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手枪,步枪等枪械上膛,未射击后,卸掉弹夹时,还要拉一下枪栓?
上膛枪械,上膛枪械,上膛枪械,这个词儿念三遍强调一下。
所谓上膛枪械,指的是枪栓已经拉动,子弹被枪机钩入内膛的状态,此刻只要施放击针簧,撞针便会打上底火,将子弹发射出去。
子弹上膛的枪是一支已经就位的枪,随时随地一扣扳机就能发射,甚至不小心还会走火发射,相当危险。
也就是说,此时弹容内的子弹已经少了一颗,它被顶到枪膛里面去了,即便你拆下弹匣,这颗子弹也不会跟着出来。
如果这时候扣下扳机,不需要弹匣它也依然会击发。因为弹匣只是个带弹簧的供弹器,它管不了枪膛。
正是基于这个道理,许多枪械子弹可以不经由弹匣进入,只要枪机把弹顶上就行。藉由这个远离,一些枪械可以超出弹容限制,从上方多塞入一发子弹。
所以,这个道理不难明白,面对一支已经上膛的枪械,在拆下弹匣后,还应该拉动枪机,完成一次抛壳动作,进行验枪退弹,将那颗顶上膛的子弹清出来。
即便是从别人手中接过枪,他告诉你没上膛没装弹,为了确保人员疏忽问题带来的风险,也应该拆下弹匣后按流程验枪清弹,用自己的操作来保证不存在子弹,否则很容易带来血的教训。
为什么手枪,步枪等枪械上膛,未射击后,卸掉弹夹时,还要拉一下枪栓?
兵者为凶器,不得已用之。
1,手枪、步枪容易走火。具体怎么装子弹,拉枪栓,我现在忘得精光。在部队近30年,一年就一次手枪实弹射击考核,我是军医,都是别人给装好了子弹,我拿着手枪瞄准目标射击就可以了。5发子弹打完,好像是要拉一下枪栓,检查里面有没有子弹,这是规定动作,旁边有人专门盯着,军医是重点需要关注的。二十多年手枪打靶,从来都是光头,白白浪费了国家100多发子弹,我一直很内疚。
不过,弄不好真的会出现意外。我是营部军医,一天连队七八个人抬了一个战士进来,说是枪走火打在肚子上了,我把所有人轰了出去,只留下受伤的战士,检查结果是没有受伤,子弹把衣服打穿了两个洞。我让他自己走着回连队。不过一出门,又被其他战士按倒,抬到团卫生队。
后来得知,他们是在操场上擦枪的时候出的事。战士拿枪指着副班长。副班长说,枪口不能对人,战士说,枪里哪会有子弹?扣了扳机,偏偏里面就有一颗子弹。得,连队出了这个事故,三年不要想评功评奖。
2,打炮也会走火。我所在的营,有一年打迫击炮就出现一次意外。还没有进行调整,炮弹放进炮膛,就触发了,打偏了方向,炮弹飞进了村庄,得,大家去找炮弹吧,幸亏是个哑弹。
3,高射炮也会走火。以前高射炮实弹演习,是飞机尾部拖着一公里多的钢丝绳,坠约2米长的拖靶,按说肉眼都能看清楚。厉害的连队打拖靶很准,不过由于紧张,就有的连队看飞机出来就打,炮弹在飞机周围飞过,高度危险!
4,导弹也会走火。前几年台军牛皮哄哄的雄风2型导弹误炸渔船就是一个例子。
还是要说,兵者为凶器,最好不用之。水火无情,枪炮无眼,战场上就更加凶险。伊拉克战争,美军就误炸了盟军。
上面说的都有限,最可怕的是核武器都可能走火。苏美冷战,就曾经出现过判断失误,差一点引发核大战的惊险一刻。人类毁灭,就在一念之间,一瞬之间。
为什么手枪,步枪等枪械上膛,未射击后,卸掉弹夹时,还要拉一下枪栓?
额...题主你可以看你自己的问题文字描述,你已经说到了上膛-未射击。那么既然有这个上膛动作,不管是手枪的套筒复位还是步枪的枪机复位,都意味着已经有一发子弹从弹匣被推进了弹膛,此时如果卸掉弹匣,弹膛内的那一发子弹是依旧存在的。
而接下来一个标准动作就是拉动套筒/拉机柄,这会儿抓壳钩会带着膛内的子弹向后拉,然后通过抛壳挺弹飞这发子弹。
图里这哥们拉套筒很温柔,所以这枚弹是直接滚出来的...要是暴力一点就是飞出来了
而且去过靶场的哥们或许会注意到一些细节,你打空弹匣之后,即便是确定弹匣已空,教练依旧会在卸下弹匣之后拉几次套筒并观察膛内是否有弹滞留,毕竟保持膛内无弹是最基础的安全条例。
我好讨厌原创声明必须300字这个设定,难道250字就不是原创来着了?
为什么手枪,步枪等枪械上膛,未射击后,卸掉弹夹时,还要拉一下枪栓?
有一次实弹射击,我用的是冲锋枪,我以为子弹已经打光,不料卸下弹匣验枪时,竞跳出一发子弹,如果当时没有验枪,那发子弹就是隐患。五六式步枪射击的时候,如果打光了子弹,枪栓回不去,枪膛,弹仓肯定没有子弹,但是装了子弹没有射击,卸下弹仓子弹,就难保枪膛有没有子弹了,为了保险起见,必须拉一下枪栓,以验证枪膛有没有子弹,这就是哨兵下哨后和每天早上起床都必须验枪的目的。
为什么手枪,步枪等枪械上膛,未射击后,卸掉弹夹时,还要拉一下枪栓?
现在的步枪和手枪都是自动上弹的,打完一枪后下一发子弹会自动上膛,也就是说只要子弹没打光,枪膛里最后一定是会剩下一发子弹,如果收枪时不退出子弹枪就会有走火的危险。
因此在在射击完毕后要先卸下弹夹然后拉动枪栓或者套筒(步枪是拉枪栓,手枪是拉套筒),这是一个手动退弹的过程,现代枪械拉动枪栓或者套筒后,子弹或者弹壳会在退弹孔中自动弹出,如果不先把弹夹弹夹拿下来,那么在退出一发子弹的同时又会把弹夹里的另一发子弹上膛。
拉枪栓或者套筒退子弹的过程不是只做一遍就可以了,一般要操作两遍三次才能保证安全。第一遍连续拉动两次枪栓或套筒,防止第一次拉动枪栓时不到位子弹未退出,第二遍拉动时眼睛要从退弹孔看向枪膛的枪口,如果枪膛里有子弹堵着是看不清枪口的,防止有子弹卡在枪膛里。
这样操作后,保证枪膛里没有子弹了,再将枪支保险打开才能将枪收回枪库,下次再用时还要操作一个类似验枪过程,防止收枪时有的人没有退弹。
枪支是杀伤性武器,使用时和使用后都有标准操作规范,只有严格的按照操作规范操作才能保证枪支的使用安全,避免走火误伤。
为什么手枪,步枪等枪械上膛,未射击后,卸掉弹夹时,还要拉一下枪栓?
这种操作,应该是在进行验枪。验枪的目的是要保证枪膛中没有子弹,这样可以保证在运输携带过程的安全。
这种卸掉弹匣后反复拉动几次枪机的动作是在验枪,保证在枪膛中没有残留枪弹,以避免走火事故。验枪的时候,枪口通常指向天空,如果不具备条件,就要指向不会伤人的地方,像这种验枪桶,这样的目的是就算验枪的时候走火,也不会伤人。
子弹上膛是枪机把弹匣中的子弹推入弹膛中的部分,这个时候整个子弹是已经被整个枪管和后边的枪机包在了一起,这个时候即使卸掉弹匣,这发上了膛的子弹也还是处于上膛状态,扣动扳机依旧会击发,这时就容易发生危险,所以这种情况就要验枪。
验枪就是首先枪口指向45度的天空,反正是不能指向人,然后卸掉弹匣,反复拉动拉机柄几次,保证枪膛内没有子弹,然后扣动扳机,确保膛内没有子弹,然后关保险、装上弹匣。
通常验枪是在射击结束以后,确保储存、运输安全的时候进行,否则膛内有弹,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可能会扣一下板机,结果枪响了,没打到人还好,如果打到了人这就是事故,而且由于没有验枪,结果弹膛内的子弹走火发生的事故的确发生过。
子弹上膛后,是被包裹在枪管和后边的枪机里边,通过闭锁系统枪管和枪机是一体的,而且击针也已经到位,只要扣动扳机就可以击发,就算是没有弹匣,只不过是枪机后座以后没有下一发子弹上膛而已。原来枪膛里边的这一发是打出去了。
验枪的机械过程和枪弹击发以后退壳、再一次上膛的过程一样,不过就是是人力在操作,使枪机后退,完成抛壳等过程,而由于弹匣已经卸掉,枪机再次向前运动时,没有下一发子弹上膛,这样就能保证枪膛内没有子弹。
图片来自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