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的旅团是一个什么样的军事组织?
这是日军部队的一个编制。
“旅团”位于“师团”和“联队”中间,可以对应我们的“旅”级单位,是规模最高级的战术单位。
一般我熟知的部队编制是:班,排,连,营,团,旅,师,军,集团军。
日本人不一样,他们喜欢玩创意。
战时日军的编制是这样的:
伍-分队-小队-中队-大队-联队-旅团-师团-军-方面军-总军
现在的自卫队依然是差不多的编制:中队-大队-连队-旅团-师团。
因为是非战时,所以没有小队编制,当年的鬼子也是这样。
(因为战后精简了汉字的原因,以前的“联队”变成了“连队”,意思是一样的)
这个“旅团”其实是很尴尬的,他们没有直接指挥的本部队,只能夹在师团长底下管理联队。
日本军队最开始的制度是“镇台”,这个单位不是师团也不是旅团,镇台下辖的单位叫“营所”,这个营所相当于联队,一镇台有2-3个营所。
镇台部队出动时,就会被称为“旅团”,镇台司令官就是旅团长。
当时还有个职位叫“监军部长”,监军部长分为东、中、西部三个,他们各统辖2个旅团,在战时临时编成“师团”组织。
镇台制度被废除后,日军部队便水到渠成地转成了师团制,各镇台升级成了师团单位,如日军的第五师团,就是这时候由广岛镇台升级成为“广岛师团”。
但是,原有的“旅团”就尴尬了,上面出来个师团,下面的营所变成了联队,他们被夹在了中间。日军无法取消这个单位,便干脆在联队以上编了两个旅团司令部。
日本的旅团在战时多以2-3个联队编成,人数5000-7000人左右,多的上10000都有,联队长一般军衔为少将。
比旅团长级别低的联队长军衔则为大佐(骑兵和战车联队的可以中佐担任)。
比旅团长级别高的师团长为中将(日本这个中将可以是军长或方面军司令,如牛岛满和阿南惟几)
旅团长有时候决断权很大,作为师团中的高级军官,他们能在必要的时候行使师团长的职能。
普通的1个步兵师团也就师团本部加2个旅团的编制,每个旅团由2个步兵联队组成。
当年鬼子有步兵旅团、骑兵旅团、野炮旅团、重炮旅团、战车旅团等很多旅团单位。如果有部队被辅助进旅团单位,就会编成“混合旅团”,这也是人员数字很难拿捏的原因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当年经常人为制造“混合旅团”,将部队七添八混的搞在一起。这种做法一方面是为了让敌方搞不清部署,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给自己的侵略行为涂脂抹粉,日本人认为:“我的军队单位并没有大规模全力出击呀,这不算全面开战,所以这种规模只能是‘事变’。”当年他们发动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诺门罕事变都是如此借口。
某些守备部队因为太杂七杂八了点,也会编成混合旅团,如参加淞沪会战的台湾混合旅团。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日军开始修改“四单位师团”的编制,将师团搞成了“三单位师团”的编制,每师团两个旅团的做法被废止,师团直接管理3-4个联队。旅团在这个时候要么被取消,要么由2-3个联队合编成1个“步兵团”。
在侵华战争的泥潭中,还有不少占领军是混合旅团编制,它们被称为“独立混合旅团”。
许多独立混合旅团没有步兵联队,由4个至5个独立步兵大队、旅团炮兵队、旅团工兵队、旅团通信队等组成,规模约5000人。
以1940年独立混成第二旅团为例,他们的编制如下:
旅团司令本部
4个独立步兵大队
旅团炮兵队
旅团工兵队
旅团通信队
从1938到1940年,独立混合旅团增加到了20个。这种部队很水,但不编成这些部队,日军无法维持对中国的占领。
到1942年以后,因为太平洋战争的扩大,日军将这些独立混合旅团都逐渐编成了师团。
但即便称作“师团”,他们多半仍是旅团的架子,没有师团配属的重武器,总有点不伦不类,战斗力也参差不齐。
不过日本后来还是维持了这种搞法,在1943年维持了独立混合旅团的重新编成,他们太缺兵员了,所以又搜刮了许多因部队调整、伤病、建制转化、留守、新募人员等方式(或者干脆去关东军里拉)留下的残兵,组成了新部队。
一直到战争结束前,日军都在不断以这种方式,将一个个打成残渣的部队组成新的独混旅团。
日本人对他们的定义很明确:这是没有炮兵的东西,是不适合移动和战斗的警备兵力。尤其在最后的“本土彻底决战”阶段,日本的独混旅团部队吹气球一样暴涨,名头各异的旅团名称都盖过师团了。
总之就是这么回事儿,觉得还可以的就点个赞吧。
日军的旅团是一个什么样的军事组织?
日本的师团旅团都分级别,人数差距比较大。正常一个旅团8000-10000人,和国军一个师差不多人。日军一个师团3万人左右,国军一个军差不多2万人。日军一个军团人数从几万到二十多万人都有。日军一个联队3500-4500人。大概是国军3个团的兵力。国军到解放战争时期都有扩编,这里单指抗日战争时期。
日军的旅团是一个什么样的军事组织?
二战时期,日本陆军有确定编制的基本作战单位为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分队等。其中,师团日军最大的有确定编制的基本作战单位。旅团,则是一种在师团以下,联队以上的编制。
而从二战时期的日军的作战情况来看,日军的旅团算是比较灵活的一种军队编制。日军会根据不同的作战需要,组建不同编制的旅团战术单位。因此,二战中,日军中出现过很多人员、装备差异很大的旅团。
二战中,日军比较有代表性的旅团编制有这么几种:
(1)独立混成旅团。独立混成旅团是日军的一种旅团编制,不隶属于某个师团,遂行独立的战斗战役任务;下辖五个步兵大队与一个炮兵队、通讯队、工兵队、辎重队等,总人数约5000人,算是日军中兵员、火力仅次于师团 、有固定编制的合成作战单位 。例如,被八路军击毙的阿部规秀所指挥的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该旅团于1938年2月在北平地区编成,隶属驻蒙军驻防张家口
(2)混成旅团。“混成旅团”有临时编组与非临时编组两种。临时编组,是从已有部队抽调单位与人员临时编组、任务完毕归还建制的混成旅团,比如,1938年5月从关东军抽调第 2 师团第3旅团部队组成混成第3旅团投入徐州会战,6月即归建关东军。战争期间曾有8个非临时编组的混成旅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中国驻屯混成旅团”,战争前中国驻屯军辖有中国驻屯步兵旅团,1937年7月下旬参加攻占北平的作战。
(3)骑兵旅团。日军骑兵旅团,下辖两个骑兵联队,每个联队辖 4 个中队, 并有直属机关枪队、速射炮中队、战车队 、工兵队、辎重队、骑炮兵联队等特种兵 ,主要在我国东北、内蒙、华北等地区进行作战。最为人所熟知的日军骑兵旅团是骑兵第四旅团。这支部队先后隶属于关东军、华北派遣军、驻蒙军以及中国派遣军。并先后参加过热河战役、长城抗战、“四.一二”大扫荡、“四·二九”大扫荡、西峡口战役、豫西鄂北会战等多次大的军事行动,手上可以说是血债累累。
(4)独立战车旅团。战争期间,日军先后组建了9个独立战车旅团。每个独立战车旅团下辖两个战车联队以及步兵队、炮兵队、工兵队、整备队等,拥有战车约130辆。
(5)独立步兵旅团。独立步兵旅团建制始于1944年2月,与师团、独立混成旅团处同一指挥层级。独立步兵旅下辖4个独立步兵大队,旅团属特种部队不含炮兵,编制5985人,旅团长陆军少将军衔,全部在中国派遣军序列。
(6)海上机动旅团。日军为应对太平洋战场的作战需要,先后编成了海上机动第1~4旅团,担任岛屿作战。旅团官兵约5500名,包括3个海上机动大队,旅团直辖机关炮队、战车队、工兵队、通信队、海上输送队。每个机动大队辖3个歩兵中队、炮兵中队、迫击炮中队、作业小队。
(7)野战重炮兵旅团。野战重炮兵旅团一般下辖两个野战重炮兵联队,野战重炮兵联队一般装备16门105毫米加农炮或24门150毫米榴弹炮,是军或者方面军级别直属支援火力。七七事变前日本陆军编有野战重炮兵第1~4旅团。不过,实战表明炮兵旅团的建制过大无必要。至1941年7月日军所有野战重炮兵旅团都撤销。
(8)非独立的步兵旅团。抗战初期,日军常设师团(甲种师团)与特设师团(乙种师团)的步兵旅团辖两联队六步兵大队,1942 年这类步兵旅团都撤销了。1942年2月陆续编组了24个新型师团, 每师团辖两步兵旅团四独立步兵大队,旅团长军衔有降至大佐者。
总体来看,二战期间,日军由于作战地域广大 、作战时间长、作战任务各异,所组建了很多编制类型不同的旅团级基本作战单位,活跃在各个战场之上,是日本陆军组织编制中的基干力量。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个“赞”,还有“关注”。
日军的旅团是一个什么样的军事组织?
二战时期,日军的军相当于中国军队的集团军,师团(甲种)相当于军,旅团相当于师。日军的师团有甲,乙,丙,丁四种不同建制规模,从人数方面计算,甲种师团和乙种师团相当于中国军队的军,旅团相当于师,对于丙种师团和丁种师团,相当于中国军队的师,旅团相当于中国军队的旅。
以上仅是从人数方面分析比对,如果从火力,武器装备和军队的战斗力方面分析,还得另当别论。
日军的旅团是一个什么样的军事组织?
是日本师团与联队间的军事编制单位。师团一般辖2个旅团,每个旅团辖2个联队。旅团人数约6千左右。另外,日本还设有独立混成旅团,下辖4至5个独立步兵大队。人数约7千多。如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一般为少将。
日军的旅团是一个什么样的军事组织?
二战时期,旅团是倭国陆军的一个编制级别,分为很多:步兵旅团,骑兵旅团,混成旅团,重炮旅团。等等。
通常,一个步兵旅团有两个联队,编制人员7800,与国军当时一个师差不多。旅团长一般是少将(其实,国军三团制师的师长也多是少将)。
后期搞出独立步兵旅团,编制5100,与国军的普通旅差不多。
独立混成旅团,取消了联队编制,直接管辖4~5个步兵大队及炮兵工兵等单位,人员有6000~7500。
特殊兵种的重炮旅团,一般辖两个重炮联队合150重加农炮36门,240毫米重加农炮20门,150重榴弹炮12门,是火力很强的炮兵旅级单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