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如果真出祁山,他能帮刘备统一中国吗?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奉献"隆中对",就只有一个梦想,早日匡扶汉室,再复汉光武中兴之大业。
可事过境迁,过了十多年,荆州丟了,关羽没了,最后连刘备也托孤之后走了。留下诸葛一人,孤军奋战,刘禅本身也没多少梦想醉生梦死之中。
这才有了"出师表",诸葛用
一己之力五出祁山,用最小兵力,做最大努力。
而外面的世界真精彩,早已不是曹操在世之时,面对着荀彧一班汉家铁粉。三国鼎立几十年,曹魏政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司马家族独揽了大权,朝堂早从拥汉拥魏转向了拥司马拥曹魏的新的政治格局,汉氏招牌巳在北方几乎消失殆尽。
在北方,诸葛亮的堂弟诸葛洛举兵反司马遭到了重创。在东吴,孙权及继任人的统治日趋残暴,坐守江东声色犬马已是定式。
在如此历史大背景下,诸葛亮的隆中之计几乎成为了昨日黄花。登高一呼,不能获得天下呼应。而龙虎犬三兄弟都在三国形单孤影,不能够形成互动。因此,三国志作者陈寿才会总结出"诸葛虽得其主",让他放手施展抱负,然而"未得其时"。天下早已不复汉家声威,早在三国杀中各逞风流。诸葛亮虽有忠义精诚,但也只能做到"鞠躬尽瘁丶死而后已"了!
诸葛亮如果真出祁山,他能帮刘备统一中国吗?
不是诸葛亮能力不行,是底子太薄,国小力弱,名将凋零,一次只能出动几万人马,还经常后勤跟不上。又遇上阿斗这个猪队友。人家曹魏动辄十几万或者几十万兵马,“就算是一群猪,几天几夜也抓不完哪。”有人说诸葛亮用人不行,我认为毫无根据。马谡是有苦说不出。假如多给他些兵马战将,他的计策就不会失败。人太少,平地扎营也难守住。归根结底是实力问题,马谡死的太冤了。诸葛亮也太冤了,刘备给他撇个烂摊子,自己“驾鹤西去”了。委屈了一代大才。再高的智商在绝对实力面前都是个笑话。
诸葛亮如果真出祁山,他能帮刘备统一中国吗?
六出祁山是假的吗!他没能帮大耳贼统一中國是众所周知啊!
各说各的版本,你说的是正史还是演义呀?
……
人生如戏
台词各异
岁月蹉跎
个个不易
什么?周郎正在上演一出《三气诸葛亮》!
[大笑][大笑][大笑]岂不是笑死村夫了
诸葛亮如果真出祁山,他能帮刘备统一中国吗?
谢谢邀请!诸葛亮出了祁山也帮刘备统一不了中国。当初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诸葛亮提出的构想就是三分天下,如此时的刘备如丧家之犬,没有诸葛亮刘备跟本成不了大器!
实质上蜀国在关羽死后就大势已去,刘备复仇又被火烧连营含恨死于白帝城。诸葛亮只是为了报先帝三顾茅庐之恩,白帝城托孤之命!
而他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给后世留下了不朽的英名!
自古能统一中华民族的人都有一定的天意!
三分天下诸葛亮,
一统天下刘伯温。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诸葛亮如果真出祁山,他能帮刘备统一中国吗?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不好说。
关键蜀汉是魏蜀吴三方最弱的一方,统一条件不具备,诸葛亮再有能力也实现不了统一。
诸葛亮五次北伐,其中两次出祁山。《三国演义》小说提出“六出祁山”。关键诸葛亮面对的曹魏政权很强大,占据中原、河北,还有西域等。曹魏政权人才济济,兵多将广,蜀汉不易消灭。
刘邦由汉中攻占关中,再打仗项羽是因为项羽政治能力不足,而搞分封制,在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湖南等地存在诸侯国。
宇文氏北周攻灭高氏北齐是因为北齐自毁长城,杀名将斛律金,而且北齐君臣无能昏庸,并且北周已经攻占了蜀地。而曹魏势力始终比蜀汉强。因此,诸葛亮如果真出祁山,也无法帮助刘备统一中国。当然,如果诸葛亮在世,蜀汉也不会灭亡。
诸葛亮如果真出祁山,他能帮刘备统一中国吗?
诸葛亮北伐,几乎都是以祁山道为主,北伐行军路线,第一次227年,以赵云小股兵以虚张声势,走来斜谷道来到郿县装腔作势。马谡先锋军走祁山夺取街亭,自己帅主力军,也走祁山道。
第二次北伐,是趁魏军举国南下战东吴孙权,他走陈仓栈道的古道,过散关,到达陈仓,围攻陈仓城的郝昭,郝昭当时只有一干人守城。诸葛亮见城墙高大,率军几万大军,听到郝昭大名,知道人家是威震河西走廊的名将,以有准备无法强攻,想叫郝昭的老乡靳洋去劝说郝昭投降,郝昭说,只有以死相搏,叫蜀军只管来攻,投降不行,诸葛亮却认为他也有几万人,又听援军来了,很快退兵。魏将王双率领援军到达,诸葛亮与其短兵相接,魏军将杀了诸葛亮的谢雄,龚起,重伤张疑后,诸葛亮设计,使王双出城追杀魏延,诸葛亮偷袭陈仓城,大火烧毁陈仓城楼。王双正在心荒意乱时,被魏延斩杀。
229年,诸葛亮令陈式攻打武都,阴平,必走祁山路,郭淮率军援助,在建威(甘肃成县)遭到诸葛亮上阻击大败撤军回去,诸葛亮得到二郡。
230年魏国大举进攻蜀国,诸葛亮以险要防守,孙权领兵北伐合肥新城,魏军因此加上大雨连天撤军。
231年,诸葛亮过祁山去攻打上邽(天水)司马懿带领郭淮,张郃,戴凌迎战。戴凌被姜维包围自杀而死,司马懿就掘营自守,畏敌如鼠在卤城对峙。诸葛亮撤军时,张郃来追击,在木门被中箭病死。
最后是234年出斜谷道,到眉县渭水北,与司马懿周旋后无战后撤在五丈原,长期对峙,司马懿也不反攻,他也又开始种田,病死。
北伐汉中二次出祁山,两次出斜谷道,一次抗击魏国进攻,一次在233年准备物资粮草准备战争到斜谷口驻军。这统一中国就不要想了,他出汉中,打进魏国,主要的目的,是配合孙权北伐,最后一次也是虚张声势在诱惑孙权亲自北伐,当孙权撒军后,他几乎仗都不想打,而撤到五丈原里。
诸葛亮早就懂得以蜀吴两个联合,也难敌魏国之强大。只是与其坐而待死,不如主动出击。把战场放在国外,会减少国内人民和财产损失,也能更好地配合孙权北伐,把压力嫁给孙权头上,减少蜀国压力。当魏国大举进攻蜀国时,孙权也会叫喊北伐。令魏国撤军。
诸葛亮几乎没有硬拚强打过一次,都是援军到来,粮尽即撤,在半路设伏击歼灭敌人,杀王双是如此,杀张郃也是如此。在建威打败郭淮更是如此。
魏延不能理解诸葛亮的战略思想首先去派邓芝联合孙权实意,并不想损失自己力量,要主动进入关中。诸葛亮第二次进入陈仓,围攻郝昭。己经到了一马平坦关中平原边上。进攻空虚长安根本不成问题,却滞留陈仓二十多天,不绕过陈仓拿下长安,占据关中是如何想法。不知道诸葛亮在成都受到威胁以借口避免内战之祸,并未想积极北伐以缺粮撤兵。
不似刘邦那样去占据关中,如果似刘邦那烊,他为什么不去作。还是不想,真要统一中国,而是主要目的配合孙权北伐。
刘邦绕过章邯,先得关中平原,再到打下彭城,兵败后,才回头拿下章邯的堡垒。他什么不想,因此缺粮,是主要原因,陈仓距长安很近了,拿下长安就能解决,还是没有把战略目标定在长安的原故。更因为李严要他作汉中王?而交出成都管理国家权力,他决不愿意原因。使他心乱而撤军原因吧。我们后出师表就能他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马谡在街亭失败后,当时是刘禅要接班撑握权力,令他交权,他才不得已才杀车保帅。并非军事失败的原因,魏延要偷袭长安,他没有答应。真正大军就是到关中边上陈仓,也就没有向长安进军可能进行统一中国,机会稍纵即失,统一中国也就在梦里内了。诸葛亮在第二次北伐是有条件统一中国的已经进入关中当时,曹休这个魏军大司马军事统帅在攻破吴城晚城杀了审德收降韩增翟丹等人升官增色成为统帅周舫按着孙权的主意诈降弃吴投魏,曹休派十万兵去接应。被吴军在石亭被朱然切断退路,魏国举国之兵援助,还是在陆逊,朱恒,全琮突然围攻下,一败涂地,被杀了万人,好在被自己政敌贾逵急速所救,免除全军覆灭,当时魏军都去与吴军决战诸葛亮明知关中空虚也急速到达陈仓围攻,如果绕过陈仓象刘邦一样占据关中平原,直取洛阳统一中原,不是没有可能,可惜没有如果,王双也不是魏国主将,诸葛亮撤军了,也就失去统一中国机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