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题材影视作品中,一般班长,连长的戏份很多,感觉几乎看不到排长的戏,为什么?
排级干部就是俗话“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那个凤尾。
这个级别已经跨过了兵和官的界限,成为了少尉军官,真正的职业军人。
《拯救大兵瑞恩》的汉克斯是上尉连长
但比较尴尬的地方也在这儿,作为“初心者军官”,排长在很多时候其实存在感很低。
并不是说管不来事儿,而是排长的位置有点“夹缝”。
下面是“鸡头”班长,上面是“凤翅”连长,这“凤尾”确实不好做。
过去的战争年代,大都是以排为单位,排长带着作战,还比较能突出。
所以我们在一些打仗的影视作品中,其实还是能见到不少排长的身影的。
但放到现代军旅作品就不行了,编剧得突出矛盾,有矛盾才有戏。
如此,夹心酱排长也就给编剧人为省掉了。
因为这个单位本质就是解决上下传达问题的,不取消,怎样让刺儿头班长与连长甚至营长团长师长闹?
排长管战士,那是司空见惯天经地义,不然排长怎么叫“基层”呢?他本来就是直接接触战士的第一层军官。
《士兵突击》里的史今,本来是班长,也代理了一下排长。他这个就属于“资深军士代理”了。
过去在有些部队中,排长甚至会兼任或直接指挥一个班的战斗,打起仗来就蹲在几个尖刀班里了。
排长是存在跨界属性的,他又要做军官的事儿,又要做兵头的事儿。
这很难让排长与战士真的闹出什么很大的矛盾,而那些小矛盾则根本不叫事儿,凡是部队里的人都会见惯。
说个不好听的话,有些风气比较“硬”的部队里,刚从军校转来的小排长可能是真镇不住邪,反倒要哄着那些班长求助,至少也要拉俩老兵给撑腰。
而且排的规模实在太小了,那点人,还不如小学的班大,能扯出多少戏?
所以,我要是编剧我也不会写排长,矛盾跨度太小,职责司空见惯,官兵贴合得太紧密,哥们一样能出什么戏?
其实吧,部队里的戏挺多的,但我觉得现在的编剧们挺脱离部队,他们全在按套路拍戏。为了套路上的矛盾对立,戏剧性对冲,那些职级也就被“优化”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集结号》,集结号的故事原型是晋冀军区四纵10旅30团3营8连的排长常孟兰。结果拍成电影以后,变成了连长谷子地。
不过我们还是能在不少影视剧中看到“排长”的,除了前面的《士兵突击》,还有《川军团血战到底》中的贾一平,他不就是个“少爷排长”么?
还有《亮剑》中的和尚,其实他领导的是李云龙的警卫排,这个警卫排后来差点与山本的特工队拼光。
亮剑中的张大彪也是排长,或者说他在被李云龙赏识并升任连长之前,是宋哲元大刀队的一个排长。
此外,看得细的人可能会注意到李云龙召集开会那段,出现了一个叫徐志耕的排长,李云龙当场夸到:“看看徐志耕,一个小小的独立团排长,挂2个王八盒子,望远镜的倍数比老子的都大,你小子能得不行啊!”
军旅题材影视作品中,一般班长,连长的戏份很多,感觉几乎看不到排长的戏,为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我应该很有发言权,我以前在野战部队当过三年排长,一年副连长,三年指导员,排长这段经历给我的军旅人生留下了颇为深刻的印象。
关于题目中说的,军旅题材中一般连长和班长的存在感比较强,排长基本上没有什么戏份。真实情况下,排长在部队的存在感确实比较弱,这个是由排长这个职位的属性以及部队的管理便捷性决定的。
具体什么原因造成了排长角色的存在感弱呢?下面我来具体解答。
排长通常都是军校毕业的新人担任,属于历练阶段。正常军校毕业后,分配到部队首先就是当排长。虽然很多人在军校有了一定的军事技能和素养,但是军校和真实的部队情况还是有很大差异的,部队比军校要复杂得多。
部队里面有新兵、老兵和士官等,而军校大家都是学员,也就是大家都是同学,关系要纯洁得多,综合也比较好。而部队士兵的文化素质跟军校学员有质的差异,难以相提并论。因此,在部队跟军校的相处之道是有巨大差异的。
刚分配到连队的排长其实跟士兵差不多,也只是熟悉部队的一个阶段。排长因为角色的属性,他在连队的作用其实跟班长也有一定相似之处,很多新排长有时候还不如班长发挥作用大。
排长在管理上很难服众。排长一般是新到部队的,跟连队那些老班长在连队的威信是没法比的,在士兵眼里,连队老大就是自己的班长,他们对自己班长是非常尊敬的。在部队,有句话说的好,“班长就是士兵之母”。
因为连长指导员一般也不会细致入微管理到每个士兵,只有班长会无微不至的管理自己班级每一个士兵,因此普遍来说士兵对班长又爱又怕。
排长按道理是管理一个排三个班,但是毕竟排长到部队时间短,对连队的情况不熟悉,工作方法管理能力都有一定欠缺,所以一般连长指导员会更信赖那些连队的老班长,他们经验丰富,军事技能强。
排长在连队一般是个过度角色。排长在连队一般就是个过度,这个大家都清楚,少则一两年,多则三四年一般都会调去机关或者升职。连长指导员以及士兵更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连队主官也不会给排长安排多重的任务,所以排长在连队的作用确实发挥不大。
因为排长文化水平高,一般连长指导员会安排排长完成一些教案撰写、出黑板报、做课件等技术含量高的事务。
排长没有什么权力,因此话语权不强。连队最有话语权的就是连长指导员,涉及到全连的敏感事项,比如入党、考学、提干、选改士官等,这些事情一般排长没有什么决定权。再者,部队执行任务一般都是各个班级在具体完成,排长只是一个中间的存在,没有什么权力,很多连长指导员嫌麻烦,一般都会把任务直接指示给班长,潜移默化下,排长就完全被架空了,也就变成了连队可有可无的一个存在。
比如连队士兵的请假,一般都要拿给连长指导员审批,排长也就只是形式的在上面签个字,甚至有的连队排长都不用管这些。
结语在部队我经历了很多职务,我觉得排长这个职务真的挺委屈的,有时候夹在中间确实比较为难,管得多了士兵感觉你多事,管的少了,连队主官感觉你没用,有时候不免要遭受很多委屈和白眼。
可能在任何一个环境,刚开始几年都有一个融入环境的过程,职场新人普遍都会存在这种情况。所以当排长阶段更是自己打基础的阶段,这个阶段对于排长个人还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在这个阶段,自己夯实了基础,对以后自己在军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个阶段需要大量学习和融入军营,所以难免吃亏,难免付出多,所以需要正确的看待。
正因为当前部队的层级设置,一般来说排长作用确实不容易发挥,这个军队内部懂行的都知道,所以在拍戏的时候也就凸显了这一点。
当然也有很多排长比较厉害的,比如优秀士兵提干的,或者那些在连队承担连队支部委员角色的老排长,他们一般话语权要强一些。
@轻轻松松谈体制
军旅题材影视作品中,一般班长,连长的戏份很多,感觉几乎看不到排长的戏,为什么?
本人当过几年兵,个人经历啊,排长是最底级的军官,职业军人,是干部,跟兵有本质的区别,而要想成为军官两条路,一,现役士兵或士官专业技能特别牛,比武次次拿名次,立功,而且起码得是几个二等功,一堆三等功,身体倍棒!或者学习特别好,部队每年都有考学,也就是考文化课,跟高考差不多,能考个好成绩,然后政审没毛病,ok 提干,送去军事院校学几年,回来就是军官了,是的这条路很难,对于大部分普通人可以说特别特别特别难,只是对普通人来说,至于肯定还有一些“关系户”火箭一样的开挂我也是见过的咱们就不提了,毕竟是少数,那么大部分就是第二条路,国防生,呵呵,是的没错,就是高考一本,保送到某某大学国防生,现在谁家孩子要是能考上国防生是不是得高兴到疯,大学里四年,这个不了解是什么样的,估计跟其他大学生活差不多,但是肯定是军事化管理,因为在这个时候你已经是个军人了,四年后毕业到基层班排熟悉下,也就相当于大学毕业实习,估计很多孩子心态这会就会崩了(我见过这个阶段闹着要转业的),因为毕竟学校里跟真实的基层部队还是不一样的,感觉枯燥,压抑,迷茫都是正常的,这段实习时间一般也就一年左右,然后少尉升到中尉,开始真正的军官之旅,那么问题来了,排长在基层部队为什么存在感这么低呢,基层连队由班排组成,而排长要不就是“实习大学生”来体验生活的,要不就是不知道在哪个兄弟单位“体验完生活”调过来的的大小伙子,在这两个空当排长一职就由老班长代理着,不管是那种情况,他们的兵龄都没有自己排里的老班长时间长,当然在班排里的威信自然也没有这些士官大,这个是真的,有些时候这些排长甚至需要看这些老班长的脸色行事,这个事不是谁怕谁,我当年所在的连队,有两个老士官,都是四期了,跟我们连长同年兵,排长他们见的多了,流水一样换,所以说这些老班长,才是真正的兵王,他们才是一个基本连队的骨头,总之,越是底层的军官调动的频率就越频繁,所以呢存在感也就越低,以上只是本人从军所经历的,不同军区,不同军种肯定存在差别,本人野战步兵类,那说的不足欢迎补充
军旅题材影视作品中,一般班长,连长的戏份很多,感觉几乎看不到排长的戏,为什么?
当年我们在部队的时候有个顺囗溜,叫:连长猛打猛冲,指导员学习雷锋,副连长`萝卜大葱,副指导员锣鼓叮咚,班长具体分工,排长补充补充。看看这个顺囗溜就知道排长在军中地位。
连长与指导员是连队主官,突发大事由他们决定,一个分管军事,一个分管政治工作,副连长分管生产内务,副指导员分管共青团,组织文艺活动,班长是军中之母,整天与士兵在一起,是各项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者,对于排长来说,上有连干定决策,下有班长实施,基本上没他什么事。
军旅题材影视作品中,一般班长,连长的戏份很多,感觉几乎看不到排长的戏,为什么?
好剧随心说,今天说说现代军旅剧中排长的作用那么低。
我们这里只说一下影视作品中,我们看过的现代军旅题材我们会发现就是连长的戏份和班长的戏份很多,但是几乎没有什么排长的戏份。最为经典的剧《士兵突击》,你也会发现班长的角色和连长的形象,再往上就是团长,唯独缺少排长的角色。《我是特种兵》还不错,还有一个陈排,陈排淘汰后,后面基本就没有什么排长了!
影视剧中往往都是一个套路,那就是新兵入伍。新兵入伍其实一开始是训练,只有度过训练期,有点兵的样子才开始分连队分班,这时候的还是一个新兵蛋子,主角都是要成长的,但是成长的直接作用或者说直接体现就是在班里。作为一个班,肯定离不开班长的教导,要么是和班长不对付,要么就是得到班长的大力培养!
主角是有光环的,这个光环肯定就是无限放大,肯定会跌跌撞撞成就兵王,但是这时候班长的锤炼估计结束了,甚至可以说进入到连长的眼中,因为排长的职位还是太小,主角光环一个等级一个等级的跳多慢,直接跳到连长的眼前,在就是团长的视野中。
班长是基础,连长是高看,排长比较尴尬的角色。
影视剧是影视剧,看看就好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军旅题材影视作品中,一般班长,连长的戏份很多,感觉几乎看不到排长的戏,为什么?
观点我来说,选择您来做。大家好!我是军创刘德雨,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我连队的班长个个嗷嗷叫
军旅影视作品中,班长、连长永远是主角,现实生活中也基本如此。基层连队是解放军部队基本的作战单元,连长、指导员是连队的灵魂和核心,负责抓连队的全面工作;班长则是连队建设的四梁八柱,是具体抓落实的主力军,对连队建设起着支撑全局的作用;排长负责全排的军事训练和思想工作,因为上有连长、下有班长,排长就是承上启下的作用。连队是官兵吃住在一起,一般情况下,是连长喊一嗓子,兵都能听到。所以,连长和班长这两个角色在连队建设中起到作用是关键性和决定性的。
我当一排长时和我住一个房间的殷班长
按照目前部队的编制序列,基层连队一般都是3个排,每个排3个班。一般的连队就是3个排,11个班(+炊事班、+连部班),我在连队没当过班长,在士兵考学文化队当过6个月班长,我理解班长就是干活的,有啥活和任务,文化队长一般都直接找我,基本越过分队长,因为大家都是同吃、同住、同训练、同娱乐,所以,连长“一竿子插到底”这种管理方法比较普遍,排长作用有时候就不那么明显。
士兵直接提干的排长(207团杨林班班长)
我排长当了两年,当时连队老兵也很多,有的和我只差一届兵,不好管理。那时候我服众基本靠军事素质和人格魅力,我当时五公里在全旅军官比武中获得第二名,在连队很多战士根本跑不过我,还有我经常演出,教战士弹吉他、唱歌,平时也和战士打成一片,这样的干部还是比较受欢迎的。光缆施工时,我也给自己分一段活,通常是最艰巨和危险的地方,我当排长时威信还是很高的。
我带的兵也当连长了
我只当过一年连长,连长负责全连的军事训练和行政管理工作。连长应该是事无巨细那种人,演习时“人车、枪、弹、钱、酒、章”啥都管,平时“”水、电、气、密、网、表、盘”都过问,当连长确实是比较辛苦的,很操心,管理战士,会遇到各种问题,我的老连长讲过:当连长就是走在幸与不幸的边缘。所以,谁干活多,谁出镜率自然就高;谁干活多,谁的故事自然就多。影视题材中,为什么连长和班长的缘由,不知道我说清楚了吗?你听懂了吗?欢迎各位关注、点赞、交流。
我当指导员和我搭班子的张连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