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石达开没有从南京带兵出走,太平天国会怎样?

历史上对于石达开的评价一直高于太平天国其他诸王,如果石达开没有出走,历史会怎样发展?

石达开不出走,太平天国一样会覆灭,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第一,洪秀全威信太高,石达开难以撼动。洪秀全必然会平衡石达开,使其只能是一个管家,而难以成为一个主帅。

只举两个例子就能说明问题。石达开出走的时候,很多人都跟他走,结果大半又跑了回来,这也是石达开出走以后失败的原因。他在出走的时候,很多人头脑不清醒,那些人看不惯天京内斗,轰的一下头脑一热,就跟石达开走了,后来想清楚了,又都跑回来了。导致石达开在四川经过少数民族地区,竟然兵力不足无法硬攻,还得掏过路钱给那些少数民族。

再一个,石达开走的时候,太平军里头脑清醒的将领就很坚定的不跟着他。比如当时李秀成和杨玉成都在石达开手下,石达开去安庆通知他们跟着走,李秀成坚决不走,说他要忠于太平天国,忠于洪秀全,而陈玉成本来要跟着走的,让李秀成一顿劝说,也没跟着走。

虽然说如果石达开不出走,他的威信会慢慢增长,但是仍然没法撼动洪秀全。石达开心慈手软,他没有杨秀清那种政治手腕,更没有韦昌辉的心狠手辣。

太平军在他的领导下,跟在李秀成的领导下没什么太大区别。两个李秀成仍然是李秀成,没有什么力挽狂澜的能力,维持局面都差点事。

而洪秀全靠着自己的威信必然会采取平衡术牵制石达开。石达开出走,太半因为洪秀全用自己的兄弟平衡他,如果石达开不走,平衡他的人还会更多,比如刚崛起的李秀成,陈玉成,不但政治上平衡你石达开,军事上也会平衡你。

太平天国后期,李秀成主持一切大局,但是军事上,最大的一股太平军不是忠王李秀成的队伍,而是英王陈玉成的。这就是洪秀全的平衡术。如果石达开不走,就算让他主持一切大局,外面军队的大股也不会给他,李秀成陈玉成这样的就是平衡石达开的棋子。

第二,太平军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指挥,没有统一的筹划,虽然全面开花,但是没有有效控制的成片根据地。而且后期还得罪了英国人。

天京被曾国藩曾国荃的湘军攻破以后,据李秀成的堂弟李世贤说,当时全国分散的各地的太平军队伍还有百万之众。这些队伍分散在各地,甚至互相之间没有联络,开句玩笑,都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人有足够的威信去统一指挥太平军的成百上千个王,石达开也不行。

就说后期的李秀成,威望已经足够高了,一呼百应,还指挥不动身边的陈玉成。更何况天南地北分散着的,不通联络的各种王呢?就算拥兵百万,仍旧是一盘散沙。

李秀成追着李鸿章打到上海的时候,还连带着打了英国人,把英国人也给得罪了,武器外援也没了。

而曾左李等人组织的团练队伍却不断壮大,装备也越来越精良,到了后期,太平军相比清军的训练程度和武器装备,差距越来越大。

后期太平军的组成越来越纯粹的平民化,农民化。比如有的王打破一座大城市,呼啦就增加了几万甚至十几万人马,这些人加入以后,没有经过传教,没有经过训练,没有足够的武器,人数虽然增多了,整支队伍的战斗力反而越来越差。后期太平军容易有各种队伍一片一片的投降清军,就是因为这个。本来就是被忽悠加入的,那反过来投入清军也没啥区别。

石达开无法改变在洪秀全阴影下的这种局面。太平军的内核越来越紧绷,而外围越来越松散。皆因洪秀全只顾着享乐,不再认真传教,整支队伍的凝聚力远远不如杨秀清、冯云山等人在的时候。

石达开也只是年纪大一点资历深一点威望高一点的李秀成,勉强维持局面都吃力。

总之,后期太平天国覆灭的大势已经形成,很难有人能逆转这种趋势了,而石达开也不是那种力挽狂澜的人。

如果石达开没有从南京带兵出走,太平天国会怎样?

根据石达开的性格,和在他心中,对自己和洪秀全两人关系的定位,他从天京出走是一定的。

石达开是一个非常豪爽又非常直爽的人,他觉得人和人相处,需要肝胆相照。他非常讨厌搞阴谋诡计,兄弟残杀。

(石达开画像)

在他和洪秀全关系定位上,他一直是把洪秀全当成是事业合作伙伴,或者说是一个带头大哥。这也不能说石达开不懂事,毕竟最初是洪秀全去请他入伙的。而且洪秀全在太平天国所实施的政治体制,也不是封建王朝制度。他封了那么多王,就可以看出,其中包含着一些“兄弟平等,共享天下”这样的意思。

既然有这样的意思,而洪秀全却要用王朝政治那一套来管理人,石达开当然不能接受,所以只能走人了。

如果石达开不出走,石达开和洪秀全两方,必须一方要做出改变。要么石达开把自己放在古代顺臣的地位,要么洪秀全改变他王朝政治的思维。如果他们两人中有一人做出了改变,太平天国能不能够继续走下去呢?

我们先来看第一种情况,洪秀全做出改变。

就是说,洪秀全不把自己当成古代王朝的皇帝,而把自己当成革命事业的领头人。

这种情况,按照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思想现状,基本上是不大可能实现的。因为当时虽然西方的一些思想已经传入中国,西方的政体,也引起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注意。但是绝大部分人,还是停留在王朝世界里。他们想的还是忠君护主,建功立业,封妻荫子。

(洪秀全像)

也就是说,洪秀全如果有那样的思想高度,但是他想改变政体,也是一厢情愿的。他想搞一个什么议会,搞一个什么大家都来讨论这样的制度。结果可能就是各路诸侯,各字扯山头做大,从而造成天下大乱,太平天国因此很快四分五裂。

所以洪秀全单方面做出改变,是不太可能的。而事实上,之所以发生“天京事变”,还就是因为他猜忌东王杨秀清,觉得杨秀清会夺他的皇权,所以才会这样。

第二种情况,石达开作出改变,变成一个顺臣,忠心拥护洪秀全。

就算这种情况有可能,但是洪秀全会不会猜忌石达开呢?

洪秀全无论在打仗方面,还是在治理朝政方面,都不在行,都要靠石达开来主持。这样一来,石达开可能又会变成第二个杨秀清,而且比杨秀清更受太平天国人的拥戴。毕竟他是通过拨乱反正走到前台的,他的做法,更征服了太平天国的人心。所以,洪秀全猜忌石达开是一定的。

(杨秀清剧照)

洪秀全一旦猜忌石达开,必然要被洪秀全给杀掉。洪秀全杀掉了石达开,那石达开对太平天国就没有意义了。

再退一步说,假设洪秀全和石达开能够做到君臣和睦,是不是就能够挽救太平天国呢?

这样的话,太平天国肯定会希望大增。不过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就是石达开其实只是个将才,而不是一个帅才。

之前他之所以打了很多胜仗,而且打出了很大的名气,那是因为在杨秀清的领导下。杨秀清给他策划好,部署好,他去打就是了。

现在让他自己来主持政局,让他自己来领兵打仗,能不能够把各方摆平,能不能够制定出有效的战争方略?这实在是一个问题。事实上,他离开天京以后,基本上就没有打过什么胜仗,这说明他的战略选择是有问题的。

有人可能会说,石达开在清理了韦昌辉,主持天京政局的时候,不是干得很好吗?那其实是拨乱反正给他带来的红利。如果继续干下去,他能不能把各方面都做好,还真的很难说。

(参考资料:《太平天国史》)

如果石达开没有从南京带兵出走,太平天国会怎样?

石达开没离开南京的话,可能太平天国的寿命终结得更快。

理由1、天京事变的爆发就说明太平天国高层早已是勾心斗角,洪秀全利用韦昌辉诛杀了杨秀清,反过来又借着石达开的力量除去了韦昌辉。

理由2、石达开无论个人威望还是指挥才能都超越了洪秀全,如果留在南京难免会引起洪的猜忌,最后只会导致天京事变的再次发生,请问太平天国还能经得起这样的内耗吗?岂不提前终结。

理由3、南京地形实质是个盆地,四周是山,清军一旦对其合围,石达开的精锐部队根本就毫无战略纵深腾挪,必定死路一条。后来抗战时,国军在南京遭到日军屠城就是一个佐证。

所以答案是:石达开留在南京的话,太平天国就将提前终结。

如果石达开没有从南京带兵出走,太平天国会怎样?

※和你

如果石达开没有从南京带兵出走,太平天国会怎样?

首先我们可以分析,如果洪秀全真能向以往开国君主那样励精图治,宵衣旰食来事业,那么就其统治集团就不会比清廷还早腐败!如果他真的是明君,会用人,那么韦昌辉之流就不会当权,或许人民和历史就会选择他!

但是,他为什么会失败呢?就是因为他就是一个邪教头子,比李自成还不如!李自成起码是占了北京城才开始作死,他连天下的1/3都没站稳就开始霍霍,所作所为连清政府都比不上,起码清廷还知道永曾国藩李鸿章这样的能臣,他连石达开斗拢不住,焉能不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