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的《英雄》当年国内口碑很差,为什么在海外却能大获成功?
倒过来看,今天国人把《魔兽》《头号玩家》这类在国外反响平平的影片,捧为神作,也许老外也会问出同样的问题!
说到底,还是文化潮流不断更迭下催生出的情怀。
以前,由于香港的国际化,港片特别是功夫片,在国外制造了一大批中国电影的粉丝,甚至痞子昆汀这样的好莱坞大导演都对香港武侠和功夫电影非常着迷,从而西方的观众,对于中国功夫电影,武侠电影,就有一种独特的情怀。
对于很多西方年轻的影迷,你说他们从小看功夫片长大的都不过分。成龙和李连杰这样的功夫巨星,他们的电影DVD在欧美卖的很火就是一个佐证,而他们的Facebook的粉丝,年前我看的时候,成龙6000多万,李连杰2700多万,很多人留言说,是他们的影迷,从小看他们电影长大的。
情怀,西方人也有这玩意儿。
《英雄》在欧美评价好,占了情怀很大的便宜。西方的影迷本身就对古老的东方有一种迷思,你说它是李小龙,成龙带来的也好,你说是香港功夫带来的也好,总之这种情怀已经在西方影迷心中蔓延开来了。还记得成龙的电影《功夫梦》吗?在北美票房非常高。又是一个佐证。
而张艺谋的《英雄》则在香港电影衰落的末尾,用一部融合了东方独特文化,和香港功夫特点的影片,给欧美观众的东方情怀打开了一个释放情绪的出口。同时期的《卧虎藏龙》也是一样。
西方观众看不懂什么分分合合,更不懂几千年古老中国历史里这一亘古不变议题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看得懂功夫,他们模模糊糊的被神秘的东方文化吸引,他们积累了几代人的功夫情怀又一次得到释放。从李小龙,到成龙,到英雄,至少已经三代了。
所以,打高分,高评价也就不足为奇了。而张艺谋此片,作为一部商业大作,剧情上没什么硬伤,故事也讲得一波三折,大场面也不输同时期的欧美大片吧,那种万箭齐发,那种美国队长式的冲入秦王宫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不正是西方人特别欣赏的个人英雄主义吗?
而国内评价似乎并不特别高,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对刺客,对分分合合这种议题,国内的观众早就烂熟于心了,《史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早就读熟读烂了,这些东西,已经不新鲜了。对于特效,刚刚见识了《指环王》那种超级大片,相对而言,人海战术,已经不新鲜了。
剧情不新鲜,特效不震撼,人海战术又是天天见,所以,很多国内观众,在看到大导演张艺谋竟然整出个这么个玩意儿,多少有点尴尬,因为国内那时候的欣赏眼光,还没有形成商业和爆米花的氛围,文青们还占据着文化的绝对主流,看看那时候国内的电影观众的口味,文艺就要文艺,严肃就要严肃,甚至小清新获得的青睐,都比这种纯商业大片来得有吸引力。
但是现在反而反转了,开始追求情怀了。例如《魔兽》和《头号玩家》,虽然这两部在国外,评价不一,票房也是不算突出。在国内反而大爆,你要问为什么,当然是情怀了!再比如,周星驰的《美人鱼》,水平一般的一部电影,当时票房那么高,因为什么?剧情好?特效好?演员演技棒?当然都不是,情怀啊,一提到星爷,国内很多观众就高潮,你说它的票房能不高吗?都欠星爷一张电影票,都有一份星爷情怀而已!
情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