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中,有哪些值得一谈的趣事?

鲜为人知的,有营养的,不搜索来的。

1.张之洞听戏

慈禧太后这个老太婆非常喜欢听京剧,不但自己听,还要朝中重臣也一起听。听戏的时候一般都是在戏台两边的长廊那里铺上褥子,让大臣们盘腿而坐。参加过军训的人都知道,长时间盘腿而坐那个难受啊。

甲午海战以后,张之洞被调到北京任军机大臣,成为慈禧太后倚重的重臣,满朝的文武官员和有所企图的皇亲国戚就开始巴结张之洞。其中就包括恭亲王奕忻的孙子溥伟。此时溥伟已经世袭恭亲王爵位了。

这个溥伟为什么要巴结张之洞呢?是因为他想当皇帝,我们都知道光绪皇帝没有子嗣,所以将来他死后继位的皇帝还得从其他皇子里挑,而如果拉拢住张之洞这样的中枢重臣做外援,成为皇储的几率则会大增。

这一年慈禧太后过万寿,又在戏园子里搞庆典,还要连搞好几天。张之洞此时已经年老衰迈,天天盘腿坐在地上听戏哪里受得了?所以别人听戏是有滋有味,他是苦不堪言。

这时候溥伟就乘机来巴结张之洞。他跑到张之洞坐得地方邀请张之洞去散散步。张之洞正苦不堪言,溥伟的邀请真是雪中送炭啊。

于是溥伟就引着张之洞往一处僻静的小院子里走,张之洞还不敢,走到门口问溥伟是何处去?溥伟说太世伯只管跟我来。这溥伟是皇亲国戚,又世袭了恭亲王爵位,为何称张之洞太世伯呢?皆因张之洞跟恭亲王奕忻同朝为官,算是平辈。张之洞因为年高望重,比较在乎别人怎么称呼他。曾经参与过五大臣出洋的皇亲国戚载泽,此时不到三十岁,自以为是皇亲国戚,见了张之洞就满口香涛香涛的叫,惹得张之洞非常不爽。香涛是张之洞的字,古人平辈相交或长辈见了后辈才以字相称,所以张之洞对载泽很不满。

这溥伟把张之洞引到这座院子里的一间屋子,进门以后,张之洞感觉是曲径通幽,豁然开朗啊:“入室,则短榻横窗下,隐囊裀褥无不精,地下茶鼎方谡谡作声,一小持箑扇火。几上陈果饵数盘,悉上厨精制也。文襄方饥渴不可忍,得此则大喜。餐毕,且让文襄偃卧榻上,而己则旁坐相陪。”

原来溥伟静心为张之洞准备了这么一间小屋,吃的喝的玩的乐的都有,旁边还有人伺候。此后几天,张之洞一听戏,就跑到这个小屋里悠哉悠哉。

因此张之洞对溥伟也是赞誉有加。但是,后来立储的时候,慈禧太后直接从大内发了懿旨选定了溥仪,没经过外臣,张之洞也就没插上嘴帮溥伟说话,溥伟算是白巴结他了。

2.冯子材七十岁冲锋陷阵,吓傻法国鬼

抗法名将冯子材老将军年高七十了,还亲自带兵冲锋陷阵,勇猛不下三国老黄忠。

镇南关大捷的时候,他带领五营萃字营的团勇打击法国鬼子,但是法国枪炮太猛,其他几路军被打得不断溃败。冯老将军非常愤恨,于是不顾自己年高,带着萃字营就冲进法国阵中,跟法国鬼子肉搏相斗,打的法国鬼子大败。

法国人被冯老将军吓的连退了一天一夜,退到谅山才敢安营扎寨。

等到法国鬼子正在埋锅造饭,突然听到外面人声鼎沸,喊声大震,以为冯老将军又杀过来了,饭都不顾着做了,又是一阵狂奔逃窜。谅山也得以收复。

清朝有人评价冯老将军说:“五十年来,战胜皙族,为吾国民生色者,少保一人而已。”

冯老将军当之无愧!

3.晚清传言:张之洞是猴精转世

晚清时候,各种流言谣言也是满天飞,其中一则说张之洞是猴精转世。

张之洞的老爸去四川做官,带着张之洞的老妈去山上游玩,此山上有一个大山洞,洞中住着一只百年老猴。

张母想看看这个百年老猴,旁边一个老和尚说这个老猴很久没出过山洞了,看不到的。张母非要看,于是老和尚把老猴叫出来了,神奇的是这只老猴子面对张母就地坐化了。然后张之洞就出生了。

张之洞小时候非常爱吃枣和栗子,从小到大就嗜睡,别人请他吃饭,他就坐那等,饭菜还没端上来,他就睡着了。跟他一起的人说他这些个性跟猴子很像,再加上先前老猴坐化的事,于是大家就谣言说张之洞是猴精转世。

4.郭嵩焘乘小轮船回家乡被家乡人声讨毁船

郭嵩焘是湘军名将,也是湘军集团的创始人之一。他曾经作为外交官出使西方国家。回来后就向朝廷告假回老家探亲。

此次郭嵩焘回家乡,没坐普通的中国的船,乘坐的的是小轮船。此时中国内河还未通行轮船,他的湘阴老乡们看到他乘轮船以后,就聚集起来,对郭嵩焘大加挞伐,说郭嵩焘出了一次洋就沾染上了洋人恶习。并且将他那座小轮船给焚毁了。

当时轮船在西方早已普及,在中国还不普及,很多国人目之为洋人的奇怪玩意儿。

郭嵩焘吓得一句话也没敢反驳。

那时候的中国人真的还没睁眼看世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