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德国和日本会发动二战?
德国发动二战,属于一个巴掌拍不响,这事儿的根子其实长的很。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德国非常的春风得意,他们踩下了法国,又震慑了一票欧洲国家,堪称当时的小霸王。
所以,德国扮演了很长时间“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很积极的帮助解决国际争端,俨然话事的大佬,谁都得给德国几分面子。
结果干没几年德国就不耐烦了,俾斯麦等人下台后,德国开始显露出狰狞的吃相,到处侵吞小国利益,与大国争霸,还拉帮结派,人设全失。
这种结果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战把德国打回了原型,让一个冉冉升起的国家变成了破落户,甚至许多此前不待见的小国,都借机在德国头上放肆。
实际上,德国此时陷入了一种欧洲战后普遍存在的乱局。
一次大战欧洲失去了大量贵族,以帝王理政的德意志帝国当然也不例外。
这种贵族巨大的损失,被认为是欧洲历史上最后一次“清扫封建”,战争迫使封建贵族势力断崖式衰落,产生了拿破仑战争后最大的打击。
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平民社会到来了。
但当时这个平民社会并不是现在的公民社会,它还很不稳定,贵族也没那么简单退出舞台,所以民众运动此起彼伏。
主要就表现为工人抗议、民权运动、共产主义浪潮、罢工。
诞生过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德国自然不缺精神,所以很快陷入了风头浪尖。当时连毛瑟兵工厂、克虏伯都没办法开张了,只能在罢工浪潮中歇业。
1918年-1919年时,德国人干了件大事儿,他们终于闹起了革命,推翻了霍亨索伦家族的皇权统治,建立了共和制的“德意志国”,即魏玛共和国。
但革命相当汹涌和混乱,各股势力、党派全混在里面作闹药。
期间德国的社会主义思想政党,与资本主义及旧势力思维结合的社民党爆发冲突,闹起了二次革命,还建立了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
这个革命最终让社民党靠雇佣兵给镇压了,杀得人头滚滚。
共产党死绝了,共运退缩了,却无法让人的思想灭绝,所以德国出现了一支同样打着社会主义理念的新政党——“纳粹”。
纳粹在德共退出的空白中急速膨胀,迅速接管了真空地带。
这个政党的概念源自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党,它善于挑动民主主义情绪,也善于走到普通人中间。
于是有了希特勒的成功,这个奥地利人通过一系列骚操作,接管了纳粹党,继续催化了纳粹党,也正规化了纳粹党。
然后,他借着纳粹党蓬勃的生机,从草根崛起,两下子击败了兴登堡,获得了国家大权。
希特勒也成为魏玛共和国的掘墓人,自1933年执政以后,希特勒和纳粹党的铁腕政策迅速收拢了人心,恢复了秩序,让德国国力快速飙升。
纳粹党承诺给平民各种高福利,要能吃得上肉,喝得起啤酒,早餐天天都有牛奶面包,家家都得开得起小汽车,甚至没老婆的青年,国家都承诺帮你找一个。
太幸福了,德国跑步迈进小康社会。
军事上的变化也是巨大的,纳粹党帮助军队快速的恢复,大批的工厂订单都是基于军队开出的。
工厂给军队生产装备,军队完成成换装和扩张,军费拨款成为工厂的发动机,产出的税收又增加国家收入,做工的民众又可养活自己。
简直是完美的环,国家强大了。
但实际上呢,纳粹政府风险大的很,高福利的维持需要极大的消费和社会生产维持,但财富很容易落入犹太人组成的财团手中,财政的赤字也相当大。
军队的扩张虽然帮助德国地位快速提升,可军队的过度膨胀,带来的是军国主义的崛起。
军队越强大,希特勒越按捺不住以军事化手段解决问题的意愿。
尤其是他发现欧洲列强都是“虚的”之后,他开始试探。
先拿一些小国开刀,继而触碰大国的奶酪。
结果,赌博成功了,英法比想象的更怂。
德国因此不仅挣脱了枷锁,还获得了极大的政治利益,国力愈发蒸蒸日上。
但这也引起了英法的忌惮。
但英法认为德国很棘手,也不愿把事情搞大,所以只能祸水东引。
东方的苏联正谋求着西进,他们的獠牙已经伸过了巴尔干。
所以,不如把德国养起来,这只疯狗愿意占便宜就去占,等它吃着吃着吃到东边,与苏联这头饿熊便不可避免的发生冲突。
而且冲突似乎是种必然,两国都对原奥匈帝国领地、巴尔干、东欧有着极大的兴趣。
这种行为被后世称作“绥靖政策”,德国被放纵式的喂养,英法不断软弱退缩,甚至不惜拿盟友当饲料,为的就是让纳粹的祸水流向苏联。
结果,被喂大的纳粹德国彻底张狂了,它越吃越强,越吃越大,越吃越疯,整个原奥匈帝国领地都被吃下去。
于是德国最终对波兰下了手,一顿闪击战,拿下了被誉为大国的波兰,这越过了英法的底线。
更令英法不能接受的是,德国居然与自己的计划不同,他们不仅没有与苏联翻脸,反而与苏联一起瓜分了波兰。
两人瓜分得眉开眼笑,勾肩搭背,关系要多好有多好。
于是英法彻底怒了,当即宣战,揭开了世界大战的序幕。
不过这会儿事情其实也还没有闹大,毕竟英法只是喊喊,几乎没有什么动作,差不多就是搬个凳子等着德国人来。
德国也比较震惊,希特勒在押注英法不会盲目宣战,可对方真的宣战了,他为此朝随员反复问询了几次。
然后,横下一条心的德国对英法开战了,他们迅速调集兵力,穿越比利时,从阿登山区绕道马奇诺延长线,三下五除二把联军给揍垮了。
法国投降,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国陪着完蛋,英国临阵逃跑,展开了敦刻尔克撤退。
实际上,打波兰那会儿就已经属于世界大战了,但这还没有达到高潮。
德国与英国打了一阵子后,发现互相奈何不了,便开始想别的心思。
希特勒突然发现如芒在背,一回头瞅见苏联在身后坏笑。
而且更可怕的是,苏联囤积了百万大军在边境。
在德国看来,这些部队连个防御纵深都没怎么做,明摆着等战场开门往外猛冲的架势。
这是苏联要摘桃子呀,哪天它与英国穿一条裤子,德国岂不是死无葬身之地?
希特勒决定先下手为强,秘密调回无所事事的地面部队,又是个闪击战把苏联推了。
于是,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被彻底点燃。
日本发动二战又不一样,他们纯粹是给逼的没办法了。
日本其实不算小国,他们国土、人口、技术都还行,就是资源太贫乏。
日本人自甲午战争开始,一边进行改革,一边通过掠夺发展国力。
中国是日本主要的掠夺对象,除了战争掠夺,还有资源掠夺和商业市场倾销。
他们打败了俄罗斯,获得了列强的入场券,又参与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狠狠的分了一杯羹。
甚至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对中国又更加熟悉,他们得到的利益远比别人多。
越吃越肥的日本,也越来越膨胀,开始越来越张狂。
这个国家的主要进账就是割中国的肉,伴随这种行为的是其武力的强大。
没有强大的军队,如何压制中国呢?要与列强一起抢肉,你得比西洋人都狠才行。
这促成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发展,随着日本的近代帝国主义化,军国主义也越来越明显。
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本来就存在武士阶层这一概念,维新后的日本,虽然干掉了武士阶层,但他们其实也在通过军人政治,竖立新的武士阶层。
于是日本畸形的近代政治结构便形成了,他们依靠中国发展,为吞噬中国强大,又因中国而疯狂。
军国主义最终于日本政府发生了分歧。
1931年918,关东军自己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一口气拿下了东北。
东北军没有抵抗,张少帅的军队要么放下武器,要么跑了,日本几乎兵不血刃。
此事在日本国内引发轩然大波,并迅速演变成内部矛盾。
以犬养毅首相为代表的日本政府,奉行的是对中国的蚕食策略。
这个孙中山的所谓密友,非常了解中国,他更希望一口一口慢慢吃掉中国,反正不急,冷水煮青蛙。
在918事变问题上,犬养毅认为:东北得还给中国,但却可借机运作,让日本获得“实际支配权”,中国只能得到“形式上的主权”,这样皆大欢喜,以后中国再想要可就要不回来了。
日本的军国主义势力却忍不住了,他们觉得犬养毅完全是多此一举,中国既然这么菜,何必还要给脸呢?一口气吞掉不就好了?
杀一顿!砍一顿!像当年努尔哈赤满清那样,这天下日本不就取而代之了?
首相尽给中国说话,莫非当了日奸?
于是疯狂的军国主义少壮派军官们,跑到犬养毅的官邸,硬把他打死了。
事后这些少壮派军人还得不到什么严厉的惩处,日本民间一致同情,认为军人们做的对。
一下子就蹦出35万人写血书上表,要求从亲发落凶手。
这件事被认为是大日本帝国宪政时代的结束,此后上台的首相,要么是不敢惹军人的软脚虾,要么干脆就是与军人穿一条裤子的。
甚至有的人自己就是军人,比如东条英机、米内光政。
日本完成了彻底的军国主义化,亦陷入了彻头彻尾的疯狂。
军国主义的很快践行了自己的目标,开始不断侵略中国。
他们1932年就对中国发动了新一轮进攻,杀进了上海闸北,史称一二八事变。
到1937年,日本终于再次憋不住了,又发动了77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日本人认为,自己几个星期就能让国民政府屈服,然后这个时间便成三个月,三年,……
打到1939年,日本已经气喘吁吁,它没想到中国人居然这么难搞。
中国乱归乱,落后归落后,但绵延了至少三千年的战争史,最不怕的就是乱世。
而且正面有中央军借险地顶着,后路又进了共产党武装,根据地四处开花。
日本军政府原本的意思是“杀进来升官发财”。
结果中国穷的要死,中国人打仗也凶的很,地皮根本占不下来几块。
于是他们想“以战养战”,掠夺中国资源,搞军票,吸中国的血。
结果中国人搞以物易物,搞实物交易。
抢走的矿石、木材,运出去一路都在被狂扒,扒不掉就炸。
这让日本军政府头痛欲裂,好不容易占了条铁路,还没通车呢,铁轨没了。
修好铁轨,桥又没了。修好桥,机车被烧了。更换机车,货没了……
这么一算下来,甭管多珍贵的物资,运回去那也是入不敷出。
何况中国的物资很一般,主要是铁矿石、煤炭,农作物。
虽说也很重要,却始终不是日本最想要的东西——石油。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日本却偏偏在石油上被人卡脖子。
日本自产的石油来自日本列岛附近海域,产量可怜,而主要的石油则来自库页岛的萨哈林油田,是日苏合作开发的。
大宗的石油,来自英荷与美国,尤其是美国,给日本输出了大宗的钢铁、石油、工业产品,日本完全是靠这种进口在支撑战争。
军国主义者们没想到,当年日本宪政政府能从中国身上刮出一层一层的肥油,临到自己头上,都杀进中国腹地了,怎么还越打越亏?
天有不测风云,这个节骨眼,美国居然对日本开始禁运了,不仅自己禁运,还拉着小伙伴们一起禁运。
眼看着日本就扛不住,再这样下去,日军将丧失对中国的机械化优势。那样的结局想想就恐怖。
中国分明是个泥潭,是史前巨坑!
偏偏日本人还不能结束,他们没法吐出吃下去的在华利益,更不能服输。
于是,日本谋求开辟新战场的方法,从别的地方开辟生机。
他们头一个想到的对手就是苏联,俄国人是日本的传统对手,日俄战争日本就是靠打败俄罗斯而起飞的。
苏联有广袤的资源和土地,库页岛的油田日本想一口吞掉。
苏联在远东的统治很薄弱,日本甚至攻入过海参崴,不是列宁老奸巨猾,日本就把这块地方占了。
而且自1937年来,苏联不断对中国进行援助,甚至不惜顶住日本抗议,派遣飞行员帮中国打仗,实在可恨。
于是1939年的诺门罕事件爆发了,日本调集精锐与苏军展开血战。
方基本打得两败俱伤,但日军精锐尽丧,苏军死那几个鸟儿连皮毛都不算。
被苏联吓傻的日本,很干脆的绝了对苏联下刀的想法,开始拼命修关东军要塞,阻挡苏联。
想通的日本迅速与苏联签署合约,自1940年起5年内和平,双方互不相惹,也不参与第三方对对方的战争。
附带条件是苏联不援华了,承认日本的在华利益,包括满洲国。
然后日本转头奔向了南方,海军派系一力推动的对苏战争失败,那么就是陆军派系主张的对美英战争了。
他们主要看上了亚太的资源,比如加里曼丹岛的石油,婆罗洲的油品质量高到可以直接灌进军舰使用,这与日本海军崇尚的“重油专烧锅炉”相得益彰。
日本在东南亚经营多年,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南洋的土人特别喜欢日本。
日本挑动过越南的反法,还帮助泰国打法国,支持缅甸抗英。
他们推出的“大东亚共荣圈”概念南洋土著特别喜欢。
这时候欧战已经打烂了,殖民者力量大减,根本管不住东方。
日本视之为天赐良机。
反正打苏联打不过,库页岛的石油也合作开发了,中国完全打陷进去了,那不如趁良机对亚太地区动手。
当时南洋区域的势力主要为:
美国的菲律宾
英国的印度殖民地、海峡殖民地
荷兰的荷属东印度群岛
澳大利亚托管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澳自己也是英殖民地)
法属的中南半岛
这些国家全陷进欧战了,法国甚至亡了本土,英国让德国围着揍。
唯一麻烦的是美国。
当时的美国,常备军11万,有大西洋和太平洋两洋舰队撑腰。
奉行不惹人,人也不惹我的门罗主义,孤立自闭,满脑子犹太人的经济学。
是一个被认为与波兰实力相仿的国家,也就海军有点威胁。
为了拿下亚太,那就必须干掉美国,要干掉美国,那就必须干掉美国舰队。
于是日本立马展开了战争策划,他们准备了一种新型的,此前不被待见的军舰——航母。
山本五十六派善于导航的南云忠一,带着航母舰队跑珍珠港去把太平洋舰队给炸了,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参战。
其实山本五十六心里苦,海军派系并不愿与美英开战。
但他也明白,日本国冇办法。
所以,山本定下了一个时间差策略,他让航母偷袭炸掉太平洋舰队,然后占据岛屿修筑机场,通过航空力量配合舰队,层层拦截美军。
这样可以不断消耗美军力量,也能给夺取资源的日本霸占土地、发展军备提供时间。
最后美军被磨得差不多了,焕发生机的日军却能越打越强,再与美军来个决战。
对英军当然也是一样的打法,依托南洋那些群岛间的机场和航母,让它们去歼灭英军。
山本的计策前期很到位,太平洋舰队给炸残了,美军几次海战连战连输,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全成了日本地盘。
英国派了两次Z舰队来找场子,全给日本航空兵歼灭了,最后只能靠在斯里兰卡一线支撑。
但不管怎样,太平洋战争爆发了,美国参战了,跟在美国后面,国民政府也真正对日宣战了,美国甚至还拉来了一些南美国家形式上的加入了战争。
二战时最强大的战争工业开始被激发。
日本彻底的在军国主义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因为失控的政治而沦落,不仅失去了自日俄战争以来的一切,还成为了美国的新殖民国家。
为什么德国和日本会发动二战?
不管小心求证,只管大胆胡说,我是爱胡说历史的小毛驴。
日本德国为什么发动二战,其实老祖宗早就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往往皆为利去。没错,就是利益。没有任何利益的驱使傻子才爱打仗呢。
先说德国
德国在一战后,割地赔款可以说是损失惨重,国家经济停歇不前,被英法限制的的死死的,国内经济已经在破产的边缘。而1929年的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经济受到重创。对德国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纳粹党趁着这个时机,希特勒直接上台,别的不说,希特勒在国内的作为还是相当厉害的,失业率从以前的33.6%,降到了1.3%,同期的美国1.89%,英国8.1%。
工业生产总值直接翻倍,人均收入翻倍。是世界上第一个把高中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里,当时的诺贝尔奖得主大部分都是德国人。德国也是第一个把高速公路网延伸到全国,工人,农民的福利也大大提高,纳粹的属下工会劳动阵线,在疗养胜地鲁根岛等地,修建了一批疗养院和旅馆。仅1937年1年内,全德就约有1000万工人享受到了这项福利。对于经济危机后的德国只能说一个字服,而且这些成就都是短短几年内就建立的。民族自豪感,和优越感一下提升到了新高度。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1936年的第十一届柏林奥运会,这一届德国获金牌33枚、银牌26枚、铜牌30枚,拿了世界第一。通过举办奥运会,希特勒为自己塑造了一个和平英武的政治家形象。也正是这一届,德国开始了他的野心。
刚开始德国也不是明目张胆,通过各种手段基本上是比较和平的方式收回了,一战后的领土,顺便把奥地利也勾搭回来,直到入侵波兰。地盘的增加,利益的驱使,让希特勒的野心越来越大。
日本。
一直就是个欺软怕硬的主,刚开始也是个被欺负的主,可以人家也是个好学的学生,一次维新让平均身高1.45的日本人集体补钙成功。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发展,日本的短板也暴露出来,就是日本国土太小了,要啥没啥,自然资源匮乏制约了他的发展,唯一的办法就是扩张。
目光当然是他们梦寐以求,做梦都能笑醒的中国。而日本开始的战略都跟过去一样,从朝鲜半岛下手。在甲午海战后得到了台湾等地,其中就有胶州湾,可是当时的胶州是俄国的底盘,于是第一次日俄战争开始,小日本居然赢了,从此开始一发不可收拾。
虽然日本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制约一样明显,而欧美各国因经济危机也没有在乎这个跳梁小丑。在日本占领东北后,日本分成两派,一是进攻上海南京,南北夹击完全占领中国后,在发展其他地区。因为当时东南亚,澳洲都是英法的殖民地,小日本还不够太过分。
二,就是从东北出发,进攻苏联,占领西伯利亚,这同样也是德国的希望,而日本当时很多技术都是来自德国,后面的轴心国条约也是如此。所以日本当时倾向于第二个计划,而且也是这样做的。
因为有了一次对俄战争的胜利经验,所以日本满怀信心的,出兵已经是斯大林时代的苏联,结果朱可夫让小日本知道了什么是钢铁洪流,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什么是疾风骤雨。
日本对苏联的失败,也是彻底断送了他的念头,而苏联也是因为要对付日本,给刚开始的德国有了可乘之机。
通过这些我们看到不管是德国还是日本,都是因为一些利益原因,都想的称霸天下,做武林盟主,而当时全球各国其实都是一个调调,只是英美等国收经济印象大,没有来得及罢了,日德经济发展快,来了个先下手为强而已。我是爱胡说历史的小毛驴,喜欢的加个关注吧。
为什么德国和日本会发动二战?
德国和日本发动二战其实不是巧合,这两个国家都有发动战争的动机,不管是政治上、经济上还是军事上。
我们先从德国进行分析。德国在一战中就是战败国,因此受到了胜利国的利益划分,以及部分领土的主权。在那种环境下,也就进一步导致德国社会民愤恶化,并且产生一种复仇的心理。
在国家的失利压力和自身内心的悲愤下,他们虽然会压住内心的消极心理,继续自己的生活,但这种生活不是平淡的,因为,希特勒出现了。有人给希特勒挂上"战争狂魔"的帽子,但也名副其实,因为他的手脚伸的太长了,而且还想凭借战争打下欧洲,最终成为全球霸主。
1929年,从美国金融行业开始,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生产过剩的压力,人们失业的压力,经济滞涨的压力,都会沉重的压在政府的头上。从而在全世界都产生了一个疑问,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可不可行?要不要继续坚持凯恩斯主义?
这次经济大危机对于世界的影响是空前的,波及美洲、欧洲、亚洲等大洲,为了应对这次危机,很多国家都采取了更加积极有利的方式,但德国、日本等国家却没有这样进行,而且采取了暴力的手段,通过战争来转嫁国内危机,把国内矛盾转化为民族矛盾和国家矛盾。
德国1938年3月,德意志第三帝国吞并了奥地利。接着,希特勒又以保护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德意志少数民族的利益为借口,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面对德意志第三帝国法西斯的咄咄逼人的侵略,英法两国却没有做出抗议,而是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来与希特勒达成协议,希望把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同年9月,由英、法、德、意四国在德意志第三帝国慕尼黑开会,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史称"慕尼黑阴谋"。以后,由于英法两国的绥靖政策和放纵,德意志第三帝国越来越肆无忌惮,并且由于获取到大量的战争资源,更加加快侵略的步伐,最终在欧洲掀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直接威胁到英法两国的安危。
日本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日本同样走上了战争和法西斯化的道路。在日本以军部为中心,从首先发动侵略战争着手,然后通过天皇制机构,自上而下的逐步法西斯化,以适应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1936年,日本法西斯青年军官发动的“二二六”兵变,使军部实力大大加强。不久,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由此,日本直接化为一个彻底的法西斯主义国家。
在亚洲,日本对中国,对朝鲜,对东南亚都进行了大肆侵略,并且打着"大东亚共荣"的口号,企图占领整个亚洲,并问鼎世界。
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海军、空军突袭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军事基地珍珠港,以微小的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这也是日本对美国的一次试探性进攻,来表示自己在亚洲的地位和能力,打破"黑船事件"给日本带来的压力和恐惧。但也正是因为这次珍珠港事件,把美国牵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不是让美国安稳的发战争财。
由于法西斯国家的太过肆无忌惮,处处侵略树敌,最终把自己推向灭亡的深渊,也就应了一句老话"上天欲使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
作者:锋朔 图片:网络
[参考资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百度百科
为什么德国和日本会发动二战?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以来,国力迅速增长;1904-1905年,日本在我国东北发动了日俄战争,打败世界第一陆军强国沙俄,摧毁沙俄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俘虏沙俄军队8万人,日本一跃成为世界新新兴资本主义列强。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打败德国,接管了德国在太平洋的殖民地,建成了世界数一数二的航空母舰战斗群,势力大有向全球扩张之势。
二战以前,日本军部制定了全球扩张计划,对于实施北进苏联还是南进太平洋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北进派在我国东北对苏联进行了试探性进攻,1939年发动了诺门罕战役,苏联调用朱科夫元帅出战,关东军碰了一鼻子灰,两军签约和谈。自此北进派退出日本历史舞台,南进派占据上风。南进派占据上风有历史依据,日本海洋立国,拥有着世界第一强大的海军力量。经过不断的军备竞赛,日本与太平洋沿岸第一强国美国的利益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和武士道精神使得日军士气高涨,美国和英国看到了日本的野心,并担心日本的扩张会影响的自己的利益,对日本实施石油和钢铁等战略资源禁运,制裁日本。
一山难容二虎,日本决定先发制人,速战速决战胜美国,期待获得太平洋地区霸权;战争初期日本偷袭珍珠港,通过新加坡战役击沉威尔士亲王号战舰,打败英国,俘虏10万英军;菲律宾战役日本一举俘虏10万美军;分别造成了英国和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投降事件。越南战役打败了法国,印度尼西亚战役打败了荷兰,并且出动航母战斗群轰炸了澳大利亚,日本的军事实力达到历史巅峰。但是日本工业基础薄弱,战争后期砸锅卖铁造武器;美国工业规模大,不断补充新型武器,日本速战速决计划泡汤,战争后期被美国狂虐。
那么德国为什么发动二战呢?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法通过《凡尔赛条约》限制了德国的众多权利,希特勒上台以后决定通过战争来打破《凡尔赛条约》的限制,于是闪电战突袭波兰,进攻法国,与英国的欧洲大陆均衡战略发生了剧烈冲突。自从工业革命以来,英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军事实力和国民财富迅速增长,到20世纪初,英国的殖民地遍布全世界,号称日不落帝国。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的欧战扩张计划严重挑战了英国在全球的既得利益。
德国和日本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首先是因为两国军事实力较强;其次是两国制定了全球扩张计划。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日三国能够结合到一起发动战争,既有历史的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我国作为反抗德意日侵略的正义力量,对于盟国战胜德意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德国和日本会发动二战?
日本想侵略中国那是蓄谋已久,不是十年二十年的事,自甲午海战后日本就吞并中国作为自己大陆计划的国策,因此发动侵华战争只是时间问题。德国为了一血一战战败的耻辱自希特勒上台后积极备战,在多次的尝试后终于是开动了欧洲的战事,可以说这两个国家开战是历史的必然。
蓄谋占领中国称霸世界,日本的野心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甲午战胜后,日本全面开启了近代化,仅仅过了十年就为了同沙俄争夺中国的东北,主动发起了日俄战争,谁都没有想到相对实力弱小的日本竟然打败了沙俄,拿到了东北的实际控制权。这场战争也让日本坚信总有一天可以吞并整个中国,日本积极备战最终在1931年发起九一八事变侵占整个东北建立起入侵中国的桥头堡。
1937年日本经过充足的准备在北京和上海同时向中国发起了全面的侵略战争,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正式开战。日本虽然在中国战场推进顺利但他们并不满足,在1941年入侵了东南亚偷袭了美国珍珠港,开启了自己称霸世界的新征程。
可以说日本的野心是随着战争的深入不断放大的,不是一日形成,而日本以三个月灭亡中国为口号发起战争也可以看出他们的想法还不仅在中国,他们想称霸世界。
德国为了复仇必然打击法国,欧洲的胜利让他走向了称霸世界的道路1939年打击波兰无非是向苏联示好,此时的希特勒志不在波兰,毕竟占领波兰的意义还不算太大。1940年德国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拿下法国,法国战败投降。这个结果基本上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自此以后希特勒的统治基本遍及整个欧洲,在非洲也逼迫英军到了埃及,可谓是形势一片大好。
但是狂妄的希特勒并没有罢手选择了入侵苏联,只可惜西方的苏联犹如东方的中国,国土面积庞大为其提供了先天的战略纵深优势,短时间的战败并不影响国家的持续抵抗,日本和德国在持续的消耗战中迷失了自己,最终战败。
总结蓄谋已久是他们的共同特征,而军国主义盛行,法西斯专政让两个国家基本上视战争为国家进步的唯一道路,因此侵略成为了他们的第一要务。
历史证明侵略者不会有好下场,德国和日本以惨烈的战败结果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也给世界带来了无法弥补的创伤。
为什么德国和日本会发动二战?
经济实力和市场、资源占有额不成正比。当时的世界,有两大主要矛盾:美日德新兴国对市场的需求和英法等国搞殖民垄断的矛盾;资本主义世界和苏联的矛盾;前者,是二战爆发的主要矛盾。
对德国来说,受制于一战战败后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德国不仅失去了很多土地,也失去很多了矿产资源。随着德国工业的崛起,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德国更迫切的需要打开国外市场。
而此时,英法等国基本上垄断了大部分世界市场。这些国家,不会让德国去公平竞争。而且,德国生产过剩的同时,也面临债务危机。他为了发展经济,找欧洲几国借了不少钱。所以,德国需要战争,抹平债务,开拓市场。
对日本来说,也需要解决原材料和市场问题。而此时在亚洲,美国等国在中国搞开放市场,日本根本没法跟美国这样的工业强国竞争。所以,日本一横心,就开始打中国,搞殖民。美国一开始不管,还向日本出售很多货物。在美国的侧面支援下,日本肆无忌惮的入侵中国,一直到1941年前后。
对美国来说,到这一年,德国打了法国,又打了苏联。不可一世的纳粹德国空前强大,美国不想坐视德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老大。于是,开始支援英苏。同时,对日本搞经济制裁。
日本人有点愣,为了给自己入侵南太平洋(抢掠资源)争取时间,把美国珍珠港给打了。于是,美国人的机会来了,他正式出兵参战。美国的出兵和支援可不是无私的,他要趁机打造自己的世界霸权。
美国的目的很简单:纳粹摧毁了原有的世界秩序,他趁机一家做大。美国站在“反纳粹”的道义制高点,将世界市场全部打开。以美国的工业实力,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他的对手。美国的经济实力,将会空前壮大。而跟着美国的那些小弟,也得到不少好处,承接了很多美国“淘汰”的产业。
总之,二战的爆发,其实就是市场和资源的争夺。也是因此,大家都说一战是二战的延续。都是新兴的工业国,想通过武力抢占市场。二战后,这个目标实现了,殖民地纷纷独立。只是,最后获利最大的是工业最强的、最后参战的美国。
(文|勇战王聊历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