拔萃的人才,大多天不与寿,象东吴创始人孙坚三十七岁,二代主人孙策二十六岁,勇将太史慈四十一岁,加上以上三位似乎成了一种宿命。当然其中各有原因,孙坚和孙策父子年轻气盛,血气方刚,有仇必报,这才种下祸端,引来杀身之禍。从中也可看他俩虽经沙场争战,但阅历尚浅,在气量上忒也狭窄了些。孙坚若不匿玉玺,刘表不会出手拦截孙坚,也不会结仇,刘表可说得上为公而出面,你孙坚的所为就不太光明磊落了。这种仇也值得报,也就种下了取死之道。报仇是一说,扩张地盘也不能排斥在外。孙策也是死于结仇,被刺客射杀。太过于刚愎自用,杀戮太重,必招来禍端。倒是孙权还算得温和不露芒锋,甚得人望,保住了这江南半壁江山。

三国东吴四大功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都为孙权建立大功,为何无一人善终?

这四位都是东吴的大都督,都不是被斩杀而死,各有各的死法。

一、周瑜对战曹仁,中箭伤重而亡

周瑜与孙策是铁哥们,跟随孙策平定了江东。孙策死后,周瑜带兵拥护孙权继任吴主,一直掌管东吴的军马。

公元前208年,周瑜与程普率军迎击曹操,当值此时,曹军疫病流行,退守江北,周瑜率军与曹操对峙。刘备的部队也在江南与曹操对阵。周瑜的部将黄盖建议用火攻对付曹操的战船,周瑜采纳了这个建议。黄盖诈降,用赤壁地区特有的气候风向,火烧曹操军队,曹操大败,赤壁之战以孙刘联军的合作而取胜。(周瑜中箭剧照)

在这里诸葛亮借东风的事情是没有的,是周瑜在赤壁这个地方练兵10年得出的气候经验而采用火攻。

赤壁大战后,210年,周瑜与程普进军南郡,与曹操的大将曹仁对战,根据《三国志.周瑜传》记载:

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各隔大江。兵未交锋,瑜即遣甘宁前据夷陵。仁分兵骑别攻围宁。宁告急於瑜。瑜用吕蒙计,留凌统以守其后,身与蒙上救宁。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陈。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

从记载来看,周瑜右侧肋部中箭,而且伤的很厉害。曹仁知道后起兵攻打,周瑜于是披挂上阵,明显的没有中箭,曹仁退兵。但是周瑜却伤的更厉害了。

同年,周瑜病重,遗书推荐鲁肃代替他的大都督位置。周瑜这年去世,时年36岁。

二、鲁肃对阵关羽,紧张劳累而亡

鲁肃乐善好施,在东汉末年的动乱年代经常周济穷苦百姓。周瑜知道了他的名声,带领几百人向鲁肃借粮食,鲁肃将一半的粮食给了周瑜,从此二人成为了至交.198年,鲁肃和周瑜投奔孙策。(鲁肃剧照)

鲁肃可不是《三国演义》里面的老好人,唯唯诺诺的。在赤壁之战前,他坚决支持联刘抗曹。赤壁大战结束后,刘备派人拜见孙权,要求借荆州。大将们都不同意借荆州,鲁肃却劝说孙权借荆州给刘备。看一下《三国志》的记载:

“您(孙权)固然神武盖世,但曹操的势力太大了。我们刚刚占有荆州,恩德信义尚未广行于民众。如果把荆州借给刘备,让他去安抚百姓,实是上策。因为这样一来,曹操多了一个敌人,我们多了一个朋友。”孙权同意了鲁肃的主张。曹操闻孙权借荆州给刘备的消息时,正在写信,震惊之下,落笔于地。

这是三家鼎立的决定,两个弱的对抗一个强曹,曹操不吃惊才怪,他统一天下的梦也碎了。

虽然鲁肃处于天下大势做出这样的建议,但是刘备却一直不归还荆州。孙权也不多说什么,意思是这个事情是你建议借荆州的,鲁肃你自己得给我要回来,大将幕僚都盯着鲁肃呐。因此鲁肃一直带兵与荆州的关羽对峙,可是关羽始终不还,双方一直处于剑拔弩张状态。

鲁肃也始终处于高强度的精神状态,心理上是内外交困,217年病死于任上,时年46岁。

三、吕蒙白衣渡江,死于伤病和流行瘟疫

吕蒙作战勇敢,不学习文化知识,被孙权教训,应该多学习学习知识,吕蒙从此开始学习了,而且进步非常快。《资治通鉴》这样记载:

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吴下阿蒙这些成语就是这样来的额。

鲁肃死后,吕蒙代替他,将士们都归他指挥。219年,他对阵的是关羽,为了麻痹关羽,吕蒙称病回到建康,因为吕蒙年轻时作战勇敢,伤病缠身,身体经常不好。接替吕蒙的是陆逊,毫不出名,关羽果然中计,放松了警惕。吕蒙悄悄潜回江口,命令手下装扮成商贾,穿着白衣渡江,奇袭毫无防备的荆州,兵不血刃夺取了荆州,关羽父子被杀。这就是著名的“江陵之战”。(吕蒙剧照)

220年,大战刚刚结束,吕蒙真的病倒了,而且很重。被孙权接到了自己的宫殿进行治疗,但是仍不能留住他的命,时年42岁。

220年这一年东吴一共去世了四位大将:吕蒙、甘宁、孙皎、蒋钦,估计当时是疫病流行.另外吕蒙作战的伤病一直没有好,加之于疫病流行,就病故了。

《三国演义》中吕蒙是因为关羽的鬼魂找到了他,被关羽的阴魂所杀。你觉着呐?

四、陆逊掺和孙权父子之争,忧愤而死

陆逊和吕蒙袭击荆州得手,没有显现他的作战能力。222年,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从而名扬天下。

孙权称帝后,被拜为大将军,辅佐当时的太子孙登。不过可惜的是,孙登于241年去世。孙权新立的太子孙和和鲁王孙霸争夺储君的位置,陆逊一直保持中立状态,这是明智之举。(陆逊剧照)

但是,天不随人愿。孙权和自己的太子孙和越来越不和,孙和的死党居然藏在孙权的床下偷听。孙权和杨竺谈论准备立孙霸为太子的事情 ,这下把太子孙和吓坏了,于是请陆逊的一个后辈到陆逊的驻军武昌处,请陆逊帮忙申辩。朝中也有大臣同陆逊有书信往来,陆逊几次上奏孙权不能废太子,并请求面见孙权。这下捅了马蜂窝了,孙权认为自己在宫廷内部的私聊废立太子的话传遍了朝野。(孙权剧照)

孙权立马行动,将有关人员抓起来审讯,结果其中一人咬了陆逊20条罪状。孙权写信责备陆逊打听宫中废立机密,并将他的罪状说给陆逊。

这下陆逊给又气又急,245年去世,时年63岁。

三国东吴四大功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都为孙权建立大功,为何无一人善终?

《三国演义》中说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说鲁肃是病死的,说吕蒙是被关羽魂魄索命而死,说陆逊是被孙权逼死的。

当然了,《三国演义》只是小说,并不是真实的历史,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四大都督是怎么死的呢?

东吴四大都督中,除了陆逊之死与孙权稍有些关系外,其它三个都属于正常死亡。当然了,这里讲的是史书记载的历史,不是《三国演义》。



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是东吴四大都督,都督相当于掌管军事的长官,因为孙权自已的官职也只是个讨虏将军,杂号将军而已,因此东吴孙权手下的武将,官职普遍不高,不是不重要,只是因为主公孙权官职也不高,但并不防碍四人在东吴的重要地位。

一、周瑜

周瑜本来也算江东士族,最早随孙策一起起兵平定江东,与孙策并肩作战近10年,两人不仅关系亲密,而且互为连襟,两人的妻子大乔和小乔是姐妹。

孙策在200年遇刺身亡后,托孤于张昭,而周瑜作为当时孙策集团中的武将首领,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孙权,可以说,没有周瑜的鼎力支持,孙权接手的江东,可能都不会长久,而且周瑜是一个对孙权行君臣之礼的人,要知道这非常重要,当时孙权刚刚接手, 主少国疑,而周瑜丝毫没有怀疑孙权的能力和孙策的决定,表现出一个忠心重臣应有的态度,对于孙权政权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是因为周瑜的支持,孙权很快就稳定了江东,开始对外发展。在赤壁之战中,正是由于孙权任用了周瑜,才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保住了江东。在赤壁之战后进行的历时一年的南郡之战中,周瑜由于骑马督战,被流矢射中右臂,但周瑜仍然坚持督战,激励士卒,之后周瑜领导的孙刘联军击败江陵守将曹仁,夺取南郡,周瑜被任命为南郡太守。

赤壁之战后,周瑜向孙权献计欲软禁刘备,然后收编管理刘备的军队部属,并向孙权建议向西攻打益州,孙权不同意软禁刘备的计划,但同意周瑜攻打益州的计划。

周瑜在面见孙权后,赶回营地的路上,得了重病,就死在了路上。

有人说,周瑜是孙权害死的 ,理由就是:

1、周瑜刚见完孙权回去就死了,孙权有嫌疑;

2、周瑜掌握东吴后权,赤壁之战后又功高盖主,所以孙权害死了周瑜。

说孙权害死周瑜,应该是没有道理的,孙权没有必要,因为当时外部威胁还没有消除,曹操虽然赤壁受挫,但随时会卷土重来,这个时候害死自已的大将,不是自毁长城,孙权虽然薄情寡义,但这个时候完全没有必要,况且周瑜又没有特别的动作威胁到孙权,孙权何必呢?

历史上周瑜的真实死亡原因,有几个可能:

1、得了瘟疫,赤壁之战前后,瘟疫盛行,死了很多人,有可能周瑜也是得了瘟疫;

2、周瑜也有可能是箭伤处理不当,导致并发症而死。在那个没有抗生素的年代,一点炎症就有可能要命。

周瑜死的时候只有36岁,虽然活的不算长,但也超过了当时的平均年龄。

二、鲁肃

虽然鲁肃在孙权手下一直担任的是武将职务,从赞军校尉到偏将军,从横江将军到代替周瑜任大都督,鲁肃一直治军有术,但其实鲁肃是个文官,是东吴首席战略大师,早就隆中出现的前七年,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时,鲁肃就已经向孙权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战略规划,著名的榻上对,只不过当时的孙权,刚刚接手,内部还不稳定。

孙权能够在赤壁之战前拒绝投降,而奋起抵抗曹操,与鲁肃的关系非常大,正因如此,孙权得以保住江东,而鲁肃又在周瑜去世后任东吴大都督。

鲁肃的死没有异议,就是病死的,善终,终年46年。

三、吕蒙

吕蒙这个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屌丝通过勤奋努力,刻苦学习,最后当上高官,实现了人生逆转。吕蒙很早就随姐夫邓当在军中历练,通过军功一步一步向上升职,赤壁之时,吕蒙为偏将军。

吕蒙经孙权劝学,开始读书,并受到鲁肃的称赞,并且还有一个典故,士别三日,已非当日吴下阿蒙,说的就是吕蒙通过读书学习,才略大为增长。

鲁肃死后,推荐吕蒙为大都督,孙权在吕蒙的建议下,偷袭荆州,袭杀关羽,东吴成功的占领了原属于蜀汉的荆州,将刘备势力全部赶出荆州,吕蒙对东吴功不可没。

偷袭荆州之战还没有完全结束时,吕蒙就病倒了,孙权将吕蒙接到自已的内室治病,并在国内悬赏重金请人治吕蒙的病,但一直没有治好,在关羽被杀没多久,吕蒙也病重而死。

有人说吕蒙是孙权杀的,有几个理由:

1、说吕蒙不听孙权的命令,擅自下令杀关羽。

2、吕蒙功高盖主,还是那一套理由。

3、吕蒙是在孙权的内室去世的,孙权为吕蒙治病太热心,过了头。

无认从哪一方面来,孙权都不可能杀吕蒙。对于杀关羽,本来就是孙权偷袭荆州之前就计划好的,与吕蒙无关,吕蒙功高盖主更是无稽之谈,偷袭了荆州,必引来刘备的报复,马上就要打仗了,还杀害自已的大将,孙权如果是这样的人,江东早就保不住了,至于孙权在自已的内室害死吕蒙,就更不可能了,吕蒙是已经生病后,送到孙权内室的,如果孙权内室下手,不是自已给自已扣黑锅。

至于《三国演义》说吕蒙是被关羽的魂魄索命而死更是胡说八道,这不可能嘛!

吕蒙只有可能是病死的,可能是得了瘟疫。吕蒙是在220年去世的,那一年很多名将都去世了,东吴的甘宁、孙皎、蒋钦也在当年因病去世。

吕蒙死的时候是42岁,善终。

四、陆逊

陆逊是江东四大家族:顾、陆、朱、张中的陆家人,在孙权为江东政权本地化过程中,进入孙权的幕府,在吕蒙领导的偷袭荆州之战,陆逊有参与,并在吕蒙死后,担任东吴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大破刘备,取得了陆逊一生最大的功绩。

陆逊还在石亭之战中,大败曹休,因功受封上大将军,主持东吴军国大事,一时位高权重。之后还担任孙权的第二任丞相,因参与太子孙和同鲁王孙霸的太子之争,而受到孙权的责备。

陆逊当时是支持太子孙和的,于是极力上书劝孙权立孙和为太子,孙权多次派人责备陆逊,陆逊因此忧愤而死,终年63岁。

陆逊之死,有孙权相逼的原因,表面上的原因是陆逊站队支持孙和,实际上真实的原因是孙权想除去陆逊这个江东士族最大的代言人和权臣,为下一代的接班创造条件。

所以说东吴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都算善终,是自然老死或病死,而陆逊是被孙权逼死的,只是陆逊不是善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