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素质教育?学了音乐,体育,美术就是素质教育了吗?

说素质教育前必须先弄懂“素质”是什么。

人的素质包含面很多,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技能素质,人文修养,道德礼仪,多的很。

其实按照过去的话来说,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所以,素质是分型的,也不要一看到别人上美术音乐舞蹈培训班就持反面态度。

一个啥都不会的人,与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放一起,你说谁素质更高?

一个懂礼貌,知善恶,能严格控制自己的孩子,与一个浑浑噩噩就知道玩,开口闭口王者农药和脑残动画片的孩子你说谁素质更高?

一个身体棒棒,有自信心,从不畏惧体育锻炼的孩子,与走几步就喊累,体育课想着点子胡混,动辄受不了凉耐不住热的豆芽菜,谁的素质更高?

可以很直白的说,拥有一定音体美修养的人,素质就是比空白的要高。

它们不仅仅是技能的培训,亦是人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表现。

中国其实很缺人文主义,这很容易导致社会陷入庸俗化,比如网红流行,追星跪舔,网络暴力,虐动物,全都是低素质的缺乏人文的表现。

正因为有素质方面的教育,孩子才能接触更大的世界,明白自己的其它可能性,而非单纯的稀里糊涂的“快乐”着。

人不是为快乐而快乐,而是为活着而快乐。

但是也不得不说现在的所谓素质教育有问题,它本质是建立在标准化衡量的功利基础上的,人们过于强调其硬性指标和不分青红皂白的“全面化发展”,反倒舍本逐末。

不需要考试,那就连学校都在糊弄,一说要考试,马上培训班就雨后春笋,家长如热锅上的蚂蚁。

人们始终在用“有没有用”那一套在衡量人的发展,毕竟最终迎接的是一张应试教育的考卷嘛。人们关心的并非孩子拥有了怎样的素质,而是他们学的东西能不能帮忙考试加分,能不能越过50%的焦虑线。

这就跟过去的三好学生奖状一样可笑,反正只要成绩够好,你就啥都好,成绩不好,啥好都不好。

就我个人的意见来说,孩子多接触一些艺术概念,多搞一些体育锻炼,掌握用音乐抒发自己的能力,这都是没错的。

但是千万要量力而为,有天分,着重培养。没天分,熏陶一下也是可以的,硬要砸钱去干个技术出来,那叫走火入魔。

总之,一定限度的音体美学习没有坏处,它们能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只是切忌过度。

什么是素质教育?学了音乐,体育,美术就是素质教育了吗?

谢邀。题主问题好。题意是反诘,学了音体美就是素质教育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谈到素质教育,先说素质,是指事物本来的性质。加上教育二字,则是指以人的素质为根本宗旨,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全面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所以说学了音体美不等于就是素质教育,只能看作是涉及到素质的教育的一小部分内容。这里,我们有必要厘清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外延。

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应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相辅相成。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即“传道”。它居五育之首,起着统率引领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做事,修身养性,立德树人。

智育是发展智力的教育,也指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即“授业”。要求教给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将来为国家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体育是以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为主要任务的教育。应指导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学会一些适当的力所及的运动技能技巧。强身健体,保障人生更好发展。

美育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逐步认识自然界、社会和艺术领域中,美的一般规律和原则的美学教育。可以看出,美育是一种高雅的让人愉悦的不可或缺的教育。

劳动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尊崇劳动,热爱劳动,认识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幸福的基本教育。指导他们参加一些适度的力能所及的劳动实践和社会实践,为将来参加脑力或体力劳动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达成较好的人生近期目标,逐步成长达成更好的人生远期目标。即育德以树人,育智以成才,育体以致强,育美以致雅,育劳以安身。五位一体,相互促进,不断成长。

通过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有本领有创新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这是大家的期望。

个人浅见,敬请指正。

什么是素质教育?学了音乐,体育,美术就是素质教育了吗?

素质教育已经提了好多年,到今天为止在学校、家庭、社会这三大教育类型中还仅仅处于初级阶段,甚至有些人对素质教育的概念都还处于模糊状态中,又如何把素质教育搞好呢。

想搞清楚素质教育概念,从抽象的定义中不容易下手,倒不如从相互的生活中去列出具体的内容,这样才会让大家进一步理解。

1、劳动教育。劳动是立身之本,从幼儿期开始家庭教育就应该特别重视,最初从宝宝的基本生活技能学起,而后拓展到生活方方面面,主要围绕家务劳动为核心,进入幼儿园和小学中学大学后,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参与集体劳动,还有社会劳动(做公益志愿者)。

2、社会公德教育。作为个体的人最终要参与到社会交往活动中来,而这就必须要遵守人与人交往的社会行为准则与规范。重点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文明礼貌,尊老爱幼;二是保护环境,讲究卫生;三是遵纪守法、勤恳敬业;四是助人为乐、见义勇为;五是诚实守信、正直向上。

3、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根本看法与态度,积极的生活态度能让人心态阳光健康,反之则消沉,人生观还与价值观紧密相连,如靠诚实劳动获得报酬会让人建立起自尊自爱自信,反之就不用多讲了。世界观是指人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在这里不多讲了。

4、审美观教育。审美是指对事物美与丑的分辨,对善与恶的分辨,对与错的判断,守法与违法的选择等。而学习音乐、体育和美术,其实从根本上来讲是审美观教育的一部分内容。

5、自学能力培养。这是基于从小接受劳动教育,不断走向生活与学习独立的基础之上,如果家长和学校教师皆不重视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只要离开应试教育本身,一个人就会失去学习能力。纵观那些学业成绩优秀的孩子,他们从小就得到良好的独立能力的培养,而时下最缺少的就是这方面的能力普及与推广。

6、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是指不受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束缚,能够不断突破与接受新挑战,就如现在从5G向6G发展,五代战机向六代战机发展,所有的发展都离不开科技创新,而中国现在创新能力正在快速发展,才有了日益强盛的国力。如果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将来我们国家将会在世界上无可匹敌。

综合以上六方面,大家是否发现素质教育涵盖面是很大的,并且素质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来完成。家庭教育如同土壤,孩子有了家庭肥沃的土壤,才能扎下根。而学校教育如同阳光与水,让孩子不断接受知识的养分,才能枝繁叶茂。而社会教育则是给孩子提供有机绿色环境,让孩子少受大气污染和负面价值观的影响。

为此,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很多家长都有一个误区,片面地认为孩子学习音乐、体育、美术方面的兴趣爱好,就属于真正的素质教育了,其实不然,兴趣爱好只是孩子接受素质教育的一小部分。

另外,家长还需要清楚一点,在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必须要破除功利心,坚持以人为本,以孩子为核心,围绕孩子的个性特点,兴趣专长着手,把各方面的教育都有机衔接起来,力求动态平衡。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家长朋友们,素质教育搞好了,可以极大地促进孩子的学业成绩。

什么是素质教育?学了音乐,体育,美术就是素质教育了吗?

感谢提问:

人生综合生存素质源于生产劳动与社会生活实践,文化、音乐、美术、体育教育能够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人类文明生活素质。但是,教育无法把控个人融合使用文化、音乐、美术、体育等素质技能的情况。就如同建筑类教育能够教同学们如何设计房屋、该如何搭配使用钢材+混凝土+涂料,但是无法把控每个学生毕业后如何建造一栋大楼。同样,文化、音乐、美术、体育犹如组成人类个体素质的钢材、水泥、涂料和沙粒,如何搭建个人综合素质这座大厦还得看个人。诚如爱迪生所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才是最重要的。

素质,人类社会生活中,个人表现出来的具体思想言行。个人素质是以先天生理遗传禀赋为基质,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辞海》对素质解释为:①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②事物本来的性质。③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即人们常说的自然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

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自然创造生命物质之时并没有锁死生命的成长轨迹,每种自然生命除了基本成长形态、体貌特质、营养补给途径,真实的生长状况仍然需要生命个体诞生之后自主适应。人类,自然生命体系中智商最高的社群性哺乳动物,归纳总结、抽象发散、模仿借鉴是人类与其它自然动物族群相区别开来的“三大支柱”。因此,自然生命体系之中唯有人类进化出了成体系的抽象社会文明成果、唯有人类进化形成了系统完备的群体生存技能传承体制——教育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教育是人类辅助子女快速成长的综合性社会行为艺术,教育就是通过行为示范、要义讲解、实践引导,赋予孩子们综合独立自主生存能力。因此,人类原始祖先带孩子采摘植物果实+捕猎动物+防御敌害、农耕家庭孩子带孩子一起驯化播种植物+驯服圈养动物+借助自然物质加工制作生产劳动和生活辅助用具就是最好的教育。简单的说,教育就是孩子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教导下逐步适应人类社会生活的综合行为艺术。

语言、数学、物理、地理、历史、政治、法律、音乐、舞蹈、美术、体育......在漫长的生活实践过程中,人类将特定现实物质的形态+性状+功用提炼汇集成抽象的符号+读音+寓意,从而形成了人类特有的抽象社会文明,人类社会文明形成的程序物质实体—>物质用途—>抽象字符【包括寓意+读音】—>文明成果。因此,文明成果实际上是对人类社会日常生活经验的高度抽象总结。

识文断句、阅读写作、知书识礼、谈古论今、格物推理、通晓音律、洞察美好......教育与人类社会文明形成过程正好相反,教育从抽象字符发音入门逐步引导孩子们通晓人类社会文明生存方式。教育是家长或老师通过讲解、演示将人类已知社会文明成果与自然物质比照、对应之后,促使孩子在大脑中形成文明生存行为“条件反射”的复杂行为艺术。教育即引导孩子形成看见某物就想到这种物质的文字符号+读音+实际用途、见到某种特定符号/听某种特定发音就能联想到某物的“条件反射”,教学的程序文明成果—>抽象字符【包括寓意+读音】—>物质用途—>物质实体

漏斗效应,指的是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呈现一种由上而下的衰减趋势。比如一个人心里想的是100%的信息,但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往往只有80%。而当这80%的信息进入别人的耳朵时,可能只剩下了60%,真正能够被人理解、消化了的东西大概只有40%,等到这些人遵照领悟的40%具体行动时,已经变成20%了。植物吸收大量微矿物+接受长时间光照才能结出很小的果实,动物消耗大量植物果实才能吸取足够维持生命体征平稳运转的养料。因为,自然生态食物链一直遵循非生命物质多于生命物质、植物生命多于动物生命、食草动物多于食肉动物的漏斗效应。同样,人类经历漫长的生产劳动与生活实践才能总结汇集形成社会文明成果,但孩子学习大量人类社会既有文明成果才能吸收到其中极少的文明精华。

能阅文识字的未必能熟读唐诗、熟读唐诗的未必会吟诵、会吟诵唐诗的未必会写唐诗......同理,现代社会人均文化素养、音乐素养、审美素养、体育竞技素养的确增强了不少。但是,人类个体综合素质却很难被同步提升。因为,人类提提综合素质是消化吸收文化素养、音乐素养、审美素养、体育竞技素养的化合物,它不是个人认知文化素养、音乐素养、审美素养、体育竞技素养等的简单相加。

什么是素质教育?学了音乐,体育,美术就是素质教育了吗?

不懂,只知道毛主席说过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什么是素质教育?学了音乐,体育,美术就是素质教育了吗?

这个问题问得好。现在一说到素质教育就说音体美。似乎音体美就是素质。然后就大量开设音体美课程,想通过音体美来提高学生的素质。

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更不理解专家们的想法。音体美和素质有关系吗?依我看,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学音乐的素质高吗?如果大家还有点记忆力的话,那个学音乐的药家鑫撞人杀人案还记得吧?这个案件可能有点远了。最近抄的沸沸扬扬的某顶流明星,以及他牵扯出来的其它明星。哪个不是演艺圈的。他们的素质高吗?有点名气就耍大牌。连某些网红都狂的不得了。出门有几十个保镖陪同。难道怕网友吃了吗?说实话,我没吃过人肉。但我想象的人肉一定不好吃。臭肉一块。他们有素质吗?拍个戏就堵一条街。搞个活动就封道。给百姓带来他们极大不便,老百姓苦不堪言,又惹不起,他们有素质吗?有的明星还说脏话,爆粗口。他们的素质何在?而这些人哪个不是音体美高手?

素质是什么?素质不是某些技能,也不是学问。更不是财富。素质是内心的善良,悲天悯人的情怀。普度众生的菩萨心肠。有素质的人能够尊重所有人。不分职业,不分年龄。不看别人财富多少,哪怕是扫大街的,也能以礼相待,但对高高在上的人同样不卑不亢。不向权贵低头。不为蝇头小利作践自己。在公共场合守规矩,没有特权意识,理解他人。不欺负弱小,但也不畏强者。有强大的内心。能够克度各种困难,顶得住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有积极的心态。生活积极向上。不抱怨生活的苦。不把戾气发泄到别人身上。不嫉妒别人的好。不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排挤别人。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然,素质还包括很多很多。我才疏学浅,只能想到这么多。但如果你是这样的人,就算你不会弹琴,不会画画,不会打篮球。谁能说你素质低下?如果有人因为你不会打篮球而笑话你说你素质低,那他才是没素质。

要想进行教育,实施教育的人首先得知道什么是素质,而且首先得自己有素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经常问一问自己这个问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