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T72坦克炮塔为什么身形低矮,而美制坦克炮塔高大威猛?
为什么T-72炮塔显得身形低矮?美制坦克炮塔显得高大威猛?
其实仅仅谈论高度的话,T-72还真不怵M1,二者高度是差不多的,火炮口径T-72甚至更大,真正相差大的是体型吨位。
实际上大部分人印象中的美式坦克只有M1艾布拉姆斯,其余的M48、M60之类存在感很低。
如果拿艾布拉姆斯跟T-72比,那区别可不是显而易见的么?
其实吧,如果把现在盛行的“主战坦克”概念扔掉,仍用回“轻-中-重”的坦克分类发,那么战斗全重41吨的T-72妥妥就是个中坦。
M1艾布拉姆斯重得多,基础的M1型就重达60吨,M1A1型63吨,M1A2型69.54吨,最新的M1A2 SEP V3更是重到夸张,重达73.6吨。
所以拿M1这种重坦与T-72这种中坦相比,本来就是不公平的。
“主战坦克”这个概念并不存在全球通用标准,它仅仅是一个国家为自身坦克部队制定的装备类型。
显然,苏式坦克与美式坦克确实存在设计思想上的差异,或者说美苏二国对坦克的使用拥有各自不同的理解。
实际上M1和T-72都是冷战背景下的产物,都是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准备的装备。
苏式装备一向是迫击炮理论,简单、皮实、够用,能支持大战背景下的工业生产即可。
一旦开战,苏联坦克将形成高机动、高数量的钢铁洪流,以无所畏惧的姿态淹没欧洲。它们天生就被定义为快速消耗品,但苏联的工业完全有能力维持一支洪流的作战和维护。
实在不堪使用的坦克,就会像俄乌战争里那些趴窝的T80、T72一样,被直接扔在路边,哪怕它基本上还是完好的。
美式M1其实是德国豹2的一奶同胞,因为对系统的理解不同二者分家,继而诞生了两个强力的坦克系列。这种坦克的设计主旨只有一个——挡住苏联的钢铁洪流。
M1坦克那体积巨大的泄压尾舱也是这种思想的体现,哪怕人员在坦克里被炸死了,它也能尽可能地保证坦克的完好。
美国制造的坦克高端、昂贵、精密,因此每一辆坦克都是金贵的,人们希望能尽可能地对坦克完成回收,以节省大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苏联当年在规划一场类似二战T-34洪流一样的战争战略,而西方则同样用从二战德国虎、豹、象等战车的防御作战中悟出了道理,开始发展一些精锐的、富集了高技术水平的、强调防护和游斗的重型坦克。
而且在设计M1坦克时,美国人就已经提出了“车体高大,摆放厚重复合装甲,先敌发现,便于射击”的思想。
苏联人则从战后就走向一条“浓缩”的道路,如果翻开苏联坦克发展史,会发现他们捣鼓了一堆“压缩饼干”,真的是恨不得将坦克按进地里。
实际上美苏双方的做法迄今为止并未分出优劣,而且俄式坦克如今在往大块头发展,西方坦克也在开始“压扁”,这些本来就是需要辩证看待的问题。
俄T72坦克炮塔为什么身形低矮,而美制坦克炮塔高大威猛?
俄T72型坦克注重自我防护
俄T72坦克炮塔为什么身形低矮,而美制坦克炮塔高大威猛?
能得出T-72低矮,而美式坦克高大的结论,说明没有好好查数据。
T-72车高2.23米。
美国M1系列坦克车高2.44米。
对于主战坦克来说,高21厘米也叫一个低矮,一个高大?
有趣的是,T-72和M1同属第三代主战坦克,
而美国的第二代主战坦克M60系列,根据子型号的不同车高在3.1-3.27米之间。
M60系列坦克的车高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那个巨大的车长指挥塔,当换装尾舱式炮塔,也就是M60-2000坦克,车高一口气降低到2.89米。直接把与T-72坦克的车高差距缩小了大约一半!
M60-2000
美国主战坦克从第二代发展到第三代,车高反而降低了,就连第二代的现代化改进型,也在降低车高。
也就是说,美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苏联降低车高的考虑是对的!
还有人说,苏联降低坦克车高是牺牲坦克兵的舒适度,使得驾驶员的空间狭小,不得不招收矮个子的驾驶员。
这又是一个你比坦克设计师聪明的系列!
看看T-72的坦克车组的分布示意图。
示意图
没错,T-72的驾驶员座椅就是个躺椅,驾驶员半躺在座位上就可以了。
再看美国M1主战坦克的驾驶员位置。
示意图
没错,还是半躺在坦克里面。
所以,坦克车组的舒适度恐怕不是影响车高的元素。
坦克的高度恐怕是各种因素综合考虑之后的结果:比如防护性、机动性、复杂地形的通过下,坦克其它子系统的权衡等等。
有人说,坦克车高降低,有利于降低中弹几率,如果双方主要使用直射武器,比如坦克炮、反坦克炮、火箭筒等等,也许这是成立的。
不过随着主动防御系统和反应装甲等等相关技术的逐渐成熟,车高的因素恐怕在逐渐减弱,所以我们看到俄罗斯公布的新一代主战坦克T-14,车高变成了3.3米,这也是军事科技发展的结果。
阅读更多军事内容,请关注 近卫步兵师
俄T72坦克炮塔为什么身形低矮,而美制坦克炮塔高大威猛?
其实德法意瑞典坦克也是尽量低矮,瑞典S坦克甚至炮塔都不要了,
美国坦克是祖传的高大,美国人要装燃气轮机,还有一个黑蜀黍装蛋员,车高根本控住不住,
苏联是战后从T44/54/62/64/72都是尽量低矮,二战的作战经验让苏联/俄罗斯人记忆犹新,低矮的外形,导致苏联/俄罗斯坦克兵要求不能太高,坦克的外形尺寸也小于西方坦克,重量也是40来吨,这样对铁路,航空运输也不是很挑,BTR和BMP战车也是主打低矮,尺寸小和相对轻便,
美式坦克和苏式的外观其实就是东西方战略战术思想差异的结果
俄T72坦克炮塔为什么身形低矮,而美制坦克炮塔高大威猛?
这就是苏联T-72坦克的设计思路,它是为打世界大战而准备的,所以它根据二战的坦克使用经验,坦克在战场上的使用次数一般不会重复使用3-4次,所以它的动力系统设计的要求就低于西方的,而且几乎不把坦克兵当人使用。
从T-34开始苏制坦克的工作环境是很糟糕,就比日本的豆丁坦克的工作环境好一点而已。美国人曾经驾驶过T34-85坦克,跑了几圈后,驾驶员艰难从驾驶舱爬出来,然后表示苏制坦克的驾驶员是个体力活,转向换挡需要特别大的力气,甚至需要拿个铁锤来敲,跑几圈下来驾驶员就累虚脱了。而这样的设计理念一直延续到后期的坦克设计中。
而T-72设计低矮就是为了减小着弹面积,增加防护。但是这对于身材高大的斯拉夫人来说是十分辛苦的。所以驾驶T-72的坦克兵不能太多也不能太高,而为解决这一问题甚至从蒙古士兵里面抽取坦克驾驶员,这也是T-72使用自动装弹机的原因之一。
俄T72坦克炮塔为什么身形低矮,而美制坦克炮塔高大威猛?
美坦克挂装了大而厚的附加反应装甲,包括炮塔顶部布设防攻顶装甲,所以比俄制坦看上去更厚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