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俄坦克的炮有帆布!而欧美日韩的没有?
怎么可能没有?这其实是个认识问题,源于坦克炮盾的密封设计。
上图是一辆经典的美国M60坦克,请问它的炮盾上是什么东西?
上图是英国的百夫长坦克,也能看到炮盾上巨大的防水布吧?
你说日本没有,可以仔细看看上面那辆74式战车的炮盾下面是不是压了东西。
还有90式坦克,看看它的炮管根部是不是有布纹的褶皱?
上图的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可以让人看得更清楚,只不过是将防水的密封布给压到炮盾后面去了。
坦克炮塔的正面都有一块火炮防盾,这可以说是其正脸最硬的地方。有这块防盾存在,坦克有力的保护了重要的中央位置。
但因为火炮身管的存在,炮盾位置其实是个开放式结构,简单的说就是里外是通的。英国人在二战的“彗星”坦克上就已经提出了相关问题,认为灰尘和小石头可能卡在炮耳和炮塔之间的缝隙中,阻止它上下移动。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装上结实的帆布罩。
所以,这个部位存在一些密封需求,比如防水、防尘、防烟,以及现代坦克防核、防化学、防生物的“三防”功能,都需要坦克能良好的封闭住车体。要做到密封,人们也只能用一些柔性密封布材料来覆盖,形成整块的遮罩。
正因为坦克的炮盾在外面,人们需要用局部的密封布和填充材料覆盖住炮根缝隙和炮盾边缘,或者干脆将整块密封布压到炮盾后面去。
像M60那样外防盾但直接用整块密封布密封的情况也有,比如上面那个61式坦克,毕竟这样最简单。许多早期坦克都有类似的问题,随着现代坦克的设计,慢慢人们已经将其藏到炮盾和复合装甲后面去了。
比如上图这张被飞头的豹2,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它不过是将密封布压到炮盾后面,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不过,这方面确实存在技术差异,比如美国的M1坦克,它恐怕是这方面做得最干净的。
为什么中、俄坦克的炮有帆布!而欧美日韩的没有?
不要觉得这个设计很土,其实是非常有用的设计,其实西方坦克曾经也一样这样做过,为什么要这样做,主要是源自二战德国坦克很喜欢把炮盾做成一个圆弧形,这样可以让来袭的炮弹更容易被弹开,从而保护坦克最重要的炮塔正面,但是很快就遇到了一个致命问题,当炮弹击中炮盾下方时弹开的炮弹则直奔坦克的一个薄弱环节,驾驶室的顶部,这个部位因为在战斗中基本不会被直接命中,所以都设计的很薄,于是弹飞的炮弹就会击穿驾驶室顶部装甲,产生的金属射流又会因为碰到坦克厚重的车体正面装甲内壁后反弹到车体内部,从而达到瘫痪或者击毁坦克的效果,而这个致命缺陷就被称为窝弹区,苏军最早发现这个诀窍,还发明了故意打窝弹区的方法,十分奏效。
二战德军的坦克因为多采用方向盘操纵,坦克前部需要传动机构的空间,从而使得炮塔比较靠后,自然形成了这个窝弹区,而苏军坦克简单粗暴,而且因为柴油机比较大,所以炮塔都比较靠前,反而不存在这个窝弹区,一时之间形成了一种优势。
德军后来发现了这个问题,通过改垂直炮盾,半弧形炮盾来解决了这个问题,反倒是盟军的一些型号的坦克后来被德军拿来利用了窝弹区给教训了一下。
战后,因为各国坦克都开始注重机动灵活和平衡性,炮塔都基本处于中部,窝弹区的问题又成为一个关键点,最后通过取消外部炮盾,缩小炮管正面开孔面积,以及强化炮管底座来解决了防护问题,简单说就是直接把炮管和炮塔的结合部做硬点,直接可以和炮弹刚。但是裸露的炮管底部因为是活动的,所以与炮塔之间会有缝隙,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不能在防水密闭和炮管需要活动问题之间找到解决方案,最后发明了直接用一块防水帆布包住,即可以防水密闭,也不影响炮管活动。
这种做法在各国坦克上都出现过,包括德国豹1,美国的M60,M103上都使用过帆布,后来是借鉴英国的直接把防护装甲和炮管做成一体化得方式,也就是整体化炮盾,西方坦克才放弃了帆布的做法,而苏俄因为在实战中并没有发现这种设计不好,且表现优异,所以一直沿用,中国则是师承苏俄坦克体系,所以也一直采用。
俄罗斯的新一代坦克阿塔玛也依然采用内炮盾形式,区别是在外部换成了金属罩子,看上去没那么土了。
为什么中、俄坦克的炮有帆布!而欧美日韩的没有?
这是个误会。西方国家的坦克上也有。
日本的90式主战坦克上也有“帆布”。
日本最先进的10式主战坦克,也有。
德国的豹2,上面也有“帆布”,如下图。
法国的勒克莱尔主战坦克,号称"全球第一种第四代主战坦克",报价比美国M1A2、豹2A5/A6与英国挑战者2都要贵。但是,也有“帆布”。如下图。
所以,不是只有中俄坦克的炮盾上有帆布。而且,有没有帆布,跟坦克设计有关,并不是意味着就不先进。
(我国的99式主战坦克,炮塔和炮管连接处,明显看出有帆布)
再说说炮盾的事。炮盾,就是保护主炮和炮塔了连接处的防护装置。在二战时,流行两种炮盾。
第一种,就是美国、德国虎式坦克、豹式坦克的外置式炮盾。
炮盾还能充当正面装甲,从正面防护炮塔。
第二种,就是内置炮盾。如,英国的坦克。
等到二战结束后,中苏(俄)和很多国家的炮盾采用弧形的外置炮盾。结构如下图。
我们的作战理念是,不在让炮盾去充当正面防护任务。炮塔的防护,还是由炮塔装甲来负责就行。而且,采取这种炮盾,坦克重量和成本就会相对较低。只是,主炮移动时,会和炮塔有缝隙。于是,就加一个帆布盖上,密封防尘用。当然,现在使用的也不是普通帆布,而是特质的能适应核生化作战。
我国的99式坦克弧形炮盾,配合上附加的楔形的双防反应装甲,正面的“窝弹”问题也得到有效解决。
而美国的的坦克使用的是一整块炮盾。结构如下图。
大炮盾的好处就是密封更好,主炮俯仰角度更好。但是,车体重量也会因为炮塔装甲增加,而加重。不过,美国坦克发动机好,又有钱,不在乎。
不过,M1坦克正面的“窝弹”区也很明显。
(文|勇战王聊历史)
为什么中、俄坦克的炮有帆布!而欧美日韩的没有?
我们戴口罩,西方人不戴口罩。我们是因为怕彼此传染而戴口罩,西方人说等有病了再戴口罩。
为什么中、俄坦克的炮有帆布!而欧美日韩的没有?
因为中俄坦克采用了内防盾,而西方坦克则采用了外防盾。
要了解什么是内外防盾就要了解火炮防盾,火炮防盾通俗来讲就是坦克炮塔和炮管连接部位的防护。
坦克炮塔不用说有很强的装甲钢板防护,但是在中间与炮管连接处却十分脆弱,因为要让炮管有上下活动的能力所以零部件较多。
显然最脆弱的地方也是裸露的地方需要防护,所以我们把用来保护这块地方的东西叫做火炮防盾。
中间的缺口需要额外的钢板来防护,西方采用了外防盾,可以看到炮塔中间有一块凸出的盒子形状。
中俄则是采用内防盾,内防盾和外防盾作用差不多,但整体协调的多。
这主要是设计理念和延续性的问题,早期西方的坦克也是采用内防盾。
而中俄坦克则一脉相承,设计理念没有变过,要说外防盾技术含量多高也不是,俄罗斯最新的T-14阿玛塔坦克和最新改版的T-90坦克就是采用的外防盾。
采用内防盾本质上还是在内部防护,自然需要一定的防尘防水防火措施,这块帆布就是用来干这个的。
帆布的造价也不低,因为这块帆布不是普通的帆布它具有一定的防护效力。
还有就是采用内防盾的坦克在日常保养较轻松,外防盾拆卸还是比较麻烦的。
但内防盾需要额外的遮掩与保护,就是多了一层防护。
为什么中、俄坦克的炮有帆布!而欧美日韩的没有?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俄罗斯的坦克有帆布,欧美日韩的坦克没有帆布?这个问题,猛然一听,感觉欧美日韩有那么点高大上的意思。
毕竟在一般人看来,坦克这种号称陆战之王的大杀器,要的是什么?
要的就是全身被钢铁所包裹,要的就是结实耐用,要的就是防御力超高,一炮打上去顶多就是一个坑的结果。所以坦克上怎么能出现帆布了?帆布这是能防导弹啊,还是炮弹?
别说这些东西,一块布料子弹都防不住。
那么事实如此吗?其实不然,别管俄罗斯还是欧美日韩的坦克,所有的坦克都会有这块帆布的。
说道这里问题就来了,俄罗斯的坦克上的帆布是能看见的,而欧美日韩坦克上,怎么就看不到类似的帆布?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应该了解一下,坦克上为什么会有帆布,至于俄罗斯坦克上的帆布能看见,欧美日韩坦克上的帆布看不见,就很容易回答了。
那么为什么坦克上会有帆布呢?这块帆布和坦克的炮盾有一定的关系。
什么是炮盾呢?简单地说,就是火炮的防护盾,比如牵引式的大炮,那块竖起来的大铁板子也叫炮盾。
坦克上的炮盾其实也是一样的。
那么坦克上的炮盾是怎么回事呢?
坦克上也是安装火炮的,这门火炮的根部是插在了炮塔的开口处。
而整个炮塔算是坦克最硬的地方。
在这么个防御力出众的地方,结果出现这么个开口,这就成了炮塔防御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
在这种情况下别说炮弹了,一挺机枪或者一支步枪都可以将子弹射入到炮塔内部,给乘员造成伤害。
所以在坦克火炮和炮塔的这个开口处的连接位置上有必要,也安装一个炮盾,对炮塔内部人员进行保护。
当然了基于炮塔的特殊形状,就不能简简单单装一块钢板上去就完事了,于是就出现了不同形状的坦克炮盾。
所以坦克也有炮盾,只是形状和牵引火炮的大铁板不一样而已,就位于火炮和炮塔的连接处。
这是一个用来弥补火炮和炮塔之间防御缺口的一个部件。
那么坦克的炮盾和帆布又有什么联系呢?话说炮盾很好地弥补了炮塔和火炮之间的防护力量,但坦克的火炮总是上下活动的,并不是一个被焊死的部件。
所以炮盾的存在虽然让炮塔和火炮之间的防护力上去了,但会出现较大的缝隙。
那么这些缝隙在平时的时候,不会有任何的问题,对于炮塔的内部乘员来说,似乎还能透气,看起来很不错的样子。
但在战争中,这些缝隙却是要命的,比如过个小水沟了,浅一点的河水啦,水说不定就会倒灌进入到坦克内部。
把人淹了到是小事情,但要是把里面的电子设备淹了,这可就要出大事了,说不准,一辆坦克都能报废了。
坦克出了问题,这可是大事。
当然了,遇到这种情况还是其次的,如今的战场什么情况都能出现,有核污染,生化污染,生物污染,三防很重要啊。
一旦坦克的三防出现了问题,遇到了对应的情况,这可不是一辆坦克出现问题的事,而是整个坦克部队都会出现问题。
所以坦克一定要有三防的能力。
这些缝隙显然是不符合三防要求的。
没有三防能力的坦克,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基本上可以说是被废掉了一半。
所以为了把这块缝隙给封死了,还不影响坦克火炮上下浮活动,这就有了帆布的存在。
也就事说,帆布是为了起到密封效果而被添加到坦克上的。
话说到这里,其实已经不用做过多的解释了。
不论是俄罗斯的,还是欧美日韩坦克,只要它的坦克炮会上下摆动,坦克炮和炮塔之间必然会有缝隙,既然有缝隙,必然都会装上帆布,用来密封炮塔,从而让坦克达到三防要求的。
那么为什么俄罗斯的就能看见,欧美日韩的反而看不到呢?这是因为俄罗斯的坦克和欧美日韩的坦克,所使用的炮盾款式不一样。
俄罗斯使用的炮盾是内置炮盾。
显而易见这种炮盾是在炮塔内部的,这种内置炮盾往往比较小。
这么安装以后,从外面看,炮塔和炮管根部之间就凹进去一块,所以把帆布往上一遮盖,这就行了。
三防要求也就达到了。
那么欧美日韩的炮盾通常采用的是外置炮盾,从外面看,炮管像是被插到了一个方形的铁盒子里一样,外置炮盾往往做得比较大,可以跟着炮管上下移动,看起来就像是一体的。
而这种炮盾,帆布是被安装在炮塔内部的,所从外面看是看不到的。
在最开始的时候,坦克的炮盾其实都是内置的,只是在后来的发展的过程中,才出现了外置炮盾。
接下来就说说,内置炮盾和外置炮盾各有什么优缺点。
内置炮盾先说一下内置炮盾的缺点。
内置炮盾被很多服役士兵嫌弃,原因是内置炮盾会挤占本来空间就狭小的炮塔内部空间。
当坦克兵事相当憋屈的。
再有就是在安装炮塔的过程中,这个内置的炮盾,也是一个相当烦人的部件。
内置炮盾会和火炮的耳轴发生重叠,这就会导致炮盾和耳轴之间出现安装冲突。
所以内置炮盾在安装的时候,也比较费劲。
以至于维修的时候,也是一个相当头疼的问题,不仅拆的时候麻烦,装的时候也是麻烦。
面对这种情况,如果炮管发生了损毁,需要进行更换的话,就得将整个炮塔全部拆下来,才能对炮管进行更换。
这相对于对坦克进行了一次大修,过程很繁琐的。
那么在军工人员看来,内置炮塔最大的缺点就是,它会限制火炮的仰角。
道理很简单,内置炮盾放在炮塔内部,本身内置炮盾的活动空间就小,那么火炮上下移动,就会受到这内置炮盾活动的限制。
最后一点,坦克的防御,不仅可以通过加厚钢板,安装复合装甲来提升防御力,它还可以通过设计倾斜角度来增加坦克的防御力。
而内置炮盾,却会影响到坦克设计师们,对坦克的倾斜角设计。
这同样是一个让军工们感觉到疼痛的事情。
那么内置炮盾有没有优点呢?
当然有了,这个世界任何事情都是对立的,有缺点必然就会有优点的。
坦克炮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坦克的防护力的,而内置炮盾有一个特点,它可以尽可能地缩小炮塔的开口,将炮盾中弹的几率拉低好几个层次。
要知道炮盾虽然名义上说一种防护部件,但这个防护部件不管怎么说,它的防御力都不可能达到炮塔的防御力级别。
所以内置炮盾有效地提高了炮塔的防御力。
接着内置炮盾,因为装到了坦克炮塔内部,这就意味着老大一块铁向后移动了不少位置。
那么它就会让整个火炮的重心发生后移,要知道火炮相对于坦克来说,长长的管子突出老大一截,坦克在行驶的过程中,也会摇来晃去的,这对炮管的稳定性很不好。
但内置炮盾的出现,让火炮的重心向后压,这就会让火炮变得更加的稳定,至少在移动过程中进行射击,这种稳定很重要。
这个原理,和初中学习的不倒翁原理是一样的,任何东西的重心越低,这个东西就越稳定,越不容易摔倒。
最后一个优点,内置炮盾的成本低,技术要求也不高,毕竟这个东西在坦克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
算是一个老古董技术了。
接着是外置炮盾。显而易见,外置炮盾是安装在炮塔外部的。
相对内置炮盾,外置炮盾没有挤占炮塔内部有限的空间,这会让乘员至少感觉不是很拥挤,或者让坦克设计者塞进去更多一点的设备。
再有就是,外置炮盾放在外边,相对来说它的体积会显得更大。
那么在坦克浑身上下都被保护的现在,去攻击这么大一个目标显然是相当合适的。
所以相对于内置炮盾,外置炮盾更加容易被袭击,这会降低整个炮塔的防御力。
除了这一点,还会给坦克带来一个很要命的缺点,会让坦克出现一个叫做窝弹区的区域。
什么意思呢?
比如一发炮弹朝着坦克打过来,击中坦克的炮盾,结果没打穿,炮弹被装甲给弹开了。
那么弹开的炮弹会弹到哪个方向上,这要是弹到坦克外侧,一点毛病都没有。
可如果炮弹是向下弹的话,这可是要糟糕的。
因为火炮的下方往往就是坦克的驾驶室。
如果细心留意过的话,都会注意到很多没有任务的坦克在移动的时候,驾驶员都是会打开座舱盖,把头探出来开坦克的,位置都在火炮的下方。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地方,因为比较高一点,而且是平的,所以坦克在设计的时候,这个地方的装甲都是很薄的,可以说是一戳就破。
那么这么做其实就是为了节省一些成本,同样也是为了给坦克减重。
这要是一发炮弹反弹一下,反到这个位置,别想了,坦克一准就废了。
怎么说呢?过去为了将炮盾做的结实一点,当年二战中的德国做的相当过分。
他们制作的炮盾几乎覆盖了整个炮塔的前面部分,以至于造出来的炮盾都是弧形的,比如豹式坦克,三号坦克的炮盾都是这样的。
这种超大个的弧形炮盾,直接让窝弹区变得更大。虎王的保时捷炮盾,在炮塔的前边还有一块和炮管连到一块的巨大方形装甲。
当时苏联军队攻击德国的豹式坦克,三号坦克,还真就没法下手。
但随着打坦克打的经验多了起来之后,就发现了这个致命的缺点,后来苏联军队打德国坦克的时候,就利用这个漏洞,使用炮弹反弹的功能,直接揍德国坦克的窝弹区。
你还别说,效果还相当不错。
老话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吗?
后来德国人也学乖了,就有了垂直炮盾,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
比如虎式坦克使用的就是垂直炮盾。
而虎王坦克开始使用量产型炮塔,提高了正面防御力,重新设计炮盾,让炮盾变成了,人们通常说的猪头炮盾,虎王炮塔的窝弹区这才消失了。
不过虎王坦克随着而来要遇到的麻烦就是,正面装甲高达一百八十毫米,炮塔重量也足足增加了五百公斤的结果。
其实使用外置炮盾,出现窝弹区是不可避免的,仅仅是面积大小的问题。
还有就是外置炮盾,会让坦克的炮塔变得更重,这对发动机绝对是一个考验。
那么外置炮盾的优点呢?
外置炮盾的优点相对来说会多一点,比如内部空间会变大一点。
再有就是,在生产的过程中,因为外置炮盾放在了外面,那么炮盾和火炮的耳轴是没有任何冲突的,所以安装的时候,工人师傅们会轻松一些。
而且在维修的时候,也很会很方便地将火炮和炮塔进行分离。
当然了,如果要换一根全新的炮管,炮塔是不需要动的,拆下外置炮盾,就可以将炮管从炮塔上拔出来进行更换了。
(注:随着如今坦克技术的发展,其实内置炮盾,在更换炮管的时候,也是不需要将整个炮塔拆下来了。)
接着是,外置炮盾并不妨碍坦克设计师们设计倾斜装甲,而且还会让坦克拥有更大的仰角范围。
所以相对来说,外置炮盾比内置炮盾要好一点。
那么如今,俄罗斯的坦克也开始走外置炮盾的路子了。
不管怎么说吧,坦克上都是帆布存在的。
而一个能看见,另一个看不见,这完全取决于坦克设计师当时是怎么设计的了。
最后在补充说一句,这块帆布可一点都不便宜。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的话,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