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不讲人情,只讲制度的公司,是一种什么体验?
朋友,你问的问题就是所罗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验,不同的答案,莫衷一是。
恕青青直言,你觉得自己现在的公司只讲制度,不讲人情,让自己不舒服,说明你对职场的认知还不成熟,对职场的认识过于感性和理想化,和这个公司的企业文化不匹配,或者不适合你,但不等于不适合别人。
严格意义上讲,无论是不讲人情,只讲制度,还是只讲人情,不讲制度的公司客观上并不存在。所有的公司,或多或少都是既讲人情又讲制度的。只不过是哪个唱主角,起主导作用,或者说哪个分量重,哪个分量轻,哪一种企业文化更浓郁罢了。
那么是更讲制度,还是更讲人情好呢?其实各有利弊。成熟的职场人,也许会认为多讲制度,少讲人情的公司,没什么不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多讲制度很正常,更适合自己。什么样的公司也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口味。
少讲人情,多讲制度。说明这个公司的规章制度流程健全,管理规范,有据可依,有序可循。这是职场正常或原本该有的样子。
绝对不讲人情的公司没有,讲制度的成分大,讲人情的成分小,很正常。什么也不可能讲人情,讲到没有制度,或者占了主角,那不乱了套了。有一天你做了管理者,就会更深刻地懂得并认可这个道理。
公司越大,越需要规范化。用人情管理公司,现实吗?应该是在多讲制度的基础上,在有原则的前提下,适度讲人情,适度人性化。人性化应该是润滑剂,而不是主角。
有道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你不是太阳,企业文化不会按照员工的个人意志改变。从现实角度讲,你或者调整自己认知,适应这样的企业文化,或者离开。
一个公司也是一个部落,有着自己不同特色的部落文化,即企业文化。什么样的土壤,适合长什么样的庄稼。如果你是一粒种子,最好找到适合自己的土壤,长期发展。土壤和种子谁也勉强不了谁,捆绑在一起,难有好结果。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水流云在草青青,社科院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社保专家,上市公司资深劳动关系顾问,今日头条2019最受读者喜爱的创作者Top10,优质财经、职场专栏作者。
常年坚持原创很费饭,关注、点赞、打赏、评论、收藏和转发,才是真爱,也是我前行的最大动力。
亲的每一次分享,会帮到更多的人!在一个不讲人情,只讲制度的公司,是一种什么体验?
现在人们思想混乱,在一切讲钱的年代里,还能讲温情吗?无论什么事,都以钱来构造一切关系,进公司或进社会都如此,一个人只能具有价值,才能生存。有高价值,就有高的人际关系,努力提升自己的价值,做到对别人有用和自己有用就行了。
在一个不讲人情,只讲制度的公司,是一种什么体验?
跟你身处一个人情淡薄,只讲利益的社会的感觉一样。
在一个不讲人情,只讲制度的公司,是一种什么体验?
制度不是对一人,针对全体也公平
人为都依制度办!企业发展旺兴隆
在一个不讲人情,只讲制度的公司,是一种什么体验?
在一个不讲人情只讲制度的公司是一种什么体验?
结果是制度越来越完善,单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服务制度而不是服务业务与人,致使人情越来越淡薄,员工一茬一茬换,最后换老板。
如今很多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过度追求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程式化与标准化,他们通过严格分工和细化流程来固化工作,以此标榜特色和个性。
但是,从现实看来,这种过度精细化的管理正在扼制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发展能力,团队与组织活力被规范化的规则抹杀。
一.管理具有艺术性,而不是技术性1.管理的提升要结合公司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管理不能因为追求流程、标准和体系而忽视管理本质,即为员工创造未来,很简单,一个能让员工有未来的公司,才能让自己有未来,公司不给员工未来,员工怎么会给公司未来?
2.制度等于环境,人情等于文化,制度化等于人的异化,制度碎片化等于异化间隔化,完全制度化等于人的产品化。
二.政出多门,推诿扯皮1.制度化的原则性以及执行者在执行过程中有名无实的随意性,再加上顶层设计不合理导致政出多门,推诿扯皮,让员工怨声载道,疲于奔命。
2.推诿是最大内耗,特别是高高在上的几个部门共同指向一个部门时,作为最重要部门,其压力可想而知,那么这个部门一定是做不好事情的,最重要的部门都不能好好做事情,其他部门你觉得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三.具体体验,“苦”不堪言1.会议满天“飞”
临时通知的会议特别多。
过分制度化,势必造成“人情”紧张化,引发制度与人情矛盾,很多公司很多会议都是为了解决由这些矛盾引发的很多矛盾,但对于这种从“为解决问题”到“未解决问题”的高成本的经营活动,很多会议开得离心离德,开不如不开。
2.基本不沟通
领导一意孤行,随心所欲,热衷于制度建设与程序、考核,上下无沟通,有问题走流程,内耗推诿,利益主义严重。
3.加班无底线
“不定时工作制”实际是随意加班合理制,经常加班既消耗员工身体的精力和体力,又耗费他们心理的心力与注意力,长期下去,必然会让一些骨干不能长期发挥其效能和积极性,并且有为公司带来负面负担的隐患。
4.流程繁琐
制度建设的纷繁复杂,造成制度维护下核心事件的拖拉推延及无效控制,从而使很多工作半途而废,甚至无法落实。
公司的乱,有太多都是因为流程。流程使员工沦为蹩脚车夫,从开始很难驾轻就熟到后来难以摆脱情感压抑,造成形式主义泛滥。
熟不知,层层审批等于损失,责任感等于生产力,一个从意识形态接受服务制度的员工很难有应有的责任感。
5.强化考勤,缺乏弹性
业绩下滑,转型无力,严化考勤和强化加班结果可能事与愿违,但考勤很难维持绩效的状态。
“管理太好”的公司,多是死的得最快的公司,因为你的“管理”从来都不是为人才准备的,你“管理”的结果是却把人才弄成了庸才。
为而不为,不为而为,为与不为都是为了激发人的创造性,而不仅仅是存在性。
一旦一个公司按部就班的职责和流程长时间没有被质疑和优化过,公司就开始走向死亡,公司死亡从优秀人才不断流失开始。
现在,在竞争激烈都在争夺市场的环境下,很多所谓管理规范的公司正在失去竞争力,特别是疫情之下。当然,谁都不愿供职这样的公司,更不想有这样的体验。
在一个不讲人情,只讲制度的公司,是一种什么体验?
如何妥善的处理制度和人情的关系,如何把握二者的平衡?在中西方管理实践中差异很大。在西方社会中很少存在这种问题,西方社会重视契约精神和法制意识。但是在我们国家,把握制度和人情的平衡,变成了一门学问。我们遵守的是传统的中庸之道和由此形成的人格、思维与行为方式,都使得“人情法则”在中国人际关系中根深蒂固。
个人有几点认识:
一、 制度高于一切——“热火炉法则”
在一个单位中,严格的制度和执行力是企业成功的保障。要通过科学、完善、规范的管理制度来保证单位战略和整体规划的实现,员工必须按照制度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杜绝“人情”现象,才能提高企业的执行力。
在企业管理中,人情和执行力是成反比例的,也就是说人情讲的越多,执行力就越差;执行力越强的企业,人情就一定讲的少。当执行遇上人情的时候,受伤的如果是执行,再好的战略也发挥不出作用。如果因为某一位员工、某一种特殊情况,而让制度“打折”,那制度的权威性将不复存在。
管理学中有个著名的“热火炉”法则。比喻一个企业的管理制度就好比是一座火炉,如果员工有意或无意碰到了它就要被烫伤,就得受罚;如果不碰它,就会安然无事;如果给它添柴,就会让企业的火炉烧得更旺,给大伙更多的温暖和奖励,并使黑色的竞争环境变得亮堂。因此,火炉的存在并不是要使企业职工被烫,而是使员工得以聚集取暖,感受温暖,获得热量。
“火炉法则”的五大要诀:一是警告性原则。热炉火红,用手去摸会灼伤人。管理者要经常对下属进行规章制度教育,以警告或劝戒不要触犯规章制度,否则会受到惩处;二是一致性原则。你碰到热炉肯定会被灼伤。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天条”及规章制度,单位中的任何人触犯了都要受到惩罚;三是及时性原则。当你碰到热炉时立即被灼伤。惩处必须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不宜以后追究,而且惩罚时间要短,使其达到及时改正错误行为的目的;四是公平性原则。当有人出现不恰当行为时,在给予惩罚的过程中要使其学会用恰当的行为来取代不当行为,不能因为对方有其它方面的成绩就免于惩罚;五是程度性原则。被灼伤的程度与热炉接触的紧密程序和时间长短有关系,惩罚以制止不当行为为限,处罚过度反而有害。
二、 企业发展阶段不同、历史渊源各异,人情的存在有历史的背景
不同的企业,由于企业文化不同、发展的阶段不同,规模的不同等等,在每个企业的管理中,人情和制度会各有侧重。
对于初创型的企业,由于规模小,制度不健全,人情化的管理的成分较多,在这个阶段,人情化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功不可没。但是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人情化管理”让企业再也无法突破,愈发成为企业发展的羁绊,导致很多企业“长不大”。
三、人性化管理不是人情管理,人性化管理更应该重视制度管理
很多企业甚至企业老板有这样的语言:我们公司是人性化管理,所以不能处处用制度管理。其实,这恰恰是用人性化、以人为本的帽子来掩盖管理的不足。认为管理做不好,是因为制度不够人性化。
古语讲,慈不掌兵,义不理财。伟大的老板都是严格执行管理的人,其实成功的老板都是”,真正成功的人都是作过“恶“,这个“恶”指的是对员工要求严格。要想做一个负责任的老板,对管理一定要严格,因为管理是一场严肃的爱,是大爱,是有益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是真正对员工负责任。
任正非说,我们不能靠人来领导这个公司,我们应该用规则的确定性来对付结果的不确定性。规则,就是制度。
马云说,优秀的企业是管理出来的。管理一个团队如同管理一支部队。部队管理靠纪律,团队管理靠制度。
四、 制度做底线,人情做引导
企业坚持制度管理,不等于不要人情,冷冰冰的环境也不是企业追求的效果。制度是企业管理的保障,同时,在引导员工遵守和执行制度时,要用人情化的方式方法处理。
举两个真实的案例:
一个单位的员工去财务报销出差费用,出纳发现假发票。出纳有两种办法选择,一种是直接撕掉假发票,训斥员工造假;还有一种人情化的处理办法,告诉员工假发票不能报销,同时给员工传授识别假发票的技巧。可以看出第二种会让员工心服口服。
一名员工一直很敬业,最近因为家人生病住院,心思恍惚造成工作失误,按照制度要罚款3000元。怎么办?单位总经理的做法是:按照制度执行,罚款3000元;同时安排单位工会去员工家里慰问,带来礼品及慰问金3000元。总经理很好地做到制度和人情的和谐统一。
概述: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也是一门艺术。只有我们深谙管理的本质,才能做到制度和人情的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