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始皇嬴政,真的如历史所说是暴君吗?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当然要从多方面去看,秦始皇有他的伟大历史功绩,不可抹杀,但是他也有残暴的一面,不能否认。
《史记》里说秦始皇: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徒刑者七十馀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
一次性征发七十万宫刑犯人去盖阿房宫或打穿骊山。七十万罪犯都是宫刑,还不算残暴吗!
现在中国13亿人接近14亿,而2017年最高法报告显示,2016年各级法院审结一审刑事案件111.6万件;判处罪犯122万人。
两千年前才多少人口啊。《中国人口史》中记录: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年,中国人口约为2000万。2000万人一次性就可以派70万宫刑罪犯去盖阿房宫,宫刑还是当时的极刑,其他罪犯的人数可想而知了。
秦始皇时代中国就开始诛三族了,一人犯罪,要诛三族,还不算残暴吗!例如嫪毐谋反,秦始皇就夷嫪毐三族。三族是哪三族呢?父母一族,自己和妻子一族,儿女一族。《汉书》曾记载秦始皇是怎么惩治嫪毐的余党的:始皇诛之,斩首数百级,大臣二十人,皆车裂以徇,夷灭其宗。
《史记》里还记载了另一件事,可见秦始皇的残暴: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後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因为泄露自己的态度,秦始皇将在场所有人都杀了。这里的中人是宦官的意思。
单单以上这些就显示出秦始皇很残暴,还没有说修长城,焚书坑儒,和秦国统一天下过程中秦王的暴行呢。
秦始皇很伟大,也很残暴,称他为暴君,不为过。
千古一帝,始皇嬴政,真的如历史所说是暴君吗?
没什么暴君之说,后人强加而已。
古代要么人制,要么法制。要么君杀人,要么朝廷杀人。实际上,两者加起来,都是皇帝杀的。
可以比较一下,各个朝代杀的人,是秦朝最多吗?再说,时代不同,法制不同。乱世用重典,治世用宽典。
汉武帝连儿子都杀,是暴君吗?
如果把杀兄弟的李世民放在秦始皇的位置,只会更残暴吧。
千古一帝,始皇嬴政,真的如历史所说是暴君吗?
历代都宣扬秦始皇残暴不仁,如焚书坑儒、大建阿房宫、长城、骊山墓等等
第一 焚书坑儒
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秦始皇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一次性活埋了400多位儒生。这些儒生都是信奉儒家经典、知识渊博的精英。
始皇帝三十二年(前215年),秦始皇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等仙人踪迹,后来又使韩佟、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对于秦始皇这种行为,有儒生表示劝谏的,博士齐人淳于越建议始皇仍实行分封宗室子弟为诸侯的政策,始皇交给臣下讨论。丞相李斯反对。李斯的奏议促成了秦始皇帝下令焚书禁书,规定史书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论》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准保存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愿学法令,则以吏为师。
始皇心里已感到受骗,于是命令御史案问诸生,互相揭发牵连四百六十余人,始皇下令把他们都在咸阳活埋。有人认为《史记》记载秦始皇坑杀的乃是术士,并不是儒生,但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坑杀的人“皆诵法孔子”。
焚书坑儒以后,在东郡(今河南濮阳一带)曾经发生过一件令秦始皇极为震怒的事情——公元前211年,有一块陨石落到了濮阳,有人因为痛恨始皇残暴,于是便在上面偷偷刻了六个字:“始皇死而地分。”这件事情迅速在全国范围内传开,秦始皇因此而大发雷霆。虽然派出大量“侦探”前去追查此事,却始终没有丝毫的线索。为让自己安心,他下令将在陨石坠落地附近居住的平民百姓全部抓起来杀了——其暴戾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第二 大修阿房宫
阿房宫经考古发掘,没有建成,只有一个地基。但是为了修建规模庞大的阿房宫要备工备料,同样耗费巨大,后人有”阿房出,蜀山秃“之语,更不用说秦始皇在咸阳周围复制六国宫殿二百七十余座,还以甬道相连,耗费的民力就无法计算了。
第三 修建长城
秦始皇26年(前221年),秦吞并六国后,即开始北筑长城。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
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
第四 修建骊山墓
骊山墓每年用工七十万人修建。留存的墓从外围看周长2000米,高达55米。内部装修极其奢华,以铜铸顶,以水银为河流湖海,并且满布机关,顶上有明珠做的日月星辰。秦始皇陵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都城的皇城和宫城。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有4000多个。
仅看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可看出修建这座陵墓的百姓负担之重。并且,秦二世将建造陵墓的工匠在陵墓造成之后全部被活埋。
第五 荧惑守心
荧惑守心指的是一种天文现象,“荧惑”是指火星,由于火星荧荧似火,行踪捉摸不定,因此古代称它为“荧惑”。但火星被认为是战争、死亡的代表。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时期,就出现了,史书记载有颗陨星坠落在东郡,落地后变为石块,老百姓有人在那块石头上刻了“始皇帝死而土地分。”始皇听说了,就派御史前去挨家查问,没有人认罪,于是把居住在那块石头周围的人全部抓来杀了,焚毁了那块陨石。
总结
伍被评秦:秦绝圣人之道,杀术士,燔《诗》《书》,弃礼义,尚诈力,任刑罚,转负海之粟致之西河。……于是百姓离心瓦解,欲为乱者十家而七。
秦朝在统一后不久就频繁的大兴土木,尽管其中一部分工程如长城灵渠是利国利民的,但生产力仍遭到极大破坏,秦始皇三十一年,一石米就卖到了一千六百钱,民众苦不堪言,因此秦朝二世而亡也就不奇怪了。
秦始皇
阿房宫
长城
焚书坑儒
秦始皇陵墓
千古一帝,始皇嬴政,真的如历史所说是暴君吗?
跟秦始皇嬴政并列的是汉武帝刘彻,那么比较一下嬴政跟刘彻的所作所为,就知道如果嬴政是暴君,那么汉武帝的暴超过嬴政十倍不止。即然大家都承认汉武帝是千古一帝,那么嬴政自然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硬要说嬴政是暴君,那也只能说采用了双面标准,为黑而黑!
一、亲政前的秦皇汉武
秦始皇十三岁成为秦王,二十二岁亲政,能亲政全靠嬴政的个人能力。嫪毐、吕不韦如两座大山横在嬴政前面,嬴政通过自己的能力将吕不韦的小弟李斯、王绾拉到自己阵营;又成功说服蒙氏家族、王氏家族两大秦国军旅家族加入嬴政阵营。最终嬴政将嫪毐与吕不韦均清除朝堂,或死或流,完成了亲政壮举。汉武帝则是依靠姑妈上位,并与陈阿娇达成政治联盟以巩固帝位。
二、军事上的秦皇汉武
秦始皇用十年时间消灭六国,一统江山,手下王翦王贲父子、蒙恬蒙毅兄弟、李信皆当世名将,李斯、尉僚、郑国、冯去疾等皆当世名臣。嬴政皇帝与这些名将名臣君臣同心同德,合作无间,并没有后世的君臣猜忌以及彼此杀戮。嬴政又北击匈奴、南征百越,打出了一个大大的疆土。儒家认为秦始皇在军事上穷兵黩武,那么汉武帝耗尽六代积累北击匈奴,国家经济几与崩溃,士民疲乏,汉朝有了秦亡国之兆,借凭一纸《罪已诏》就可以掩盖?
三、思想上的秦皇汉武
思想统一历来是国家大事,有的人认为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在灭绝文明,禁锢人的思想。那么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算不算是在灭绝文明,禁锢人的思想?焚书虽然执行了,但是秦朝宫室藏有诸子百家的典籍,汉朝丞相萧何入咸阳后装了几百车书简入巴蜀,难道大家真认为孔子的八世孙孔鲋会收藏法家、道家、墨家经典,他一个博士藏在墙壁中的书能囊括所有的先秦典籍?大家知道坑儒杀了406位江湖骗子、儒家博士,可知汉武帝的巫蛊案将长安城三分之一的人都诛杀了?一代明君朱元璋制造的三大案诛杀十万余人,清代文字狱死者更不可计数。
四、生活作风上的秦皇汉武
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里说秦始皇收六国后宫女子入秦侍奉,数量多得难以计数,女子用的胭脂粉都把渭河覆盖了一层,更有36年见不到嬴政一面的宫女,不得不佩服杜牧的想象力!正史中秦始皇十分勤政,每天批阅全国各地的文书数百公斤,需要他决断的事通常不过夜,不批完当天文书,他不休息的,经常工作到夜深人静。如此勤政的秦始皇那有多余时间去宠幸后宫女子,嬴政一生只有23个子女,故可知嬴政后宫数量不多。汉武帝一生好色成性,有陈阿娇、卫子夫两位皇后、还有李夫人、赵婕妤等数十位嫔妃,一生有子女12人。秦始皇没有杀他的妻子,而汉武帝有杀妻杀子的事实存在,卫子夫刘据母子实为汉武帝逼杀的。
千古一帝,始皇嬴政,真的如历史所说是暴君吗?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明确一下,暴君这个词的定义。何谓暴君?凶狠残暴的君主。怎么样判断一位君主是不是凶狠残暴呢?我觉得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性情暴戾,滥用刑法;另一方面不恤民间疾苦,滥用民力。从这两方面来看,说秦始皇是暴君,我觉得一点都不冤枉他。
一、先看秦始皇性情暴戾、滥用刑法的一方面。
嫪毐与太后私通,嫪毐谋反事发之后,嫪毐三族被灭,嫪毐的党羽都被车裂,嫪毐党羽的宗族被牵连灭族,嫪毐的舍人罪责轻一点的,共4000余家,被迁徙到蜀地。太后和嫪毐的两个儿子被装在袋子里面扑杀,太后被安置到倍阳宫。事后,二十七个因为这个事情进谏的人被杀死,四肢被砍下来,堆积在阙下。
秦始皇在一次出巡时,需要渡江到湘山寺,结果遇到大风,渡江有些艰难。秦始皇就迁怒于湘君。为了泄愤,秦始皇动用刑徒三千人,把湘山的所有树木全部都砍光,直到寸草不生为止。
为了钳制人们的思想,把除了秦国的历史记录、医药类、卜筮类、种植类之外的其他所有书籍,全部焚毁。
因为卢生、侯生讥讽议论他,命令御史查办此案,牵连进去460多人,都被坑杀。
有陨石坠落,有人在石上刻字,“始皇死而地分”。秦始皇让御史查问,没有追查出结果,就把陨石旁边居住的人全部都杀死。
二、我们再来看秦始皇的不顾民间疾苦,滥用民力。
一方面是大迁徙,动不动就将一大群人迁离祖地,迁徙到别的地方去。比如,统一天下之后,挑选了十二万户比较有势力的家族迁徙到咸阳; 设置了桂林、南海、象郡之后,迁徙过去五十五万人,戍守五岭。登琅琊台之后,迁徙了三万户到琅琊台下,另外还有迁河北榆中三万家、徙三万家骊邑,五万家云阳等记录……无数人、无数家庭,就因为他的一纸诏令,背井离乡,长途迁徙。
另一方面,大兴土木,进行宫室台观驰道建设。
在渭南兴建“极庙”,又打通了从骊山到“极庙”的通路,打通之后修建甘泉前殿,并且修筑甬道,把它跟咸阳联系起来。
命令蒙恬修建直道,一路上开山填谷,一千八百多里,修建了好多年都没有完成。
修建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面可以容纳一万人,下面可以树立五丈高的旗子。动用了判处宫刑的人、受徒刑的人一共七十万,来完成阿房宫和骊山的修建。
听信方士谣言,为了躲避恶鬼,在咸阳周围方圆二百里之内修建了宫殿楼台二百七十个,用天桥和甬道连接起来。
以上所有的这些工程,都是秦始皇为了自己享受,或延长寿命所修建的,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之下,所有的工程,都需要通过人工来完成,这些工程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民间难以承受。
秦始皇在位这些年,用心刻毒,刑法严厉,动不动就杀死很多的人;为了防止人民作乱,和其他一些原因,动不动就进行数万户的大迁移;因为战争发动的人力姑且不说,为了自己的享受,或延长自己的寿命,修建了大批的宫殿楼阁,耗费人力,物力巨大。秦始皇的暴政,逼得人们无法生存。这样的皇帝如果不算是暴君的话,那什么样的皇帝算是暴君?千古一帝,始皇嬴政,真的如历史所说是暴君吗?
首先谢谢邀请。
秦始皇是不是暴君应该看怎么说,由于秦朝二世而亡。官方典籍无法对秦始皇进行美化,也就是丧失了话语权,加之《史记》始皇本纪对其的描写,就给后世留下了残暴之名,根据,描述始皇帝是与桀纣并称的暴君,既有焚书,毁先秦之文化,也有坑儒,杀害当时之文人。修阿房宫,奢华无度、荒淫好色,严酷峻法杀人如麻。但如果仔细看看,这些事情后世哪个君王没有干过,无论是开国皇帝还是末世君王。因此上说,把秦始皇描绘成暴君是出于政治需要。
秦始皇十三登基,由吕不韦辅政,二十一岁亲政,期间先后平定嫪毐,弟弟成蛟的叛乱,并展开统一六国的序幕,四十五岁统一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并为后世王朝打下政治范例和基础,四十九岁秦始皇驾崩。后世所言的暴政应该是指秦始皇生命中这最后的四年。我们不妨跳跃时空来想象一下,若干年以前,你穿越到过去五百年前或者更早(热兵器出现之前),你统一 整个世界,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而秦始皇面对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刚刚被他统一的“世界”。秦始皇做的就是统一一切,从政治(郡县制)到文化(度量衡),从军事到律法,必须一切的要统一。这期间要受到的阻力就可想而知。要想执行下去,就必须辅以暴力,这是必须要付出的代价。暴政之名就此留下。
后世都说,汉唐是中国封建时代的巅峰。而秦隋都是暴政亡,但问题是汉唐的伟大都是建立在秦隋的暴政之上,秦隋都是点燃自己照亮别人,因为秦隋对国家体系改变是颠覆性的,必须要杀人立威,但为此遭遇到的反抗也是巨大的,最终结果就是两败俱伤,而新兴阶层从而崛起取代了一切。秦始皇披荆斩棘给秦二世留下一个好基础,可惜胡亥无能,导致秦朝二世而亡。还有一点就是汉朝建立以后,儒家取得国家话语权,自然要对非儒家的秦始皇(秦朝是法家)。进行抨击和诬陷,以彰显汉朝的合法性与政治正确,实际上秦始皇在位期间在治理国家上很少恣意妄为。秦朝之所以灭亡,贾谊的说法很对,霸道可以夺取天下,但是守天下需要用王道。而作为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始皇缺乏经验和参照。
秦始皇不是暴君这是肯定,绝对是一个有为君主,暴政不等于否定他的功绩,我们不能用今天的评判标准来看秦始皇,对于一个皇帝而言,他治理国家的能力和水平,宋徽宗与李后主都不暴君,但却是典型的亡国之君,六国贵族活的好好的,秦始皇没有处死他们,但他们天天却想推翻秦始皇的统治,反对秦始皇的法令,而对于秦始皇而言,政令一统是国家必然之举措,长城必须得修,军用驰道必须得修,国家言论必须统一。总之,秦始皇要做的就是六国反对的,而一旦秦朝覆灭,一切的脏水就是秦始皇的了。
假设秦朝不是二世而亡,立国如果超过百年,秦始皇的历史形象绝对不是这个样子,而实际上,秦始皇和隋炀帝最大的失误都在于过度开发民力。秦始皇太急功近利,国家承受不住就此崩溃。然而,秦始皇不愧是千古一帝,做了许多亘古未有、开天辟地的大事。实在是有为的皇帝。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