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二战时美国没有把两颗原子弹投在东京?
很遗憾,美国一开始就没打算把宝贵的原子弹丢在东京。
东京已经不值得轰炸了,美国的原子弹也有限,从一开始原子弹就是政治压迫工具而非决战兵器。
美国的目的是快速逼迫日本投降,并且最小代价的接收日本,这需要日本政府的屈服和配合。
按照美国的原定计划,如果不丢原子弹的话,他们将准备百万大军,通过名为“奥林匹克计划”以及“小皇冠计划”组成的“没落行动”登陆日本,依靠陆地作战解决掉日本。
“没落行动”被定在1945年11月的某个清晨展开,美军称之为“Y-DAY”,这会是远超诺曼底登陆“D-DAY”的大规模登陆战。
一旦实施这个作战,美军将会用大量的军舰对日本沿海进行轰炸,然后迅速占领九州和本州一部分,继而展开毫不留情的地面扫除。
只是这里面发生了一些变故,最终让大规模登陆作战没有被施行。
主要原因在于“没落行动”代价太大,靡费钱粮不说,美军甚至给出了10-100万伤亡的预估,这将是极为艰难的一仗。
其实战争打到末期,美军已经不需要考虑什么能不能获胜的问题了。
杜鲁门优先考虑的是与苏联抢地盘,减小伤亡率,以及自己的选票。
美军也很排斥那些自告奋勇要参加“没落行动”的盟军,他们明着打酱油,实则为分一杯羹。
所以,杜鲁门政府一直的态度都是“压迫”日本政府赶紧投降,避免做无谓的垂死挣扎。
但受限于东西方价值观念的不同,美国人一直都不能理解日本人的执拗。
“仗都打到这个份儿上了,为啥不投降呢?换我早跪了吧?”
但哪怕之前已经进行了“李梅火攻”,将日本97个城市付之一炬,日本人仍然没有投降。
天皇想保住“皇统延续”,军国主义高官们也不愿束手待毙,他们共同煽动了日本那些脑子充血的人民,要“守卫神国”,要“保护天皇”,还要“一亿人玉碎”。
同时,日本高层还在不断找“友好邻邦”苏联斡旋,想“有条件终战”。
杜鲁门这边也没闲着,1945年7月17日的波茨坦会议上,杜鲁门接到了国内“三位一体”核试验成功的消息和资料。
名为“小玩意”的核弹在新墨西哥州的托立尼提沙漠成功爆破,它炸起的火球比帝国大厦还高,将美国带入了有核时代。
这个试验其实是杜鲁门故意压制了时间进行的,他原本想在波茨坦会议上爆出来,以提升会议上讨价还价的本钱。
但临会时,杜鲁门却改变了主意,因为曼哈顿工程区司令格罗夫斯已经在游说他,将原子弹试验投入战场进行。
这非常具有诱惑,远比在波茨坦会议上宣告“我们有一颗有史以来最具威力的超级炸弹”更有震慑力。
而且,战争已经进入到了垃圾时间,趁机将敏感的核武器理直气壮的用出去,这是最好的机会。
同时原子弹项目还能获得最宝贵的一手战争实践资料,这不比在墨西哥州炸沙子强?
如果原子弹能迫使日本尽早投降,那么美国的一切战略目的也就达到了,无论是苏联还是欧洲人,都会猝不及防,竹篮打水一场空。
为了震慑日本政府,让其快快滴投降,东京肯定是不能炸的。
把那一帮高层炸死了,日本虽然没了主心骨,却也难保他们会不会再推几个“天皇”,然后带着一帮绝望的暴民学牛岛满在冲绳那样玩命到底。
从首相铃木贯太郎的“默杀”和不停找苏联斡旋“终战”的态度可以看出,日本高层其实并不坚定,他们只是需要一个最后的推动力。
何况此时的东京要啥没啥,之前李梅将军的凝固汽油弹多番光顾此地,早就连同倭皇宫在内,将大半东京烧了个干干净净。
美国此时只有两颗原子弹,如果要用,就必须用到最有价值的地方去,比如人多的、没挨过轰炸的、有大型军工和成规模军队的城市。
1945年7月24日,格罗夫斯给马歇尔提供了一份关于原子弹攻击日本的拟定报告,上面明确将广岛、长崎、小仓、新泻等列为了攻击目标。
美军经过研究后,最终确定了广岛、小仓、长崎为三个主要目标,其余为备选目标。
格罗夫斯在回忆录中,将这三座城市列为1、2、3号目标,美机会伺机而动,根据情况调整轰炸对象。
8月6日,B-29轰炸机“依诺拉盖伊”为首的机群成功轰炸了广岛,将这座当时日本尚算完好的港区城市炸掉了一半。
8月9日零点,苏军宣布对日作战,华西列夫斯基等多路大军席卷东北,美军也忙在这天上午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
由B-29轰炸机“博克之车”领队的机群本来冲向了小仓,但这天云雾较密,他们随即转道备选目标长崎,然后通过三菱工厂银白色的屋瓦发现了目标。
最终日本政府放弃了继续抵抗下去的胆子,很快就在前首相米内光政等投降派带路党的帮助下,将美军迎上了海滩。
令人惊讶的是,日本人此时不仅已经没有了敌对心理,相反还表现的异常恭顺。
他们卑躬屈膝的将美军像爹一样供起,天皇忙着拍麦克阿瑟的马屁,民众们也在政府引导下半畏惧半渴求的鞠躬,甚至警视厅都能拉来大批青春美丽的女性“慰劳”美军。
就连拿轰炸机倒地沟油一样在日本人头上倒凝固汽油的李梅,都得到了日本人发的“勋一等旭日大绶章”。
可想而知,如果真的将原子弹投在了东京,美国将不会得到一个如此服帖的日本,他们可能将陷进无休无止的治安战中。
我们把历史再翻前一页,看看当年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样子,与日本二战投降的样子是不是略显相似呢?
这些老牌帝国主义早就在长久的殖民地征服中玩出了经验,与其干掉上层再扑杀下层的怒火,不如留着腐败的上层做傀儡,让更有经验的他们去管束下层,如此才能实现长久的殖民、剥削、控制。
直到今天日本仍然维系着这种控制,表面上虽然是美国的“盟国”,实际却是个半殖民地。
小小两颗原子弹,岂是随便乱炸的?
为什么二战时美国没有把两颗原子弹投在东京?
二战时,为何不直接把原子弹投向日本东京?美国人的解释恍然大悟。
二战期间日本美国曾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一颗原子弹,结果在造成大量死伤的同时大大加速了日本的投降步伐。各位注意,美国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是加速日本投降步伐,并不是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是苏联的参战,这直接造成了日本面临东西夹击的局面,最终天皇裕仁被迫宣布投降。有心的读者就对此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何当时美国不直接把原子弹投掷日本首都东京,摧毁东京不是更有威慑力吗?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美国人一定会轰炸东京,因为当时的东京是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更重要的日本天皇就住在东京。但是结果告诉我们,日本非但没有轰炸东京,反而让著名建筑家梁思成帮忙标注了东京著名建筑所在位置,防止这些建筑被误炸。那么究竟为何美军不将原子弹投放在东京上空呢?
笔者在查阅大量资料后发现,美国专家一种说法是最具可信度的。美国著名的“曼哈顿计划”共造出了三颗原子弹,分别是:“胖子”、“小男孩”、一枚试验弹。美国是第一个制造原子弹的国家,可是当时这是一种新武器,世界上其他国家根本不知道这种武器的威力。因此美国在二战投放原子弹也是势在必行,只不过日本第一个吃螃蟹。
当美国决定向日本投放原子弹时,美军已经对东京等城市进行了大轰炸,地面超过50%的建筑已经被摧毁,也就没有必要再轰炸东京了。反观长岛,这里当时日军最大的指挥中枢之一,当年甲午中日战争这里就是日军的大本营所在地,有大量的军需品、军火仓库等,摧毁这里就能给日本很大的威慑。
另外最重要的是当时日本人对天皇的崇拜,如果大家看过日本投降当他东京日本人的反映,就能明白当时的日本人对天皇是多么的崇拜。这时原子弹在东京爆炸,天皇有可能被炸死,那么日军将会彻底执行“本土作战”,到时美军实行登陆作战,必将损失惨重。
同时,如果美军在东边与日本本土日军作战时产生僵持,那么苏联很可能就会捷足先登,这是美国无论如何不能容忍的。因此权衡之后,决定原子弹还是要投,但不能是东京,这样既能促使日本投降,又能让美国在日本的利益最大化。
为什么二战时美国没有把两颗原子弹投在东京?
日本军国主义袭击珍珠港以后,彻底的激怒了美国,迫使美国马上采取行动,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对日本使用原子弹,1945年8月6日,外号‘小男孩、大男孩’两个原子弹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两个城市爆炸了。
美国之所以向广岛长崎扔原子弹,是因为美国在冲绳遇到日本的顽强抵抗,美军伤亡达六七万人,美国估算过,如果要占领整个日本本土,美国需要付出超过一百万人的伤亡。这是美国所不能承受的。在扔原子弹之前,美国曾对东京等日本城市发达燃烧弹攻击,使日本付出了超过五十万人的平民伤亡。但是并没有撼动日本人的抵抗决心。
东京是日本天皇所在地,如果美国不小心砸死了天皇,那么日本人一定会和美国拚命,美国征服日本的难度要成倍提高,这一点美国是非常清楚的。所以美国当时既想给日本打击,也不得不留有余地。在战后的安排中,美国也不得不作出妥协,保留了天皇。
为什么二战时美国没有把两颗原子弹投在东京?
主要是美国只剩二颗原子弹了,总供造了三颗试爆一颗,如果投放东京把日本天皇炸死了激起日本人仇恨不投降会死更多美国佬生命,所以美国佬不敢投放东京,因为美国己经没有原子弹了。
为什么二战时美国没有把两颗原子弹投在东京?
二战后期,法西斯国家败局已定。做为“轴心国”的意大利早在1943年9月,就结束了墨索里尼的法西斯统治,并加入反法西斯阵营对德国宣战。德国法西斯元首希特勒也于1945年4月30日,苏联红军和美国盟军攻入柏林时,在总理府的地下暗堡中自杀身亡,随后德国最高统帅部与盟国谈判,于5月8日投降,二战欧洲战争结束。
做为三大法西斯“轴心国”的日本,这时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在中国战场上也是强弩之末。但日本裕仁天皇和军部,却不准备承认失败,而是要以日本本土、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做最后的拼死反抗,狂妄的叫嚣要“一亿玉碎”。这时的苏联还没有对日宣战,美国评估如果攻入日本本土,迫使日本投降可能会有200万的牺牲。
美国的杜鲁门总统决定用自己的力量,用非常规的办法尽快结束战争。原子弹,对外说是一种新型的炸弹,当时美国只制造出两颗,但日本和外界认为可能还有很多。只所以不选择日本的东京,那是因为东京是日本的首都,日本天皇和政府都在这里,美国需要有个日本的最高领袖或政府来带领日本国民投降,而不是简单的要消灭他们。
还有一个原因是,东京是大城市,以当时的原子弹威力只能毁灭城市的一部分。而广岛和长崎是中小城市,且木质建筑较多,能在原子弹爆炸后产生次生的破坏。没有什么比一颗炸弹完全毁灭一座城市,更能震慑日本人的抵抗信心的了。
美军在1945年8月6日和9日,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苏联红军于8月8日夜以日本宣战,攻入中国东北。日本裕仁天皇和军部彻底绝望了,战争再打下去,日本有可能是亡国灭种了。8月15日,裕仁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许,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日本政府和军部向盟国投降,签订《投降书》,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反法西斯盟国胜利而告结束。
为什么二战时美国没有把两颗原子弹投在东京?
其实一开始美军圈定的六个主要的核攻击目标(广岛,长崎,小仓,新潟,京都,东京)是包括东京的,但是随后被白宫高层给划掉了。后来美军轰炸的两个核攻击目标一个是既定目标(广岛是日本军队重要的陆海军兵力集结地),一个是出击目标的备份(当时准备攻击日本国内的重要重工业基地小仓,由于小仓被浓云笼罩只能转而攻击另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长崎)。
至于东京为何没有被列为核攻击目标,主要有如下三个因素。一是当时的东京从物理角度也确实没什么可炸的了,3月与5月的两次“李梅火攻”几乎彻底摧毁了东京城市建成区的60%,85%的城市建筑都被不同程度地毁坏了,伤亡人数高达20多万。在这种反复轰炸的基础上再投下一枚原子弹,无非是把已经炸完的废墟再炸一遍,造成的威慑效果并不明显,最好是找一个基本完整的、没有被轰炸过的大城市实施核突击才能给日本方面造成最大的震慑;二是东京作为战争的中枢依然猬集着日本帝国大部分的陆海军高级将领与以大本营与陆军参谋本部、海军军令部为代表的指挥中心。
在先前的李梅火攻中,由于考虑到消灭高级将领的行为可能导致日本军队的中下层军官更加疯狂与难以控制,因此这些要害部位并未被列为轰炸目标。而原子弹的杀伤效果可不管你是不是高级军官,这些将官被核攻击消灭后怕是鬼子会出现更多的下克上事件(从投降之前日军中下层还能搞出宫城事件可见一斑);三是东京还是皇居所在地与昭和天皇的驻地,彼时的美军与白宫高层已经在考虑战后的日本社会天皇的位置与能够发挥的作用,并且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定的共识,那就是:天皇不能被消灭,日本需要这样一个精神偶像来作为现代化进程的“离合器”,美军也需要这样一个媒介来深入并控制日本社会。在这种情况下,贸然消灭天皇不仅会使得美军同未来占领区民众的关系彻底对立,还会给日本战后的现代化进程造成更多的不可控因素。于是经过权衡,美军未将东京列为核攻击目标。
以上是《军武次位面》为您解答,赞同回答的话,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_^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