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计算,在岗社平工资按退休前一年还是停止交费前一年算?
问题:养老金计算,在岗社平工资按退休前一年还是停止交费前一年算?
我从事了多年的人事工作,比较熟悉养老金的计算。我要明确的告诉,要看你是哪一年退休。
2016年以前,养老金的计算与社平工资和社保缴费指数关系最大。退休时,社平工资是按你最后缴费时间的前一年的水平计算的,也就是你说的,按停止交费的前一年计算。2016年以后,退休时社平工资是按你退休时上一年度的水平计算。
2016年以前退休,如果两个人年龄相同,退休身份相同,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也相同,都符合退休规定,同样的时间去办退休,但是如果其中的一个n年前就停止缴费了,而另一个在办理退休前还在缴费,养老金可能会差很多哦!差距可能会超出你的想象。
但如果是2016年以后退休的,政策就改了,无论你缴费到哪一年,都是按你退休时上一年多的社平工资计算的。举例说明如下。
如果你是2015年6月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养老保险累计缴费年限达到了15年,办理退休。养老保险缴费也交到了2015年的某个月,那么就会按当地2014年的社会平均工资给你计算养老金。
如果你还是2015年6月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养老保险累计缴费满15年,办理退休。养老保险缴费没有交到2015年,而是在2010年就中断了。那么就要按2009年的社会平均工资标准来计算养老金了。
同样的情况,如果你是2016年以后退休,比如2018年退休,无论你之前的养老保险缴费到了哪一年,都是按2017年的社平工资标准计算养老金。
社会平均工资影响基础性养老金计算,也影响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从而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养老金的计算结果。
全国所有的地区都是一样,请朋友们看一下天津地区的社平工资情况,请看下图。
有些朋友由于不了解政策规定,错误的认为,养老保险只要交满15年,就可以中断不缴了,等到退休年龄,办理退休就好。
是这样吗?
应该说办理退休没问题,但养老金可能因此就吃了大亏了!缴费年限长,养老金就高。另外,缴费指数高,养老金就高。
从聪明的无论如何,都要至少交满15年,在此基础上,能多交一些年,就多交一些年,以保证自己退休后养老金待遇利益的最大化。你说呢?
我是“水流云在草青青”,认真诚恳的退休顾问,欢迎大家关注我。在主页上查看更多关于社保及退休的文章。你的任何一次点赞,或哪怕只言片语的留言评论,都是我继续前行,为大家服务的动力。愿天下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养老金计算,在岗社平工资按退休前一年还是停止交费前一年算?
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我们看看有关政策是如何规定的。
《社会保险法》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15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这也就是说,养老保险费在一定情况下是可以中断的,但只要累计缴费满15年就不会影响退休。
《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文件规定,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
这一规定已经很明确,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计发,依据的是“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而不是停止缴费前一年的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为什么养老金计算,不能按停止缴费前一年的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呢?
我们不妨举个例子就更明白了:
老张和小李都是91年1月进厂工作的,单位按低基数给缴纳了养老保险费。2006年两人都已缴满15年,但也就在这年,企业关门了,两人也都失去了工作,养老保险也都中断了。2006年12月老张到了法定退休年龄,以2005年的社平工资和15年的缴费年限计发了养老金,每月养老金400多元。2020年小李也到法定退休年龄了,因小李也是2006年停止缴费的,也按2005年的社平工资计发养老金的话,每月养老金也还是400多元。小李比老张迟退休了14年,小李现在只能挣400多,而老李却却经过养老金14连涨,现在每月已挣2000元了。这样的话还有公平可言吗?
其实国发[2005]38号文件已表述的很明确了,我们也不必过分的去解读。按上年度社平工资计发养老金现在已普遍编入养老金计发的系统内,没有人为因素影响,所以我们也就不需要纠结按什么算了。
养老金计算,在岗社平工资按退休前一年还是停止交费前一年算?
退休时计算养老金,是按照停止缴费前一年,即上年度的社平工资计算的。
养老金的计算与社平工资和社保缴费指数关系最大。退休时,社平工资是按照你最后缴费时间的前一年的水平计算的,也就是题主说的按照停止缴费前一年在岗社平工资计算。
如果两个人在退休年龄丶退休身份丶缴费年限丶计发月数等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同样的时间去办理退休,其中一个几年前达到15年缴费年限时就停止了缴费,而另一个人由于养老保险缴费更迟,在办理退休时才交满15年,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人养老金的差别会很大。
假如: 张先生和李先生同为灵活就业参保人员,养老保险缴费年限都是15年,又都是2019年11月达到60周岁的。其中张先生在2014年下半年就停止了缴费,那么就要按照2013年的社会平均工资标准3900元来计算养老金了。李先生的养老保险费一直缴到2019年10月才停止,那么就要按照2018年的社会平均工资标准5700元来给他计算养老金。
连小学生都知道,5700元和3900元,按哪个标准计算出来的养老金水平更高。
其实吧,我觉得这样才合理公平:
其一丶如果张先生明明在2014年就停止养老保险缴费了,却也要和2019年才停止缴费的李先生一样釆用2018年的社会平均工资来计算退休时的养老金,这分明是让张先生占了社会的便宜。
其二丶在老龄化进程加速的情况下,只有引导丶激励更多的年轻人多缴费丶长缴费,我们养老基金的蛋糕才能做得更大,才能实现养老基金的可持续发展。如果都像张先生这样离达到退休年龄还差好几年就停止缴费,我们的养老金支付压力就会越来越大。计算养老金采用停止缴费前一年的社平工资来计算,可以有效地遏制张先生们的行为。
养老金计算,在岗社平工资按退休前一年还是停止交费前一年算?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你好,养老金计算。在岗社会平均工资。我们不管你什么时候停止缴费,那么只要是你没有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是不能够正常办理退休的这个问题应该是众所周知,因为只有满足法定退休年龄之后,才可以正常的去办理退休享受养老金的待遇,所以说在计算养老金待遇的过程中,就取决于你退休之前一年的社会平均工资,来确定你的养老金待遇。
如果说它按照你这个停止缴费前一年,比如说你停止缴费和到法定退休年龄,至少相差了五六年时间,甚至是十几年的时间,这样的话就会严重影响到你今后养老金的待遇水平,因为你退休的年限和这个停止缴费年限不是同一年,所以说会造成偏差,上一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这个条件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同的城市,所对应的社会平均工资不同,那么所退休过后获得养老金的待遇水平也是有所差距的。
他会严格的按照你,法定退休年龄之前上一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来确定养老金的待遇。至于你今后能够获得多少钱的养老金,那么首先还要根据你,自身的累计缴费年限平均缴费指数来决定,但是我个人建议尽量不要停止缴费因为你一旦停止缴费,最终自己所获得养老金的待遇,水平会大大受到折扣,所以对自己来说是不划算的。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养老金计算,在岗社平工资按退休前一年还是停止交费前一年算?
这个事,《社会保险法》及配套的制度规定的很清楚:
养老金计算时使用的社平工资,是参保人办理退休所在地上一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
这一点没有什么好疑问的。
不仅计算基础养老金时使用退休上一年度的社平工资数据,会随着时间延后而逐年增长;而且,个人账户也会每年有利息,一直累积到退休前作为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的被除数。
但是,其实对个人最有利的做法不是中断缴费等到退休年龄,而是一直坚持缴费直至退休年龄,尽可能增加缴费年限。
因为,根据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每增加缴费时间一年,就会相应提高基础养老金一个百分点。比如,一个缴费15年的人跟缴费30年的相比,基础养老金差距就是一倍。
而且,退休后养老金的调整,一是跟缴费年限挂钩,缴费时间越长调整增加的越多;二是跟养老金水平挂钩,按照固定比例调整,养老金高的调整增加的金额也多。
这样,将来的结果就是,缴费时间长、退休养老金高的,在退休后调整时增加额也多,从而养老金高的越高、差距越拉越大。
养老金计算,在岗社平工资按退休前一年还是停止交费前一年算?
有这个担心的人,大家大可以放心了。
我们退休待遇的计算是严格按照退休上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来的。我们什么时候退休就用退休上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这个是不会改变的,即使我们中断了10年、20年,我们都要按照退休上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来算。
为什么会有人说我们要按照停保当年的社会平均工资呢?以前确实有过这样的规定,但是我们国家2006年更改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计算办法之后,就不再使用这样的方式了。
这个是有明确文件规定的。以前我也确实有过这样的疑问,不过前些日子在查找资料时,发现江西省改革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金计发方法的通知里面,专门做了明确:
实行新的计发办法之后,不再执行因中断缴费年限计发养老金时,待岗职工平均工资前推的规定。
同时也不再执行对于提前退休、退职人员养老金计发时,每提前一年退休,减发2%基本养老金的规定。
因为以前的时候,我们的基础养老金计算是完全按照人人均等的原则,只要退休就可以领取20%的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当然,我们仍然有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
为了防止职工交纳15年后就不交纳社会保险了,才出台的相应规定。
不过当时的制度设计确实有缺陷,提升不了人们参保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国家才进行了完善。
国家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之后,我们的养老金实现了14连涨,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希望我们国家的退休老人能够拿到更多的养老金,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让我们年轻人也能安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