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有什么过人之处?为什么很多文人有解决不了的事情总去找胡适?
民国时期,有一句流行语,叫“我的好朋友胡适之”,是在说胡适人脉特别的广,人人都想跟他做朋友。
广到什么程度呢?
一方面他在文坛人脉广。一开始五四运动那班人,到后来都是文坛政坛大腕,胡适跟他们一起搞过新文化运动,一起搞过白话文运动。搞新文化运动,认识的大佬都是陈独秀,鲁迅这个级别的。搞白话文运动,当时是在北大,跟着他冲锋陷阵的,像傅斯年和顾颉刚,后来都是大佬级别的。
另一方面政坛上,国内可以直通蒋介石,国外他做过驻美大使,可以直通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美国还有很多名校给了他一大堆名誉博士头衔,可见他的影响力。
胡适这个人兴趣特别广泛,注意力有点分散。因为他注意力分散,所以各行各业的大佬都跟他有点交情,所以他在学术方面没什么力作。
季羡林曾经回忆说,胡适代理北大校长的时候,当时季羡林是北大东方文学系主任,因为经常开会,所以常常见到胡适。那一阵子胡适不知道抽什么风,要研究《水经注》,所以作为北大校长胡适在开会的时候,不知道谁提了一句《水经注》,好了,开会变成《水经注》研讨会了,就听胡适在那巴拉巴拉讲《水经注》了。
徐志摩跟胡适经常一起打麻将,吃花酒,还讨论黄书,不知道在哪看到,说有一次徐志摩又搜集到一本外国的黄书,就兴冲冲地跑到胡适家里,高兴地对胡适说他又发现一本好书。
陆小曼这个人,当时是大众情人,据说胡适也特别迷恋他,曾经互通书信,陆小曼还送过胡适画作。无奈胡适的原配江冬秀太厉害,二人的奸情没有形成就夭折了。
从这里可以看到,胡适这个人,简直是万金油,跟谁都能说到一起。连周作人这么薄情的人,都跟他是好朋友。
因为朋友多,还都是大佬,在文坛政坛都有很大影响力,所以很多后辈有个啥事都爱找胡适。
就像鲁迅当年是文坛领袖,很多文学青年发表个诗集文集都爱找鲁迅写个序或者帮忙推荐到杂志社出版社。
因为鲁迅很多朋友都在办杂志,搞出版事业。比如他的好朋友林语堂,郁达夫,他的学生孙伏园都是搞报纸杂志的,有门路。
那些人找胡适帮忙也是这个道理,胡适门路太多了。鲁迅的三弟周建人找不到工作,就是胡适给推荐到商务印书馆的。有个搞太平天国史的青年学者罗尔纲找不到工作,胡适就把他留在家里整理胡适父亲的文集,后来又给他推荐工作。
清末民初,京剧行里有个人叫王瑶卿,号称“通天教主”,因为他在京剧行里关系网四通八达,门生故旧遍天下,四大名旦都曾拜他为师跟他学过戏,所以得此称号。
胡适当时的文化界和教育界,也可以称为“通天教主”。
胡适有什么过人之处?为什么很多文人有解决不了的事情总去找胡适?
胡适一生获得36相博士学位在世界是少数的。文学,哲学,史学,道德,教育,文化,思想,学数,硕果累累,功绩辉辉。为学数文化的近步,思想言论的自由做出了贡献。
胡适在美国住大使馆时期,由于胡的努力,得到了美国的援助,为抗战作出了贡献。胡满脸笑容,豁达开朗,被称为谦谦君子,好好先生。胡平易近人,和卖烧饼的小贩能做朋友,资助过很多朋友,王国维,徐志摩,周一良,周汝昌,张爱玲,李傲,都得到胡的资助。
鲁迅与胡适政见不同(不谈政治倾向),鲁迅对胡适挖苦讽刺过,胡一笑了之,许广平为鲁迅出版《鲁迅全集》向胡适提出资助,胡慷慨答应,这就是胡过人之处。
由于胡去了台湾,一些人总是政治绑架胡,还有一些不读书的人,就连白话文是谁提倡的都不知,只凭以自己的感觉评论胡,以偏执当正义,以狭隘当爱国。
胡适有什么过人之处?为什么很多文人有解决不了的事情总去找胡适?
胡适年轻时是追求进步的,新文化运动功不可没!由于走的路方向不对(胡适自然就不看方向),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分道扬镳,跌入了反动阵营,成了革命的绊脚石,从进步走向了反动,这就是历史真象!
胡适有什么过人之处?为什么很多文人有解决不了的事情总去找胡适?
胡适的口才、文才是超高的,但此人沒有政治远见,辩不清时代大势,贪图资产阶级发给他的糖衣炮弹,最终成为官僚资本主义的走狗。
胡适有什么过人之处?为什么很多文人有解决不了的事情总去找胡适?
高瞻远瞩!
胡适有什么过人之处?为什么很多文人有解决不了的事情总去找胡适?
因为是杜威的高徒,对近现代美国影响深渊的思想者和教育者,是美国的大儒。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