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洋人火烧圆明园的是龚自珍的儿子龚半伦吗?他为什么这么做?
现在还没有证实龚半伦有此作为,史学界还有争议。如果现在他做过这事都没有确定,那么,谈他为什么这么做,他的动机是什么更是无稽之谈了。
目前支持龚半伦带着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一说法的,最开始出自《清朝野史大观》、《圆明园残毁考》《同治重修圆明园史料》等野史笔记。
《清朝野史大观》载:“定庵(龚自珍)子孝拱,晚号半伦。半伦者,无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而尚嬖一妾,故曰半伦云。半伦少好学,天资绝人,顾性冷僻而寡言语,好为狭邪游。中年益寥落,至以卖书为活。英人威妥玛立招贤馆于上海,与之语,大悦之,旅沪西人均呼为龚先生而不名,月致百金以为修脯。庚申之役,英以师船入京,焚圆明园,半伦实与同往。橙单骑先入,取金玉重器而归。”(注,这里说龚半伦是同往,进园最早,但是没有说是他带的路。)《圆明园残毁考》“及英兵北犯,龚为响(向)导曰:‘清之精华在圆明园。’及京师陷,故英法兵直趋圆明园”。(注,这里明确说龚半伦就是带路党。)《同治重修圆明园史料》“初有奸人龚孝拱者,至庚申京师之变,乃乘夷乱,导之入园,纵火肆掠。(注,这里也明确说是龚半伦带的路,)虽然看起来资料这么多,并非孤证,可以下结论了吧?
但是却未必。我在别的地方找到别的网友的一些研究,都拿出了具体的资料,同样是野史笔记,节略如下:
将龚橙与火烧圆明园联系起来,有一个演变过程。最早记载有汉奸引洋兵入圆明园的是王闿运,他记云:“夷人入京至宫闱,贵族穷者,偶率奸民,假夷之名,遂先纵火。”但他未明说“贵族穷者”及“奸民”是谁。后来,刘成禺在《世载堂杂忆》中说;“龚孝拱,字橙,号匏叟,仁和龚自珍子,英人攻天津,广州,威妥玛尊为谋主,多用其策。”于是,龚橙因威妥玛“多用其策”,落下了汉奸之名,但与火烧圆明园还无甚关系。至刘叔问为《同治重修圆明园史料》写跋文时说:“初有奸人龚孝拱者,至庚申京师之变,乃乘夷乱,导之入园,纵火肆掠。”从此,龚橙就成了引英军入圆明园的元凶了。《同治重修圆明园史料》这本书的作者叫刘敦桢,是位建筑学家,生于1897年,此书成书时间不可考,但是跋文确乎是民国时成文的。
《清朝野史大观》于1915年由中华书局排印出版,撰者题名横香室主人,详细资料不可考。
《圆明园残毁考》,作者叫陈文波,《圆明园残毁考》记载:“大宫门自咸丰十年八月二十二被焚后即雍塞,今(1925)有民房处,即昔之大宫门也。”这里提到一个1925年,那么,此书成书时间也是清亡以后了。
这三本资料,都是后来人的记载,真实与否,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证。
但是,火烧圆明园同时代的人,经历过英法联军劫掠北京的人,有什么相关记载呢?
有网友找到三条记载:
1.王闿运《圆明园词》自注:夷人入京,遂至宫闱,见陈设富丽,相戒勿入,云恐以失物索偿也。及夷人出,而贵族穷者,倡率奸民,假夷为名,遂先纵火,夷人还,而大掠矣。王闿运在《圆明园词》中写道:“敌兵未萟雍门荻,牧童已见骊山火。” 2.《越缦堂日记》咸丰庚申年(十年)八月二十四日乙酉“闻夷兵仅焚圆明园外官民舍。” 又“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 3.黄濬《花随人圣摭忆》有相关考证。圆明园一役,其始联军仅焚园外官吏房,或为军事上必要之举动。而许多旗人土匪,即乘机劫掠,于是联军旋亦入园。 从以上记载可看出,参与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的主要是北京海淀一带的旗人。黄濬是民国时人,此处不做介绍了。
王闿运(1833—1916),英法强盗火烧圆明园的时候是咸丰十年,即1860年10月,王闿运此时是并不在北京城,查《王闿运生平大事表》,此时他在长沙,因为八月他去看曾国藩了,给曾国藩提了几条建议,曾国藩没理他,他就回长沙了。
《越缦堂日记》的作者叫李慈铭(1830~1894),是晚清著名学者,此书史学界认为很有史料价值。查《李慈铭年谱》和《越缦堂笔记》,此时李慈铭正在北京城里,亲眼目睹了英法强盗的恶行。
此二人都没有确切的提到是龚半伦给英法联军带的路。不知道后来是怎么形成龚半伦是那个带路的人的,在没有确切的人证物证的时候,还真的很难给这个汉奸下定论就一定是他带的路。
但是,这个龚半伦是个汉奸卖国贼则是确定无疑的。在英法联军的强盗队伍里当翻译,还参与北京城的烧杀抢掠。我并非要为汉奸国贼洗白,只是关于龚半伦给火烧圆明园的英法强盗带路到圆明园这个问题,确实有争议,事实还不确凿。
除此之外,在英法强盗攻入北京城之前,跟清廷谈判破裂后,已经制定了袭击北京城和城内重要建筑物的计划,包括要焚毁紫禁城。当时下令火烧圆明园的强盗头子额尔金,此时已经有火烧圆明园的威胁。那么这个时候,英法强盗对城内重要建筑物的布局,具体位置,是否有研究,此时龚半伦是否提供了相关的信息,就不知道了。
这个额尔金的老爸就是个大强盗,曾经把希腊的文物偷盗回英国,这个强盗子承父业,也到我中华来抢劫,他还恬不知耻地在日记中写到:“我也想要这宫殿(指圆明园)内的许多东西,但我不是贼(thief)”。可见此獠觊觎我中华宝物久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