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地震中军营军人的伤亡是最小的,是真的吗?为什么?

这个问题是多方面的,军人并不是金刚不坏,一样是肉体凡胎。

1.部队驻扎区域空旷、相对坚固

除了机关和某些特殊部队以外,大部分陆军野战部队的驻地都建立在地广人稀的地域,空旷的环境有助于减少地震的危害,因为没有多少高楼,建筑质量也过硬,所以除非遇到非常大的地震,否则一般不会出现复杂城市环境中房倒屋塌压死人的惨剧。

2.营房平时没有人

许多野战部队常年受训,不是军事训练就是野外拉练,营房待人的时间相对较少,即便地震中造成楼房垮塌,也很难让全部的人都“中招”,没准营区的楼垮了,大部队却在外面场子上搭帐篷搞野训呢,能死人才怪。

机关单位和守备部队也有自己的优势,机关单位通常规模不会太大,有专门的战士营房,军官则通常会回到附近的大院家中休息,真发生地震人员其实是分散的。而某些守备部队守着油库、弹药库、车库,一些场所本来就有坚固的抗震和防空能力,甚至有抗核弹攻击能力,怕个甚?另一些则简单的要命,板房、木房、平房、小哨所多的是,也没几个人,地震来了能奈何?

3.军队严肃活泼,枕戈待旦

一支受训严格的部队,战士们晚上是睡不好觉的,至少是“睡沉不能睡死”,因为你始终得提放着该死的紧急集合号,然后还得在规定的时间内穿戴整齐,打好背包,拿起武器,在楼下列队完毕,有一项做不到你就熊了。擦,地震?地震能有号声恐怖吗?地震来得比连长还快吗?

4.军人有组织有纪律不慌乱

地震真正来的时候,人们一般没办法躲避,还很容易因为慌乱不知所措,甚至逃出来又急着回去找亲人、抢家财,结果余震来了被压死的人比比皆是。军人的优点在于整体化较强,已经训练出了彼此间高度的默契和信任感,对命令的传达和统属也都轻车熟路,只需要一个“撤”的命令,所有人的人都会毫不犹豫的执行。避险之后,军人也会以集体的形式执行最理性的命令。

5.部队人员身强体壮,利于逃生

军营里可以说是最血气方刚的地方了,集结了这个国家最精壮的人员构成,仅凭优良的身体素质就天然的比普通老百姓反应更灵活,也更扛伤害。再加上部队的军事化训练,战士们的身体机能被开发得淋漓尽致,技能也非普通人可比,摸爬滚打,翻跃钻跳都练得烂熟,普通人惨叫一声手脚瘫软的时候,战士们恐怕都跑了百八十米了。

你说说,这样的因素综合综合,伤亡能不小么?

有人说地震中军营军人的伤亡是最小的,是真的吗?为什么?

部队训练有素,官兵有良好的快速反应能力。经常性的紧急集合不是白练的,一有特殊情况在最短时间内部队即可完成集合并做好战斗准备。

有人说地震中军营军人的伤亡是最小的,是真的吗?为什么?

看看说的对不!

首先部队白天有小值日值班,晚上有哨兵站岗放哨,有动静吹口哨,可以最快舒服撤离到安全地带!

其次,执行抗震救灾任务时,部队指挥员均会制定抢救方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所以会比较安全。打仗都要考虑完成战斗目标,降低伤亡。

再次,官兵相对年轻,身体素质好,反映能力快,也能相对减少伤亡。

有人说地震中军营军人的伤亡是最小的,是真的吗?为什么?

不请自来,我是不爱长篇大论的文史并蒂,谈几点我的看法。

首先,部队有规定不准以高楼作营房。一般部队的营房也就是三层,所以就算是发生地震跑出来也相对比较快。

其次,除了午休和夜晚,士兵都在外训练。部队里面士兵有一半多的时间都是在外面的,发生地震的时候,很可能将士本身就在外面。

再次,部队训练有素。部队有种训练叫紧急拉动,时间是按秒来计算的,可以说军人已经把有序出动练成了一个本能,如果只是躲避灾难,那种速度绝对超乎普通人的想象。

最后,部队营房结实。军功产品质量总归是要好一点的,这点已经是公认的,能够给军人留出足够多的反应时间。

有人说地震中军营军人的伤亡是最小的,是真的吗?为什么?

练紧急集合,我跟你讲,就是衣服穿戴整齐下来也没有事,因为非常快。

有人说地震中军营军人的伤亡是最小的,是真的吗?为什么?

你错了,在不可抗拒的自然灾难时.军人在灾区救援时不可能是零伤亡。就拿512汶川地震来说.邱光华机组。济南军区六十七军某部5月15日一名士兵在映秀银杏乡被飞石打中牺牲了,每次灾情都有牺牲的军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