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四川方言和湖北黄冈(麻城一带)的方言比较像,为什么?

麻城有一句话,湖广填四川,麻城占一半,说没点联系那是假的。

不过,说四川话与麻城话很像,这点我并不认同,差别太大了。湖广填四川已经是很久远的历史。

现在的武汉话都比麻城话更像四川话。

麻城人说话喜欢往喉头填满空气,四川人则喜欢用舌头前半部转动。

同样一句话:你要干什么。

麻城人会说:“你搞莫尔?”

四川人则会说:“你搞撒子嗦?”

细品,是不是这样的?

还有很多差异,简直完全不一样。

麻城人说:“昨儿就把汤舞好了,今儿还剩了点夺儿,留到明儿再咽。”

四川人说:“昨日就把汤熬好了,今天词得还剩一点,留到,明天再活。”

麻城人说:“窟到!”

四川人说:“蹲起!”

麻城人说:“四爷你今天又跑气去找哦的啵啵了哇?”

四川人说:“四叔你今天又跑切找我老汉儿耍了塞?”

麻城话说人傻子:“哈啰儿的,苕了吧唧!”

四川话说人傻子:“瓜兮兮的,哈戳戳的!”

麻城话赞扬妹子:“咩漂亮,长得酱那个丝啊!”

四川话表扬人:“哎呀小幺妹儿长得可真乖!”

麻城人:“坛儿,罐子,钵儿,板子。”

四川人:“坛坛儿,罐罐儿,钵钵儿,板板儿。”

麻城人说鱼:“日如唔”。

四川人:“鱼鱼儿”。

麻城人说鸭:“嗯啊吖”。

四川人:“鸭鸭儿”。

麻城人说孩子:“嗯啊伢”。

四川人:“娃娃儿”。

麻城人说虫:“虫子”。

四川人:“虫虫儿”。

所以,这差别不是一般的大,

有人说四川方言和湖北黄冈(麻城一带)的方言比较像,为什么?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约600字,阅读需2分)

方言是历史文化的突出表现,因此方言相似的地方,毫无疑问,在文化上总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有人注意到四川方言与湖北黄冈地区的方言,不仅很多发音相似,并且有不少的俗语都是通用的。更能说明这两地之间有文化方面你的关联。

一个最直接的解释就是,在历史上,两地有过移民往来。而最大的可能,就是湖北黄冈迁往四川。这就是历史上出名的“湖广迁四川”

大规模的“湖广迁四川”在历史上有两次。

一次是在元末明初。

元代末年,战火四起,元军久攻四川不下,因此每攻下一地,就屠城立威。“军所至,但有发一矢相格者,必尽屠之。”造成四川人口锐减。

徐寿辉部下的明玉珍一部攻入四川,并且在四川称雄,明玉珍是湖北随州人,他的部队大部分都是湖北人,等他在四川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称王之后,不少湖北的难民蜂拥而至,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湖北人入川。正如当时人记:“元季大乱,湖湘之人往往相携入蜀”。

第二次“湖广迁四川”的高潮是在明末清初。

“张献忠屠蜀”的说法,大家都不陌生,不过这个说法值得慎思。张献忠这个地方一霸,只能尽可能的维护好地方的人口与发展,像刘皇叔一样爱民,才是割据政权正常的表现,屠蜀而令自己成光杆司令,用脚趾头想都不可能。最有可能的是清人污蔑张献忠,掩盖其铁蹄蹂躏蜀中之事。

蜀地经此战乱,又一次人口锐减,清初为了发展农业,鼓励周边省份迁入四川。湖广是最大的人口迁出地。有学者根据《光绪广安州新志》中移民记载而统计出:“湖北黄、麻籍占入广安州人数的26.64%。湖北、湖南合计约占60%。”

正是这一次大规模的“湖广迁四川”,使得四川的方言,带上了湖广的味道。这也正是题中所言:四川方言和湖北黄冈(麻城一带)的方言比较像的重要原因。两分钟走近历史现场,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有人说四川方言和湖北黄冈(麻城一带)的方言比较像,为什么?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黄冈人,我来正面回答一下。首先,我们要回答的是,四川方言和湖北黄冈麻城方言听起来像不像?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绝对、肯定的像!

我们不能停留在书面理论,而要从实际出发。像不像谁说了算?难道书本说了算么?书上写不像就是不像,书上写像就是像?当然是问黄冈人和四川人啊。黄冈人和四川人才有权威发言权。我曾经的工作由于经常要到全国各地出差,作为一个地道的黄冈人,去四川最多的一年是去了八次!成都、广元、宜宾、青川。我可以非常负责任的说,我每次去四川都可以用我们黄冈方言跟当地人交流!这已经不是像不像的问题,两地语言根本就是一个源头!

跟四川那边认识的朋友也聊到过这个话题,人家可以给出实实在在的证据!他的家族族谱里记载他们当地人就是从我们黄冈麻城迁移过去的,祖籍就在黄冈麻城!

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回答的是,为什么听起来像。这是历史题,答案在史书里有记载。也就是后人广为流传的“湖广填川”。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经过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据记载,外省移民总计有一百多万人。其中以湖广行省人口最多。

以成都为例,清末《成都通览》曾记录“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广占25%,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

因此,两地语言听起来像,是必然的!

有人说四川方言和湖北黄冈(麻城一带)的方言比较像,为什么?

据本人了解。整个大别山一线县市除了麻城和红安方言比较接近武汉地区口音外,其它大部分地方的方言都很相像,属于江淮官话片。具体来说,从信阳的罗山,新县开始,到大悟,到新州(部分地区说武汉话),到英山,罗田,浠水,蕲春这几个地方方言特别像。整个黄冈市,只有红安和黄州(团风)的方言接近武汉话,武穴和黄梅及蕲春部分地区的方言与江南鄂州黄石方言比较接近;最正宗的江淮官话片区是罗田,英山,浠水,蕲春这几个县以及分属孝感的大悟和分属河南省的信阳部分地区。武汉话与四川话同属西南官话,所以说,黄冈地区也只是红安及黄州(团风)一带的方言很接近四川方言了。

有人说四川方言和湖北黄冈(麻城一带)的方言比较像,为什么?

可以说,很多四川人祖籍就是麻城的,但不知那年那代。

有人说四川方言和湖北黄冈(麻城一带)的方言比较像,为什么?

就麻城方言来说,跟红安罗田是最像的,几乎无障碍交流,英山团风黄梅这些地方没接触过就不说了,但是跟浠水蕲春新洲有点区别,说快了有点儿听不懂,一个黄冈市内都这样,就更不用说几百年前移民过去的四川人了。

反正作为麻城人,开始听四川话可能不习惯,但是后来稀里糊涂的就听得懂他们说话了,当然不可能全懂,因为四川移民也不都是麻城过去的,各种融合才有了现在的四川话,后来看到很多四川人找麻城宗族,他们说是看族谱才问的,这才明白原来真是有渊源的!

其实这个根本扯不到黄冈市,至于湖北人就更别扯了,因为跟黄冈其他县市基本没关系,当初移民就只有麻城红安最多,在现在的麻城中馆驿镇一起出发的!黄冈其他县市听不懂四川话很正常,我们麻城人听到四川话也是大致明白,说不出那种音,那么多年过去,方言差异越来越大,你们肯定更听不懂!

这种语言类历史问题,被某些人一个方言划分书整的明明白白,你是被书洗脑了吗?砖家是现代才划分的,四川那边都移民过去几百年了,语气肯定有变化,而且四川人又不全都是麻城过去的,只是比例偏大而已,周围地区也会有移民过去,互相交流这就变成了现在的四川话,人家有云贵川三兄弟,肯定不会把四川话划分到麻城这个方言片区来!

以这种方言片区划分,断定四川和麻城没关系的,都是脑壳有毛病!真要闲的蛋疼证明,最直接的就是去四川那边看人族谱,看看脸痛不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