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军工产能不足,为什么不利用法国的工业补充自己的产能?

从工业实力来看,法国是世界第五大工业强国。尽管二战前法国的工业产值占世界份额的4.5%,但法国的实际产能远远高于这个份额。由于大萧条的冲击,法国开工率严重不足,所以从30年代初所占8%的份额滑落到二战前的4.5%。如果法国全力开工,其工业产能未必比英国差多少。此外,法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门类齐全,自动化程度很高,在工业水平和工业化程度方面比英国并不逊色多少,比苏联还要高不少。二战前法国的工业实力比日本和意大利加起来还要强。

二战时的德国已经将军工能力压榨到了极限。

他们不光压榨自己的,还压榨那些被占领国的,比如法国。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德国的占领是要收费的,法国需要为德国支付每天4亿法郎的占领费用。

看清楚,是“天”不是“年”或月、日,一天4个亿。整个战争期间法国就这么白给了5五千三百亿法郎。

德国人还利用抬高帝国马克币值的行为,从中又掠夺了法国人一道,将法国搞得物价飙升物资奇缺。

经历了法兰西之战以后,沦陷的法国陷入了持久的发展低迷之中。

这并不难理解——德国的本质是从被占领地尽可能地剥削养分,而非拉法国一起做大做强。

要做大做强可以,但德国需要时间去消化他们,就像美国战后消化日本那样。

短期内,急于赢得战争的德国,只能把法国当做一只恣意割肉的肉猪,他们自身难保,怎么会管肉猪的死活,也更不会把肉猪养得肥肥胖胖。

站在法国的角度,一个被打得丧师辱国,连傀儡政府都被侵略者赶到首都外边办公的国家,怎么可能维持得好正常的生产规划呢?

而且,作为被占领国的法国,不断被德国抽血,大量的资本和资源、人力被德国剥走,哪里还有本事扩大产能?

法国青年抵抗者,非常热衷于扒铁路

在德国入侵之前,法国是一个同英国一样的殖民地大国,通过全世界殖民地的不断输血,法国得以形成工业和经济的不断进步。

德国入侵之后,法国的海外殖民地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被戴高乐的“自由法国”统治,一部分勉强被维希法国维持,再加上战争,法国曾经的繁华基础已经不复存在。

况且站在法国人民的角度,他们打心眼里并不接受德国的统治,根本不想为德国人卖力气。

站在德国人的角度上看,德国缺的并非工业规模,他们缺的是时间和资源。

德国当时拥有和占领了全球除美英外最精华的工业区。

看看德国占领的地方,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法国,比利时,奥地利,丹麦还有挪威……

这些地方在当年就是军工极为发达的区域,有的在今天还是重要的军火产地。

比利时FN,奥地利斯太尔,丹麦皇家兵工厂,捷克斯柯达,法国圣埃蒂安,全是精华。

对了,还有德国自己的大小工业区,以及毛瑟,莱茵,克虏伯,MAN,保时捷,福克沃尔夫,梅塞施密特……等一堆大厂。

法国逃走个西斯帕诺-絮扎,成就了英国的战机火炮传家宝。

捷克的布鲁诺的ZB37重机枪,在英国那边是坦克的必备挂机火力。

德国占尽了当时的欧陆精华,他们还大量使用战俘、犹太人、政治犯做奴工,拼命挤榨生产力,为法西斯的侵略不断提供养分。

问题是,德国人的胜利来得太突然,失败也来得相当快,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去完全地整合这些被占领地。

德国人1939年发动入侵波兰的战争,之后引发欧陆大战,英法荷比卢等国结成联军对德。

因为人心不齐政治方向混乱,英法为首的联军迅速被德国击败,连带着还让德国几乎占领整个欧洲。

尽管德国自1933年开始就已经在经济和军事上为战争做准备,但1940年的一切显然还是超出了德国的计划。

战争期间巴黎街头烧劈柴的标致,德国人掠走了几乎所有燃油

主要原因在于,德国根本没有为1939年的战争做好准备,连希特勒手下的将军都纷纷反对急躁地攻打波兰,他们认为最好准备到1943或1945年。

可是,希特勒一意孤行了,他非要豪赌,德国的形式也没法不打。

希特勒为了获得民意支持,他没有快速地快速发动社会性军工生产和动员,德国一直磨磨蹭蹭闹到1944年才真正准备好“全面战争生产”,而在此之前,德国的经济和军事资源管理工作并未针对处于战争状态的国家进行优化配置。

比如1942年,德国生产了3060万吨钢材,但为了顾及民间生产,军队只分到了800万吨。

又比如德国从1939年到1944年,大部分社会企业仍在遵守标准的工作日和朝九晚五的工时制度,女性几乎没有参与到工业生产中来,到1944年为止,德国工厂中女性的数量一直维持在260多万。

这简直能让美国和苏联女人笑死,苏联的女人光上战场直接打仗的就有80多万,美国的铆工罗茜们则把造坦克和造轰炸机的活儿都快揽完了。

更别提那些越来越复杂,花样越来越多的德国武器,它们在战后被美苏轮番嘲笑,美国专家认为德国并没有懂得真正的大生产概念,本来苏联也不懂,在30年代美国帮苏联懂了。

德国自己的生产都是如此拉胯,还能对法国说什么呢?

实际上,德国占时期的法国的小日子挺滋润,甚至出现过短暂的经济抬升。

德国兵的消费带动了法国的生产和经济发展,从各种工厂到手工业甚至艺术品、文艺表演、餐饮旅馆业都宛如打了兴奋剂一样,显得比战前稀烂的经济兴旺得多。

香榭丽舍大街那些商家都高兴坏了——这些德国乡巴佬被巴黎的时尚晃花了眼,吃的喝的穿的啥都稀奇。德军甚至一本正经制作了巴黎导游地图,告诉官兵可以去什么地方。

不过德国人也没让法国人好过,他们一边压榨法国工厂为德军制造各种武器弹药以及后勤装备,一边从维希政府手中搜刮巨额的金钱,还通过武装党卫军从法国征兵,是实实在在的将法国当做一只肉鸡。

法国的铁矿石曾经是生产大头,因此二战时法国成了德国的最重要的钢铁供给地,德国拉动了大量法国人去挖矿和炼钢。

工商业萧条,许多法国人靠钓鱼过日子

只是,法国只因无论多么美也解决不了德国人的问题,还是那句话——德国人连自己的问题都没想到解决,哪里还带的动法国人?

德国人在二战进入白热化以后,没有一天能正儿八经地搞生产,他们的后勤支持远比苏联差劲,还一天都没有搞定自己占领地的管理。

苏联人从未因为后方的补给不畅而头痛过,而德军却时刻需要从国内和各大占领地区抠搜甚至劫掠物资。

德国在1941年10月12日输掉了“不列颠空战”,从这个时候开始,德、法等地就一直遭受英国轰炸机的单方面轰炸。

后来美国人加入了,德军开始遭到更残酷的轰炸,多的时候天空的重型轰炸机群天天都来,成千上万铺天盖地,对德国工业产生了极为严重的打击。

法国也在挨炸,甚至还要遭受飞机轰炸和抵抗组织的双重袭击。因此纳粹根本不可能将法国当做关键物资的生产地,它们只能加入到德国的供应链中,生产一些基础原料和元件加工。

实际上德国自己的情况比法国好不了太多,他们也是带着工厂躲躲藏藏,生产也转入尽可能的分散模式,避免把鸡蛋砸篮子。

戴高乐和自由法军

德国还不能过分压榨法国,他们需要顾及维希法国的存续,这个傀儡政权当时正与自由法军为殖民地打得不可开交,你把维希法国的底子全给抽了,那外面戴高乐的自由法国势必更加强大。

如果戴高乐能一统法国的殖民地,那么德国的强敌将再增一员,这是希特勒不愿意看到的。

维希法国被称为“化为企业的国家”,他们仿佛被德国人当成一个大型公司实体在管理,甚至连宣传口号都换成了“工作、家庭、祖国”。

1941年搞强制登记的法国犹太人

维希法国的顺民们围拢在贝当周围,大谈“民族革命”,实际上他们一边在给德国生产战争物资,一边在将法国推入法西斯主义的火坑。

某种意义上,法国人并不是“无条件投降”,他们只是本土沦陷并由一帮“曲线救国分子”把持了朝政,与德国人达成了合作。

所以德国对法国的压榨是有限度的,最起码在完全深度控制法国之前,他们不能得罪部分法国人的利益。

很搞笑的是,当时的法国也缺劳动力,这正是德国人剥削产能造成的。

因为战争的失败,有200万法国男性被关进了战俘营,剩下很多则跑到了法国广大的殖民地中,比如阿尔及利亚,曾因为法国人的大量涌入竟然变得比本土还有生气,阿尔及尔仿佛是个小巴黎。

德国人也没放过剩下的年轻男子,他们被德国通过维希法国强行征召,变成兵员或劳动力。有多达65万法国劳工被强拉到德国做苦力,导致法国自身劳动力奇缺。

许多人不想给德国人卖命,便集体逃入深山,成为抵抗组织或秘密组织的一员。为了震慑这些人,德国又杀掉了3万法国人。

当时与贝当内斗不息的法国领导人皮埃尔·拉瓦尔,1945年被审判时竟高喊着“一切都是为了法兰西”,结果人们当场抖出他的罪证——拉瓦尔除了让法国企业变成德国的血汗工厂,还大肆利用宣传鼓动和强行征派的手段,不断将法国男性劳动力输送到德国。

仅1943年时拉瓦尔就曾在媒体上公开宣布:20万法国人将去往德国工作。因为“美国胜利会带来犹太人和共产主义的灾难”,“德国胜利可以防止我们陷入共产主义的沼泽”。

40年被德国兵调戏的法国女人

男人不断逃亡和被榨干,当时的法国社会结构变成了女人和老人扛大梁,除非德国人把他们也逼到工厂里,否则无法再提升法国的生产力了。

而且维希法国还有极不光彩的一面——顺应纳粹的指令劫掠迫害犹太人。

维希政府逮捕了1.3万名法国犹太人,掠夺了他们的财产,然后投入集中营。其中有4000名儿童是额外加进去的,盖世太保并未进行要求。还有12万犹太人被“驱逐”到德国,最后这些人中只有1500人活着回到法兰西。

巴黎街头赶着狗车卖奶的法国女子

可以说,维希法国其实已经在力所能及的方面为德国奉献了一切,尤其在1942年德国全面控制法国以后,他们的地位比傀儡还下贱,简直是任由德国人糟蹋。

所以只要翻看二战的GPD就能知道,尽管法国表面上“繁荣”了,骨子里却不断滑入深渊,越来越贫困虚弱。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维希法国与纳粹德国的双重压榨最终引发了法国抵抗运动的暴起,大量青年和难民开始拿起武器,选择为了自由而战。

1943年街头的法国抵抗者

这种大规模的抵抗运动在1943年就已经愈演愈烈,而且其中势力犬牙交错。

有英国支持的抵抗组织,有苏联支持的红色根据地。

有美国直接空投喂养和武装的独立村,有自由法国自己人拉扯起的势力。

还有被迫害犹太人组成的力量,甚至还有维希法国内部派系的暗桩。

连妹子都端起了MP40

这些法国抵抗组织让维希政府头痛欲裂,让德国统治焦头烂额。有时候盟军只需要在轰炸机投弹时砸下一堆廉价的武器和几个联络员,就增加一片抵抗力量。

法国抵抗战士极为英勇,他们在德军无法控制的地方横行无忌,农村包围城市,公开捉拿和处决维希分子。在光天化日之下与盖世太保枪战,抢夺跳伞盟军飞行员。甚至利用各种眼目给巴黎德军上了份“户籍”,有哪些德军军官出入巴黎,去了哪些地方,有名有姓全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被送到盟军的情报桌上。

抵抗组织最后还拿下了巴黎,德军屁滚尿流慌不择路地逃窜,要是盟军出血本冲进来摘桃子,巴黎公社2.0版差点就要上线了。

法国的局势就像一面镜子,深深地映照出德国人对占领地失败的统治,他们连维稳都难,行为上也尽是杀鸡取卵式的掠夺,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激发出“产能”?能给你产都不错了,还想能?

诺曼底登陆前,法国抵抗者参与破坏行动,差点把全国的铁路都炸了

实际上,1943年以后德国就完全不行了,苏联那边不提,盟军早在1942年11月8日的“火炬行动”中就已经成功登陆法属阿尔及利亚和摩纳哥,1943年“雪崩行动”登陆意大利西海岸。1944年D-DAY“霸王行动”登陆诺曼底……1944年9月,巴黎解放。

大爷大妈们舔了德国兵的包,也来助战了

所以,德国人其实并没有将法国控制太长时间,他们能完全掌控法国人的时间连2年都没有。

像法国这样的地方比比皆是,比如南斯拉夫,还有乌克兰,希腊,波兰,德国的统治无不是焦头烂额。

被占领地盘虽然都是好地方,但在短时间内,德国不仅不能有效补充到资源和爆发产能,反而因为需要稳固统治和持续占领,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资源。

而且还有个严重的问题,德国缺乏石油。

二战中,支持德国战争的主要物资其实就是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煤炭和钢铁。

莱茵河一带的工业发达运输便利,经济实力雄厚,不仅养育了煤铁工业,还带动了机械、石化、粮食生产以及一大票轻工业。

法国人设的路障,他们换上了自由法国的标志

然而德国所有的占领地上都缺乏石油资源,20世纪40年代石油已经成为重要的工业血液,没有石油,德国很难扩大工业产能和增加工业生产项目。

这也是德国对苏联悍然开战的一大原因,他们期望夺取苏联的巴库油田,破解自身濒临崩溃的资源体系。

但1941年6月发动的战争,在1941年12月5日就已经遭到了反攻,苏联人从远东调来部队,于莫斯科城下与德军展开一场决战,阶段性扭转了颓势。

随着这种颓势的不断扩大,德国的资源越来越多的消耗在战争之中,到1942年以后,德国无法再向其武装部队提供所需的军用物资了。

希特勒所期盼的“速战速决”也变成了旷日持久,熬心熬肺的大战。

苏联也难熬,但苏联有美、英在背后支持,自身也拥有很强的工业实力和还算不错的石油生产,这就确保了苏联的后劲会越来越足。

德国虽然也在拼命压榨法国等被占领国,几乎是从工业产能到国民经济的全方位压榨,但这无济于事,一切都是杯水车薪。

从战略表现上来看,德国是极为无奈的资源缺乏型玩家。而且他们整体上表现得极为混乱,几乎没有统治好一块地方,既不像美国那样用资源拉拢小弟,也不像苏联那样用政治制度和革命改造敌人。

法国,已经算是德国玩得最好的一块占领地了。

二战德国军工产能不足,为什么不利用法国的工业补充自己的产能?

谁说没用法国人的工业,法国人在二战中也是被德国压榨的很厉害,象雷诺这些企业都是被迫为德国人生产军火,而且德军在一些次要战区还大量使用了缴获的法军武器,象什么S-35坦克什么的,德军用这种坦克来对付游击队什么的可是没少用。在所谓的大西洋壁垒上,安装的火炮也是有很多是法国炮。

说老实话,法国二战中的武器亮点不多,二战时,法国人使用的主要还是一战时期的武器,新式武器性能还可以,但是数量太少,德国用起来不值当,不过在一些次要战场,象巴尔干地区,德国人来着法国坦克去对付南斯拉夫游击队也是比较常见。

不光是法国,整个西欧地区的兵工厂都是在为德国提供武器,象这个机枪就是比利时的。

不过法国的军火工业和德国毕竟标准不同,如果要使法国生产德国的装备就需要对法国的工厂进行改造,而德国人并不想花这笔钱,这一点不去捷克的工厂,捷克生产的武器生产的就是使用德国武器弹药的装备,尤其是轻武器,对工厂生产线用不着做太多的调整,所以德国使用捷克的装备比较多。

法国人还是比较高傲的,正面干不过你,消极怠工还是没问题的。

一方面是生产线调整的比较困难,还有就是法国人的心理还是比较高傲,在德国占领期间,那种非暴力不合作情况比较普遍,造成德国订单的时候,消极怠工比较严重,这样德国人对于利用法国的工厂还是不怎么上心。

戴高乐在英国组织“自由法国”,后来改成“战斗法国”,到了盟军登陆以后,已经是发展到了几十万人,法军第1集团军攻入德国,这个也是法国能够进入五常的一个重要砝码。而且在轰炸法国铁路系统的时候,“战斗法国”表示理解和支持。

而且法国距离英国就是一个海峡,如果是把主要的工厂放在法国,那么英国的轰炸机轰炸起来非常容易,毕竟距离摆在那里,就算是这样,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之前还是把法国的铁路系统炸了个粉碎,以至于盟军登陆以后自己都无法利用了。

德国人不是没有利用法国的工业,只不过要充分利用就必须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法国工业进行改造,而德国人不愿意花这个冤枉钱。

图片来自网络。

二战德国军工产能不足,为什么不利用法国的工业补充自己的产能?

不是有一个笑话吗,没有一个国家能在法国投降前占领巴黎。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在投降之后法国仍然还会保留有巨大的战争潜力。

也说明了这样的投降一定是有条件的,法国的投降和战争结束之后的德国日本的投降不是一回事情。

法国投降后,德国控制了法国的大西洋沿岸大约五分之二的土地,还有五分之三在法国人的掌握之中。

德国人给法国人的投降条件,和一战时德国投降的条件差不多,维希法国保留了大约十万陆军,五百架飞机、还有六艘战列舰、二十艘巡洋舰的军事力量,可能投降的法国海军还强于战胜者的德国海军,如果压榨过份了,法国人再次开战又怎么办?

当苏德战争在最紧要关头的时候,德国人更不敢提出这样的要求,因为如果法国再次开战的话,德国的战线立即就会崩溃了。

法国作为当时的世界强国,是有广阔的殖民体系的,如果德国彻底消灭了法国,整个法国的殖民地,就会落入戴高乐和自由法国运动的手中,这对德国更加不利。

要把两个国家的军事工业合并会引起后勤保障的困难,不同的武器口径要统一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而维希法国只存在了两年。

到了战争后期,德国本土都有遭到轰炸,法国离英国更近,工厂更难以保护。

当然,德国也不是没有利用法国存留下来的军事资源,缴获的武器也大部用在了西部的防御之中,没有用在东线是因为东线的战线经常变动,如果把制式不同的武器运到前线,会引起后勤的混乱。

二战德国军工产能不足,为什么不利用法国的工业补充自己的产能?

最关键的是当年德国高层和军届都乐观的认为对苏战争到九月底就可以结束,如果德国能预见对苏作战的困难和时间延长,提前进行全国总动员,让战争机器高速运转起来,希特勒的目标一定能实现,逼迫斯大林签订城下之盟,割让乌克兰和克里米亚半岛和巴库

二战德国军工产能不足,为什么不利用法国的工业补充自己的产能?

主要是综合国力不足,原材料不足,怎么可能是闲置产能。

二战德国军工产能不足,为什么不利用法国的工业补充自己的产能?

也用了一部分,德国追求的是先进武器,讲究战术,以少胜多,也不缺平庸武器,德国缺的是远程轰炸机,石油。当初没能快速拿下苏联,就注定闪电战的失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