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以后发生的战争,为何在打巷战的时候不直接炸平房?
该炸的时候还是炸了,而且二战时的房子多不经炸,火力也更强大。现代的房子混凝土结构特别多,没那时候好炸,一般不容易完全炸平。
实际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些惨烈巷战,即便把房子炸平了也没取胜的情况很多。
比如斯大林格勒战役,双方一开始还在利用楼宇对战,如著名的“巴甫洛夫大楼”和面粉厂、火车站等,都是白热化的争夺地。
但这几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结局。
火车站的部队在德军的轮番猛攻下最终死伤殆尽,全军覆没。
面粉厂是苏军重要的战略要地和支撑点,有众多副建筑和工事抵挡,德军最终炸来炸去也没能打进去。
巴甫洛夫大楼在开始的小队楼宇争夺战后,迅速被苏军增兵一个连,后面还贴了一个营,抬进去了机枪大炮。这栋楼最后在争夺中被彻底打碎,但残垣断壁和地下室却成了苏军继续奋战的掩体,大火和浓烟还会迟滞德军宝贵的进攻时间。
斯大林格勒里面这种事比比皆是,苏军开掘了许多地下室,还利用了下水道,地下的藏兵坑比比皆是,它们在残垣断壁中形成了让德军更难杀进去的障碍。
当德军轰烂一条街的时候,等待他们的是碎烂砖瓦石块构成的小山包,到处是要倒塌的危墙,还没打可能就要人命。士兵们艰难地在残垣中爬行,一不小心就被冷枪打死。神出鬼没的苏军能从任何一个想不到的角落里爬出来,然后用冲锋枪喷出一片腥风血雨。
本来还能靠坦克往上拱的,结果坦克上不去了。本来还能用机枪占领火力点打压制的,结果全是碎砖瓦根本不知道往哪儿架往哪儿打。
甚至轰炸机都很恼火,下面碎兮兮的烂砖瓦连个辨识度都没有,炸完也不知道有没有战果。
就这样,斯大林格勒的残垣碎渣变成了德军无法逾越的障碍,他们不得不转攻那些还有街巷存在的地方,然后再制造另一盘碎渣,如此反复……
德军也不是善茬,他们也学会了这些招数,并将之用到了柯尼斯堡和柏林等攻防战中,大量的利用危楼、地下掩体构成了防御网,拉低进攻方的攻击能力,把战争拖入绝望的肉磨子之中。
当然,苏联也不是傻良善之辈,他们柏林战役调集了1500门喀秋莎往城内乱轰,基本上走的也是拿不下就拆掉的路线。可即便如此,苏军依然付出了30万人的惨重代价,当红军将那些半大的德国小鬼从下水道井盖下面揪出来时,真有点欲哭无泪。
你看,巷战并不仅仅是那几个楼房而已,拆楼能起到挺大作用,但只要对方意志坚定准备充足,依然能利用废墟的复杂地形坚持鏖战。
从这一点上来说,巷战是个完成拖延战略的肉磨子,很多时候它并不是全包围的攻城战,而是双方利用城市地形互相熬鹰的手段。
现代战争其实巷战并不多,几个有名的巷战案例规模也远比不上二战。如美英军在巴士拉的巷战,俄军在格罗兹尼的巷战,以及叙利亚人在大马士革的巷战等等,其实火力投入量都远够不上二战标准,想炸平都难(车臣那个其实也炸得差不多了)。
况且巷战中炸楼只是手段,消灭敌人才是目的,如果一遇到敌方据守就扒房子,那起码弹药量要达到斯大林格勒的标准才行,而且现代建筑比二战好的多,不仅城市规模更大,钢筋水泥混凝土建筑更是普及了,哪有那么好炸?
看过工程爆破的应该也知道,炸楼是门学问,得有一定的工程基础,通过对关键部位的爆破才能达到目的。并不是一些人所想的那样,上个坦克榴弹炮一发就轰塌了。
俄军在第二次的格罗兹尼之战时,采用了特种作战的方法,通过直升机立体机动下兵,控制建筑物顶部表面,配合正面机械化部队攻势对敌群进行包抄,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还是炸得差不多了)。
叙利亚人的战斗则完全是种低层次的旧式打法,虽然双方火力拼得挺像那么回事儿,但效率却非常的差。对于这帮煤气坛子都拿去造炸弹的战斗者而言,还真没资本把宝贵的轰炸力量用在爆破区区几栋楼上。
二战以后发生的战争,为何在打巷战的时候不直接炸平房?
实际上在打巷战时直接炸平房子的战例是有的,但是效果并非万能,也不能随便用,至于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只用常规武器要炸平房子是很困难的。
通常防守方选择用作据点的房子都会比较坚固,而且既然是巷战,那么很可能是开打前隐蔽着并比开火。在这种情况下,攻击方很难把进攻路线上所有的房子都炸了,而从二战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这几年叙利亚的阿勒颇战斗来看,即使知道对方在哪座房子据守,要把它炸平也是困难的。
斯大林格勒战役里建筑物的废墟随处可见,但是很多废墟依然有着对方的火力点
二、即使炸平了也并非意味着这里就安全了。
即使经过反复战斗,房子被炸平了,但是房子的废墟还在,残垣断壁虽然不能住人,但是找几个可以掩护自己的地方改成掩体并非难事。斯大林格勒战役里就又不少房子被炸毁后,依然有苏军据守的战例,每一座废墟也是需要反复争夺的。
阿勒颇战事惨烈,但是依然有很多建筑在战火中没有被完全摧毁
三、战后的战争舆论也是很重要的影响。
二战以后随着科技技术进步,消息传播是越来越快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事情无疑并不适合做,比如大规模摧毁一座城市。特别对于进攻方来说,既然能发起进攻,起码在这一地区是占优的,那么肯定也不希望自己的形象太糟糕。如果不是万不得已,不会把事情做的太过。
所以二战以后的巷战炸房子的事情还是有的,只不过次数控制了一下,效果可能没那么明显。
二战以后发生的战争,为何在打巷战的时候不直接炸平房?
首先,房子是炸不平的,其次,即使整个城市都被炸成了残垣断壁,废墟之下依旧生机盎然,这时候派步兵上去“清理”,吃亏的概率更大。
战后几十年,其实炮火的威力相对二战来说也没什么太大的进步,那种大炮主义的观点已经过时,这年头讲究“精确”打击,那种万炮齐发的壮阔场景已经几十年未见了,所以现代战争对城市轰炸的效果和二战其实半斤八两,二战因为是全面战争,对城市的破坏要远超战后的系列战争。
至于房子,战后的房子普遍都是钢筋水泥混凝土,这混凝土几乎是一旦成型,几千年都分解不了的,而且它的熔点高达1800到2500度,即使你反复轰炸,也会留下残垣断壁的房屋结构,如果一个区域内的房屋被这么炸过几遍,那就成了媲美《兵临城下》的城市废墟场景了,而这里也将成为无数狙击手的天然乐园,即使你用“云爆弹”、“热压弹”之类的恐怖炸弹进行“清理”,考虑到成本问题,对废墟下的狙击手和反抗武装的杀伤力几乎不值一提。
希特勒当年是把斯大林格勒给彻底炸成了废墟,真的成了一片废墟,没有一座完好的房子,于是,这里就成了一片巨大的瓦砾场,城市的一切痕迹都不见了,而数不尽的大大小小的瓦砾堆里,潜伏着无数的苏军狙击手和反抗力量,他们抓住一切机会向贸然进入这片废墟的德军开火,而德军擅长的装甲力量甚至汽车都很难开入这个城市,只能靠士兵舍命在这里和苏军短兵相接,而德军在明处,苏军在暗处,很多德军都在不知不觉中就被不知何处飞来的子弹击中毙命。
让自己的士兵在一堆堆废墟上面和不确定的敌人斗争,这是很要命的事情,且不论伤亡有多大,对士气是一个极大的摧残。
例如第一次车臣战争,俄军的实力自然远超车臣叛军,攻入车臣首府格罗兹尼之前,俄军自然用苏联传统的“大炮主义”把城内的建筑炸的稀巴烂,但又能怎样呢?俄军进入城内清剿叛军,结果在激烈的巷战中,俄军一个晚上就阵亡超千人,而俄军在2年的战争里总共战死不过3826人(不含失踪的1800人),虽然最后历经多日苦战占领了格罗兹尼,但俄军最后还是全面退出了车臣。
另外,现代战争,国际影响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凡是都要注意国际影响,如果轰炸力度过猛,势必会让平民的伤亡特别大,这一点,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军的用力有点太猛了,几十万人口的车臣在战争中平民死了超十万,这让俄罗斯在国际上饱受批评,这也是俄军最后撤退的因素之一,国际压力太大了。
总体来说,即使用炮火炸弹把城市的每一平方米都犁过几遍,最后的结果都是,你只能派出无数的步兵,小心翼翼地在城市的废墟上行进,随时面对从各个方向射来的冷枪,鉴于现代混凝土的坚韧性,城市的废墟会呈现复杂的多样性,非常便于城内的守军玩各种“花招”,而进攻一方的士兵即使把全城每一个平方都走过几遍,死伤惨重之后,都无法确定废墟下的敌人还有多少。
要么你把所有的废墟都清理干净,那这不是搞笑么?
要么就不要这座城市了,绕开去,那当初打它做什么呢?
二战以后发生的战争,为何在打巷战的时候不直接炸平房?
我也当过兵。一发152毫米口径的炮弹也就是一米过些的弹坑。炮弹主要靠弹片四处乱飞杀伤敌人。这个距离就有大几十米甚至上百米了。
一从政治上来讲。对一个城市全部摧毁,在国际上的负面影响,怕是政治家不能承受的政治代价。不分亲红的全部毁灭,那交战区的平民肯定会与自己战斗到底。如果在敌国交战,哪平民就会全部加入到敌人的队伍中,敌人也会越打越多的。在本国交战就更不能摧毁自己人民的房子了。军事是为政治服务的,军事行动是为政治目标的达成而行动。这是根本。
二从军事上讲,使用常规弹药,很难摧毁全部房子,特别是高楼大厦。军事上行动还是以杀伤敌人的有生目标而进行。即使全部摧毁,炸塌了全部房子。这些废墟也是能成为被敌人利用的掩避物。到头来还是要派人去前清剿,又到了以杀伤敌人的有生目标这一点来。所以炸毁全部房屋军事上也无意义。
三从经济角度讲,也是不可能的。常规弹药也是不便宜的。一发炮弹几百几千,一发火箭弹几千上万甚至几十万元。就更不说导弹了。前面已经说过,军事上摧毁全部房子无意义。所以,即使再有钱也不能把钱往火里烧。况且常规弹药的威力,相对大型现代房屋来说简直太弱小了,全部摧平哪要花多少钱的弹药呀。
而且,战争总要停的。即使打胜了,成了一片焦土,打胜了又要重建,又要花钱花物力人力。所以为了胜利后的局面也不会全部炸平城市的。
至于有人说用核弹。除非疯子政治人物,除非抱着同归以尽的心态,任何理智的人是不会使用这种杀人又害已的武器的。
二战以后发生的战争,为何在打巷战的时候不直接炸平房?
谢邀请。
战争是不讲规则的,利用巷战消耗对方的有生力量,拖延阻止对方的进攻步伐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策略之一。- 二战时期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尽管德军占优势,苏军依仗坚固的楼房打起了巷战,这对擅长闪电战,陆空协同立体作战快速推进的德军来说,真是无计可使,万般无奈,德军用巨炮轰,飞机炸,使坚固的混凝土搂房被炸成一片废墟瓦砾,苏军照样依托残垣断壁,与德军展开了绞肉拉锯战,一片瓦砾废墟彻底阻止了德军坦克装甲车向前推进,明处的德军被隐藏在暗处角落的苏军射杀,可谓死伤惨重。
如今的军火制造比起二战越来越高科技,武器弹药品种及性能多到文中不能一一例举,时代在前进,科技日益出新,武器五花八门越来越恐怖先进,想打巷战的绝对是战术上的下下策,无须炸平多么坚硬的楼房,只须贫铀穿甲弹,高爆弹就搞定了,再坚固的混凝土钢结抅楼房,也经不起钨弹的穿孔后发生爆炸后产生的约6千多度的高温将楼内士兵及武器熔化气化。
这样的厉害恐怖武器,谁还炸平楼房?无须轰炸机轰炸,火炮猛烈倾泻炮弹,只须士兵在楼房用贫铀穿甲弹或高爆弹打个眼就足够了。二战以后发生的战争,为何在打巷战的时候不直接炸平房?
战争的目的是和平,和平的手段是战争。巷战时不炸平房,是因为平房平民居多。战争的工具是人,人又分敌人和无故的平民,也就是说平民不是消灭对相。巷战炸平房也是不仁道的作法,所以巷战炸不炸平房也是有战争规则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