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1130近防炮射击时炮口有火焰,而密集阵却不明显?

不存在这种问题,密集阵一样有炮口焰,而且很明显。

我们可以随便从网上找到“密集阵”发射的图片,即便在大白天,炮口焰也相当清晰可见,火舌吐的非常长,根本不存在什么“密集阵没有炮口焰”的情况。

1130和“密集阵”两者都是加特林结构,唯一的区别在于,“密集阵”使用了M-61A1式机炮,口径为20mm,而我军1130近防炮则使用了30mm的口径。

大了整整10mm的结果就是炮口焰更猛烈了,关于这点我们可以拿轻武器做比较,比如拿7.62x51mm的机枪与12.7x99mm重机枪比。

二者的弹丸差异还没有10mm呢,但是枪口焰差别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完全是两种东西。

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从一些具体数值上去比较看看。

“密集阵”的主要精华在于那个火控雷达上,M-61A1的能力其实并不强,它的有效射程仅1500米,射速为3000-4200发/分钟,初速为1100米/秒。

1130不仅口径大10mm,射速还高出M-61A1一大截,达到了11000发/分钟的速度,远远地将“密集阵”甩在了身后。初速上也是1130领先,达到了1250米/秒

更大的弹丸,更多的发射药,汹涌澎湃了一倍的射击速度,更高一筹的发射初速,1130怎么可能炮口焰不大呢?

为什么1130近防炮射击时炮口有火焰,而密集阵却不明显?

密集阵也有炮口焰,只是没有我国1130炮那么明显。

1130近防炮和密集阵分别是中国、美国研制的舰载近防炮,也是当今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两种转管近防炮,两者之间的对比也往往引起军迷的关注。

作为一种火药推动的传统火炮,密集阵开火时也不可避免的有炮口焰,只是不太明显而已。

如果夜间开炮,那么炮口焰更是非常明显。

当然,比起我们的1130炮以万发射速开火时的豪迈,密集阵确实显得委婉多了。

当然,这种豪迈并不是什么好事,对于枪炮来说炮口焰越小越好,因为炮口焰越大,越容易暴露自己的位置,而且有可能影响观瞄(尤其是晚上)。

密集阵的炮口焰比1130近防炮小的多,其原因有如下几个:

首先,1130炮有11根炮管,而且口径为30毫米,每分钟射速高达10000发;而密集阵只有6根炮管、口径20毫米,每分钟射速近4000发左右,1130炮弹丸能量更大、射速更快,形成的炮口焰当然也就越大。

作为当今世界性能最强的近防炮,1130炮无论是射速还是弹丸毁伤能力都比密集阵强一大截,1130炮可以有效拦截2倍音速掠海突防的反舰导弹,而密集阵只是对亚音速反舰导弹的拦截比较有效。

其次,在火药性能上,目前美国的技术水平还是要高于我国,密集阵炮弹的推进火药燃烧均匀、干净。

我国军工虽然在近年来提升很快,但是在一些不起眼的基础领域却还有短板,比如弹药的发射药以及导弹发动机的推进剂等。上图是95步枪射击瞬间,不知道的也以为是喷火器呢。这一梭子打出去,战士基本就暂时失明了。

再看看PL-12导弹发射时巨大的烟雾,既不利于隐蔽攻击,也不利于隐藏自身位置,因为在空战中飞行员会通过导弹尾迹进行规避。

再看看人家AIM120发射瞬间,无色无味、环保达标。

为什么1130近防炮射击时炮口有火焰,而密集阵却不明显?

纯粹是因为我国近防炮30毫米口径炮弹发射药装药量要比美国密集阵20毫米口径炮弹多的多

先看下面这张图,这是几种炮弹的对比图。

其中编号1是美国A-10攻击机的复仇者机炮以及荷兰守门员近防炮所使用的30×173mm炮弹,我国的730近防炮和1130近防炮所使用的炮弹规格也是这种规格。因为730近防炮起源于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与法国合作的萨默斯近防炮项目,所以也接受了这种STANAG 4624北约弹药标准。而编号4的则是美国密集阵、M61火神机炮所采用的20×102mm炮弹,其重量263克仅相当于30×173mm炮弹的1/3,装药量更是不足后者的1/4。

▲荷兰守门员近防炮,开起火来,炮口火焰是这样的。

▲再看看我国的730近防炮系统,是不是炮口火焰也差不多?

而另一个采用30毫米口径弹药的是俄罗斯,其采用的近防炮弹药规格是30×165毫米,比北约略小,装药量略低,两者总体上还是差不多一个级别。

▲北约30×173毫米 vs 毛子30×165毫米

▲毛子的AK630近防炮开火,同样是一把粗壮的火炬

▲卡什坦近防炮开火,两把粗壮的火炬

所以,说我国730近防炮和1130近防炮开火时,炮口有火焰,归咎于我国弹药不行,炮不行完全是扯蛋!采用30×173毫米这一级别弹药的近防炮开火时,炮口火焰少不了,装药量基础就有那么多,怎么可能会少?而美国密集阵近防炮开火时炮口火焰小,根本原因是其炮弹发射药少,相对于这个身管长度来说,发射药燃烧较为彻底。

▲密集阵开火时的炮口火焰,密集阵block 1B时更换炮管,炮管长度增加到2000毫米,相当于100倍倍径,而730近防炮身管长度约2700毫米,相当于90倍倍径。

为什么1130近防炮射击时炮口有火焰,而密集阵却不明显?

很多看过《红海行动》这部电影的小伙伴应该对里面一个画面有所印象,在面临恐怖份子发射的来袭导弹时,护卫舰上的一挺机炮在极端的时间内射出了大量炮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化解了这次恐怖的攻势,成为了本片的亮点之一,这挺机炮的原型就是本期视频的主角,1130近防炮。电影中的画面让大家直呼过瘾,但又引起了观众的思考,这款机炮是否被影片夸张化了?它真的有这么牛吗?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咱们的1130近防炮就是这么牛!

我国的近防炮研究历程可谓是困难重重,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济军事封锁中仿制前苏联老大哥的AK630研制出国产630外贸近防炮,到国际地位提升借鉴法国萨莫斯、搭配630的研制经验开发出H/PJ-12型7管30毫米近防炮就已经初显成效。730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一款非常成功的近防炮系统,640发的备弹、每分钟最大4200发的射速、最远3500米的打击距离让它栖居世界前列,一度成为了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各主力战舰的最强防空武器存在。

不过我们不会因为取得了成就就沾沾自喜、停滞不前,很快在730基础上研制出的改进型号首度亮相于我国的首艘航母辽宁舰上,它就是H/PJ-11型11管30毫米近防炮,简称1130近防炮。它的研发主要是因为在面对越来越严峻的海上作战形势下,730虽有不俗的防空火力支援,但并不能完美契合航母作战需要,于是,“万发炮”的概念被提出,也就是说必须得有一种每分钟射速达10000发以上的近防炮,才能搭配航母作战的特性,是其立于不败之地。

就这样,1130近防炮在众多军事科研专家呕心沥血的探索开发中诞生,先是装备于辽宁舰横空出世,后又被加装到各个大型导弹驱逐舰上,逐步替换了730近防炮,成为了我国各型重要舰艇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较于前身730,1130近防炮的改动可不仅仅只是将炮管数量从7管增添到了11管那么简单。首先,1130近防炮使用了和730相同的外能源驱动装置,增加了4根炮管的同时将整体射速提高了2.62倍,1280发的备弹一次能够锁定多大40个目标,能够达到最大每分钟11000发的射速,换算下来每秒钟能射出166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万发炮”。当今世界除了1130就只有俄罗斯的卡什坦近卫系统能够挤进“万发炮”的行列,而卡什坦还是因为采用了两门6管炮进行连结才勉强达到了每分钟10000发的标准,这么看来我们的1130近防炮完全是独孤求败的存在,不愧为世界舰载近防武器之王的称号。

不仅如此,1130近防炮整个系统还配备了雷达红外线追踪系统,拦截4马赫音速以内的导弹根本不在话下,使用的大闭环火控系统可以不断测量每发炮弹的初速和轨迹,实时修正精准度,并时刻把握着可能偏离目标的距离和方向,以此提升炮弹的命中率和精准度,其上的自动化武器受到雷达的控制,能够自动判断来袭目标的各方面数据,迅速做出决策完成自动化打击。

至于1130近防炮使用的炮弹那可更是大有来头了,主要是一型30×165毫米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拦截距离在1500-3000米之间,这个拦截距离能够提供给其他防控体系更广阔的防御空间,也给近防炮系统足够的反应时间,配合上穿甲弹稳定的打击能力,不是顶尖技术制造的反舰导弹又或是直接鱼死网破的带核战斗部的巡航导弹,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十有九下。此外1130近防炮在作战时还能够使用光电系统滤清海面杂波效应和反舰导弹在进行超音速飞行时所产生的红外干扰,大幅度提高穿甲拦截弹的拦截能力。

不论是美国引以为傲且成名已久的6管20毫米口径自动旋转式密集阵火神近防系统,还是俄罗斯的6管30毫米口径加特林式AK-630近防炮,就射速、威力、精准度、打击距离各个方面都逊色于我国的1130近防炮,相比之下其他国家军舰的近防炮就更没法与1130匹敌了,毫不夸张的说1130近防炮堪为世界最强。而对于咱们开头提到的《红海行动》1130近防炮扫射导弹画面,可以说它非但没有夸张化,甚至还没能完全展现出1130的强悍之处,要知道只要有来袭导弹或飞行单位突破了其他防空武器逼近舰体2000米左右位置之时,1130近防炮就会迅速机动,从炮口射出凶猛的火焰将来袭单位打成筛子,不留一点威胁到军舰的机会。而影片中为了展现场面的恢弘震撼,将来袭导弹设定为近军舰百米甚至几十米的位置才被摧毁,虽然在电影制品的角度这么设定无可厚非,但要让大家真正了解1130近防炮的强大之处,还得从咱们这种科普向的方面出发,是不是?

为什么1130近防炮射击时炮口有火焰,而密集阵却不明显?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咱家有火,老美的密集阵没火?

你快拉倒吧,咱吹牛不兴这个,您整个靠谱的好不啦。

都是火药武器,就没有一个不喷火的。

消焰器走一个?为嘛整这哥们,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任何火药武器,往外头吐子弹的时候,都不可避免的喷火,所以为了隐藏自己才整的这么个玩意。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问了:“难道是老美的密集阵弄了消焰器?”

俺可没这么说,就是拿来做了个说法,密集阵上整个消焰器,没必要整这玩意。

俺的意思说是说,老美的密集阵同样有火,只是相比较来说火小了那么一点。

再说火大火小有啥关系?你这都用到近防炮了,导弹一准就在眼跟前了,藏啥呢藏,咋的?你还担心人家发现你不成?

说道这里,问题来了,那么为嘛密集阵的火会比咱的小呢?

很简单,咱的1130这哥们管子粗,三十毫米口径,所以子弹那屁股肥呀,装的火药指定多。

而且一撸活就是十一根炮管子,一分钟就能给你整出一万发子弹。

说的夸张一点,就这火药量,就这子弹密集度,擦着点空气都能给你整出火花来。

密集阵正好相反,二十毫米口径,一分钟四千发。

各个方面都落后呀!整活他也整不上去,所以那火苗子浅点就不是个事。

当然,有些人非要扯什么,美国人和咱的火药比,人家要好。

这咱不否认。

可有人说啥人家火药燃烧彻底,这俺还是能憋住的,但后边说什么环保?

俺是真憋不住了,这都打仗呢?你扯啥环保不环保的,要整环保,原子弹就不用整了不是,这也扯的太远了,都整劈叉了。

这扯的有点远了,咱接着说咱的问题。

话说美国人的火药,是比咱好一点,但也不是什么跨时代的好法。

咱慢慢的会跟上的,毕竟俺们当年五对负重轮都抗过来了,还怕这个?

小米加步枪的时候,还能驰骋朝鲜战场呢?这无所谓的很。

最后补充一句,管他黑猫,花猫呢?只要能抓住耗子的,这都是好猫。

在军事飞速发展的今天,咱只要不掉队,弯道超车那是很快的。

而且现在咱家电磁炮都上船了,相信以后的火药武器是不是就得靠后了?

到时候喷不喷火的,这都是没有的,因为压根就没火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为什么1130近防炮射击时炮口有火焰,而密集阵却不明显?

炮口消焰这一块,我们做得并不是很好,这是历史决定的。

我国一直是个陆军国家,也算是重视陆军火炮,可是陆军的火炮消焰并不是很急迫的问题,火炮阵地冒点烟,发点火,炮兵也并不在意。

而英美法德等国家是数百年的海军国家,战舰上的消焰很早的时候就很在意了。因为有这个需要,所以不惜大代价去研究。

航母之前的巨炮对轰,那时候也是有夜战的,而夜战的命中率是很低的。暴露战舰前进角,航速,航线的,往往是战舰本身发射时候,一阵阵炮口火焰。敌舰一般是根据这个来测算炮击距离和角度的。

所以这是一个相当致命的弱点,二战各国的海军都想尽办法去研究如何消除炮口火焰,当然,只要有投入就一定有产出的,这点,他们都有技术积累。

我解放军海军进入的门口虽然很低,可是发展极为迅猛,很快就升级到了导弹替代火炮作为主力的阶段了,现在还有舰载机做打击了。

鉴于无需夜战目视搜敌了,有预警机和雷达了,这项技术也很少投入资金去研究。自然比那些老牌海军强国在这方面的科技技术积累要差上不少。

依我看来,炮口消焰技术还是要搞一搞的,还可以帮助陆军解决枪口消焰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一点隐蔽的问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