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时代打仗刀剑互砍造成的缺口,下次还能用吗?

这个要看是哪种刀子了。比如日本的武士刀,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可修复性能差,刃口淬火硬度和刀身不一样,崩出米粒大的口子,就已经不好磨掉了,倘若黄豆那么大,差不多可以认为这把刀已经废了。当然用还是能用的,只是一把不锋利的刀在战场上会遭遇什么这说不清,而且武士刀那狭窄的刀身和偏韧的刀身会不会因为前方刚体结构的损坏发生整体结构的破坏也不得而知了。汉环刀,唐横刀应该都有这方面的问题。早期的复合青铜剑,以及所有采用夹钢法打造的武器都存在刃口如果损坏过大则难以修复的问题。所以为了对付大规模战场的经济性,中国武器进行了调整,有些单刀被粗制滥造的制造出来,刀身被加宽加厚,刃口直接采用淬火硬化,虽然性能很一般,但是不至于打完就废成渣渣,小毛病直接打磨,大毛病工匠拿去深磨重新淬火,又是一把能砍人的新刀。还有一种,就是大马士革刀这样整体锻造的钢刀,怎么磨都是刃口,材质特性不存在前后,理论上可以一直磨到断。一般来说刀剑互砍是相对较少的,士兵遇到最多的东西是对方的铠甲和骨头,卷刃的情况比崩口的情况要多的多,具体也要看卷刃情况,有些古代的修复法是重新焊个韧上去再整形修补,也不失为聪明才智的体现。

冷兵器时代打仗刀剑互砍造成的缺口,下次还能用吗?

古代战场用武器可以分为几类,一是马上作战,所谓的骑兵,用的是长枪、矛、和弓箭,枪和矛是刺的方式,马有冲击力,配备矛和枪,对敌人进行冲刺,再合适不过。同时也配备短刀和剑,是在被打落在地上时近身攻击防卫用的。

步兵用的武器是戟和戈,在地上适合远距离刺、割。使敌人不能近身。精英步兵一般情况下也配备短刀和短剑,在敌人突破防线,互相厮杀时,长柄的戈和戟便无法使用,所以就需要拿刀剑互砍。

剑,更多时候是文人士大夫或者将军的配饰品,配备在身上,以彰显身份。或者偶尔用于防身,在战场上剑不太适合做战。

而刀更适合战场近距离作战,因为在互相砍杀时,格挡敌人劈来的武器时,一般用刀背格挡,刀刃用于杀敌人的身体,如果用刀刃格挡,几个回合便会使刀刃卷刃、开豁口,使刀越来越钝。

而剑是双面刃,所以格挡只能用剑的首的剑背,所以格挡效果不太明显。在许多出土的剑类文物中,许多名剑都是当做配饰,或者礼物赠送于人,上战场并不用剑。

因此,在战场上步骑兵不存在格挡,即使格挡也是都用武器的柄来格挡。其实,当一队骑兵冲刺过来,装备的都是长枪,步兵几乎是无法格挡,只能用弯刀砍马蹄,使马翻倒在地,在与骑兵展开作战。其实马冲刺的速度特别快,除非埋伏,不然砍马蹄很困难。还没等刀伸出来,便被骑兵的长枪刺死于马下。

冷兵器时代打仗刀剑互砍造成的缺口,下次还能用吗?

首先,肯定能用,但是效果肯定不如以前了。即使通过打磨或重新锻打,但毕竟是修理过的,肯定不如新的。

而且玩刀剑的人,对自己的武器都比较珍惜,轻易不会对砍的。有缺口了也基本就废了,不能容忍有这种瑕疵的。所以,玩刀剑的都有专业的技巧,能够造成对方伤害的同时,尽量保护好刀剑。

冷兵器时代打仗刀剑互砍造成的缺口,下次还能用吗?

只要缺口不多不大都能用就跟自己家的菜刀一样只要不顿就能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