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战争如何推动新武器的发展?

新武器的发展主要是源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与战争有关系,但并非直接的本质关系。

早期的人类并没有什么趁手的武器,石器时代的智人们只能捏着个石块往地上“BiaJi”一摔,摔出了锋利的棱角那就是极品装备了。

那时候的武器与工具是类等的,人们既用石器防身打架,也用它生产劳作,一杆石斧能砍断一棵树,也能劈碎敌人的头颅。

所以,石器时代推动新武器发展的,其实是对生产力的要求,或者往大了说,是生存与发展。

后来的人们在石器工具上拥有了更高的技术,也开拓了生产力,继而诞生出私有制、奴隶制度等社会结构,而这时候的武器,也演变成了一种特权。

譬如我国春秋往前走的那些“车战”,奴隶主们在车上打仗,身边带着一帮辅助的“甲士”和步卒,合称一“乘”。

他们的战争在今天看来犹如儿戏,但在奴隶特权阶级看来,那却是“翩翩君子之风”。

这种车战看似凶猛,实则极为讲究规矩,打仗要约地方,使者来“约架”得好吃好喝的供着,还得一五一十告知己方部署和战士信息,打赢的不追,打输的逃50步就了事,抓的俘虏年级大的还得送回去。

“君子”车战打了至少800年,这种看似扯淡的战争最后是被战国中后期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给终结掉的。

然而在胡服骑射成型之前的春秋末期,车战其实就已经步入了穷途,这仍然是因为社会的发展。

生产力进步了,更多的“甲士”和“步卒”可以装备着精良的武器上阵,奴隶社会的结构也开始转变为封建社会,谁再陪奴隶主玩车战?

战国时秦国的“耕战”和“军功绶爵”制度,其实就是封建社会化的转变,军士们从奴隶主的手下、家仆、财产,被解放为自耕农、地主阶级,他们拥有更强大的主观能动性,这直接影响了战争的模式,也影响了武器装备的发展。

封建社会在秦汉之际发展得相当迅猛,生产力很快就再次上了个台阶,这让这段时期的军队迅速进入了铁兵时代。

当然,外部推动力量也有,不过秦国最开始是将铁器用于耕作,发展生产,直到汉代受到匈奴的威逼后,汉朝才将铁器作为了军事发展的主要技术。以锻造代替铸造,以黑铁代替青铜的时代来临了。

实际上铁兵的发展还受到了经济因素的影响,毕竟铜这种材料在过去与金是划等号的,中国缺铜,却始终也离不开铜钱,用铁替代铜做武器装备这是个巨大的经济进步。

后来的火铳、大炮也是一样,主要影响它们出现的并不单纯是战争,而是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力达到一定限度时,人们才能拥有开发并制造某些更先进装备的能力,否则你哪怕让殷商人拥有了火铳技术,他们也没法去炼钢、卷管、钻管、修膛以及配置合适的火药。

或者我们可以把距离再拉开点,你给冈比亚的黑蜀黍美国民兵3导弹的全部图纸,他们照样啥都做不成,哪怕他们放嘴炮要干掉美国。

放在今天,我们习惯称这是“工业体系”的问题,但如果放在时间线上,这其实就是生产力的发展问题。

所以这里会出现一个必然论的结果,即人类文明中那么多的武器,其实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互相作用的结果,而非枪炮武器们自己你追我赶养蛊一样逼出来了什么进步。

实际上,就连武器被使用,很多时候都是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因素,比如奴隶时代的战争,很多都是为了掠夺更多的奴隶;帝国主义时期的战争,是为了夺得更多的垄断霸权以及原料产地、倾销市场;两极冷战争霸,是为了互相争夺意识形态和全球霸权。

当未来人类能将技术力量白菜一样的施放到宇宙中时,用于宇宙战争的兵器自然而然也会应运而生,它并不需要一场战争来推动。

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社会历史看战争,这才是正确的方式,战争自己是不能单独拿出来玩单纯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