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如果不让苏联出兵东北,中国军队可以打败关东军吗?
当时最大的问题不是日本败不败了,而是如何败,这关系到中国的抗战局势。
对日作战在1944年底的情况已经整体改变,变成了大反攻,日本几乎已经失去了机械化作战能力,尤其是舰队航母等高技术单位,已经没办法开出港了。
整个对日作战基本是中、美各占一半,中国以拖住日本的兵力、消耗日本的战争资源为主,美国则以进攻和消灭日军为主。
其余的,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等在东南亚和新几内亚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在战略上遏制住了日本的扩张和生产。
苏联呢?苏联在抗战初期确实帮了不小的忙,出售了不少武器装备,还派出了援华航空团,在中国最艰难的时候顶了一把。
但苏联自39年以后就不地道了,他们在诺门罕与日军相互试探了一把,日军觉得苏军凶猛,苏军也觉得日本挺疯狂,不值得惹出大火。所以双方很快就从战争状态变成了握手言和,签订了和平条约。
这时候苏联不再对华援助,日本也放弃了进攻苏蒙,双方还开始就库页岛的石油进行了合作开采,其乐融融。
老实说,没有库页岛这个北桦太油田的供给,日本的战争资源还要紧缩。日苏之间各取所需,苏军得以一门心思对付德军,日军也能放心大胆的侵略中国,同时把力量聚集到攻略亚太之上。
后来中国人算是把日本给熬穷了,熬炸了,熬得山穷水尽,再加上美国的资源断供、德国在欧洲的胜利,这才逼得日本不得不兵行险招,对东南亚下手。
东南亚当年是谁家的?主要有4家。一个是美国的菲律宾殖民地,其次是英国的海峡殖民地,荷兰的荷属东印度群岛,法国的法属印度支那。
这时候希特勒在欧洲拆基地拆得只剩英国一家,其它的全拔线了,所以日本心想我的机会来了呀,我不打是傻子呀。
于是日本先炸了美国的太平洋舰队,然后靠岛屿群防线挡住了美军,同时发动了大攻势,一口气占下了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地,打得美英荷军全线溃败。
此后的事儿不提,总之这么一搞,日本做了个大死,牵出了早就蠢蠢欲动的美国,不光坑了自己,还坑死了轴心国的盟友。
苏联这会儿在干啥呢?1941年苏联还在莫斯科与德军熬鹰呢,偷袭珍珠港这几天,苏联正巧在发动全线反攻,大批从远东调来的部队成了主力,杀得德国尸横遍野。
美国为了求稳,一开始还挺依赖苏联的,给钱给粮给机器给装备给燃料,为了拉苏联抗日,两国还密约出卖了中国的利益,换取苏联攻日的约定,甚至连势力范围都画好了——苏联要占北海道。
但随着战争的深入,美国开始越来越后悔,当年草率了,日本其实没那么强大,美国人自中途岛之战就开始翻盘了,中国也把日本拉得痛不欲生,眼下局势不是小好是大好,根本不需要苏联参与嘛。
所以,已经将算盘敲到战后利益分配上的美国,最后只想让日本快快滴投降,日本投降的越早,就越没苏联啥事儿。
苏联也知道啊,可他们并不急远东,眼下急的是灭掉德国,抢夺更多的地盘。
日本是个岛国,其实并没那么好打,他们在东南亚、中国、朝鲜都有大片占领地,太平洋上岛屿到处都是日本纵横交错的防线,美国要登陆日本本土,那绝对是场血战,到时候苏联再掺和不迟。
于是苏联将大部分精力都用到了与盟军抢地皮上面,包括攻打柏林实际上也都是抢下来的。
但苏联也不是真的死心眼,他们在欧战胜利后,偷偷派出了华西列夫斯基几人进入了远东,开始秘密囤积粮草和军队,为的就是干关东军。
美国人也知道苏联的阳谋,要彻底攻灭日本非常费时费力,还费人命,像冲绳战役那打的叫什么玩意儿?如果场场都那么换,苏联迟早要登陆北海道。
所以杜鲁门心一横,推动了对日本的大规模燃烧弹轰炸,还推进了原子弹项目的研发速度,最终靠残酷的杀戮迫使日本投降了。
到第二颗原子弹丢下来之前,苏联才如梦初醒般撕毁与日本的和平,开始大举进攻。但他们顶天也只拿下中国东北一隅和朝鲜的一半,美国冲上来在38度线画了一笔,苏联也只能见好就收。
看到这里是不是已经明白了?战争的后半段其实在日本、中国以外,还存在美、苏的博弈,甚至可以说美苏的博弈才是占主导的东西。即便苏联不出兵,美国也会推进对日本的最后狂攻,到时候盟军云集,被武装到牙齿的中国军队打关东军就像打狗一样。
当然,我认为仅靠中国人自己也能打败关东军,当时的关东军已经不是开始那个关东军了,它们的精锐已经被抽调到太平洋战场,在与美军的战斗中打了个粉碎,剩下不少精华也被以置换的方式送到了本土,准备搞“本土决战”,末路的关东军不过是个空架子罢了。
1944-1945年时,八路军、新四军的反攻已经变成了一波接一波的浪潮,不光打下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县城,也打下了张家口这种大城,关东军分明已是秋后的蚂蚱。
有人肯定会质疑,认为日军没有那么差,战斗力尚可。然而你要知道,连晋察冀鲁这些常年与八路军熬鹰的鬼子都被踩了,关东军那些没见过大阵仗的真有多高的战斗力?八路军的战斗向来是此消彼长的,随着缴获物资、装备、弹药的增多,随着更多根据地的民兵被武装整编,打败鬼子还真就是个时间问题,这时间还不会多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