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研发的武器型号在使用么?
有,一些老枪老弹如今还在部分使用。
比如俄罗斯当年的莫辛纳甘步枪,这是现今最流行的一杆老枪,无论是民间狩猎市场,还是阿富汗、叙利亚等冲突地带,都有莫辛纳甘的身影。不过,现在的莫辛纳甘多是苏联二战时生产的1891/30型。
因为俄军的许多武器仍然在使用莫辛纳甘的7.62X54R子弹,所以莫辛纳甘枪械不存在弹药问题,子弹管够。
其实战乱地带这些老枪被继续使用非常正常,比如上面这位美军小哥就找到了一把二战的神器。
英国的李恩菲尔德步枪情况也很相似,这种英国恩菲尔德皇家兵工厂生产的“Lee”式枪机步枪产量极大,其中1907年的MK.III型成为经典款,一直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装备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完。
英军在20世纪60年代淘汰了李恩菲尔德步枪,7.7mm的子弹也越来越难搞到,但一些前英国殖民地国家仍然保有不少该步枪,比如印度(主要装备给地方军警)、缅甸、菲律宾等。
美军的春田1903也是一战装备,这种步枪可以视作毛瑟步枪的美国版,在二战时美军仍大量使用,随后被M1加兰德取代,遂以狙击枪身份继续活跃。
战后美军淘汰了春田1903,这种枪支曾大量进入射击俱乐部和民间狩猎领域,现在已经不再常见,但该枪的30-06枪弹仍然在民间流行。
柯尔特.45口径的M1911手枪算是个不折不扣的一战老将,这种手枪曾经历了漫长的装备选型测试,淘汰了毛瑟C96、卢格P08等名枪,在1911年被美军录为制式装备。
一、二战和战后期间,1911手枪都是美军的制式手枪,一直到80年代末才被意大利博莱塔92F手枪顶替,但仍有大量的1911被美国军警部门装备至今。
最后还得说说美军在阿富汗曾经缴获的一辆坦克,这辆雷诺FT-17是一战的明星装备,属于炮塔式坦克的开山鼻祖,谁也不知道它怎么流落到了阿富汗,还近乎完好的保存到了21世纪。
现在还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研发的武器型号在使用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我们随便举几个例子:
第一,李恩菲尔德步枪。
李恩菲尔德步枪是1903年投产的,在一战和二战期间都大量装备英联邦军队。
李恩菲尔德步枪的特点是虽然手拉步枪,但弹匣可以装弹10发,还有个弹匣。
该枪一直到1956年,才被FAL自动步枪取代,装备了50年,生产了1700万支。
但是,李恩菲尔德步枪由于优秀的性能,直到今天还有使用。
在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中,阿富汗游击队常用李恩菲尔德步枪在山上狙击。当时苏军的AK自动步枪和轻机枪,都达不到同样的射程,所以匆匆装备了新一代狙击枪。
而在叙利亚战争、阿富汗治安战等很多战争中,也出现过李恩菲尔德步枪这种老式步枪,主要是用于打游击。该枪的特点是精度高,射程远,威力大。
原来英联邦国家很多老百姓,比较习惯使用李恩菲尔德步枪打猎,对该枪比较熟悉。
第二,莫辛-纳甘步枪。
莫辛-纳甘步枪也是一款老枪,1891年开始大量装备美军。
莫辛-纳甘步枪生产了3700万支,大量装备沙俄军队。而从二战开始,苏联将老式的莫辛-纳甘步枪开始向外援助,所以世界上很多地区都有这款步枪。
同李恩菲尔德步枪一样,莫辛-纳甘步枪的性能可靠,是一款优秀的单发手拉步枪,可以用来打猎和自卫。
该枪在1948年才全面停产,不过苏军使用狙击版本到60年代被SVD狙击步枪取代为止。
但实际上的莫辛-纳甘步枪很多,1979年中越开战以后,发现越南民兵还在使用莫辛-纳甘步枪。在车臣战争中,莫辛-纳甘步枪也被车臣武装分子用来狙击。
今天的叙利亚也有少数莫辛-纳甘步枪,被民兵武装用来作为狙击。
第三,温彻斯特连发步枪。
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杠杆式步枪,可以通过手动快速上膛,在一到两秒内迅速射击,射速极高。
在在缺乏自动武器的时代,温彻斯特连发步枪可以连续单发射击8到15发子弹。
在美国西部时期,温彻斯特连发步枪经常出现在牛仔、枪手、执法人员和不法份子手中,并与那些旧型号单动式转轮手枪一起并存,至少生产了几百万支。
在一战中,温彻斯特连发步枪也颇为有用。
在都是单发步枪的时代,它的射速很高,可以用来压制敌人。
到了二战,该枪还是被诸如加拿大等国使用。
只是,随着半自动步枪和自动步枪的出现,设计上有缺陷的温彻斯特连发步枪就被淘汰了。
时至今日,温彻斯特连发步枪仍然在美国市场有销售,还在1983年,由温彻斯特M1894创下了美国历史上最畅销的高威力步枪的纪录。
第四,M1911手枪。
勃朗宁M1911手枪在美军装备长达74年(1911—1985年,美国海军陆战队至今仍有使用其衍生型)。M1911曾经是美军在战场上常见的武器,经历了一战、二战、朝鲜战争、越战以及海湾战争。
M1911目前也是美国手枪民间市场的三大销售名枪之一。
美国人认为M1911的大口径子弹威力,是非常只得信赖的,可以做到一枪就放倒敌人。
今天M1911在美国随处可见,售价也偏高,但仍然有很多人购买。
第五,勃朗宁M1919中型机枪。
这是美军在一战的制式机枪,美军继续用到50年代朝鲜战争后,才逐步淘汰。
勃朗宁M1919中型机枪的性能很强,并不明显弱于今天的机枪,缺点是重量太大,空枪就有14公斤。
50年代开始,该枪被M60通用机枪所取代。
不过北约成员国装备到70年代,而一些小国今天还在使用该枪,毕竟它的性能很优秀,适合低烈度战争。
第六,马克沁1910型重机枪。
马克沁1910型重机枪是苏联在一战的制式武器,该枪一直用到二战的1943年,才逐步被新式的SG-43中型机枪取代。
在二战之后,苏联才开始淘汰这款重机枪,最终在50年代全部淘汰,有一部分援助给盟友。
马克沁1910型重机枪虽老旧,但用于固定地点的火力支援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火力持续性非常厉害。
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当中,有部分保管在博物馆和军火库的马克沁1910型机枪被亲政府的民兵和乌克兰政府军拿出来与亲俄武装人员交火。
实际证明,这种笨重的重机枪还是有很强的战斗力,缺点是战场生存力差,很容易被枪榴弹、火箭筒或者轻型迫击炮打掉,因为转移阵地速度慢,比较适合在碉堡内射击。
现在还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研发的武器型号在使用么?
俄罗斯与乌克兰在乌克兰东部冲突时,乌克兰民兵将军火库“挖地三尺”找到了不少一战时期的M1905/1910水冷“马克西姆”重机枪,给它们安装上了“全息衍射瞄准镜”,再将它们两挺甚至四挺并联安装在卡车上面,就成了可快速机动和威力巨大的大杀器!
M1905/1910重机枪就是沙俄制造的“俄版马克沁”,机枪的结构与“马克沁”一样,只是它发射俄制的7.62×54R弹,射速为600发/分钟,子弹在飞行1000米后仍然有很强的杀伤力,如果使用像一战期间德军用MG-08重机枪那样的“超越射击法”,子弹飞行到3000米仍然可以要人命!
M1905/1910由于是水冷机枪,它能以接近理论射速的速度连续射击,如果以300发/分钟的战斗射速计算,两挺并联机枪半分钟内就能发射出300发子弹,火力压制性能非常好,完全可以压制对方的一个排级阵地…乌克兰民兵用的这些M1905/1910基本都是新枪,一战和二战这些重机枪的制造量很大的,很多都是没启封的放置在军火库当中储备,随着新武器层出不穷,没等使用就已经退役了,一直封存着也没人使用它们,只是战争突起才拿出来用。
另外,它所使用的7.62×54R子弹现在仍然是俄罗斯枪械的主要弹种。
著名的PKM通用机枪和德拉贡诺夫SVD精确步枪也都使用该型号的子弹,可以说是常青树。
这些印度警察使用的李.恩菲尔德栓动步枪也是一战装备,李.恩菲尔德步枪,也就是“英77”,口径为7.7毫米,发射7.7×56R弹,这枪1888年(NO.1型)服役之后,英联邦军队: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等30多个国家装备了该枪,直到1965年才从英国军队当中退役。
《集结号》当中谷子地说这枪不好使…其实枪没问题,主要就是它用的7.7×56R弹缺乏,这枪可能就是NO.1型,估计是在1920年的一战结束之后流入到我国的。
二战期间“英属印度”是英国主要的军火生产地,二战结束后的1947年印度获得了独立,可能有一百多万支NO.3型留在了印度一直使用到现在,反正也是警察用的装备,对付老百姓绰绰有余了。
叙利亚战场上,这位亲政府民兵女狙击手用的步枪就是大名鼎鼎的莫辛纳甘步枪,它也是一战老装备。
介绍“莫干步枪”的性能资料太多这里就不赘述了,通常来说“莫干步枪”也好、李.恩菲尔德也好,这类一战步枪都是大威力步枪,标尺距离在2000米以上,这样远的距离就是因为子弹的发射药多,枪管还长,子弹初速大,弹道平直,通过严格的射击训练在400米外命中率很高,但这类大威力的老步枪,子弹射击到600米外仍然有很高的命中率,就看射手的视力好不好,在叙利亚将它们安装上SVD精确步枪的瞄准镜,射击600米内的目标效果很好不次于SVD,所以叙利亚武装一些人就把它当精确步枪使用。
总之,一战的枪械只要是没启封它就是新武器,在战场上仍然可以打击敌人。
现在还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研发的武器型号在使用么?
手枪M1911,步枪李恩菲尔德(印度还有一部分装备,当年孟买酒店事件的时候印度警察还拿着老李拉大栓呢),98K(挪威有部分巡逻队装备,在极寒环境下,这种故障率低的栓动步枪还是比较可靠的。)
现在还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研发的武器型号在使用么?
有,其中最为经典的当属莫辛甘纳步枪,这是一柄很老的步枪,老到牙齿都掉光了,但是他依然出现在战场上,阿富汗,叙利亚,伊拉克就可以看见它的身影。这种栓动步枪使用7.62×54mm全威力子弹,相比今天满天飞的减装药、小口径步枪弹而言,威力大得多。相比自动步枪,老式的拴动步枪占有精度和射程上的优势,合理使用能发挥不可替代的优势。
现在的莫辛纳甘多是苏联二战时生产的1891/30型,而且莫辛纳甘的子弹和俄罗斯现在军队的步枪子弹是通用的,所以子弹方面是不用操心了。
阿富汗战争中使用莫辛甘那的苏联军人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莫辛-纳甘”步枪生产数量超过1700万支,如果平均到全世界的话,几乎可以人手一支,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中国政府就曾经向苏联要求援助莫辛-纳甘步枪,1939年中国就订购了5万支步枪,装备国民党军队。
国民党军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朝鲜战争爆发后,紧急向苏联签订了购买36个步兵师轻武器的协定,其中就包括大量的M1891/30步枪。
而且国内兵工厂也开始仿制苏联枪械,此时苏军正撤装莫辛-纳甘步枪,于是将莫辛-纳甘M1944卡宾枪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资料卖给中国,在中国定型为1953式步骑枪。
虽然已经退役70多年,但莫辛纳甘步枪仍是可靠的装备,尤其是在叙利亚非常常见,无论是政府军还是叛军都有出现它的身影。
莫辛纳甘较长的枪管,为其提供了不错的精度,很适合做狙击步枪使用,配备瞄准镜的莫辛纳甘能狙杀800开外的目标,而突击步枪的射程不过四五百米,叙利亚战场使用最多的AK-47有效射程也就400米而已。而且狙击步枪恰好又是叙利亚战场上最需要的角色,因为绝大部分的战斗都在城市中进行,想想斯大林格勒战役就明白了,这里是狙击手的天堂。
叙利亚叛军
作为俄罗斯的武器,皮实耐用那是必然的,较为简单的构造给它的维护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操作简单,只需短暂的训练即可熟练使用,非常适合叙利亚战场,因为在这里打仗的都是非专业人士。经过简单分析,我们不难理解叙利亚政府军跟叛军采用它作为狙击枪的原因。
叙利亚政府军
还有就是大家都熟知的,小鬼子的三八大盖,三八大概也称三八式步枪,为手动步枪,日本陆军于日俄战争后1907年正式采用为制式武器,三八式步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法西斯陆、海军最主要、最基本的武器,一直使用到二战结束。日军曾用38大盖沾满了无数中国军民的鲜血,在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游击队,却如此钟爱这把步枪,因为在陆战上,这把枪有射程远、精度高、适合近战的三大优势,是不得不提的。
二战日军
一是射程远。
三八大盖的枪身比较长,大概是127.6厘米,这种枪身在世界各国是很少见的,而重量却只有3.73公斤。枪身长的第一优势,就是可以延长射程距离,这也使三八大盖有效射程达到460米,最远射程2400米。在战场上,使用三八大盖300米射程内狙杀目标,是属于再也平常不过的事情。七百米狙杀群体目标也很容易达到,这一点相当于狙击步枪的距离了。
二是精度高。
而三八大盖最大的不同,就是能保证射程距离的同时,有效保持精确度的瞄准射击。这一点就不得不说一下三八大盖的专用子弹了,6.5毫米的尖弹确保了在空中飞行时的相对稳定。据说,曾有人用三八大盖800米射程多次射杀群目标记录,这一点确实有点恐怖。
三是适合近战。
近身作战是三八大盖步枪的另一突出优势,枪身长的先天优势,比中国中正式步枪111厘米超出16厘米,如果加装刺刀就会达到166.3厘米,这差不多是一个成年男人的高度,相当于红缨枪的长度了。正是因为这种优势,加上日本鬼子向来推崇武士道精神,讲究近身搏杀的刺刀训练,使日本在战场上近身战斗拥有了极大优势。除了上面这三个优势外,日军三八枪还具有钢质好、耐磨损;后坐力小、适合新兵上手;杀伤力大等优势。因此,日军一直使用三八枪直到“二战”结束。
时至今日,在缅甸东部山区一个少数民族势力PNLO的基地内,至今仍在使用旧日军三八式步枪,基地一名上校对于旧日本军的三八式步枪这样说道:“容易命中,性能非常的好。是我们作战的重要武器。”
还有就是一战时英国研发的李恩菲尔德步枪,李恩菲尔德步枪是1896年至1965年英军制式手动步枪,有大量衍生型,也是英联邦国家的制式装备,包括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及印度、西班牙。李-恩菲尔德步枪发射0.303.英寸 British口径弹药,取代了英军早期的Martini-Henry、Martini-Enfield及Lee-Metford步枪,以后在1965年被L1A2 SLR取代,但部分英联邦国家仍有装备,李-恩菲尔德步枪共生产了超过7千1百万支,仅次于AK枪族,是二十世纪生产量第二大的步枪。
李-恩菲尔德步枪的特点在采用由迈克.怀特·李发明的旋转后拉式枪机和盒形可卸式弹匣(此后,英军的多种恩菲尔德手动步枪都是这个系统的改进),后端闭锁的旋转后拉式枪机,装填子弹速度比较快;安装固定式盒型双排容量10发弹匣装弹(弹匣虽可拆卸,只是为维护或损坏更换方便,在使用中弹匣不拆卸,子弹通过机匣顶部抛壳口(装弹口)填装),提高了持续火力,是实战中射速最快的旋转后拉式枪机步枪之一,而且具有可靠、枪机行程短、操作方便的优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堑壕战中,它迅猛的火力给它的敌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当时的恩菲尔德兵工厂甚至曾生产了可装20发子弹的弧形固定弹匣用于堑壕战。李-恩菲尔德步枪本来带有刺刀,但因为过度糟糕的设计而通常被舍弃不用。
时至今日,仍有李恩菲尔德步枪在民用市场用于狩猎和打靶,或作为纪念品被收藏。甚至在印度警界仍被广泛使用。
为什么印度至今仍然使用李恩菲尔德步枪呢?
因为长久以来,印度的军事装备发展就很不平衡。而印度警察至今仍在使用"老掉牙"的步枪也就是这种不平衡的体现之一。印度在二战结束后才独立,而独立后的军事装备也一直在使用遗留下来的英制装备。由于当时满足于现状,未能及时的发展军事工艺。导致现在的大部分军事装备,甚至步枪子弹都需要依靠外国。而印度自身是没有能力研制警用装备和警用枪械的。因此只能让自己的警察部队使用上个世纪库存下来的栓动步枪,作为一种解决方案。
现在还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研发的武器型号在使用么?
怎么没有?印度人不是还在用李.恩菲尔德步枪吗?还有越南的T34坦克,还有一些国家在用SKS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