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鸟侦察机到底有多厉害?
不要过度神话黑鸟,这种飞机尽管性能极端,但毕竟是上个世纪的产物。
SR-71的首次飞行是在1964年12月22日,它是基于20世纪50年代的发动机技术,由人用滑尺和铅笔设计的。
更早的时候,原型机A-11于1964年2月29日被林登·约翰逊总统宣布存在。它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完成了急速飞行验证。
黑鸟机型最快的3529.56公里/小时的速度,约等于2.88马赫。
这个成绩是1976年7月28日埃尔登·W·乔尔茨上尉和乔治·T·摩根少校组成的双人机组完成的,起飞地点为加利福尼亚州比尔空军基地。
实际上,这次创纪录有玩命的成分,因为不拿出点绝活的话,黑鸟就会面临下马的风险了。
可能因为四舍五入的关系,黑鸟被描述成急速“3.35马赫”的东西,但连NASA都承认,这东西飞马赫3.1都不见得行,而且绝不适宜上马赫3.3以上,它的设计理论极限就是3.2。
很多人对黑鸟的描述充满了浮夸,如:
它在接近太空的高度以3.5马赫的极端速度飞行,雷达几乎看不见。它飞得又高又快,既不能被拦截也不能被击落。如果向SR-71发射过导弹,它一加速,导弹就追不上了。
好吧,冷战时期的老式雷达和截击机可能确实干不掉黑鸟,但现代的雷达和导弹可没这么脓包。
美军自己的AIM-120导弹就有4马赫的飞行时速;俄罗斯的R-77导弹能对付以12G机动的目标,速度同样达到4马赫,速度小于3600公里/小时的都能打,而黑鸟的速度是3529.56公里/小时,虽说攻击条件苛刻了点,但不至于说让美国的破鸟轻松甩掉。
如果是S400这类高性能对空导弹,那黑鸟就更没有啥机会了。毕竟S400是第四代防空系统,别说战斗机侦察机了,连弹道导弹都在其食谱之内,射程达400千米,速度可达10马赫,能拦截4.8公里/秒袭来的弹道导弹。
所以,黑鸟甩导弹学说可以休矣,这并不科学。
不然美国为什么要淘汰黑鸟呢?黑鸟并不能真的突破一片高端防空网络,卫星分辨率一上去,侦察机就歇菜了。
除此之外,SR-71的机载系统非常的老旧,它基本沿用了60年代的设计,没有任何大的升级。比如令人诟病的实时图像传输系统,黑鸟始终无法做到实时传输。
1980年它曾进行过数据链连接实验,未果。切尼上台防长后黑鸟被退役,但海湾战争后再次服役,1993年的3架黑鸟终于被安装了实时图像传输系统,但1998年它们还是退役了。
美军经常为黑鸟的燃料费和维护费头痛。这些侦察机被扔在空军保养维护和加油,使用方却主要是CIA中央情报局。然而黑鸟的燃料费绝不是个小数,这是彻头彻尾的油老虎。
SR-71可以携带80000磅燃油,但起飞前不能加满油。
低油起飞能让飞机更安全,一旦坠毁或迫降,不会遭遇巨大的爆燃。但这意味着黑鸟一上天就得马上找加油机。
即便加满油黑鸟也飞不了多远,单次高速飞行在2000海里左右,约3704公里。而B-2隐身轰炸机的航程达11000公里,B-52轰炸机更是达到16232公里,同样靠速度吃饭的B-1B轰炸机也有12000公里航程。
然而,SR-71的基地必须在本土(甚至飞行员都必须结婚),它每次出动都必定是场大动干戈之旅,会有专用KC-135Q加油机提前待命,为其在半道上接力,不断加入黑鸟必须的JP-7特殊燃料。通过这种操作,黑鸟能达到22224公里的航程。
为了让黑鸟能良好的使用,还得维护好这些昂贵的,没鸟用的KC-135Q加油机。
地面加注燃料也是个麻烦的事情,为了减重和避免膨胀,黑鸟的机体就是油箱。油箱可起到一定冷却作用,而机体为了耐热胀形变,采用了松散的伸缩缝设计,仅用耐热橡胶和蒙皮填塞。
所以SR-71在地面上会漏油,滴滴答答地流淌JP-7燃料。流量还挺大,基本上30分钟就能漏掉300多公斤燃油。
在这段时间,地勤会拼命做好起飞维护,然后还要将油箱先充满,确保排出空气,再一边充入氮气,一边抽出部分燃油。
这些燃料中含有六氟合铜(IV)酸铯、烷烃、环烷烃、烷基苯、茚满等成分,反正肯定是不环保的。
NASA曾保有自己的SR-71,它们被用来研究大气边缘,也被拿来验证大气层内的一些物理问题,如空气动力学、推进、结构、热防护材料、高速和高温仪器、音爆特性等等。
SR-71项目曾经是美国宇航局整体高速航空研究项目的一部分。
SR-71曾经在外壳上安装了激光投射器,以进行空气数据采集,它使用激光而不是气压来产生空速和姿态参考数据。
1993年,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让黑鸟携带了紫外摄像机,冲上了极高空,拍摄各种波长的,地面天文学家无法观测到的天体。
加利福尼亚大学曾经用NASA的SR-71研究使用带电荷的氯原子来保护和重建臭氧层。
摩托罗拉的“铱星系统”开发时,SR-71曾COSPLAY了一把“卫星”,以供地面发射机和接收机测试。
SR-71的截击机型号YF-12上,医学研究人员还做过生理信息收集,获得了机组人员在持续高速飞行时生理和生物医学方面的资料。
黑鸟侦察机到底有多厉害?
SR-71黑鸟侦察机作为上世纪60年代研发的有人飞行器,如今来看依然非常科幻,如果在刚问世时从中国天空飞过,想必国内报纸上立马就会铺天盖地的出现以“疑似外星飞行器造访中国”为标题的新闻!
SR-71黑鸟延续了其前身——A-12牛车侦察机的气动设计,采用三角翼布局、翼根前缘直到机头布置有大边条,两台发动机分别布置在机翼左右,这些设计大都是为了降低雷达反射截面和机身阻力,使之具有一定的隐身能力和能以3马赫的速度飞行。
为了加强机身结构和承受高速飞行时机身与空气摩擦产生的高温,SR-71黑鸟的机体采用了大量价格高昂的钛合金,全机钛合金材料占了30吨自重的85%以上,使得黑鸟的单机造价超过20亿美元。当黑鸟以3马赫速度飞行时,机体与空气高速摩擦会产生极高的温度,机身表面任何一处的温度都超过了400度,温度最高的地方是尾垂,高达577度。
高速飞行时机身超高的温度还带来许多必要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让飞行员在如此高的温度下驾驶飞机、如何让燃油不在高温下被引燃!为此,臭鼬工厂在黑鸟的驾驶舱内加装了专门设计的温度控制系统,将舱内温度控制在人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不过,由于需要在3万米高空飞行,黑鸟飞行员还必须要穿上增压服,看起来和宇航员没什么两样。
为了寻找耐高温的燃油,臭鼬工厂的工程师花费了很长的时间,最初测试过用液氢、煤或硼悬浮燃料,但经过测试发现都不合适,费尽周折后臭鼬工厂决定向壳牌石油公司求助。曾为U-2高空侦察机提供燃料的壳牌公司很快又为研发出了LF-2A燃油,美军称为JP-7燃油。JP-7燃油的特点是沸点非常高,但价格非常高昂,据称比同样体积的苏格兰威士忌还贵的多,所以黑鸟飞一小时的油费就高达24万美元,约合156万人民币,简直没法玩啊!
钛合金虽然耐高温,但金属在高温下都会因热胀冷缩发生形变,造成机体接缝处爆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臭鼬工厂将黑鸟的机身接缝处都留有一定的缝隙,当高速飞行时产生热量后缝隙会自动封堵上。但这样设计又带来新的问题,由于黑鸟机身上遍布着油箱,其中许多是用来隔热的,比如前起落架轮胎就被油箱包围着,防止因温度过高爆胎,而机身的缝隙造成黑鸟机身许多油箱在其不飞时或低速飞行时漏油。因此,黑鸟每小时24万美元的油费不光是因燃油贵造成的,机身漏油也是一个因素。为此,黑鸟起飞时只能加少部分燃油,升空后就需要通过空中加油机加油。
漏油的黑鸟
为了让最大速度突破3马赫,黑鸟使用了两台J58变循环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最大加力推力可以达到140千牛。J58发动机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投入实际应用的变循环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在低速运行时类似于常规的涡扇发动机,而高速运行时类似于涡喷发动机,而且J58变循环发动机在黑鸟飞得越快的时候输出的动力越强劲。强劲的动力和特殊的气动布局使得黑鸟最大速度可达3.35马赫,并在1974年9月1日创下了从纽约到伦敦的有人飞行器最快飞行纪录,飞行过程只用了1小时54分56.4秒。
黑鸟服役后对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进行了侦察,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曾被美国视为威胁的国家,据美国黑鸟协会收集资料统计数据,所有被黑鸟侦察过的国家一共向黑鸟发射过超过1000枚导弹,但是没有一架黑鸟导弹被击落过,不过传言曾有一架黑鸟在朝鲜侦察时被S-200导弹击伤过。值得一提的是,黑鸟曾进入以色列侦察核设施并遭到以军F-4战机拦截,当时F-4战机向黑鸟发射了AIM-9“响尾蛇”空空导弹,但没什么卵用,因为黑鸟飞得比响尾蛇导弹还快。
黑鸟侦察机到底有多厉害?
黑鸟侦察机是世界上唯一一种飞跃别人领空不用担心被击落的飞机。 全球仅有86名飞行员和86名侦察系统操作员飞过洛克希德SR-71黑鸟战略侦察机。这比绕地球飞行的美国宇航员人数还少。
现在美国要让一架飞机从研制到起飞,需要三年、四年或五年的时间,而黑鸟最多三年时间就达到服役状态。 黑鸟1963年开始研制,1964年首次飞行,1966年服役。SR-71还创造了惊人的飞行记录,包括26000米高度持续飞行的世界记录。以及1976年大约3.3马赫的绝对速度记录。实际任务记录表明,黑鸟的飞行速度可能高达3.5马赫。这比大多数小口径步枪子弹都要快。
抛开航空记录不谈,最重要的是,SR-71是一架作战飞机,它执行了至关重要的危险任务——收集对手具有战略重要性的核试验大气情报数据和地区图像。 除了其所有卓越的记录和作战成功(其中许多至今仍是保密的)之外,SR-71既古怪又特殊。当飞机在地上准备执行任务时,由于高速空气摩擦导致飞机热膨胀35厘米,所以油箱等会有空隙,导致航空燃料通过接缝从飞机中泄漏出来。
实际上,侦察系统操作员很忙碌,SR-71是美国空军唯一一架在后驾驶舱没有任何飞行控制的串联式双座飞机。 SR-71上众多系统最引人注意的是Nortronics NAS-14V2天文惯性导航系统。被SR-71机组人员称为“R2-D2”的NAS-14V2使用恒星作为参考提供了极其精确的位置定位。该系统不发射任何信号,因此在电磁辐射方面完全是隐形的。它的特点是“精确度至少为90米”。类似的系统今天仍在飞机上使用,如B-52平流层堡垒和其他飞机,甚至一些导弹。
黑鸟侦察机到底有多厉害?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黑鸟侦察机原名SR—71,在它整个服役期间,执行的侦察任务就高达三千五百五十多次,光顾过很多国家的重要设施,什么导弹发射井,雷达阵地,核潜艇基地,甚至是氢弹爆炸都有这家伙的身影。
可以说SR—71自服役以来,几乎飞遍了所有美国认为的敌对国家,但从来就没有被击落过。
光凭这一点,就必须伸出一个大拇指来——厉害。
所以关于题主的问题,就分成两大部分来解释,第一个说一说SR—71是如何被造出来的,第二个说一说SR—71为什么会这么厉害。
SR—71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话说在1954年十二月份的是,美国正式批准生产U—2侦察机。
这批侦察机一共有三十架,被美国中央情报局掌控并进行部署的。
说实话U—2确实厉害,两万米的高空升限,对于当时很多国家的防空系统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U—2侦察机当时都飞到莫斯科红场,把红场的大照片都给拍下来了,清晰度相当高。
这就相当于赤裸裸的挑衅,苏联肯定要想办法把U—2给打下来。
结果苏联还真就用萨姆—2导弹把U—2给打了下来,那么面对这种局面美国用U—2肆无忌惮的去侦察别的国家,这显然是不行了。
(注:U—2一共被打下十五架)
所以当时的美国总统就发狠了,要求下面的军工企业再开发一种比U—2还有厉害的侦察机,速度不仅要快,飞行高度还要高。
既然是总统下达的命令,那么计划很快就被安排上了,这就是代号为“夕阳计划”的科研项目。
当时承接这个项目的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凯利.约翰逊。
最终依据要求,就制定出了具体的任务目标,开发的这架高空侦察机,要求能够飞行在三万米的高空,只有这样才能躲避来自地面上的萨姆导弹的攻击,以及米格战斗机的攻击。
并且这款新的侦察机可以进行空中加油,这样就可以获得续航绕飞地球一周的能力。
除此之外还要隐身,以及速度高达三倍音速的能力。
这种要求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所以这款飞机一旦要研发的话,这就意味着从外形的设计,到气动布局,甚至是材料和电子工程等等,都需要推到之前的经验重新来过,挑战不可谓不大。
所以这款新式飞机,光论证就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最终凯利.约翰逊向美国空军提交了一份全新的方案。
根据当时给出的方案,这款新飞机一出来,至少就要保持在三十年内有着技术领先的优势,不能被任何国家的导弹或者战斗机给拦击或者击中。
不说别的,提出的三倍音速的概念,意味着在当时,这款新式飞机光一个巡航速度就比世界上最好的喷气式战斗机的极限速度高出了60%,提出三万米的飞行高度比当时任何一款飞机的飞行高度要高出八千米,整体的技术水平要比苏联最先进的飞机还要先进整整一代的水准。
当时美国空军一拿到方案之后,就立马同意了这套方案,同时还贴心的为这款新式飞机的验证机起了一个编号A—11,绰号“牛车”。
按照老规矩,这个方案一定下来,美国的媒体就开始放风,说美军研制新一代的高空侦察机用于代替,被萨姆2折磨的U—2侦察机。
这消息一炒就炒了四五年的时间,时间走到1964年的时候,美军就公开了这款新式高空侦察机。
这个时候,这款新式飞机就有了正式的型号SR—71,当时美国总统为了这件事,还在白宫向开会的记者证实了这件事,还展示了一些验证机型的A—11的大照片。
当时人们看到的仅仅是照片,而且还是验证机的照片,实物根本就看不到。
就这么遮遮掩掩的过了十年,直到1974年的九月份,美军才将一架真实的SR—71侦察机,开到了英国开设的范堡罗国际汗孔博览会,人们这才一睹了这款传奇飞机的真面目。
那么SR—71之前都经历了什么呢?其实早在1952年的时候,作为验证机的A—11就已经问世了,当时A—11的速度就已经接近三倍音速了。
那么由这款验证机A—11,派生出了两个机型,第一款是被叫做YF—12A的截击机,这款截击机的速度超过了三倍音速。
不过这款YF—12截击机美军并没有生产,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价格太贵了,第二个是因为当时美国最大的敌人是苏联,而美军判断苏联不可能会制造出三倍音速的轰炸机。
所以当时美军就将这架超过三倍音速的截击机给丢到了垃圾桶,没在看一眼。
第二种机型就是和YF—12非常像的SR—17侦察机了。
而SR—71侦察机,第一次飞行是在1964年的十二月,进过了两年的磨合,到了1966年这才开始装备给了美国空军部队,当时一口气就生产了三十多架。
SR—71侦察机其实有三个变种机型,A型,就是通常说的SR—71高空侦察机,B型是教练机,就生产了两架,最后一款C型是用A型改装过来的教练机,具体数目就不知道了。
SR—71侦察机的厉害之处。首先就是气动布局,可以说SR—71侦察机的气动布局是划时代的东西,它可比一般的飞行器复杂和先进的多。
要知道3倍音速,这不是说说的,它要克服的困难有很多,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空气阻力问题。
因为速度越快空气给予的阻力就会越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人就对SR—71的气动布局做了重大的改变,设计出了无尾带边条的大展弦比三角翼,翼身融合体双垂尾布局。
这些名字听起来云里雾里的,也听不明白,简单地说这种布局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发动机给装到了半翼展的二分之一的地方了。
那么三倍音速带来的不仅仅是空气阻力问题,还会给飞机带来持续性的强震荡波的冲击,SR—71要是扛不住这种强震荡波,说不准就会解体,所以当时美国人对机头和机身还进行了特殊的处理。
具体怎么处理的还真就不好解释,总之最终将这个糟糕到极点的麻烦给改成了优点,让强震荡波转化成了SR—71额外的升力。
在这一系列的设计中,还有一个最大的设计,就是SR—71的发动机舱上边的垂直尾翼是全动式的,垂直尾翼向里边倾斜了十五度。
那么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第一可以有效地减少雷达的截面积,提高飞机的隐身能力,第二非常好的减少空气给予飞机来自侧面的阻力,让SR—71即使遇到了侧面风速高达一小时六十五公里的恶劣天气,都可以轻松完成起降工作。
接下来的厉害之处,就是人所共知的速度快,飞得高。
SR—71的速度达到了3.2倍的音速,这个速度有多快呢?
话说步枪子弹的初速度也不过就是一秒八九百米的样子,而SR—71可以做到一秒飞一千一百米,也就是说一眨眼,一公里多这就过去了。
再有就是当时很著名的导弹响尾蛇导弹,这种导弹的速度也就可以做到2.5倍音速而已,其实所有的空空导弹飞行速度也就是两倍到三倍的速度。
这就意味着,当看到SR—71的时候,同时发射出去导弹进行攻击,就算是瞄准的精度达到了100%,导弹使出吃奶的力气,它也追不上SR—71,更加别说击毁SR—71了。
说道这里,估计有些军迷会想到米格—25,这款战斗机的飞行速度就超过了三倍音速,就很有可能追上SR—71。
这个说法要是单看数据的话,还真就有可能,但事实上,米格—25是不能长时间保持三倍音速的,它就算是将油箱里的油料全部耗尽,三倍音速的速度也仅仅可以为维持五分钟而已。
这五分钟结束之后,米格—25的发动机基本上可以说是报废了,必须来一次彻底的大修才能继续使用了。
SR—71的三万米飞行高达,又是一个什么境界呢?
这么说吧,就这个高度,就算是四代机什么F—22,苏—27,苏—30等等这些飞机,都没有办法到达这个高度。
而且更加重要的一点,地面上没有任何一款地对空导弹可以击中飞行在三万米高空的SR—71。
怎么说呢?在整个SR—71的服役期间创下了很多世界第一,时间走到现在这些世界第一有很多就没有被打破过。
比如说从伦敦到纽约,这个距离一般的客机大约需要飞行四个多小时,SR—17仅仅需要两个小时就能完成。
根据资料说明,SR—17只要发生任何事情,可以做到在六个小时之内飞到地球任何一个地方。
那么SR—17能够做到如此快如此高的飞行高度,这和它的发动机是离不开关系的。
SR—17的发动机又怎么样呢?
SR—17使用的发动机叫J—58,是惠普公司专门针对2.5到3倍音速的战斗机使用的,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台投入到实用阶段的三倍音速的发动机。
当时美军研发SR—71的时候,拿过J—58进行使用,发现根本就达不到SR—71的要求,所以后期又对J—58进行了一个改进。
而改进后的J—58相当给力,单台的功率就已经达到了近十五万千瓦。
那么这个数据很多人不理解,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玛丽皇后号游轮是一艘1936年下水的船,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游轮,长度比著名的铁达尼号还要长,有三百六十五个豪华房间。
二战期间还运输过士兵,一次能够运输一万六千名士兵,而且行速可以达到三十节。
就这么个庞然大物用四台大型涡轮发动机对外输出的功率总和才达到了,改进后单台J—58的输出功率。
而SR—71它使用的是两台J—58发动机,这也是为什么,SR—71可以做到一眨眼的功夫,就可以飞行一公里多的根本原因。
接着就是材料。话说任何物体速度一旦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和空气摩擦产生巨大的热量。
那么SR—71的速度超过了三倍音速,和空气摩擦之后,飞机的机壳产生的温度可以达到六百五十摄氏度。
这个温度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SR—71是黑色的,当这种飞机一旦进入到三倍音速,机体因为不断积攒的热量,外表就像是被烧红的铁块一样通红通红的。
SR—71被叫做黑鸟,其实叫红鸟也是对的。
好了,接着说。
而当时普通飞机采用的材料都是航空铝合金,这种材料一旦温度达到一百五十摄氏度的时候,航空合金铝的强度就会开始逐渐地减弱,所以温度一旦达到了六百五十摄氏度的时候,航空合金铝基本上就化成了渣渣。
为此,美国人为SR—71研发了一种新型的钛合金,叫B120。
这种材料不仅可以抗住六百五十度的高温,还可以让整体的重量下降一半的水平。
最后就不得不说,SR—71的油箱问题。
SR—71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如果停放在地面上,它的油箱会不断的漏油,这些油料都是从油箱的一条条缝隙流出来的。
很多人看到这里不理解,这么个先进的飞机,怎么还漏油,就不能补补?
还真就不能补,因为有很多物体有一个特点就是热胀冷缩,SR—71也逃不过这个宿命。
当飞机达到了三倍音速,机壳的温度升高,机身其实就开始膨胀了。
那么热量是可以传导的,SR—71的油箱也要跟着膨胀。
这个时候,这些缝隙就有了大用,油箱一膨胀就占据了缝隙的空间,让飞机的整体达到了一种严丝合缝的地步,而油箱也就不会漏油了。
而如果没有这些缝隙的话,这一膨胀估计油箱就要炸开了,后果就不堪想象了。
世界上也就是SR—71的油箱是这样的。
再有就是SR—71使用的燃油也是不普通的,这是一种叫JP—7的燃油,特点是在温度三十摄氏度以下基本上就是固体的,所以在没有进入到发动机燃烧室的时候,是可以当作冷却剂来使用的。
而这种燃油,占据了SR—71机身三分之二的容量,和机翼内一半的空间,这也让SR—71携带的燃油达到了3.8吨。
虽然SR—71携带的燃油很多,但它会执行一些需要飞行几万公里的任务,还是需要三到五架加油机给它输送十次以上的燃油。
所以SR—71每一次飞行,消耗的燃油费用就是一笔很恐怖的数字。
据说SR—71每完成一次任务,各种费用加起来就需要两千万美元。
也就是说SR—71绝对是一款非常烧钱的机器。
SR—71飞行完毕之后,别以为就没事了,它还需要维护,据说飞行一个小时就需要维护四百个小时,进行六百五十个项目的检查。
如果飞行时间达到了两百个小时,不好意思这就需要拆下发动机来个大修,而这种大修就需要耗费一个月的时间。
其实就算是飞行前一天,地面的工作人员还有大把的人围着一架SR—71打转。
当然了,SR—71的飞行事故也是频发的。
所以到了1989年的时候,美军在太空中已经布置了八十多颗侦察卫星,就将SR—71给退休了。
不过后来发现,SR—71的灵活性要比卫星好多了,毕竟卫星是绕着地球转的,需要的时候,不一定在任务的位置上。
所以1989年SR—71退休之后,到了海湾战争爆发的时候,美军又想到了SR—71,又让这家伙出动了。
当时拨款一亿美元,恢复了三架,但却让五十四架KC—135T加油机保障这三架SR—71的工作。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的话,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黑鸟侦察机到底有多厉害?
保持不败纪录,可以说飞上天空后就是它天下,3.34倍音以上速度,目前常规导弹是跟不上黑鸟侦察机,高超音速弹道导弹是可以超越黑鸟的速度,但命中率不高,唯一一个利用激光可以付它,黑鸟皮粗肉厚,激光射中它蒙皮(铝合金造),可能不起作用,但照射黑鸟驾驶舱,还是一定效果。黑鸟侦察机夺得世界第一强的战机,它服役到退役处于不败纪录,前提是除了自毁(飞行事故)之外。
黑鸟侦察机被网传到神一般存在,它有30.6吨重的机体,由于它设计超前,造就它的不败纪录。
黑鸟属于全球最快战机,它是以三角翼气动布局,歼十也是三角鸭翼布局,以现在战机技术还没有突破黑鸟纪录,它在2.59万米高空可以飞出3.34倍音速,相比常规导弹还要快,黑鸟可以用3倍音速突破各国防空,也是该速度可以避开对方防空导弹,黑鸟除了速度够快,而且还是隐形战机,这是得益于以a12牛车式为基础。
黑鸟的实用升限,已经超越大部战机的实用升限。
网传有外星人飞行器经过咱们领空,实际上这个外星人飞行器是黑鸟侦察机,有了黑鸟飞行器窥探我国领空后,激发我国研发大批先进导弹,不排除咱们高超音速弹道导弹灵感是来自黑鸟,这种可能性非常高,未来很可能咱们拥有第二款黑鸟呢。
黑鸟侦察机服役时间不算长,由1966年服役至1998退役,服役了32年,在服役期间没有被击落过纪录,这是得益于它的2台普惠j58-1型涡轮发动机,该两台发动机厉害之处是可以输出144.56千牛,但是黑鸟没有败给人家,但输给了自己,为什么这样说呢?答案是制造了32架黑鸟,却有12架黑鸟坠毁,再加上一名机师,也就是说坠机率为38%,该战机事故挺高的,不排除这是黑鸟提前退出天空的原因。
不排除未来美军还会推出新款黑鸟。
结语:黑鸟侦察机厉害到没有被击落过,从服役到退役都是保持不败纪录,但它是败给了自己。
黑鸟侦察机到底有多厉害?
图注:美国黑鸟侦察机座舱内的飞行员特写,穿着太空服一样的飞行装具
黑鸟侦察机是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在上世纪60年代研制的一款高空高速战略侦察机。从这个定义的描述中可知,黑鸟的厉害之处主要就是高空和高速。
有多高?它的实用升限高达2万6千米!这个高度,制空战斗机根本就是鞭长莫及,根本就打不着。因为飞得太高了,所以黑鸟的座舱内,飞行员必须身着全封闭的飞行服,类似于太空人穿的宇航服一般,以此保证飞行员的呼吸和生命安全。
有多快?最大飞行速度3.35马赫!要知道现在最厉害的隐身战斗机美国F-22的最大极速也不过2个多马赫,黑鸟跑在前面,F-22开足马力也追不上。因为黑鸟飞得太快,所以对机身机构设计以及机身材料都有很苛刻的要求。比如,黑鸟的机身绝大部分机身结构采用了钛合金制成,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据说可以承受两百多度的气动摩擦加热。
黑鸟飞得高,飞得快,飞行过程中发动机温度是很高的,据说最高可以超过九百度,超音速飞行的噪音也很大,这些都是暴露自身踪影的强烈信号特征,但是黑鸟利用飞得高,飞得快这两项优势,足以抵消这些不利影响,即便地面上敌国防空探测系统捕捉到了黑鸟侦察机在上空飞行,但不管战斗机还是当时射高有限的防空导弹对此都是无计可施的,只能眼睁睁地知道它招摇过市地飞来了,又大摇大摆地飞走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